枫泾及生态园一日游

朱立卫

<h3>黄浦区环境监测站为退休职工举办枫泾一日游活动。委托春光旅行社操作,于2017年11月10日实施。</h3> <h3>上图</h3><h3>上:是黄浦监测站中山南路业务部。</h3><h3>中和下:这一天,上午八时前在中山南路监测站旁集中等侯。久未见面的退休老同事寒喧后,有说不尽的话……</h3> <h3>上图:大巴车仃在多稼路上,大家移步后,陆续上車。</h3> <h3>上图:50座的宇通大巴。这次参与人数为44人,由春光旅行社的年青导游带领。这次活动的内容是:</h3><div> 1 枫泾海上生态园赏花。</div><div> 2 枫泾镇上用午餐。</div><div> 3 餐后游览枫泾古镇和购物。</div> <h3>车在高架上行驶,一路上无需多述,9:30到达枫泾的花开海上生态图仃车场。</h3><div>上图是从仃车场走到生态园的路上。</div> <h3>其实花开海上生态园位置在朱泾,离开枫泾古镇还有13公里路程。</h3><div>景观的类型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地质、地貌、水城、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类型。所以,现在来看花卉,就算作自然景观,尽管全是人工裁培的。</div><div>花开海上生态园占地600亩,正式开园时间2017年2月18日,是一个自然生态景观公园。整个园子划分为“四园一带”,即四季花海园、梅花园、樱花海棠园、秋色园和沿河风光带。</div> <h3>生态园入口前的全景扫描。全景扫描场面大,能看清周边一些物像,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而摄友们不以为然,他们不用的。</h3> <h3>生态园入口前一组照。实际上就是前面全景扫描的拆分。</h3> <h3>上 花开生态园票价。</h3><h3>中和下 在大厅内等候导游去买票,大家拿了介绍在观看。</h3> <h3>上图:经过捡票口,走入此门口,便是入园了。</h3> <h3>两旁落叶大道,就是一景。落叶成为景,也是最近几年时兴起来的。</h3> <h3>上图:枫叶逐渐变红,天气正要进入深秋。</h3> <h3>老同事们边观旁边聊。</h3> <h3>深秋的花,仍开得艳丽。</h3> <h3>红花绿树,等待着人们兴赏。</h3> <h3>不知名的野花竞放。</h3> <h3>细看一下花瓣。</h3> <h3>上图:梅园是生态园中的要点之一,但现在不是当令季节,今年2月份刚开园时也许还能看个尾巴。</h3> <h3>梅园中无梅花,但水域面积较多。</h3> <h3>植物景观有很强的季节性。上图中琼花和樱花都是春天(四月份)的花。</h3><div><br></div> <h3>上图 梅园中局部全景。</h3><div>下图 出梅园后。</div> <h3>这一组是一批游客专程来此园内拍照;第二张是拍好照后要在地上铺塑料布;第三张是席地而坐,准备野外午餐;第四张是她们装衣服的大色小包和拉杆箱,更换各种衣服拍照也是中国特式,如同跳广场舞一样具有中国特色。</h3> <h3>近出口处有少量已红的枫叶。</h3><h3>以下都是枫叶。</h3> <h3>出园了。</h3> <h3>出口的广场上有枫叶节广告牌。</h3> <h3>花开海上的招牌处引来游客拍照留念。</h3> <h3>生态园活动结束,上车去枫泾古镇用餐。</h3> <h3>车驶到枫泾仃车场,下图:跟着导游走在路上……</h3> <h3>走在枫泾的街上。</h3> <h3>…………直到枫泾古镇上有名的《唔呶喔哩酒家》用午餐。“唔呶喔哩”是金山枫泾一带的方言,意思是自己家里,取这名字是给顾客一个亲切感。</h3> <h3>上图 陆续进入用餐饭店。门口黑衣男(背向)是导游。<br></h3> <h3>第一第二桌。</h3> <h3>第三第四桌。</h3> <h3>上 第五桌`。 五桌人,共44人,等于是集体照,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即使是背影,也不会认错自己。</h3><h3>下 家常菜:18道</h3><div>干切牛肉,丁蹄,安鹑蛋,拌萝卜片,酱豆腐干,油爆小河虾;</div><div>油炸小魚,百页包肉,青蒸白水鱼,田螺塞肉,咸菜烧蚬肉;炒素什锦,烧白菜,炸臭干,炒青菜,热拌豆腐;</div><div>肉棕子;</div><div>半鸡汤。</div> <h3>这里是三桌人。</h3><h3>午餐用毕,自由活动,但时间很有限,大部份人闲走和购物。</h3><div>从饭店出来左转,沿廊棚前行百米就是枫泾三桥。</div> <h3>枫泾的特色是廊棚长,这条枫溪长廊有500米长。从河对面拍照,看上去很有气势,就成了水乡古镇的特色,廊棚可以档雨、可以遮阳,又具有一种风情。</h3> <h3>上图 这是河道转弯角处的房屋上搭出来的廊棚。从这里可以想象出枫泾的廊棚是古时就有的。这张照是全景扫描中裁剪而来。</h3><h3>在唔呶喔哩饭店前有好几张照片就是廊棚下,这里不再重复,可翻到前面观看。</h3> <h3>上图 枫泾最为人称颂的景点是三桥。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h3><h3>上 站在竹行桥上能拍到三个桥;左前是清风桥,右前是北丰桥。</h3><div>下 竹行桥的全貌。竹行桥原名登云桥,建于明代,2004年改建更名为竹行桥。</div><div>周庄的双挢紧靠在一起,画家陈逸飞取其题材作画……后名滿天下。但这里的三挢相互距离宽广,很难作出优美的画,且三挢实际已并非古挢,要想与周庄双挢比,难——!</div> <h3>上图 清风桥。清风桥原名工农桥,建于1974年,2004年改建更名为清风桥。</h3><div>桥下一幅对联:“水接四方环如玉带、路通六陌固若金堤”。</div> <h3>上图北丰桥。北丰桥原名通津桥,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2004年改建並更名为北丰桥。</h3><div>古桥改建更名就不再是文物了。</div> <h3>上图是三桥广场。</h3> <h3>全景照,只有二个桥。</h3> <h3>这张全景照,三桥在同一画面上。但这照是2016年11月3日那一次所照的。</h3> <h3>随着古镇的开发,旅游的兴旺,镇上沿河廊掤的居民已经转化为商人,或者出租房子给商家。</h3><div>上图是卖老菱和廊棚里的摊点店家。</div> <h3>各种糕。</h3> <h3>粽子是古镇的一种小吃。江南很多古镇都有。</h3> <h3>枫泾的特色小吃是“拉司”,其他地方很少看到。拉司就是赖蛤蟆,较为出名的是薰拉司,即是用烟薰熟,但商家为不同口味的顾客,又增加了辣味拉司等。这里赖哈蟆不是野生捉来的,而是由人工饲养剥皮宰杀。</h3><h3>商家适应现代潮流,可以真空包装快递送往异地。薰拉司並不便宜,要五六元一只呢!</h3> <h3>老同事们逛街,这家站有黄酒和米酒,这二种酒也是枫泾特产。</h3> <h3>最为著名的是枫泾丁蹄。</h3><div> 枫泾丁蹄是最早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华美食,1876年,这种特色蹄髈首次销往京城。1899年销售市场遍及沪杭一带,此后远销南洋和欧美等地。</div><div>  1915年,北洋政府选“枫泾丁蹄”和贵州茅台一起赴美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双双获得金奖。“丁蹄得奖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自然是好吃,第二是老外很诧异,熟肉制品通过航运数月抵达巴拿马,当时既没有冰箱也没有防腐剂,枫泾丁蹄为何没有变质,还能保持口感?”100年后,这依然还是一个谜,谜底就在枫泾丁蹄的制作秘方里,即便现在成立了股份公司,秘方依然按照“传统”,只在传承人沈云金的手里。</div><div>  1935年,国民政府又选送枫泾丁蹄,赴德国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与德国著名品牌“烤猪手”同台参赛,“枫泾丁蹄”又以其独特的风味,客场胜出,捧回金奖。</div><div> 枫泾猪为原料,配合枫泾黄酒和枫泾酱油,才能烧制出最正宗的枫泾丁蹄。所以,小小的丁蹄,浓缩了枫泾千年的吴越文化。枫泾从明朝万历年间起,已培育出太湖流域黑猪体系之一的“杜种猪”,也叫“枫泾黑毛猪”,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猪全身黑毛,鼻子粉红,肉质细嫩。也因为枫泾丁蹄选用了这种原料,带动了太湖流域黑毛猪产业的发展。后来,由于这一品种的猪生长周期长,成本高,养殖户越来越少,导致原料稀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枫泾丁蹄主要选用爱森牌猪肉作为原料。</div> <h3>下午二时开车,大家在仃车场集合。先到的就上车坐下了。后面的人还要聊一会。</h3><div>上车后满心欢喜,大多数人购到心仪物品。车稳稳地驶上高架。</div> <h3>上车后满心欢喜,大多数人购到心仪物品。车稳稳地驶上高架。</h3> <h3>下午三点多,车先仃靠在南站,有一半多人下车,搭乘地铁回家;其余人跟车行,三点半仍仃到多稼路。本次活动园满结束。感谢监测站领导按排这次为老同事相聚的机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