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1000以内数的认识”全景式数学学习

紫嫣庆宝

<h3>进入会场,台上已经很热闹了。以为孩子们还在上台,谁知已经开始互动。张冲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过数轴之路,从0走到1000,进入了课堂。</h3> <h3>孩子们挤到黑板前,写出自己在数轴上走过的一个数,写完以后和同桌交流,你在哪里找到这个数的。</h3> <h3>这些数都是几位数呢?</h3><h3>刚才已经观察过数轴,数轴都有些什么呢?一个大的箭头表示什么?小的箭头又表示什么?</h3> <h3>布置学习任务</h3> <h3>完成学习单</h3> <h3>接着,孩子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根据学习单的任务,又一次经历了数轴之旅。</h3> <h3>张老师从黑板上任意挑选了一个学生课前写的数234,展开汇报研究。</h3> <h3>&quot;2&quot;、&quot;3&quot;、&quot;4&quot;分别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h3> <h3>请上写234这个数的同学汇报:一共走了几个一百?走过了几个十?又走过了几个一?</h3> <h3>说一说"234"的组成。</h3> <h3>师板书:(234)是由(2)个百、(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h3> <h3>能不能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一下"234"。师板书:(234)=(200)+(30)+(40)</h3> <h3>234离0和1000,谁更近呢?张老师拉着孩子走到数轴旁,让她验证一下。</h3> <h3>234左边和右边的相邻数又是谁呢?快上来和它比一比!</h3> <h3>师:240的&quot;0&quot;比234的&quot;4&quot;小啊,为什么你还要站在234的右边呢?</h3><h3>生:因为240的十位上是4,234的十位上是3,已经比它大了,不需要看个位了。</h3><h3>师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和数位有关。</h3> <h3>234离240和222哪个数更近一些呢?为什么?快去数轴上验证一下。</h3> <h3>除了研究数的大小以外,你还想研究那些知识呢?我们还可以研究数的应用、读写、数位、数数。</h3> <h3>开始第二个活动啦。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来证明234是由2个百,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h3><h3>第一种:用人民币证明。</h3> <h3>第二种:有积木块证明。</h3> <h3>第三种:用小棒来表示。</h3> <h3>第四种:用计数器来表示。</h3> <h3>张老师引发学生观察思考:这些方法各不相同,但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相同的地方呢?</h3><h3>你能把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吗?</h3> <h3>数的组成和数位有关,读也是和数位有关。师问:&quot;2&quot;为什么读二百,不读二十?为什么不读作三十二百四呢?得出结论:读书要从高位起,一位一位按顺序读。</h3> <h3>张老师任意圈了几个数让学生读。</h3> <h3>110、120、200、300这些数怎么读?这些数中&quot;0&quot;都在哪里?末尾有&quot;0&quot;都读出来吗?&quot;0&quot;不读,不写行不行?一系列的追问,让孩子们得出了末尾有&quot;0&quot;的数的读法。</h3> <h3>101.206.805会不会读?这一次&quot;0&quot;在哪里?读不读?这次追问又让学生悟出中间有&quot;0&quot;的数&quot;0&quot;要读。</h3> <h3>写数也是根据数位来写的。根据读法在数位上写数。完成任务单第二题。</h3> <h3>举起你的数,让同学听你的读数,把这个数写下来。</h3> <h3>轮到数数啦。张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了234,学生跟着数。234、235、236......239,再拨一个应该是几呢?</h3> <h3>239再加1,个位就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就变成4个十了,那就是240。借助计数器,就这么顺其自然地解决了数拐弯数的难题。</h3> <h3>178往后数5个数呢?</h3> <h3>199后面是多少呢?</h3> <h3>请生一边拨一边数。原来9个一加1个一,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又满十向哪一位进一呢?这样百位就变成2个百了,就是200。</h3> <h3>299后面呢?399.499.599.699.799.899后面呢?</h3> <h3>999后面呢?1000怎么来的呢?小组合作拨出999,拨出999+1。</h3> <h3>再加1是加在哪里?产生新的计数单位&quot;千&quot;。</h3> <h3>课件再一次演示一步一步进位过程。</h3> <h3>1000读作一千。最高位在哪一位呢?师揭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h3> <h3>我们研究一个数要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它呢?闭上眼睛,想象研究万以下、万以上的数,要研究哪些呢?我们发现,认识数当中,哪个知识最重要?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是对这节课的总结,也是这节课的延伸、拓展!</h3> <h3>最后下课了,张老师让孩子再从1000走到0,看看你走过了几个百?这个环节的设计和课前的准备,遥相呼应。孩子两次的走数轴正是自己课前和课后知识经验的碰撞。</h3> <h3>张老师的课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引领孩子经历数学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都在经历研究、追问、得出结论的过程。全景式数学学习,值得我们学习借鉴。</h3>

数轴

张老师

数位

十位

孩子

学习

学生

课前

研究

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