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终于公映了,有个这段经历的人无不为此叫好。影片背景“破天荒”地涉及了30多年无人敢碰的题材一一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段尘封的战争记忆,瞬间被《芳华》唤醒,虽然电影情节与期待相差很大,但对片中反映的“一支小股部队向前线运送物资遭敌伏击”的细节记忆犹新。<br> 那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展开时,广西田阳县民兵担架营就属于向前线运送弹药、粮食和后勤物资,以及后送伤员的重要任务,但过程却比《芳华》情节更惨烈。</h1> <h1> 民兵们在战场上肩扛背驮,不畏牺牲。</h1> <h1> 陈毅同志说过:“准海大战的胜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作为正规军的补充力量,民兵在历次战争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h1> <h1> 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游,著名的我国芒果之乡。境内群峰俊秀,处处散发大自然的原始,纯朴美丽的自然风光!</h1> <h1> 据说新版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片,就在这里拍摄。峰峦叠翠,倒影悬壶,美极了。</h1> <h1>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在许世友司令的指挥下,我军自卫反击部队对越北重镇高平发起了牛刀杀鸡式的进攻。</h1> <h1> 支前民兵一样面临瞬间生死考验。</h1> <h1> 高平战役的部暑是进行大纵深穿插包围,南北对进打歼灭战。軍区前指用41军打北线,其下属122师从正面攻打天险越北边城朔江,121师和123师从右翼进行双层迂回,切断高平之敌西退银山之路;以42军打南线,集中坦克部队从布局、水口突破,截断高平之敌南退的道路,然后南北对攻高平。<br> 然而实战中却困难重重,以121师为例,121师穿插路线上百公里,沿途地形复杂,敌情不明,远离后方,补给困难,伤亡很大,粮弹供应不上,战士们饿着肚子拼命穿插,到达扣屯后只能建立防御阵地,再也无力进攻高平,情形非常悲壮,跟随部队进入战场的民兵担架营更加惨烈。</h1> <h1> 跟随担任运输任务的民兵</h1> <h1> 跟随41军3个师执行前运后送任务的是田阳县四个民兵担架营,共3500人,他们身穿没有“三块红”的绿军装,怀揣一枚“田阳民兵担架营”的牌子,与正规部队一样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越北崇山峻嶺中。民兵数量众多,互不熟悉,部队与民兵更不相识,边民与民兵长相接近,很难区分,这些难以区分的却给越南特工队钻了空子。</h1> <h1> 有一天,越南特工人员化妆成民兵混进了担架营,一面打枪一面大喊大叫,扔手榴弹,制造混乱;有的越特工人员当着战士们的面把伤员扔下了悬崖,引起了战士们们的愤慨,纷纷认为民兵“靠不住”。为了清理越特工人员,部队将担架营包围起来,互相指认,不能证明身份的被“误伤”了不少。</h1> <h1> 战斗异常激烈(下图)</h1> <h1> 据资料,田阳县当时参加担架营的民兵共伤236人,亡206人,失踪308人,总共损失750人,占广西方向民兵损失的绝大多数。值得怀疑的是大量失踪民兵去了哪里?</h1><h1> 曾经抓获了一名越南特工人员,在其身上搜出了十余枚“田阳民兵担架营”胸牌,要知道,胸牌是一人一枚的,这个特工身上有许多胸牌,想必有同样数量的民兵已经被暗杀了。</h1><h1> 121师战后总结中曾提到“误杀”民兵的情况。失踪308人,占该县担架营人数的十分之一,战后,民兵气愤异常,聚集起来找部队。许司令得知此事,安排人手进行了善后安抚工作。并于当年四月中旬向中央军委发文回报该县要求恢复民兵名誉的请示。(战后我们离开了前指,结果不得而知)</h1><p class="ql-block"><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千辛万苦,支援作战部队。</span></p> <h1> 《芳华》电影公映,是广大参战人员所期盼的,任何人为了祖国利益的牺牲或者付出,都应该永远铭记,包括民兵的牺牲和贡献也将载入史册。</h1><h1> </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