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

阿湘

蒙自是云南红河州下辖市,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  <div>  来到蒙自市北10公里处的碧色寨火车站,碧色寨位于蒙自市草坝镇碧色寨村,这个碧色寨火车站是最早的火车站之一,规模名气都很大,现在还保存原貌完整。1909年滇越铁路铺轨至碧色寨车站建成,1910年全线通车,这里就成为了滇越铁路的一个大站,使十几户人家的碧色寨成为一个异常繁忙的中转及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集散地。这条滇越铁路是法国人修建的米轨铁路(比标准轨道少435毫米),每一寸铁轨下都是中国人的血汗,仅滇段就有1.2万劳工被折磨致死,有民谣称“一根铁轨一条命,一颗道钉一滴血”。1909年—1910年,蒙自海关分关和邮局在碧色寨设立,中外商行和洋行纷纷在碧色寨设立商号,主要有中国商人经营的大通公司,一些法、英、美、德、日和希腊等外国公司和代办处纷至沓来,美国美孚三达水火油公司,法商亚细亚水火油公司,德商德士古水火油公司……最著名的洋行是希腊哥胪士洋行,还有商店,酒吧等生意火爆。  <div>  1915年蔡锷将军就是从台湾经香港、越南沿滇越铁路回昆明,举起护国讨袁大旗的,列车曾在车站停留,被袁世凯的杀手暗杀未遂,这个故事给碧色寨披上了一层传奇色彩。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设在滇南重镇蒙自,部分师生从香港乘船到越南转火车到达碧色寨,进入蒙自。  </div><div> 1921年,个(个旧)碧铁路通车,碧色寨成为终端站,也是滇越铁路与个碧铁路的换装站,米轨和寸轨在这里交汇,使其成为铁路线上一个特等站。个碧石铁路是我国最早的一条民营铁路,是唯一的寸轨铁路,两轨之间为600毫米,是为了不让滇越铁路机车驶入,国家资源不让外国人染指。1915年开工,1936年全线通车,历时21年,米轨和寸轨奇妙的换装在世界铁路史上实属罕见。</div></div> <h3>碧色寨铁路站房和建筑现在还保存原貌</h3> <h3>远处有货物库房和铁路帮办房</h3> <h3>车站只有这个掉了指针的三面钟叙说自己是来自遥远的巴黎,红顶黄墙的建筑展示着法国的情调。</h3> <h3>滇越铁路1996年再次恢复通车。从2003年至今成为全国唯一一条城市米轨铁路(昆明至王家营),这条服役百年的米轨铁路铭刻着云南的历史。</h3> <h3>个碧石寸轨铁路车站站房</h3> <h3>正在修缮中的寸轨铁道工地,站房已粉刷一新</h3> <h3>个碧石铁路机车车库</h3> <h3>寸轨机车这是洋货,米轨轨道、车厢都是国产造</h3><h3><br></h3> <h3>大通公司旧址。大通公司始建于1912年,全盛时期包揽了滇南一带商号7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转运业务。抗日战争时期存放过美国援华和飞虎队物资。</h3> <h3>个碧石铁路警察分局旧址</h3> <h3>残破的历史遗迹旁正在修复一段寸轨铁道</h3> <h3>车站路边一棵硕大的橡皮树</h3> <h3>  来到蒙自不吃正宗的过桥米线那将是很大的遗憾。过桥米线源于蒙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过桥米线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大意就是一个书生在湖心岛上读书,妻子送来他爱吃的米线,因为怕凉了就用鸡汤保温,将肉片,蔬菜,米线放入,鸡汤的油可以保持汤的温度,人们纷纷效仿,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后世就把它叫做了“过桥米线”。</h3> <h3>我们来到光华酒楼品尝蒙自品牌店的菊花过桥米线</h3> <h3>授权牌匾</h3> <h3>墙上悬挂着过桥米线的传说</h3> <h3>这是第一盘8种食材</h3> <h3>这是第二盘8种食材</h3> <h3>  最后三种食材,一共有十九种蔬菜,肉类,菊花等等生熟食品,外加米粉,还有卷粉(宽米粉),一大碗鸡汤真是看着就好吃。</h3> <h3>一大碗鸡汤呈现在眼前,所有的东西都放在鸡汤里,漂亮!</h3> <h3>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至蒙自,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众多英才,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著名教授均在蒙自任教。西南联大校舍分散于蒙自城区各地,现存旧址五处,2011年建成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就设于“哥胪士洋行”内,位于风景优美的蒙自南湖湖畔。</h3> <h3>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h3> <h3>西南联大校训</h3> <h3>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介绍</h3> <h3>蒙自海关旧址介绍</h3> <h3>蒙自海关税务司署的钢板图</h3> <h3>南湖畔闻一多先生塑像</h3> <h3>朱自清先生坐像(可惜抬起的一只脚断掉了,没有修复)</h3> <h3>现代数学教育开熊庆来先生</h3> <h3>南湖公园大门</h3> <h3>岸边眺望南湖</h3> <h3>南湖路</h3> <h3>蒙自干净整洁的街景</h3>

蒙自

碧色

滇越铁路

铁路

过桥米线

西南联大

鸡汤

旧址

车站

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