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竹秉性坚韧,虚心自持,刚直不阿,被人们誉为品德高尚,情操磊落的象征。文人歌咏,画家濡墨,历久不衰。</h3> <h3>前人的探索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怎样使艺术之树常绿,怎样在艺术世界寻找自己的方位,每一个时代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和恭献,这是摆在每一个画竹人面前的第一课题。</h3> <h3>遍布大江南北的翠竹,为画竹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粮;居家院外栽植的数枝绿竹,又为画竹人的朝夕观摹研习在不断滋润着画竹人的画笔。</h3> <h3>底蕴深厚的传统画竹艺术以及大自然无偿的奉赐,造就出画家笔下的墨竹,或刚健劲挺,浑厚霸悍;或婀娜多姿,婉约玲珑;或水墨淋漓,气势奔放。</h3> <h3>偶添几只珍禽、小鸟,写景舒情,各饶其趣。</h3> <h3>竹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为密切。板桥题画曰:余有老屋两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以小榻其间甚凉适也。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作者在竹林的绿阴下,乘着微风吹来的丝丝凉意,这位画竹名家是否又完成了一幅大作的构思呢?</h3> <h3>疏疏密密复亭亭,</h3><h3>小院幽篁一片清;</h3><h3>最是晚风藤榻上,</h3><h3>满身凉露一天星。</h3><div>___郑板桥</div> <h3><font color="#010101">人生是五彩缤纷的,人的情感是多彩多样的。因而人们写竹抒怀的主旨虽相同,但所抒之情怀是不同的。亦有“笔底明珠无处卖,乱掷乱抛野藤中”的无奈。</font></h3> <h3>又有: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官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体恤民情之抒写。</h3> <h3><font color="#010101">“前程似锦”“平安吉祥”等题材的表现,亦体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font></h3> <h3>画竹在中国文化中是很有其重要性的,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与中国文人的心路里程也密切相关。画竹艺术的发生发展,就是文人心态轨迹极真实的反应。爱竹、种竹、赏竹、咏竹、画竹、以至“身与竹化”“胸有成竹”,都在其中。</h3> <h3>“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画竹人深感仅凭喝酒是不能解愁的,以酒销愁愁更愁!还是让我展纸泼墨,挥写墨竹来抒发人生的感慨吧!</h3> <h3>咬定青山不放松,</h3><h3>立根原在破岩中;</h3><h3>千磨万击还坚劲,</h3><h3>任尔东西南北风。</h3><h3>立足青山,不畏风霜雨雪、千磨万击,这是何等坚韧不拔的气概!</h3> <h3><font color="#010101">“人道竹似贤,我道贤似竹。竹非贤不清,贤非竹不俗。唯有两相值,然后清意足。”这里人、竹、清、贤融为一体,人文意味极浓的墨竹世界,是人们极为恰当的寄志抒情的方式,这就是遍布大江南北的___竹!</font></h3> <h3> </h3><div> </div><h3>王克三,山东省青岛市平度人,自幼习画,擅写意花鸟、山水,尤擅墨竹。受教于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张华先生。为人平实谦逊,多年来远离市尘喧嚣,谨记恩师:“要扎根传统”的教诲,潜心继承墨竹传统艺术之精华,废寝忘食于墨竹艺术的学习和探索。深吮墨竹传统之乳汁,厚培笔下墨竹之壮茂。1983年10月入伍原昆明军区空军前指边防雷达兵对越作战部队,参加了著名的“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还击战。墨竹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军地画展和书画赛获奖,作品被专业机构和国内外人士收藏。</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