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好的家乡 · 炎陵走摆子(上)

T.33 💋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桃源古道春赏花,高山密林夏嬉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彩溪谷秋韵浓,冰雪童话冬日歌。</h3> <h3>  西周时,炎陵地属荆州,春秋属楚国,战国属楚黔中。秦始皇26年,分黔中地为长沙郡,炎陵地属长沙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荼陵县(隋唐以后改"荼"为"茶"),隶属长沙王国,炎陵地属茶陵县。东汉建武六年,汉武帝改长沙国为长沙郡,又随茶陵县隶属长沙郡。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炎帝)在位20年而崩,葬长沙。"所说"长沙"即炎帝安葬之地所蜀郡的名称。南宋嘉定四年(1211)从茶陵县规划出康乐、霞阳、常平三乡设酃县,隶属于衡州府。1949年后,先后隶属衡阳专区、湘南行署、郴州专署、湘潭专署,现属株洲市。1994年因&quot;邑有圣陵&quot;炎帝陵而更名为炎陵县。</h3> <h3>  炎陵县县城始建于宋嘉定年间。根据清同治版《酃县志》记载,明正德六年(1511)始筑城墙,嘉靖二年(1523)建成。城高一丈,周长480丈。设有四门,并建有门楼。东名"宏文",西名"安济",南名"迎恩",北名"镇武"。</h3><h3> 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东西宽51公里,南北长59公里。炎陵县地理座标为东经113°3454"至114°0715",北纬26°03"至26°3930"。全县面积203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7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万阳山、八面山由县南分别像东北、西北延伸。县境北部以笔架峰为主峰的青苔山余脉分别与万阳山、八面山余脉相连,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县地理位置最高海拔2115.2米,最低海拔116米。县内千米以上山峰549座,其中1500米海拔以上的山峰197座。最著名的山峰有团苍山1625米、酃峰2115.2米、金紫峰1383米、笔架峰1131米,环县皆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初涉炎陵户外走摆子群</b></h3><h3> 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是去神农谷景区的古老仙,一个有美丽传说的地方,其实一直以来我对于户外没有什么概念。一双运动鞋一身穿着舒适的衣服一颗想出去走走看看的心就出发了,慢慢接触到了这个群体,才明白什么是户外运动。</h3><h3> "炎陵户外·走摆子",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微信群,群主邓彬我们都叫他"湘锅"或者"锅子",是一个热心老兵公益事业又能烧的一手好菜的大哥哥。我们既跟他一起做公益活动看望抗战老兵也一起走摆子看风景。湘锅说想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周末了,几个朋友一起爬爬山,看看风景,于是就有了这个群。周末了出个帖子,一群小伙伴互帮互助、配合默契的去高山看美景,去原始丛林溯溪水,去探寻消失的老酃县文化。摆子群里人才济济,每一次的出行都是一场收获,每一次的出发都是不一样的景色。随着不断的活动开展和接触,越来越像是一个大家庭,而湘锅则是群里的大家长,关心着每一个成员,策划着每一次活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走满满正能量的摆子</b></span><br /></h3><h3> 户外的精神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没有准确的定义,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向。</h3><h3> 人生本就一趟有去无回的旅途,工作生活在喧闹烦嚣的都市,终日劳心费神挣扎在功名利禄与复杂的人际关系,心灵总有沉重的枷锁。每一个人都活得如此不容易,户外运动就是放空心灵、锻炼身体和意志的时候。</h3><h3> 炎陵户外·走摆子,是走进炎陵独特的自然风景,融入罗霄山脉的锦绣山川画卷,呼吸原始丛林的新鲜空气。更是在走摆子中锻炼身体素质,释放心中积郁和压力,以开阔的胸襟与豁达的生活态度认真对待生命之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走有文化底蕴的摆子</b></h3><h3> 炎陵户外走摆子,不是一个简单的出行。对于每一次的出行都会认真的考虑安全、景色、历史人文等等。进入户外群以后,户外你要有充沛的体力,基础的户外生存应急知识,基础的植物常识,了解当地的人文风俗等等,这也是看书百遍不如出行一次。</h3><h3> 清朝的《酃县志》是我们户外群翻看的最多的书籍,这本书记录了炎陵许多的美景胜迹和地理人文。我们享受细细找寻书籍记录的寺观、山水、古迹、酃县八景(醽醁泉香、梅山朝旭、桃花春涨、湘刹夹流、秋山远霭、青台霁岚、天半晓钟、白云灵谷)。对于去往一个地方以后,听听当地人讲述关于这里的传说故事、讲讲抗战时期的红色故事,留下一篇游记珍藏这份记忆。我们以敬畏之心、善良之心、宽阔之心去寻觅,探寻发现炎陵那些藏匿深山的美景。</h3> <h3>  作为炎陵户外走摆子群,先说说我们知道和走过的炎陵的风景吧。这些风景有今年去过的,也有准备去的,也许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看过这些地方,会发现原来炎陵如此美好。感谢我们少女心的群主用他的镜头留下这么多的美好,不会摄影的好厨子不是好司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酃县八景之青台霁岚</b></h3><h3> 《酃县志》记载的八景之一"青台霁岚"是否位于笔架峰的青苔仙,还有待考证。不过在酃县志书籍上的诗律中多篇《青苔暮岚》的描绘中云海、薄雾、竹林等,与我们实际到达的青苔仙景色是一致的。这里是摆子群里开展活动最多的地方,看云海、看日出、与家人开展亲子活动。</h3> <h3>  青苔仙位于笔架峰通往茶陵湖口村古道的路上。要去青苔仙就要先去笔架峰。笔架峰对于炎陵人来说是最为熟悉的山,在炎陵县城的任何一条马路上都能远远观看到在云端有三座山峰相连,如同毛笔架一般。笔架峰上有电视塔,最美景色是在笔架峰露营,既能看傍晚云海的夕阳美景,天际和云海形成一线天,落日霞光尽染无余,云卷云舒。入夜更能观看炎陵县的城市夜景和满天璀璨星河寻银河轨迹。第二天的清晨不用着急下山,先欣赏一番薄雾云海以后,一轮日出缓缓跃出,绝美的清晨朝阳美景。(晴雨交替时节最适合云海观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海之巅我为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沿着笔架峰电视台后的水管往茶陵方向行走,沿途已标记红丝带,可探寻到青苔仙遗址。在青苔仙转角处有块平地,可远观茶陵境内的风景,快到青苔仙的地方是一片竹林,青翠笔直的竹林幽幽静静。青苔仙的残垣断壁布满了青苔,遗址依山体巨石而建,巨石洞内有清泉。入口是一道圆形拱门的断墙,拱形的门柱和石头堆砌建成的残余石墙在岁月风雨之中被侵蚀着,不知这唯一幸存的这面墙壁会在何时訇然倒塌。门口几颗斑驳虫蛀的古树也略显苍凉。</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酃县八景之醽醁泉香</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龙王井,位于炎陵县城内。一直有个关于龙王井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有一次山洪暴发,到处是一片汪洋,县南九十余里的龙潭,有九条龙乘着山洪水势向北游来,其中一条小龙,因迷恋县城一带的风光,在这里逗留了一些时光。当它寻找同伴打算离开的时候,又被峻峭的笔架峰挡住了去路。山洪慢慢退去,小龙无法藏身,它只得施展神力,穿地而入,到衡阳的酃湖而出,再游入湘江找到它的伙伴同归东海。从此,小龙的入地之处就成了一口泉眼,被称为酃泉或醽醁泉,俗称"龙王井"。</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这也是龙王井之水与衡阳酃湖之水相通的由来。酃泉之水冬暖夏凉,清甜可口,用泉水酿出来的酒醇香纯和,回味绵长,被称为"醽醁",曾被当成贡品朝奉宫廷。清人李朝事曾以诗歌咏古酃县八景之"醽醁泉香",诗曰:"醽醁泉源寄市城,澄清不受物嚣樱。金望仙露欣同质,玉涧芳流可并声。受福已知占井汲,濡膏靡尽羡渊泓。个中不减湘兰味,肯教时人识米精。"</h3><h3> 至今这口水井至今依然滋养着炎陵人,路过的时候能看到拿着衣服、菜去洗的,有时候有锻炼身体的在打太极,传来的笑声,那是邻里之间的幸福唠嗑,那是从陌生到熟悉的温馨传递。</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口井</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座城</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个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光如梭 依然守护</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使命轮回 笑迎春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酃县八景之天钟半晓</b></h3><h3> 这是我跟摆子群主湘锅参加的第一次活动吧。其实每次活动都会有很多不在摆子群的朋友参加。如果完整的定义摆子群的成员,只有25个人。平时活动开个当天的小群,分享活动中的照片美景。摆子群不止于群,它是喜欢户外的朋友的盛宴。</h3><h3> 《酃县志》记载的八景之一"天钟半晓"天河仙旧址位于县城城西县府路出发约3公里,有一条古石板路通往。天河仙始建于清朝中叶,是旧时通往茶陵方向山路的必经之路,也是过去观赏酃县城全城美景的最佳之处。</h3> <h3>  旧址现为生态公益林,可探寻到一规模较大的古建筑遗址,目前仍保存有部分古代断壁残墙和阶梯。遗址内可寻找到三块古石碑,其中两块位于天河仙旧址小路边,一块位于后向石岩边。岩边石头有“古仙”二字,其中历史最久的一块为雍正元年的“天河仙公田碑”,距今已有288年,该石碑为青石质地,长2米,宽1米。碑文记载曰“湖广衡州府酃邑正堂记录在案,前任知县捐俸购买吴、陈二姓田五亩二方,以供天河仙真武寺香纸、油灯之用……”。另一块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碑文记载曰:“……吾天河仙乃通邑发脉之所……结笔峰(笔架峰)而榜掛梅岭,带洣水而襟连湘山……云秋(金紫仙)之胜亦未能甲于此者也……”</h3> <h3>  旧遗址地多彼岸花、水草等,遗址入口处有两株高大的古树,枝干虬曲苍劲,藤蔓缠满了岁月的皱纹。据了解旧址上原建有真武寺(祠),当时山中真武寺(祠)"清夜钟鸣,响彻云际,若从天半飞来",如天籁之音,故称"天半晓钟"。同治年间有一长老名普济于此讲经,盛极一时。(图为天河仙的残垣断壁)</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酃县八景之秋山远霭</b></h3><h3> 金紫仙又名云秋山,位于炎陵县与安仁县的交界处,东边是炎陵县船形乡,南面延伸到资兴7里,西面连接永兴,北面是安仁的湘湾。主峰海拔1383m,山势挺拔峻秀,坡度变化大,平均坡度约60°。植物种类丰富,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高山草甸。登高远眺,视野开阔,可以看见炎陵、安仁、茶陵、资兴等七县市的部分区域。每当山雨过后,立于炎帝陵前,面对挺拔高峻的金紫仙,便可看到晚霞映照江水,远山云雾缭绕,又称为"云秋雨霁"。&nbsp;在山脚有一小型水库,面积约1.4km2,近主峰处有金紫仙,香火较旺,阴历初一、十五,附近信徒前来祭拜者众。&nbsp;(图为夹石坳)</h3> <h3>  秋山远霭到底是指的夹石坳还是金紫仙,县志未明确写名,不过都列入八景范围也不错。夹石坳一直以来被摄影人士钟爱,在这里拍云海如同仙境,拍清晨的乡村美景更是一副水墨山水画。这里的云海波奇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静与奇的结合,构成了一个美到骨子里的地方,美到骨子里的风景。这里的云海平均一年当中出现的次数多达200多天,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在夹石坳摄影爱好者们修建的观景台是观赏云海的最佳处。</h3> <h3>  金紫峰下的东风乡是炎陵县最早有人居住的区域之一。全乡区域面积54平方公里,距炎陵县城36公里,境内四面高山环绕,中部为丘陵矮山和农田,整个形状活像一个大元宝。走进东风,但见满目青山,农田广袤,秀丽而神奇的金紫峰高耸云端,依山傍水的村庄整齐而精致,盘旋山间的公路如银链飘飞,阡陌远树、小桥流水,一派世外桃源景象。其中秀丽而神奇的金紫峰、以高山梯田为代表的田园风光、以张家祠堂为代表的明清建筑,天然优质的东风茶油、风味独特的乡味狗肉、巧夺天工的观音奇石更是这方神奇土地上的六颗明珠,期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欣赏。</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酃县八景之梅山朝旭</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酃县八景八个地方,其中梅山朝旭,我们一直认为是现在的炎陵一中,以前的梅岗书院 。梅岗书院位于炎陵县城东门外桃花园(今炎陵一中内)。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由知县麦连倡议,武举朱光贤与文举贾元贞等于建成,因院南有梅峰,故命名梅岗书院。书院设山长、总理、监理、分理、首事各一名,教习和其他工作人员数名,有生徒48名。是专供酃县客家子弟读书的书院。</h3><h3>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书院改为梅岗高等小学堂。</h3><h3>民国元年 (1912年)又改名为私立普育高级小学校。</h3><h3>1943-1951年,书院作为酃县初级中学第二舍。</h3><h3>1952-1973年,县中(今炎陵一中)扩建,梅岗书院的房舍全部拆除。</h3><h3> 不管这里是不是八景之一,这却是炎陵大多数人的母校,记忆着许多人的青春努力,承载着无数个拼搏梦想的起航。</h3><h3><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酃县八景之湘刹夹流</b></h3><h3> 县城西0.5公里处的湘山公园,是炎陵人民日常的后花园。里面有知青阁、英雄纪念碑、五子庙等景点。还记得大学室友来炎陵看望我,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你们炎陵的风景有没有不要爬山的?😂😂</h3><h3> &nbsp;湘刹夹流这个景应该是从现在西站的铁索桥往大雄宝殿、湘山古塔那里观看双江口的美景。湘山与古塔有"神话第一山"的传说,也包含着湘山西塔与湘山的由来。相传湘山原是洞庭湖龙王太子的身驱变成的,山上有一寺庙,每到月圆之夜,这座山便载上湘山寺的和尚顺流而下到湘潭看戏,天亮又回到这里,后来老百姓发现了这个秘密,担心这块风水宝地走失,于是修了这座塔来镇住这块宝山。经考证,此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成后,取个什么名呢?和尚们对神游湘潭看戏还十分留恋,故取名"永怀塔",又因此山曾与湘潭有缘,故后人用湘潭的湘字给此山取名湘山,塔也就称为湘山宝塔,寺院称为湘山寺。</h3><h3> 湘山古塔:始建于明历四十五年(1617年),初名"永怀塔"。古塔系楼阁式空心砖体,六角,七级,铁葫芦顶,连基座到塔顶,共为九层,高约13米,八口门楣上镌刻"湘山宝塔"四字,左右两侧镶嵌对联:"月携塔影天河去,我载琴声鹿原来"。塔身中空,登上塔顶可俯瞰炎陵山城全貌。塔外部逐镶有"八仙过海"等浮雕,清代工部主事尹荣福到此游览,留下了"残霞飞殿角,落日桂林端。塔影连天碧,山光八水寒"的诗句。1984年10月,湘山古塔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r /></h3><h3> 湘山寺始建于北宋年间,景区内有载入《中国名胜词典》的湘山宝塔、和尚坟,大雄宝殿,有改革开放时期为纪念炎陵象征智慧、勇敢、刚正、忠孝、善良朴实的"五子庙",五子为:神农天子、钟馗才子、铁头太子、孟姜女子、罗浮孝子,他(她)们中的每"一子"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流芳于世,近年来相继建设有大雄宝殿、和尚厢房等设施、湘山寺香火旺盛,寺院时常有来自台湾、福建、广东等地的居士及高憎敬香朝拜,成为当地或周边邻县人民的宗教圣地。</h3><h3> <br /></h3><h3> <br /></h3> <h3>  酃县八景的介绍还剩下桃花春涨和白云灵谷。这2个地方还有待考证,不过炎陵的桃花林确实很美啊。</h3><h3> <br /></h3><h3> <br /></h3>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阳春三月桃花劫,寻觅夭夭桃花源</span></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不知远来客似归,似曾相识谈笑间</span></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原始寺观——雷仙</b></h3><h3> 雷仙,位于水口和下村之间,海拔高度约1400米。关于雷仙书籍上的记载并不多,给我们带路的龙哥也是年轻的时候来过这里,目前已是花甲之年。沿着新修的山路进山,辗转绕道走在一条石板古道,这里古道都是用就地取材的碎石拼凑,这条古道是明清时期经商、贸易往来通往郴州、广东方向的必经之路。</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雷仙寺脚下的古道上有块大石头,石头上刻有"升官石"三个字。下山以后根据石头摩崖所刻人名及时间,翻查资料得知:张祖良,号少堂,清同治三年(1864)举办的辛酉、甲子并科举人。考任清宗人府八旗觉罗学的汉文教习,后历授湖南省酃县、长沙临湘、慈利、衡山、邵阳等县知县及湖南省戊子(1888)、辛卯(1891)、癸巳(1893)乡试同考官。后新任广东省琼崖兵备道,在任期间革新教育,力主新学,创办琼崖中学堂,招选学员240名入学,并为学堂筹划常年经费,深得当地民众称赞。又会办广东省水雷局,开设学堂工艺厂,极力培养技术人才。民国成立后,回荔浦闲居,时年已七十,后卒于家。著有《醉绿山庄遗稿》1卷。我们猜测,他正是在"升官石"这里接到了聘书或者升任文书离开了炎陵前往广东省,而留下了这个刻字做纪念。</h3> <h3>  雷仙寺是一座黄泥土胚房,正门是红墙,内有一口古钟及许多清朝时期的古碑文。寺庙旁边满地都是雷曼珠沙花又名彼岸花,周边被竹林环抱。沿着雷仙寺右边的小路可看到一颗直入云霄的红豆杉,需要两个人才能环抱。其实,炎陵本身就是一座山城,几乎80%的地方都是山,古时候的路只有西片是水路,其余交通要道都是在山间穿行的山路。这些寺庙等最初的作用更类似于驿站,供南来北往的人们休息、补给。</h3> <h3>  继续往沿着古道行走,可以到达雷仙山峡谷,这个地方具体应该称呼什么我不清楚。但是我觉得叫峡谷应该是没错的,因为这里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山脉,看到附近的几个乡镇、筷子篓电站、桂东的风力发电、鹫峰等等,视野非常的开豁,风景也是相当的美丽。站在这里伸手就在云端,俯瞰苍茫大地,一览群山。</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网上曾有看到一段打油诗,不知作者是谁,不过算得上是对炎陵县南边的户外风景有个简单概括。</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鹫峰鹰嘴足堪垮,南岭营盘锦绣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暖夜潭尤现爪,秋高牛葬鸟喧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门洞内烟千火,下村墟场店百家;</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凤仙属唐人建,鹫峰仙顶观两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仙脚下升官石,凡人踏过运更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筷子篓内钓鱼处,神农峰上好风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景一时看不尽,红云尽了紫云遮。</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千年鸟道——鹫峰</b></h3><h3> 鹫峰,海拔1945,位于湖南省最高峰——神农峰(酃峰)所在地炎陵县下村乡鹫峰村。每年清明至谷雨,来自东南亚、新西兰等地的候鸟由南往北迁徙;立秋至霜降,内蒙古、西伯利亚等地的候鸟由北往南飞。这些南来北往的候鸟会在下村乡鹫峰村牛头坳及附近群山中作短暂停留,然后乘着山谷间强劲的气流飞越高山,继续迁飞。年复一年,由此形成我国内陆候鸟迁徙的第二大"千年鸟道"。</h3> <h3>  据悉,从下村乡过境的候鸟,每年有200多种,数百万只。候鸟迁徙的时候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到八月十五。下村乡鹫峰村这个神秘鸟道从江西遂川,经下村乡牛头坳,至龙渣双奎、龙凤再到桂东县,牛头坳附近有3座高峰,这3座山之间形成一条不规则的峡谷,宽约40公里、长约30公里,成为候鸟迁徙的天然通道。每当候鸟迁徙的季节,成群结队的候鸟围绕这里的青山绿水栖息,处处鸟语花香,一派迷人景象。</h3> <h3>  鹫峰村还有一个古祠堂。祠堂上悬挂的道光"圣旨"牌匾,祠堂大门前还有一对高约80厘米、厚12厘米扁形石墩"门当"与四"户对"。 据了解,这处古祠堂为当地朱氏宗祠,是朱氏先祖始建于1771年,距今已有240年的历史了。是专用宗族礼仪之地,从不居人。宗祠为单体建筑,上下两厅结构,中间置天井,八根大柱支撑,规模与布局较为宏大,建筑面积达200余平方米,相当少见。祠堂主厅上方悬梁上挂有一块清朝圣旨牌匾,上书"圣旨旌表",为清道光皇帝所赐。同时在祠堂前坪现存旗杆石两对,旗杆石分别长0.3米,宽0.2米,高1.8米至2米,上面分别刻有"国学生朱咸章立"、 " 道光十一年辛卯岁仲秋月彀旦"和"国学朱祖祥立"、 "道光十八年仲秋月彀旦"等字样。据悉,旗杆石古代也叫夹杆石,在封建社会,中了进士做了官的文人很看重"光宗耀祖",这些旗杆石应该是中科举或做官后,专程回到祖籍所在地设立的。</h3> <h3>  鹫峰登顶一共有两处庙宇,均有水源。一是位于最后400米的脚下当地人称为“脚仙”。为原址上拆卸的麻石及黄泥土结构,门口悬挂“帝母尊仙”牌匾,屋内有许多清朝时期的石碑。房屋地处位置地势平坦,周围竹林环绕,房屋周围可以看到以前庙宇的柱子墩,可见庙宇之前的规模庞大。山顶另还有一个新修葺的红色小庙宇,我去的时候正好遇上这里组织活动,江西及附近村民会自费自发组织祈福活动。山顶可以观看到酃峰、齐云山风力发电等,罗霄山脉的气势磅礴,层峦叠翠,风景比雷仙的视野更为开阔平坦。如果要欣赏罗霄山脉的气势恢宏的景色,鹫峰比酃峰顶的视野更为开阔更适合拍照取景。</h3> <h3>  关于庙的典故:另据史料记载,周平王东迁时给秦襄公一个空心赏赐,"赐岐以西之地",泾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先秦的势力范围,长年和北方犬戎争战不止。在当时的渭河中部流域,姜、姬、秦三大部族相继兴起,远古宝鸡姜水一带的炎帝姜姓部族,向四处扩展;姬姓周氏部族从宝鸡周原逐渐统一天下,成了后来的周王朝;赢姓秦氏部族发源于宝鸡、天水一带,战胜了中原各诸侯国成就霸业。姬姓、秦姓在中原,姜氏则迁至罗霄山脉一带,三分天下。</h3><h3> 据《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娶蟜氏,生炎帝、黄帝。"少典氏和蟜氏应为炎帝父母。另据《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妊姒人,有蟜氏女,名女登,又名安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阳,有神龙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氏焉。"民间传说,女登出生后,人面猿身,满身红毛;长大后,红毛满身,动作灵活,爬山攀树,宛若猿猴。蟜氏采花(药)不慎坠崖而亡,故修圣母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悟空的紫霞仙子——飞凤仙</b></h3><h3> 飞凤仙遗址,从县城出发驾车往南,行至水口镇官仓下村106国道旁边的木材厂有路可以直达。飞凤仙遗址在秋冬的时候,可以在马路上直接观看到山坡上一堵红墙。前往遗址的路上有的地方有原来的一米宽的石板路,大部分已破坏。</h3> <h3>  遗址房基是碎石,依山而建,厚实而坚固。目前遗址还存有紫霞宫一间。是一个天然的大山洞,也算是飞凤仙保存最完好的一间宫殿。传统的道教建筑学的设计理念是最大程度的尊重自然,不破坏原有地势和自然环境为宗旨,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充分展现道教理念和道教文化。这个紫霞宫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思想。整个山洞分为两层,下层为紫霞宫,上层房屋已坍塌,不知具体名号,但上层房屋有依然有破损墙体,紫霞宫门口有去往上层的台阶。</h3> <h3> 紫霞宫,汉白玉的门柱,配上简单的石头门梁,"紫霞宫" 朱炳阳题字 匠人刘富兴刻,民国十七年重修(1928年)。内有铁钩,想来也是悬挂匾牌之类的。年代久远的门梁上已长满青藤,也为这添加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洞分为三进。第一进两侧有汉白玉题字碑文镶刻,是最宽敞的。第二进拱形弧度更弯,最内则是天然形成的天然地貌石洞。较为潮湿,现已被蝙蝠占领,地上多是其粪便。二进与三进之间有石板桥连接,不知寓为何意.山洞内仍有神坛烛台。</h3> <h3>  山洞第一进的左侧地上这堆石块有残缺不全的碑文、石柱、门梁等等。有无字的,也有刻字雕花的。仔细查看大部分石材均不是遗址地的,是别处运过来且加工过的。还是可以看到雕刻的精美。听说这些都是山脚下建木材厂的时候挖出来的,然后搬回了这里。发现拼凑唯一完整的石柱雕刻着“飞鹫神棲妥,凤岩佛坐灵” ,顶端并有精细的莲花花纹。</h3> <h3>  右侧保存较好的石碑和墙体。仔细分辨了一下碑文,少许字不认识,然后部分破损。约为"乾隆四十六年仲春月榖立旦 我境内飞凤仙当天造地设原无候人为之補葺也 历朝拜者冠盖络绎不绝余 ??内农?(妇)首先年?募化尾亭以接石岩以广远近人朝拜之地后?险凭眺每思?(儿/几)不如石坚木不如石久??坚久性拱石是务此意 空怀有年?适庚子秋?仙僧悟真谈及此事 鸠工斩石接? 敬化捐一半幸沐神灵之德者 祈鸟解梦以相助爱?三日而告竣 ?曰增?岩?光抑以答?湛恩于万一年 。。。。(名字)"视为如今功德碑的意思,左右侧汉白玉石碑为连起来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洞内景</h3> <h3>  从旁边楼梯攀爬至上层。沿途的台阶大部分都坍塌损毁且石块都是松动的,只能小心翼翼上来。此间更像是阁楼。其他房屋的残垣断壁均是红墙,只有此处是白墙,经过仔细辨别。残余的三面墙体均有八仙过海壁画和文字。可惜的是大部分已被破坏。有个洞的这个墙面,原来有个约40cm左右高度的拱门,后经人凿开破坏,已能容纳一人出行。此洞为下层山洞的上方,内有石板天桥可观其至下方神坛位置。洞小、多蝙蝠碎石,无杂遗迹。</h3><h3>在二层观看紫霞宫的残垣断壁,不禁对建造这个飞凤仙的人,心生佩服之意。独特的拱形窗台,让人眼前一亮,从前去的遗迹大部分都是早已坍塌只剩墙基。又或是重建后如同普通民房。尚能保存如此完好的也是第一次见到。</h3> <h3>  仔细一看便可发觉,这面墙历经这么多年都没有倒塌也是有原因的。三层结构的楼板是木质结构,依然可见其尚未腐蚀的木桩和楼板。紫霞宫前也是三进结构,最外间根据和木桩判断可知为供奉菩萨和日常法事的前厅,往里是隔间,分隔的墙已断裂,前厅和隔间只有上下两层,最里间可以辨别出分为上中下三层,共约有9-12间房。右侧最后一排房屋的窗户为四方形感觉与左侧拱形窗户不是一个时期修建的。第一层的墙体约有一米的厚度,拿了一把小铲子对比竟然比小铲子的长度还厚实。第二层则约有50-80cm左右的厚度,第三层则是一般建筑的厚度。层层递减,不失美感而坚固。</h3><h3> <br /></h3><h3> <br /></h3><h3>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浑然天成石长城,天外飞石大姑仙</b></h3><h3> "石长城",位于炎陵县龙溪乡仙坪村。仙坪盛产黄桃,是黄桃基地,最美的时候就是黄桃盛开的时节。走近"石长城",巍峨崚嶒的石头长城,安静得如一条石龙,匍匐在山脊,形态奇特的山岩,在不同角度看,形态各异。(图为大姑仙的飞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初春,在冰雪中穿越</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冰雪世界的石长城</h3> <h3>  许老师有篇文章对初春寻访"石长城"、"大姑仙"写的非常细致,也是因为许老师的好习惯,让我养成了外出写游记的习惯,但是作为理科生的我,实在是缺乏了许老师的文笔。每次阅读许老师的文字,总让人能感受到她的文字给人带来的快乐,也能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许老师总是充满着正能量,记得我最初走入这个登山队伍的时候,日子很不开心也不喜欢拍照,十分抑郁和消极。许老师说:"只要一直拍下去,总有美好的照片。"无论是天气不好,还是走错路了,许老师更会用不一样的心境描写不一样的风景。她总在用她的笑容感染带给周围人快乐,用一颗有爱的心鼓舞激励着身边的人,用善良包容发现每个人的优点赞美他人。谢谢您,许老师。</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云上大院 锦绣炎陵</b></h3><h3> 云上大院,平均海拔1300以上,年平均气温12.6℃,高山草甸、云锦杜鹃、盐茶古道、赵公亭、铁瓦仙、碛脑桥、龟龙窝、云海是大院的最初印象。炎陵的高山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5;">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时常会你在县里下雨而大院则是蓝天白云。</span></h3><h3> 你知道漫山遍野都是粉色的花海有多美吗?在炎陵大院每年4、5月的时候有一片万亩的原始杜鹃花海绽放,云锦杜鹃又名天目杜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这片原始云锦杜鹃林是我国,也是全世界保存面积最大的一处。伞形花序有花6-12朵,粉红、玫红,有淡香味。</h3> <h3>  通往杜鹃林有一条古道,古道起始点为炎陵县石洲乡青石村,然后经该县大院农场、大院江西坳以及湘赣交界处的赵公亭,到达江西井冈山遂川县大汾镇,总里程约为150公里,其中,在大院江西坳此路另一分道可以直接通往井冈山。据了解,通道修建年代为明末清初1663年—1665年之间,为当时朝廷组织修建,起初修建时为泥路。1883年左右,大院一位叫成启昌的富商捐资将道路砌成了石头路。</h3> <h3>  “茶盐古道”一直以来是湘、赣、粤三省的主要交通要道。当时,炎陵县周边地区的人通过肩挑人扛将当地的茶叶、石灰等土特产品从古道运到江西、广东贩卖,然后,又从广东运回食盐等物资。“因全靠人工挑重,来回一趟行程都在半个月以上,‘茶盐古道’之名因此而来,可以算是当时连接在三省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h3><h3> 目前,整个古道保存良好,古道由近1亿块石板、石块铺就而成,石板、石块或大或小,或方或长,取材皆为当地山石,山石经过加工,道路十分平整。整个古道都在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群山峻岭间蜿蜒穿行,周边为一望无际的原始次森林,空气清新,此外,沿途还有杜鹃花海、珍稀树木、高山草甸、高山湿地等秀美风景。</h3> <h3>  这条古路也是大革命时期红军从井冈山往返湖南的主要通道。在大革命时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取得联系的“红色通道”,毛泽东、刘伯承、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此道路上留下“脚印”,目前,大院农场境内古道旁还存有三四余处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土垒战壕。</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湘赣交界赵公亭,江西方向已经修建了一条车子能直达这里的大路和停车坪,想来也是为这满山万亩杜鹃美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院高山草甸</h3> <h3>  龟龙窝高山茶叶基地在农场大院深山处,自2001年建园以来,至今已开发种植1500亩。来自台湾台中县的农民古胜潭,一个人守护这片茶园已有20年。该基地随处可见高山草甸,基地有一小湖泊,在湖泊岸边有一尊观音像。此处茶山峰峦叠嶂,常年雨雾缭绕,宛若仙境。厚厚的高山草甸,弥漫在山坎,踩上去脚下一片温柔。此处不光风景秀美,产出的茶叶也是获得过众多奖项。</h3> <h3>  清乾隆版《酃县志》记:“团苍山,在县东七十里,海拔1700多米,为邑脉分支处。石岩突悬约数仞,云木郁葱,四面缭绕,升高望远苍苍焉,茫无涯际,故名团苍……真神仙窟宅也”。铁瓦仙,又名团苍仙。据文物部门考证,为唐朝德宗贞元二十年(即公元803年)敕封所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h3><h3> 团苍道观地处海拨1784米的高山上,因团苍山而得名,为唐朝皇帝敕封。道观占地1200多平方米,由4栋房子组成。文物专家解释,屋顶盖铁瓦,是因这里山高风大。正殿屋顶原有铁瓦800多块,如今仅存34块。每片铁瓦上都拓有捐献香客的名字,有的还拓有捐瓦缘由、时间等等。其中最大的铁瓦为宋朝浙江信士王陵昌敬75厘米、宽45厘米、重12.5公斤,铁瓦仙因此得名。后来修缮用的只有青瓦,残存下来的铁瓦,因珍贵而成为收藏品。</h3> <h3>  道观依山而建,最下处是道士饮食起居用房,拾级而上是正庵堂。庵堂半悬空而建,后墙紧贴石壁,红墙青瓦。最内为一石洞,石洞里有一小股泉水汩汩流出。洞前有一两米见方的三角形小坪,上面设有香坛。听人说这里的签十分灵验,所以尽管铁瓦仙路遥地偏,仍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十五,总有善男信女,或搭车或步行前来进香,也有慕名揽胜的。铁瓦仙一直是一个老道士在坚守,许多年前去的时候他经常一个人拿着锄头修葺山路等,他会告诉你从山洞开始到山下,然后最后返回山洞抽签,再到大殿解签,解签也很实在朴素。如今旅游环线的通车,让道观也渐渐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得到了翻新修葺。</h3> <h3>  从团苍道观一路往旅游环线走,一路上有美丽的梯田、云山雾海、可以观看到湘赣的茶陵、安仁、桂东、遂川、井冈山等县市界山。这里的日出日落十分美丽,在上世纪70年代电影《枫树湾》中的日出、日落镜头,均取自于此。</h3> <h3>  碛脑桥,位于神农谷景区东坑瀑布源头。在湘赣边境,海拨一千五百米原始森林中央区保特完整的石拱桥。县志记载修于清朝中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前往的时候邀请的当地向导黄爷爷说:当地村民把这个桥又称铜善桥,当时由酃县水口浆村孟姓家族牵头,大院当地黄,赵,张,李四大姓村民一起修造。向导黄爷爷的老爷爷曾参与修造。当地传说水口浆村孟姓出了一传奇女子孟姜女,孟姓家族的过河龙脉在碛脑,所以孟姓家族在这原始森林中建造这牢固的石桥。并且这桥全部由麻石用公,母结构卯起,石缝中间由铁片胀紧,整个石桥没有任何粘连物。这桥在大革命时期,多次来往大院、井岗山根据地主要的交通要道,附近的一块老屋遗址也是当年毛爷爷开会的地方。</h3> <h3>  碛脑桥一路上青苔厚重,沿着溪水一路往前可以到东坑瀑布的源头,东坑飞瀑收集了大院百溪水源,从1350多米高的地方,逐级下泄;500多米高的山体落差,形成了289米水体落差的亚洲最高瀑布。在源头可以看到前面的几节落差瀑布,我去的时候是盛夏,但当天炎陵县城是小雨天气,但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热,树木丛林掩盖了炎炎烈日,而且天空一片蔚蓝,高海拔形成的气候差异。其实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徒步从大院穿越至井冈山返回。一路风景相当美丽,不过别忘记带上向导,不然原始丛林里穿梭,当心迷路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上大院</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资源冷杉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最早发现于炎陵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旧称大院冷杉。</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再登凌云塔·一览炎陵城</b></h3><h3> 凌云塔,酃县县志记载位于城东乡草坪村横龙山顶,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为楼阁式空心塔,花岗石砌。八角,五层,每层有拱门,第二层门额阴刻"凌云塔"三字。楷书体,至今清晰可见,(现在看不清)塔顶不知何年被雷击毁。</h3><h3> 相传很久以前的酃县,连年干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穷困潦倒;没人愿意到酃县任知县,只有一人自愿前来酃县任职,并发誓三年之内治理好酃县,下乡查访民情,受灾最厉害是酃城周边的草坪,旱田一带,得知在草坪与石玉交界有一牛形山头,采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灵气,已俱灵性,新任知县带领当地士绅半夜爬上当地最高山峰,子夜时分,已俱灵性的牛神,将牛头伸向草坪村吃草,因为牛嘴自带三份肥,所以草坪村的草越吃越长得茂盛,因此将这取为草坪。牛神吃饱了草,将牛头伸向旱田,把旱田这里的稻田的水喝个精光,当地的农民不管怎么放多少水进水田,第二天,稻田还是干的,所以当地人将这里取为旱田,牛神吃饱了,喝足了,将牛屁股对向石玉,将屎拉在石玉村一带,因为有牛神的粪,这一带的农民不管种什么庄稼,都是好收成,当地人戏笑说,即使田土种下石头,也能收获玉石,当地人就将这里取为【石玉】新任知县于是号召当地富绅捐款,打造三枚长三尺三寸钉子,金,银,铜钉各一枚,打入牛颈处,并修建【凌云塔】镇之,打入钉子以后,石玉焦坑的小溪流出了源源不断的红水,据说到现在还有些许红水在流。-----传说摘自网络</h3> <h3>  据老乡说他们山上这座凌云塔是当地的一位著名学者为了激励后人用功读书所建设的塔,不过我在酃县志上没有查到记载,原来塔顶是金属所制,因为大雨加闪电,金属塔顶及其容易导电,于是塔顶背雷劈了下来,落在农民的田里不知所踪了。</h3><h3> 怎么上去凌云塔,寻找了三次才强行穿过灌木丛走到塔下,一路上被荆棘留下了不少刮伤,站在塔下,凌云塔与对面的笔架峰遥遥相对,站在这里可观看到炎陵县城的全景,东南面可观草坪,龙溪,下村。这座百多年来守护一方平安的凌云塔,被遗忘在这杂草丛生的山头,塔底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挖掘破坏。湘锅担心也许一直这么下去,残破的古塔,终将轰然倒塌。而这座"塔"就只能存在于上面的黑白照片中。</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神秘九曲水 惊鸿青石岗</b></h3><h3> 九曲水,位于十都镇青石岗村,属于神农谷自然生态保护区,是一个还没有开发,也没有污染的地方。这里山体叠嶂重重,是革命时期通往井冈山的重要通道。神秘的九曲河地势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易守难攻。当年红军只在酃县的青石岗和大院设立了苏维埃区政府,九曲水沿途有红军留下的6个粮仓,1个药仓。因毗邻井冈山沿途的粮仓药仓都是更好的接应了红军反围剿。</h3><h3> 九曲水适合夏天来溯溪,我们就是夏季来的,寻找传说中的瀑布美景。一路走来,这里的小溪清澈见底,溪涧里温柔的流水静静的在山涧流淌,旁边的古树环绕,藤蔓穿梭,神秘而旖旎。</h3> <h3>  九曲水内有三个较有特色的瀑布,分别是猴寨瀑布、吊谷上仓瀑布和飞寨瀑布。网上关于吊谷上仓瀑布的一段记载:沿着九曲水弯曲的小溪而上,当你觉得有一股清凉中带有雾水的空气迎面看来时,你就能听见隆隆的响声,这就是吊谷上仓瀑布。当你沿着这段比较平坦的小溪继续前行时,你会觉得这隆隆的响声会越来越大,雾水会越来越浓,越来越凉,让你觉得空气格外清新,让你神清气爽,如同进入神话中的仙境。此时的你,一定会停下脚步来尽情地呼吸这高负氧离子的空气,尽情地感受这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只听其声未见形,是这个瀑布的一大特点,就在瀑布跟前你都无法看到瀑布是什么样子,因为瀑布被一座形如墙角峭壁挡住了。沿着小溪左边从墙角石迂回过去,你不会看见里面是一个如同匪窝山洞中的大厅,高十来米,洞顶中央有个一米见方近正方形的天窗,下面是一个深潭,河水从这个天窗中泻下,落入水潭中,发出隆隆的响声,而这个大厅又像一个大大的音箱,产生共鸣,所以显得这瀑布声音特别洪亮。由于其形状像当地客家人过去秋收时,把晒干的谷子用绳子从楼门口吊上去的情景,所以当人把它取名叫吊谷上仓。 </h3> <h3>  吊谷上仓为落差20m、平均宽约1m的瀑布。其三面峭壁环抱,下宽上窄,呈倒漏斗状。瀑布出水口呈圆形洞穴状,似客家土楼的谷仓口,因而得名。水流从上倾泻而下,直入深潭,飞珠溅玉,轰然作响。潭面积约15m2,水深难测,人站在谷底,凉意袭遍全身,不可久待。 从穗花杉群落逆九曲水上行约1km处。溪谷两岸山崖对峙,高100m以上,谷底宽仅3m余。从荒野小道沿河至此,瀑高崖陡无路可走。北坡沿峭壁攀藤方能抵达瀑布上游。吊谷上仓沿溪下30m北坡另有一瀑,高约30m,平均宽1m,水量小,三叠。二叠悬空,第三叠沿峭壁而下,也就是向导口中的飞寨瀑布。 </h3><h3> 今年去的时候飞寨瀑布的路断了没去成,这两个瀑布如果明年再去了才能有自己的照片了,现在也就只有吊谷上仓的瀑布了。</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千山飞流南湖肚 群瀑藏匿麻莱村</b></h3><h3> 麻莱瀑布群,位于十都镇麻莱村。现在的十都大院区域在清代《酃县志》地理的记载中是一个非常风景秀美的地方,大大小小分布上千个瀑布,有"千瀑群"的美称,现部分瀑布因电站蓄水建设、修路等水源截流而逐渐消失。目前仍有大部分瀑布依然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隐秘而充满魅力。</h3> <h3>  麻莱瀑布群,分为大麻莱、中麻莱和小麻莱。根据当地的向导了解,这里一共有13个瀑布,不过我觉得应该远远不止吧。第一次中麻莱的时候说的是水圳下瀑布、下白水寨瀑布和上白水寨瀑布3个瀑布。但实际上仅仅上白水寨瀑布就分三节瀑布,一节比一节美。</h3> <h3>  第二次去大麻莱我们是阴雨天气去的,因为去的晚又是雨天,就只看了3个瀑布,分别是荆竹山瀑布和南湖肚瀑布群,最远的好几个都没有去。</h3> <h3>  如果想看瀑布,这里一定让你流连忘返,向导说来这里要看完所有的瀑布需要2天时间才够,最舒适的户外穿行路线应该是从大麻莱出发,穿越至密花。麻莱除了瀑布美景,每年的四、五月这里的看瀑布的同时,还可以看到高山草甸、云锦杜鹃花等等。向导说想看完所有的瀑布,就要2天完整的时间才够。</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醉美深秋 五彩酃峰</b></span></h3><h3> 酃峰,又名斗笠峰,后改名为神农峰,海拔约2115.2米,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属中山地貌。酃峰区域山峦重叠,地势险峻,沟谷纵横。区内最高海拔2115.2米,最高峰酃峰为湖南省第一高峰,最低海拔420米,相对高差1700米。(资料来自百度百科)酃峰对面则是江西省第三高峰南风面,海拔2120.4米,两座山峰遥相呼应形成姐妹峰。</h3> <h3>  酃峰对面则是江西省第三高峰南风面,海拔2120.4米,两座山峰遥相呼应形成姐妹峰。</h3> <h3>  酃峰脚下有个五彩谷,一到秋天山谷中的树叶便开始变色,但不是单调的红色,而是红橙黄绿竞相斗艳。长约10公里,上万亩的彩林分布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从谷底到山脊,金黄、火红、碧绿、橙黄,以及许多说不出名的色彩相互交织,令人震撼,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天堂。上次去的五彩谷意外火爆朋友圈,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炎陵美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彩峡谷</h3> <h3>  目前我去的线路是从下村出发先去五彩谷再上酃峰最后南风面折回。多绕约1.5小时,但是一路的风景格外美丽。酃峰最美的时候就是秋天,漫山遍野的五彩斑斓,正是这南方少见的秋韵,能遇上云海则更是幸运。</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祈福圣地——炎帝陵</b></h3><h3> 在炎陵怎么能不说一下炎帝陵呢。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它坐落于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原陂。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十大文化遗产、新潇湘人文八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湖南省最佳景区。炎帝陵祭典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根亲文化盛事。主要建筑有炎帝陵殿和神农大殿。炎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养生天堂——神农谷</b></h3><h3>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东北部十都镇,西北距株洲市区180公里,西距衡阳市区150公里,罗霄山脉中段,东连井冈山,南接桂东八面山,北抵武功山。</h3><h3> 神农谷是湘赣两大水系的分界线和发源地。公园原为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更名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神农谷森林公园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6%,区内日照少、气温低、云雾降水多、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气候垂直变化大、是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景区内主要开发的景点有:落水源瀑布、珠帘瀑布、树抱石、黑龙潭、桃花桥、石板滩、龙潭天河、万阳河峡谷风光、神农飞瀑等。</h3> <h3>  去了神农谷一定要去东坑瀑布,东坑瀑布是地质遗迹,是地球历史演化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记录着地球的历史,也留下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量宝贵财富。</h3> <h3>  东坑瀑布位于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从田心里沿镜花溪东行2.5公里即到。该瀑布呈三叠下泻,落差289米。周围群峰苍翠,季相变化丰富,春夏时节水量大(每秒10立方米),溪水如银河倾泻,飞身入潭,气势磅礴。秋冬枯水季节,飞瀑如玉,挂于石崖,扬起的雾气,似轻纱迷蒙。</h3> <h3>  在神农谷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礁石有个红豆杉保护基地。里面有很多红豆杉和红叶水杉,平时不对外开放,日常是铁门闭锁。偶然摄影朋友去赏秋取景拍照,发现这片区域真的太美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样的林间小道</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怎么会不心动</h3> <h3>  这里的山原本被开荒种地用石头修葺了田埂,后退耕还林种上了大片的水杉。梯田般的山坡不似其他山地的巨石凌乱,而是整齐的山林树木,水杉高挺笔直,高耸入云,内无居民,无白色垃圾和任何的污染,一片原始生态景观。走在这林间小道,落叶、树林、秋风、山韵这些森林美景,原来就在身边。</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避暑天堂——梨树洲</b></h3><h3> 梨树洲是一个风景区,在炎陵县策源乡的梨树洲村,分下洲,中洲,上洲。距106国道25公里,距炎帝陵旅游区70公里,距井冈山茨坪125公里,道路交通通畅。</h3> <h3>  酃峰现在纳入在梨树洲风景区,有专门的线路前往酃峰登顶,另有世界罕见的珍贵孑遗植物——福建柏群落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南方铁杉顶级群落;还有冰臼群和原始古村落。梨树洲风景区的白水寨和神马溪,高山草甸、万亩竹海等。有诗为证:“上中下洲梨树洲,各洲风景不胜收,上洲白水胜九寨,中洲冰臼千古秀,下洲林海怡心神,‘再造一个张家界’,唯有深闺梨树洲”。梨树洲风景区具有独特的区域气候,平均气温14.4℃,舒适期≥200天,森林覆盖率达92%,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人称这里为“中南绿都”,是旅游观光、休闲疗养、野外活动和科学考察的胜地。梨树洲风景区目前已开发的主要景点有4处,即天马寨景点、白水寨景点、神农峰景点和高山草甸景点。</h3> <h3>  炎炎的烈日里,最需要的是什么?空调吗?避暑胜地梨树洲有着比空调更适宜的温度。今年的夏天去梨树洲,那里的客房处于一房难求的状态,因没订到房,我们就带着帐篷去了。</h3> <h3> 我们把帐篷搭在农家乐的屋顶上,凉凉的夜晚,坐在农家的小院里,点着火把取暖,一边欢歌笑语、翩翩起舞。或是烧上一壶好茶,对着璀璨的星空,围坐畅谈人生理想,分享生活乐趣,享受着乡村夏夜物语。白天在天马寨沿着溪水里逆流而上,体验刺激的溯溪活动。或是前往高山草甸,享受原始丛林的绿意盎然,草甸虽没有内蒙古大草原那样一望无际,但也深广辽阔,长的也是高约30公分的小草。</h3> <h3>  又或是前往白水寨,看那200余亩的梨树长廊,这些梨树由于受到高山气候的影响,百多年来生长缓慢,每当春天来临,梨花盛开,点缀着这世外桃源,梨树洲也因此而得名。</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洣水之源——白米下锅</b></h3><h3> 龙渣(中村瑶族乡)为株洲市唯一民族乡,位于炎陵县南陲,距县治约54公里。现乡域东界平乐,南邻桂东县,西抵资兴市,北靠中村。龙渣瀑布(又名:"白米下锅")位于炎陵县龙渣瑶族乡龙渣村东南。该瀑布为什么叫洣水之源"白米下锅"呢?在清同治年间的《酃县志》中有记录,"洣水出县南瑶团根索岭(即耕熟岭)……",而其下的另一段记录,解开了我们的另一个疑惑:洣水"下过杉箕寮而飞湍瀑流如米珠喷溅,土人谓之为白米下锅,是为洣泉。" 它就是"白米下锅"瀑布,原来,洣水也是这样得名的。洣水得名的所在,已接近斜濑水的源头。她的源头就是"白米下锅"。</h3><h3> 往瀑布的深处走,水声轰鸣,水烟雨雾当空扑面,清爽无比。愈往前赶,水声愈发震天,下到瀑布最底端,再抬起头来,只见滚滚溪水在数十米宽的瀑口争先恐后地粉身碎骨,骤然迅猛跌入的深潭中,溅起无数水珠,眨眼之间 便化成了缥缥缈缈的云雾,随后又挤进一个深槽,奔腾着流向下游。 瀑布分三叠,"白米下锅"是最下面一叠,巨流直下,宛如一柄利剑直刺潭中,珠飞浪溅,彩虹高挂,令人叹为观止;其上两叠尤其壮阔,地势险峻,可望而不可及。 </h3><h3> (此图是唯一一个用的不是走摆子出品的照片。来源是美篇醉过知酒浓拍摄,借用他的图宣传一下炎陵美景。谢谢)</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石子坝——七姐妹潭</b></h3><h3> 当地流传个关于【七姐妹潭】美丽传说,相传从前在这山脚下,住着一对老夫妻,生了七个美若天仙的女儿,都到了要嫁人的年龄,,可惜个个长了个瘌痢头;都还没嫁出去,可愁坏了老两口,一日碰上个心好的老神仙,采了些草药放在小溪的上游,叫七姐妹每天在小溪里面的七个小水潭连泡一个月澡,一个月后,七姐妹个个都长出了乌黑靓丽的头发,从此本地人就把这七个水潭取名为【七姐妹潭】</h3><h3> 七姐妹潭距离县城很近,一直听说过,但是没去过。某天中午在群里喊了一句,于是说走就走了。从县城往沔渡方向,在一个弯里桥的牌子哪里进去就是,现在哪里有人专门设立了一个指示牌,很好找。</h3><h3> 这里其实很适合夏天带上西瓜泡在水里,慢慢享受日光浴,这几个潭更像是天然的泳池。如果觉得烦闷了,这还真的是个不错的适合发呆的好地方呢。</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临时匆忙去的没有拍照片,就用这个小视频吧</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原生态温泉——平乐温泉</b></h3><h3> 炎陵不缺美景,更不缺温泉。天星温泉,平均涌水量0.1 m3/s,四季温泉保持24.5℃左右,冬天赤脚站立水中2~3h也不会感到寒冷,而水汽可升到100m的高空,与邻近山峰达到同等高度,所以被当地村民称为天星温泉,这个温泉我们没有去过。但是平乐的温泉,群里小伙伴带上家中的小朋友冬天的时候去了。温泉一般都是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物质泉水,在平乐的温泉,没有经过复杂的加工,仅仅是简单的一根管道,流出天然的温泉水。露天的水管在冷风中冒着一股热气,微微的硫磺味道,带上一个沐浴盆,泡在盆里,身边是森林的气息,传来阵阵孩童的欢乐笑声,这便是冬日里最简单最天然的享受。</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非遗传说之婆婆仙</b></h3><h3> 婆婆仙(又名帝母婆婆仙)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十都镇瓜寮村金岭(岭)摩岩,处于海拔1400多米的深山里,它是一座供奉着"帝姥"、"观音"的寺庙,修建于清朝。"帝姥"庙正殿以三块巨石为墙组成,高二十余米,很壮观。 在当地,谁家要是遇见不顺的事,或者想给家人求个平安,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就会带着香火、供果,来此求个心安。除了附近的村民,茶陵、宁冈等地的香客,也会慕名到此上香祈福。</h3> <h3>  群里的朋友也分几次去过婆婆仙,我们去的时候是春春表哥结婚,听说这里的签很灵,在金紫仙求的签文与这里居然也是一样的。想来重要的不是签文,而是心诚、心善的做人做事总会得到福报。去这里的线路也是十分方便了,可以一路开车到庙前走几步路就到了。</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满目黄金 百年杏树</b></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炎陵船形木栏有了棵炎陵最大的原生银杏树,高约30米,要4人才能抱住,树干径围约7米,快5百岁了。</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从古美到今的百年杏树,一棵树记住一个村。原生的古银杏树,美!</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革命老区 红色文化</b></h3><h3> 炎陵毗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除了现在建设完好的红军标语博物馆、洣泉书院。其余的军事遗址也很多:有位于十都镇十都圩的万寿宫,是1928年4月下旬朱德毛泽东第一次会面并商定整编和召开誓师大会等事项遗址;有神农谷九曲水核心区红军战斗遗址;酃遂县苏维埃政府遗址 ;石洲乡青石村酃县苏维埃政府遗址,1929年12月下旬,在该村板下楼召开酃县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酃县苏维埃政府;策源乡上洞村红军哨卡;策源乡上洞村红军练兵场;中村乡中村周家祠(含周南学校),是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带领工农革命军往湘南进军途中住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遗址(祠为砖石木结构,面积1200m2,粉墙碧瓦,古朴凝重。祠面阔10m余,进深20m,内有天井和复式回廊。1984年10月23日被株洲市政府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村乡中村军民诉苦大会遗址(1928年3月中旬,毛泽东与何挺颖同志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来到中村,进行了十余天的政治、军事训练并访问贫苦大众。3月18日在中村圩圩头召开了三十余人的军民诉苦大会。会议由县委书记刘寅生主持,毛泽东在这一块约25m2、高1.5m2的平台上作了通俗易懂的演讲,掀起了轰轰烈烈参军参战"扩红"热朝。);水口镇水西村红军打靶场;水口镇水口桥头江家毛泽东住址;水口镇叶家祠(为砖木结构的晚清建筑,共有九间房,面积1200m2,建筑面积为500 m2。原为叶家祠堂,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在此领导了连队新党员的宣誓仪式。从此,红军部队开始在连队建立党支部,以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遗址于1968年重建,1972年初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策源乡上洞村红军医院(医院原为廖家祠堂,始建于1910年。总面积300m2,建筑面积200m2,6间房,为两进砖木结构瓦房,中间有一天井。1928年赤卫军连部、少年先锋队队部曾设于此,1930年曾设为医院。1934年共有二百多名红军在此疗养治伤。 1992年12月6日被炎陵县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单位。);水口镇朱家祠,是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来到水口,团部设在这里。朱家祠,土木结构二层二进,进深34m,面阔24m。内有天井长10.5m,宽6m,围绕天井用10根木柱支撑形成回廊。里面又用4根木柱支撑形成内厅,底层为开放式空间。回廊高5m,内厅高6m。第二层为小阁楼,层高1.7m。朱家祠占地面积728m2,建筑面积1330m2。1984年10月列入株洲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这些遗址,有开发保护好的,也有渐渐破落倒塌的。抗战的硝烟早已消散,但抗战的历史不会遗忘,那段红色记忆、峥嵘岁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洣泉书院</b></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在红军标语博物馆隔壁有一座建于宋嘉定年间的古书院:洣泉书院(原名黄龙书院,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知县周仁魁重修并更名为烈山书院,嘉庆二年(1797年)知县赵宗文增修书房后易名洣泉书院,道光五年(1825年)知县沈道宽将院址迁至北城外校射场(今高尚坪)后命名为"酃湖书院",同治二年(1863年)邑绅万典璋将书院迁回原址并复名洣泉书院)。现洣泉书院是一座土木结构、三进两厢式建筑,建筑面积1486m2,有天井11个、大小房间58间。</span></h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5;"> 书院院门赫然高悬着"洣泉书院"的匾额,大门两边挂的"莫叹山城书院小,缘移楚地圣贤多"的对联,中厅门首高悬一块木匾"魁星点斗"为道光年间大清翰林孔继勋在此讲学时所题,二进门的两旁原有一副长联("凤凰楼,名烈山,清洣泉,芳名雅颂乾坤,玄万代宗师神祖武;圣科第,贤政要,仁勋俊,彩馨驰龙飞凤,舞千秋业士裕后坤")可惜如今已不知去向,三进大成殿门联"苦读诗有责,豪饮酒无榷"是清代酃县知县沈道宽所题。整个书院坐北朝南、古朴幽静,校舍之间有走廊相环,天井相通,院前四根大圆木柱威武挺立于两侧,气势非凡,院内古树苍绿青翠,后院有花坛,鱼池装饰别有一番情趣。</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5;"> 洣泉书院其最大看点在于它与开国领袖毛泽东有过三次亲密接触,而且直接促成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两位历史巨人毛泽东与朱德的"第一次握手"。1984年洣泉书院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5月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的名义作为"湘南起义旧址群"的一部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5;"> (美篇图文限制就不上图了)</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5;"><br /></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5;"><br /></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5;"><br /></span></h3> <h3>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抗战旧址——接龙桥</b></h3><h3> 炎陵接龙桥建于1851年,横跨草坪河,南北走向,南连湘山,北接106国道,是座百年古桥,建于1851年,为双孔石拱桥,长32米,跨径22米,用麻石砌筑,桥面用条石护栏,桥墩迎水面设分水尖。接龙桥旁有两座小山峰,叫天河山、湘山,以前是进入炎陵县城的必经之地。因1928年4月毛泽东在接龙桥指挥战斗掩护了工农革命军和"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顺利向井冈山转移的历史传奇闻名于湘赣边区,是炎陵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h3> 1928年的朱毛第一次会面及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炎陵接龙桥狙击战就是在这座桥上。1928年3月上旬,湘南特委要求工农革命军开赴湘南,策应湘南暴动。3月下旬,毛泽东接到湘南起义失败、朱德率部向井冈山转移的消息,随即分兵两路,前往湘南接应。一路以第二团为右翼,由何长工、袁文才率领向郴州方向挺进,阻击尾追湘南起义部队的湘敌。一路以第一团为左翼,由毛泽东、张子清率领,向桂东、汝城方向前进,阻截由粤北前来"会剿"的敌人,掩护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毛泽东率第一团在汝城与桂东交界的寒岭界首先击溃汝城何其朗的"宣抚团",接着占领了汝城县城,随后在资兴龙溪洞与萧克率领的宜章独立营会合后,于4月16日回到酃县城。毛泽东在酃县洣泉书院住下不久,接到当地干部报告:追击朱德部队的湘敌吴尚第八军张敬兮团和罗定带领的"攸茶挨户团"正向酃县县城窜来。毛泽东立即召集干部会议,部署城西接龙桥战斗。1928年4月20日下午,毛泽东、张子清亲自指挥狙击战,经过7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创造了以两个营击溃敌军一个正规团和攸茶挨户团的军事奇迹。在工农革命军的掩护下,湘南起义部队迅速转移。第一师由朱德率领,经耒阳、安仁、茶陵,很快到达酃县沔渡。宜章三师、郴县七师在陈毅率领下,从郴州向资兴、桂东方向挺进,然后经桂东和酃县的中村、水口到达沔渡,与朱德的主力部队会合。毛泽东听到朱德、陈毅两部到达酃县沔渡的消息后,迫不及待地率领第一团三营一连赶往沔渡。在沔水河畔的张家祠大门口,毛泽东见到了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h3><h3> 这就是1928年4月中旬,毛泽东和朱德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县)第一次会面。从此,两位伟人开始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史上长达半个世纪的亲密合作,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革命友谊的赞歌。</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遗忘的古桥——安济桥</b></span></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炎陵西正街还有一座古桥,叫安济桥。去找这座桥我走错了三次,第四次才走对了,桥附近炎陵最老的戏院还剩下一个拱门,也很有味道。西正街这里是以前酃县最繁华的地方,也是进城的必经之路。伴随着大礼堂的拆除,旧酃县县城剩下的记忆越来越少了。</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安济桥位于炎陵县老西正街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石拱桥。炎陵于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置县,安济石拱桥建于南宋绍定三年(即1230年),桥长17米、宽4.8米、高4.7米,一墩两孔,以当地麻石、石灰、桐油砌筑而成。桥面平铺板石,两侧以麻石作护栏。据《酃县志》记载,1376年、1648年、1823年,该桥曾进行过维修,至今保存完好。目前安济石拱桥是炎陵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旧为行人出行便桥。结构与接龙桥类似就不再发图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br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br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br /></span></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b>炎陵最后一个古村落</b></font></h3><h3> 在水口镇有个浆村,那里有着规模较大的明清建筑群古村落;那些破败的古宅大院,见证了曾经的繁华和辉煌!</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宋朝年间战争频繁,浆村孟氏祖先为了躲避战乱,从山东向南迁徙至湖南醴陵,茶陵后定居在炎陵浆村,在此繁衍生息已有近千年历史,形成了独特孟族文化,至今依然沿袭孟氏族辈取名,长幼有序,互敬互爱,和睦相处。</span></h3><h3> 根据酃县志记载孟才为:明朝年间,茶盐商道万阳山地区,经常有匪寇劫商,孟才率南赣士兵于万阳山剿匪,把匪寇逼到浆村,孟才再率百余族人,在浆溪背水一战,奋勇杀敌将其剿灭于此,因其剿匪有功赏银两,敕赠孟才为义勇将军,立忠义祠设四城门。后孟才和族人众建城墙以御外敌,设四门,东翠秀、西沐龙、南尚义、北承烈,这就是湖南有名的孟氏四门。西沐龙为正,设有村庄孟氏牌坊,牌坊由12根巨麻石和青石石柱建成,共分3层8、4、2根石柱,大气磅礴雄伟壮观,夜晚有人值班保护村庄同胞。在外看是个城堡,里面却四通八达。</h3><h3> 村内建筑有徽派风格,青砖石和白边灰墙,每栋房屋设有院子,院子和天堑设多个斗门,方便邻里族人来往,正门悬挂了祠堂号。房屋分前中后或者左中右三厅,每厅之间设数十平方米的天堑和花池,房间和厨房也设有天堑和花池,相互之间暗渠相连排水。窗户多为木制精美雕刻,或是青石雕刻,地板用青砖和石灰铺设。屋檐雕刻精细,鲤鱼、兰花、龙凤等花草鸟兽,栩栩如生。巷道和斗门把每个院落房屋相互连接,巷道铺设棕红色鹅软石,斗门是大石方和木梁构成,村内巷道门斗众多,笔直的弯曲的迷宫一般,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宫殿城堡。</h3><h3> 浆村开创于宋朝,繁荣于明清两朝,落寞于近代,随历史几经沉浮,大浪淘尽。基于传统农耕文明,它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古村落形态,风景依然很美。现遗留下来的古宅、斗门、巷道、城墙,值得去走走看看,如果这些古建筑,再得不保护修缮,也许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h3><h3><br /></h3><h3> <br /></h3><h3> <br /></h3><h3> <br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见证最幸福的时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见证最美好的记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上有你</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愿有深情共白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且有岁月可回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某个路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沉淀了多少的年少轻狂</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期而遇的疯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一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上行囊 勇敢出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路上</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用双脚丈量亲吻走过的大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走在路上看风景</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风景的人在屏幕前看你</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锦绣山河装饰了你的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装饰了别人的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懂的你人说你是不够好的疯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懂你的人会陪你翻山越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日出日落、风起云涌、春去秋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一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上有你</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活温情待我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岁月柔情如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一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不一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过很远的路</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过很多的风景</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爱的摆子群</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直在身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争天与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什么摆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低下头皇冠会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和远方的梦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否在还</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人海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有什么不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海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半梦半醒</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海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疯疯癫癫</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海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没有什么不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的这个时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骄傲的模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过的山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过的摆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征服的顶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着季节绿了黄了枯萎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前走不后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算哭过笑过又怎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前走不放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算跌倒又怎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摆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梦想和面包都会有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所有的失落烟消云散</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摆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身体和灵魂</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有一个在路上</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摆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漫长岁月</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上行囊随时出发</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摆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天的明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来永远在自己手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有人说"每一次出来徒步都会学习到不同的东西;即使走一样的路线也会学习到不同的东西;如果每次出来都只顾着玩或者一昧低着头走路那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的人生只在手上的屏幕里,为什么不走出去看看?</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炎陵走摆子,下集待续</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最后,整理到深夜饿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