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汉字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象形文字开始,逐渐演变至今的简体汉字一直未曾中断过,是公认传承时间最长的中华文明之一。</h1><div><br></div><h1>但其实还有一种比中国汉字更悠久,可追溯至史前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绵延至今的玉文化。</h1><h1><br></h1><h1>经考古学家发现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的玉文化的发展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四千多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都证明了灿烂的玉文化是中华文明中传承时间最长的文化。</h1> <h1>玉作为一种物化的载体,从它诞生之日开始,我们的祖先便赋予其一种神秘的精神寄托。他们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蕴藏着生命的本源,作为生命本源的“力”,是他们崇拜的对象。</h1><h1><br></h1><h1>为了取得这种“力”,便将猎获动物的骨、牙、皮、羽毛佩带在身上,认为这样就可具有这些动物的力量了。</h1><h1><br></h1><h1>在与大自然博斗的生存发展中,他们又逐渐发现和喜欢上了一种漂亮而稀有的石头一一玉,这些得之不易凝聚着天地日月精华坚硬的石头,好像比动物有着更强大的力量。</h1> <h1>玉就被我们的祖先赋予了有一种超自然能力,是能与天地沟通,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器物。</h1><h1><br></h1><h1>在遥远的那个年代,人们不可能用现在科学的思维,去解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像,把主宰他们生活空间的自然力量,都归结为冥冥上天的旨意,而在他们无意间被寻到,极为稀少的这些玉石,就无疑被当成了上天的礼物,被当成了能与上天沟通的灵器。</h1><h1><br></h1><h1>在原始的宗教祭祀仪式上,我们的先民簇拥在象征上天意志的玉器前,虔诚地祈求上苍能避邪攘灾、降临福祉,在部落首领和巫师的召喚下,人们一次次地走向神圣的祭坛,从此这些玉不在是一块漂亮的石头。</h1><h1><br></h1><h1>被供奉的玉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打上了神权通灵的印记。玉也开始有了文化的内涵。</h1> <h1>随着在劳动过程中审美意识的慢慢提升,先民们发现佩带在身上的护身符还具有装饰功能,於是出现带有各种形状的原始图腾,甚至有了组合的玉饰。</h1><div><br></div><h1>到了商代,我们的祖先不但制造出了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制作工艺也达到相当的水平。尤其到了两汉时期,我国的玉文化达到了高峰,已可将玉细致区分出了祭玉、礼玉、佩玉、瑞玉等不同用途的类别,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汉八刀”至今都举世独步。</h1> <h1>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快了文明程度的提升,玉慢慢地从王权的宫殿,逐渐走入了当时社会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阶层,随后经隋唐至宋朝,玉逐步开始进入了百姓之中。</h1><h1><br></h1><h1>那时的人们爱玉,品玉,藏玉成为了一种风尚。将玉作为通灵益智,保佑平安,健体养身,寄托精神和灵魂的宝物。甚至流传着“人以血养玉,玉以气还人”的说法,认为佩戴玉可将天地间能量一一气,传导于自身,会得到天地之气的庇护,将拥有或佩戴玉,作为自身对美好愿望的心灵慰藉。</h1> <h1>中国的玉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尽管时间漫长,各种带着时代烙印的玉器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但经过梳理,发现只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可归纳,新石器时代到夏的原始社会神玉时期,夏朝至唐代末王玉时期和宋朝以后的民玉时期。</h1> <h1><font color="#010101">我们翻开各种出土的神玉时期的图录,可以看到先民们将这些色泽晶莹的美石,经过常年累月耐心细致的打磨和穿孔处理,制成了带有他们心目中有信仰膜拜意义的图腾标志。</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当时这些神玉的主要形态特征,有玉鸟、玉兽、玉琮、玉铲、玉斧、玉圭等各种神化的图形。在内蒙古三星他拉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的代表玉器玉龙,是迄今最早的龙的形像,也是我们作为龙的传人可追溯的依据。</font></h1> <h1>这些神玉先民们认定能代表天地四方,能传递上天的信息和意志,是天天地和人间福祸的主宰。并通过原始的宗教仪式,将他们思想中神圣至上的电闪雷鸣自然力量,神圣至上的列祖列宗,神圣至上的鬼神灵魂联系在了一起。</h1><div><br></div><h1>而在这些祭祀礼天祈福的礼仪活动中,当时的人们围绕着神玉,模仿着百兽的动作,模似着百鸟的鸣叫,随着巫师击打神玉有节奏的声响,边舞动四肢,边高声鸣唱。</h1><div><br></div><h1>这些原始的歌舞,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后演变成了“乐”,这些礼仪仪式也演变成了“礼”。这些古玉也被注入了原始的宗教、思想和信仰,开始有了文化的基因。</h1> <h1>在新石器时期、原始社会的神玉在几千年发展中,不断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尤其是在形成国家这种形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h1><h1><br></h1><h1>一个国家的产生,一定是经过群落、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再到一个大的部落向集市,城镇渐进的过程。而当时的玉图腾,作为一个氏族和部落的象征,人人崇敬的神徽,是掌握在氏族和部落首领、巫师的手里。</h1> <h1>玉由于稀缺珍贵,成为那个时代的奢侈品,也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为了得到这些象征,便开始有了掠夺占有。</h1><h1><br></h1><h1>先从氏族内部开始,谁掠夺占有越多,谁的地位越高。人与人之间就产生了服从被服从,奴役被奴役,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随后一个部落为占有另一部落的玉,开始争斗侵占和并吞,最后强者为王,形成了王者意志的统一,人口地域也从部落、村镇到建城为国。有了国有了王,一个国家也慢慢形成了。</h1><div><br></div><h1>当然一个国家的形成还有许多因素,除了经济基础还要有上层建筑,但那个时代的神玉所起到诱因却实是无法替代的。</h1> <h1>玉在《说文解字》中虽解释“石之美者”,但在盘古开天地,古人造字之初,玉就是王字,是通用字,以后为了区分才加了一点,玉就是王,王就是玉,玉是王者的玉,玉须是王者所拥有,玉和王的关系我们的祖先在造字初已确立。</h1><h1><br></h1><h1>玉代表王,亦代表权力,有着至高无上的寓意。中国历朝历代的君王象征权力的印玺,一定是用玉制成的玉玺,依次才是金银铜印。</h1> <h1>甚至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一度出现过“君子无罪,怀玉其罪”之说,玉只能为君王所拥有,百姓身上不能佩玉,否则将会有杀身之祸。</h1><div><br></div><h1>中国是一个尊崇权力,权力至上、民主有限的国家,时至今日我们还是遵循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一个政党都要服从中央的集权体制。</h1><h1>凡带有“官”“权”印记的器物从来都是人们追捧喜爱之物,那些官窑瓷器,皇帝御用品,只要沾上这些关系的器物都身价百倍。</h1><div><br></div><h1>玉千百年来闪耀着王权的光芒,延续着无上权力的脉胳,玉成为各阶层民众崇爱之物那是一种必然。除了金钱因素之外,对权力的崇拜恐怕是一种绕不过去的情结。</h1> <h1>这些王玉从中国原始社会解体,第一个封建社会夏朝开始,至唐期末年结束,前后延续了三千多年。</h1><h1><br></h1><h1>这三千多年里,王玉曾在社会制度、道德规范、语言文字、文化发展、艺术创作等各个领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h1> <h1>这个时期的玉,对中国的文字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玉是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出现最早的文字之一,在王玉相通的那个年代,用玉造出的字有近五百个,现在我们书写使用或名字中带王带玉的字,那都是玉的贡献。</h1><h1><br></h1><h1>因玉在人们心目中是个美好高尚的字,用玉字组成形容词、成语,如金科玉律、金玉良缘、亭亭玉立、抛砖引玉、琼浆玉液等更是不计其数。</h1> <h1>在王玉时期,玉器还是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春秋战国就曾制定了王、公、侯、等六种玉圭使用的标准,唐代还制定了各级官员朝服上玉带使用的制度。犹为值得一提的是王玉还对那个时代的文化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h1> <h1>从《诗经》中“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到诗人屈原的《九歌》中“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及制造地动仪的科学家张衡的《南都赋》;到司马迁的《史记》几乎当时的各类著述都有关于玉的内容。</h1><h1><br></h1><h1>在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唐朝,诗人们更是将玉作为经久不衰的题材,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千古流传的名诗。</h1> <h1>中国的文化圣人孔子根据玉质地坚韧,色泽淡雅,内敛温润暗合君子之道的特性,将玉人格化地提出了玉有十一德。其后又出现了玉的九德、七德、和许慎仁、义、智、勇、洁的五德之说。</h1><h1><br></h1><h1>人的美德被寄寓在含而不露的美玉中,进而渗透到了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衍化成了世代人们为官、做人、处事的准则。作为中国经久不衰的一种人文精神,产生了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力。</h1> <h1>当历史的脚步行进到宋朝,延续了三千多年的王玉出现了分化,玉的使用出现了双轨制,作为王玉的身份依然存在,但已逐渐走下了神坛,玉的普及和民俗化拉开了序幕。</h1> <h1>那个时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玉器作坊兴旺,民间爱玉赏玉藏玉之风盛行,玉的制作风格用途上也有了长足发展,佩饰、陈设、文玩、用具层出不穷。出现了晚明闻名遐迩的制玉大师陆子冈,乾隆时期精雕细刻的“乾隆工”,北京、苏州、扬州则成了全国玉器制作的中心。</h1><h1><br></h1><h1>玉的普及也激发了民众的无穷创意,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把寄托吉祥祝福的寓意通过玉表达出来。那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就反映了当时的情景。</h1> <h1>在每件玉器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动物、植物、飞禽走兽、神话传说都巧妙地运用了文学创作中或谐音、或暗喻、或借语的手法,来表达其丰富的人们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内涵。</h1> <h1>我们常见玉器中雕有蝙蝠,蝙蝠前加一个铜钱,寓意福在眼前,五只蝙蝠中间一个寿,即是五福捧寿,蝙蝠下边是海浪,又可谓福如东海。</h1><h1><br></h1><h1>一把斧头中间一个喜或一个寿,许多人不解用意,不敢佩用,其实是府中有喜,府上有寿,斧和府是谐音。</h1><h1><br></h1><h1>一只猴子骑在马上,是马上封侯;两只猴子是封侯拜相,;一只猪和猴,是诸侯万代。一只蜘蛛爬在脚上,是知足长乐;诸如此类,林林总总的附着在民玉的寓意,淋漓尽至地表现人民的美好向往,表现了人民无限的创造力,也是高手在民间的最好印证。</h1> <h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通篇与玉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成就了一篇博大精深的煌煌巨著。</h1><h1><br></h1><h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从一块小小的石头“通灵宝玉”写起,到这块石头宝玉失踪的奇缘,将宝玉作为主线贯穿于全文,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封建家族的兴旺与衰落,这是将玉与文学完美触合的一个创举。</h1> <h1>小说中曹雪芹不但将贾府中的人名,用玉字偏旁命名,贾宝玉、林黛玉、贾珍、贾琏、贾琛、贾瑞……</h1><h1><br></h1><h1>还假借描写贾府写下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假借小说人物林黛玉题帕写下了“抛珠滚玉只偷衫,镇日无心镇日闲。”贾宝玉写下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等大量的诗作。</h1><div><br></div><h1>曹雪芹用玉的品质、风骨对小说中大量的人物进行了刻画和描写,将其美好的理想寄托在玉中,显示了作者绝世高超的创作水准,同时将玉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h1> <h1>中国的玉有很多产地,最终人们认为一种产至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上的和田玉,为心目中美玉的代表。在古籍《大工开物》就曾有记叙,“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和阗就是今天的新疆的和田。</h1><h1><br></h1><h1>玉在昆仑高原峻峭耸立的怀抱里,经过亿万年日月之光、冰霜风雪的哺育,雷电雨露的洗礼,才铸成它洁白晶莹的身姿,清纯温润的性格,这个蕴含着天地精华的精灵之物,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为之痴迷,这恐怕也是上苍对中华子孙的特有的眷顾吧!</h1> <h1>古人曾说器可载道,同样玉作为一种器,它更是承载了太多太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这条连接了七千余年而从未断裂过的纽带,如今正散发出更加璀灿的光芒。<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