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风韵

北风轻轻吹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舞者风韵</h3><div>&nbsp;&nbsp;&nbsp;&nbsp; 临近岁末,崂山老年大学舞蹈班一学期的学习快要结束了,朋友邀我为她们拍些照片以为纪念,我也乐得去看看这些老年舞者的风采,便欣然应允。</div><div>&nbsp;&nbsp;&nbsp;&nbsp; 老年大学设在紧邻崂山区政府的文化中心,舞蹈班的教室就在一楼。舞蹈教室其实就是一个排练厅,几十平米的房间,因为一面硕大的镜子,显得非常宽阔。九点钟上课,还不到八点半,学员们就差不多到齐了,已经在和着音乐练习着学过的舞蹈。朋友是我战友的爱人,长我一岁,是我的老大姐,见我到了,忙不迭地给我端茶倒水,放置装备,又热情地介绍我与她们的班长相见。班长也是当过兵的,爽快利落,女通信兵的风采依然可见。说起来都是战友,就少了一些客套,多了一份亲近。</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舞蹈班这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胶州大秧歌,学员是清一色的资深美女,都是奔六奔七的人了,班里唯一的男性是她们的教练,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人曹刚勇老师。曹老师与学员年龄相仿,是真正的老帅哥,多年来对胶州大秧歌潜心研究和热心传承,是名符其实的"舞王"。胶州大秧歌又称大秧歌、秧沟戏,是山东省的传统民间舞蹈,属于三大秧歌之一,2006年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胶州秧歌起源于明末清初,相传胶州东小屯村马姓赵姓两户人家于1764年逃荒关东,沿途乞讨卖唱,逐渐形成一种边舞边唱的形式,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957年,胶州秧歌曾进京演出,博得好评。之后,全国150个文艺团体先后来胶州市学习胶州秧歌,北京民族舞蹈学院还将胶州秧歌列为必修课程。改革开放后,胶州大秧歌经过深入整理、挖掘,日臻完善,每年正月十五举办的秧歌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文艺团体和艺术家、学者去胶州访问学习。1990年,胶州秧歌全国性研讨会在胶州举行。1991年,胶州大秧歌参加全国优秀秧歌大赛荣获优秀表演奖。</div><div>&nbsp;&nbsp;&nbsp;&nbsp; 胶州大秧歌是一种广场艺术,音乐欢快,舞姿奔放,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人。舞蹈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员对音乐的理解,舞蹈要领的掌握已基本到位,所以老师并没有多少讲授,主要是带着学员练习,纠正一些不规范的动作。学员们身着黑色运动衣,手拿粉红色绸扇,和着音乐的节拍,一招一式满是那么回事。我用相机忙不迭地记录着每一个美妙的瞬间,眼前那一个个舞动的身姿,一张张绽放的笑脸,使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温暖和感动。这些活跃在排练厅里的中老年舞者,许多都是退了休又"上岗"的,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让她们的肩头压着沉重的担子,生活节奏甚至比上班的时候还要紧张。难得有这样一个放松身心,获得欢乐的时空,让她们找回自己,找回青春,找回生命的活力。她们对舞蹈的专注和热情,对音乐的喜爱与追寻,其实是对生活的真诚与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舞者的风韵或许正在这里!</div> <h3>胶州秧歌传承人曹刚勇老师</h3> <h3>当年的女通信兵,舞蹈班班长陈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