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探新路 锐意进取勇突破——“模块式小组课堂技术”研讨活动纪实

高小雅

<h3>沐浴着教改的春风,我们又一次踏上了学习的征程。2017年12月15日,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举办了“模块式小组课堂技术”的研讨活动,并请来了辽宁鞍山的赵炜老师莅临指导。我校有幸受邀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由曲丹辉副校长带队,教务主任、学科组长、数学组全体教师及七年级部分教师共15人参加。七点刚过,二十五中的教师们就早早的到了报告厅,窗外凛冽的寒风也抵挡不住他们研讨学习的热情。</h3> <h3>随着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此次活动在四十八中的报告厅拉开了帷幕。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而又稚嫩的脸庞,屋子里仿佛一下子洒满了阳光,一扫冬日的阴霾。</h3> <h3>这次的研讨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上午的时间,主要演示了“模块式小组课堂技术”在七、八年级数学课上的应用,同时赵炜教授及时对暴露的问题进行现场的评课与答疑。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到了下午赵炜老师就选择了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模块式小组课堂技术”示范。直观、全面的为我们展示了这项技术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h3> <h3><font color="#010101">七年级老师刘玉婷率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生动而又不失活泼的数学课。通过判断两条线如何平行及两条平行线有怎样的性质这两个问题引入新课,平行线与“拐角”问题。</font></h3> <h3>刘老师将问题展现在了大屏幕上,各个小组马上开始了“战斗”模式。同学们独立思考、积极讨论并派出了组员上板展示,同时进行答案的书写。</h3> <h3>在组员上板展示的时候,其他的同学也没有闲着,“一帮一”的为组内同学进行解答。</h3> <h3>老师们也在探讨着“模块式小组课堂技术”在这个数学问题上的运用,研讨氛围十分浓厚。以小见大,悄无声息地进行着思维上的博弈。</h3> <h3>休息片刻后,八年级的李姝萱老师上了一节关于“证明角相等的方法”的复习课。课上小组同学展示了自己扎实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己整理的题库,将“好题”分享给其他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h3> <h3>课程结束后,赵炜老师及时进行了评课与答疑。一方面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表示在“模块式小组课堂技术”的运用上还有些许不足,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地方。于数学而言,什么时候不需要“垫板凳儿”,什么时候需要“垫足板凳儿”,又如何将复杂的题目讲简单,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值得我们思考。</h3> <h3>午后暖阳洒进了温暖的教室,赵老师也开始了他以“定义运算”为内容的示范课,躬亲实践的精神影响着在座的每位教师。这节课他将以“自学、引导、讨论、展示、反馈、计分”六个模块进行讲演,课堂上本着“全纳教育”理论为原则对小组进行了重新分配。这不仅照顾到了全班同学,而且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组长组员双向互选,引导孩子们在自愿主动的氛围下学习。</h3> <h3>自学模块,旨在发现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模块,就是所谓的“垫板凳儿”,引导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老师提出问题后不要马上进行讨论,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讨论、展示及反馈模块,需要注意的是组内成员在上板展示时,剩下的组内学生则要进行帮教、环顾、找错、检查。计分模块要本着公平性、稀缺性、激发性的原则,引导学生良性竞争,创造可教学时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h3> <h3>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三角互动”关系的形成,这也是展示模块中不可忽略的环节。通过讲解的学生所暴露的解题思路,老师进行提问带动全班同学独立思考,打破了“陪太子读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提高了课堂效率。</h3> <h3>赏罚分明,以奖促学。一节充实的数学课下来,优胜的小组获得了与校长和老师合照的机会。相信同学们无论是否获胜,都会带着这份自信与从容在学习的路途上越走越远。</h3> <h3>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同样身处教育行业的我们,在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身先士卒努力践行,走出一条教改的新道路。一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紧凑,但收获颇丰。这不仅要感谢四十八中学的邀请,更要感谢赵炜老师的“模块式小组课堂技术”,为我们的教改指明了方向。就像一九七八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一样,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们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定会走出成功的教改道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