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苍茫的乌龙江上,有一个美丽的岛屿,远远望去:若鼋若鼍,雄卧中央;六礁壅流,竦峙连樯;白浪涌起,琼花绽放;百草葳蕤,群鸟集翔;紫烟朱霭,气象万千。这就是被福州市民称为“世外桃源”的位于闽侯县东部五虎山北畔的龙祥岛。</h3><h3><br></h3><h3><br></h3> <h3> 建国前,龙祥岛是荒凉孤岛。这里的港汊荒洲散居着几百户来自闽江中、下游水上居民及周边村庄农民,他们世代渔耕为生,鸥鹭朋俦。早期迁民在塔礁等礁洲“锄耰棘矜,结庐垦荒”,但天灾多发:“春遭洪患,沙掩壮秧;夏遇台风,刈稻吞粮。”有的迁移五虎山下门口村一带生活,有的则置“舨船渔具,浮家泛宅,捕鱼讨虾,风雨闽江”,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水上人家”,过着艰难的漂泊生活。约在清末民初,多数洲岛“长”高,他们才相继在荒洲渚野上搭架木厝、草楼、破船栖息,与岛外老死不相来往;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约到前世纪二十年代,岛上后才有了禄家学校,“蟹山私塾斋”简易小学堂,只有极少数接受过旧时学堂教育,大多数“水上人”目不识丁,不知道世外“是秦是汉”,也不知岛外还有光怪陆离的世界;他们天荒地老,星月守望,皓首穷路,老死岛上,是一个被旧社会遗忘的人群。 </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上居民生活的改善,大力发展农业、渔业、蚬草业等农水经济。在江中村党支书刘登赛、刘发水等带领下,依靠老一辈创业者“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的精神,经过几十年艰苦创业,创出了辉煌的昨天。特别是从1958年到1983年,共投入人工50多万工,挑泥围垦前后计7圈(个)工程,约18公里长,不仅确保岛民生命财产免受洪水威胁,还使水稻改单变双、扩种保收,产量骤增,改革开放前每年约交公粮80多万斤;同时,还建立近海捕捞队,拥有机帆船40多艘;建造商品鱼基地一千多亩,还发展了蚬子、篑草、西瓜、柑桔、果蔗、荸荠、茉莉花等农副产品,成为闽侯县著名的“渔米之乡”,在为国家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岛民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生活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像在《龙祥岛赋》中描述那样:“秋風瑟瑟,白水泱泱;龙岛今日,换了人间:墙瓦流丹,喜气洋洋;添花鸣炮,人闹洞房;斗灯喝彩,抛粿上樑;夜火蒸天,排暝春宴;真鸟和琴,评话伬唱。穷眄岛野,花灼锦灿:稻穗甸甸,蜂涌金浪;蔗林青青,春風送香;莺啼呖呖,荔红桃嫣;池塘腾腾,蛩鸣鱼欢;漁歌悠悠,蕩水漾岸。”可谓是:一方乐土,太平有象。昔日贫困无助的“水上人家”,如今是富饶美丽的“江南水乡”。变了,一切变得如此美好!</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 他们告别了旧社会“浮家泛宅”的飘泊生活,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分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也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和节俭的美德,从过去住“草楼、船屋、木厝 ”,变成现在居“别墅、高楼、华屋”,不少年轻人还在福州城里购置商品房。清晨从五虎山俯瞰:龙祥岛一派雄州雾列,一片片楼房鳞次栉比,在薄雾笼罩下,宛如蓬莱仙岛中的海市蜃楼,非常壮观。</h3><div><br></div><h3><br></h3> <h3> 他们告别了苦难的旧社会,真正成为岛上的主人。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上居民享有平等社会地位问题,在政治上给予充分的民主权利,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一视同仁;也重视岛上教育事业,在他们中培养人才,使以前走不出岛外的渔耕人家子弟,走出了上百个党、政、军人员和中、高级职称人士。</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 他们告别了教育落后的昨天。建国前,大多数岛民“捕鱼耕地不得闲,面俯水田背朝天”,“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特别是女人家多是文盲。解放后,当地政府把“水上人家”作为扫盲重点,教学点也布满了各岛洲,江中村完小曾一度是 “中心小学”。如今,老一辈人基本上消除了文盲,年轻人基本上都受到初中以上教育,不少幼儿、小学生迁到城里较好学校就学,上名牌学校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女教授、女教师也屡出不鲜,还培养出几百个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各行业有用之才。</h3><h3><br></h3><h3><br></h3> <h3> 他们告别了“不与岛外通婚”的过去。这里地处僻岛,建国前基本是岛内刘、林、江、唐、欧、陈、翁、连八大姓人家联姻,即使“好女”也不出岛,造成近亲繁殖的不良现象。建国后,婚嫁不分民族和地域,自由通姻,“外姓纷来沓至,口音北调南腔”。好女不但出岛入城,而且是飘洋过海,洋媳妇、洋儿女已不是新鲜事了。</h3><div><br></div><h3><br></h3> <h3>他们告别了没精神文化生活的历史。建国后,村里成立业余闽剧剧团,自编自演了闽剧节目,文革中,还出村到城门一带村庄卖票演出。改革开放以来,成立几支鼓乐队,涌现了几十个喜娘、唱诗、民间道士等乡土艺人,活跃在仓山和尚干七里村庄。特别是近年来,在村里文化人运作下,举办首届乡土文化节,三届甘蔗节和首届丰收节,还成立渔歌民谣队,民间文化活动十分活跃,给岛民带来了欢乐,不断提高了幸福指数。</h3><h3><br></h3><h3><br></h3> <h3> 他们告别了“摇橹摆渡”出岛的历史。人道是“隔河千里路”,过去,龙祥岛人出岛还要脱鞋踩泥、淌水过洲,划船摇橹,借风使舵,费时又费劲,遇洪水低潮不顺渡时,要花几个小时才能抵达对岸螺洲和福州周边乡村。岛民望江兴叹,个别岛民也曾产生过通桥的美好愿望,而被斥为“异想天开”,断言:要通桥,除非岛上“出皇帝、出金矿”!而现在“皇帝、金矿”都没出,却通了螺洲大桥,孤岛变闹市,大道小路,车水马龙,进岛出岛,便捷通畅。</h3><h3><br></h3><h3><br></h3> <h3> </h3><div> “昔日水上家,今朝变天堂”,他们彻底告别了“渔耕孤岛鸥为伴,风雨闽江萍作朋”的苦日子,走进了金碧辉煌的新时代。龙祥岛水域广阔,水草丰美,湿地纵野,是植物、鱼类鸟类的天堂,被称为福州“最拉风湿地”,隐藏在闹市中的“世外桃源”。这里已被福州市列为湿地保护区,规划为“国际生态旅游岛”。现建成了塔礁洲湿地公园及观景塔、观鸟塔,迎来了八方游客到这里观光。他们既可观鸟观景,还可以领略龙祥岛六十年多来沧桑巨变。登上塔顶远眺:当年的“水上家”,现已是一幢幢白漆墙面、琉璃瓦顶的华屋,在朝霞映衬下,显得格外淡雅靓丽。五虎山巍峨耸立,薄云缭绕,宛如仙境。成片的农田,种着甘蔗、果树和蔬菜,悠然的水乡田园风光使人沉醉不已。江面上渔船横竖,白鹭蹁跹,江风起浪,让人尽情领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诗情画意。漫步在砖堤彩道上,茵草丛间,虫鸣蛙叫,鸟语花香,令人神往。走到岛的东头,乌龙江大桥如龙飞驾,斑斓的湿地光泽飞扬,欢快的水鸟结伴飞翔,宛若一幅幅唯美的山水彩画,美不胜收。</div><div><br></div><h3><br></h3> <h3> “ 听春声秋潮,捷讯频传;击鼙鼓斗锣,蓝图雄展。”而今,龙祥岛又迎来福州中心城区建设发展的新浪潮,向着“造生态水都,拓绿蓝新区”新目标阔步迈进。“天得和以平,地得衡以安”,我们坚信:龙祥岛必将“挈缰奋鬃,凯期鹍翔;举薪播火,再创辉煌”,让 这个神奇而美丽的水岛和发展中的“水上家”,变得更加美好! </h3><h3><br></h3><h3><br></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谢谢观赏</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