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罗布泊死亡之海的明珠

鹰笛

<h3>罗布泊卫星影像图,罗布泊在70年代已经完全干枯了,当年古丝绸之路上的泱泱大湖、早已荡然无存,只在卫星图上留下了不断缩小消失的痕迹。记得在中学上地理课时,书本上讲罗布泊是一个”漂移的湖泊”,当时就充满了好奇。”湖泊还能漂移”,真想到那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就是二十多年。</h3> <h3>它像一尊大佛俯视着罗布泊干枯荒凉的大地,已经默默的守候上千年了。有多少探险、寻宝的人在那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魂归罗布。但他仍在默默地守候着、等待着、期待着、期盼着那些坚韧不拔、勇于攀登的人。期盼着那些为国家探宝、无私奉献的人。</h3> <h3>自95年起,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开始了对罗布泊连续十多年的地质调查,在王弭力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不懈努力下,踏遍了罗布泊的南北东西,发现了中国特大的钾矿藏。2004年,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由胡锦涛亲自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h3> <h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弭力研究员为首的科研团队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国家主席胡锦涛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中国地质科学院的科考人员也都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个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h3> <h3>沿着古丝绸之路从库尔勒向罗布泊挺进。很多地方都要推着车走。</h3> <h3>沿途休息。一路上滿目荒凉,寸草不生。</h3> <h3>当时去罗布泊根本没有路、只能根据我们的地图,罗盘,汽车的里程表来判断我们到达的地方。途中刘成林研究员与队员一起研究路线。</h3> <h3>罗布泊湖区到处都充满危险、在前进的路上总是由小车打头阵、探路。</h3> <h3>当时去罗布泊根本没有路,只能边探边走,进入罗布泊需要几天时间。夜晚在野外宿营,地质队的信号旗在风中飘扬。</h3> <h3>到罗布泊后搭建帐篷,架设电台。我们与干里之外的基地联系全靠它了,早上报告我们的动向,晚上回来报个平安。(那时没有卫星电话)</h3> <h3>96年花了几千元买了四辆破汽车、修巴修巴就闯入了罗布泊、真是一帮天不怕、地不怕的地质队员。</h3> <h3>罗布泊夏季的气温在40度以上、地表温度达70度,为了躲避高温、挖地窝棚抗高温,没想到里面更难受,又湿又热。我还是在帐篷里过吧,帐篷顶我全铺上白色的编织袋。TMD没几天就让太阳强烈的紫外线撕裂成碎片。</h3> <h3>几顶简易帐篷、就是我们的驻地。几辆破汽车、旁边架设着高高的电台天线。就这样的简陋设备我们跑遍了罗布泊的每一个角落。</h3> <h3>在罗布泊打钻。这就是我们的汽车钻。靠它打遍了罗布泊整个干湖区。</h3> <h3>王弭力研究员和刘成林研究员1996年由库尔勒去罗布泊的途中阿斯干</h3> <h3>我们的团队、1996年,在罗布泊中的合影。项目负责人王弭力研究员、刘成林研究员、焦鹏程研究员、杨智琛研究员、黄兴根研究员、李长华、还有我。在2004年由于特大钾盐矿的发现及建厂我们的团队在人民大会堂都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集体和个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h3> <p class="ql-block">1996年王弭力研究员带领队员在西台地进行地质剖面测量。</p> <h3>科研团队负责人王弭力研究员在罗布泊。</h3> <h3>王弭力研究员在罗布泊进行盐矿鉴定</h3> <h3>科研团队的主力成员刘成林研究员、(如今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在进行钻孔岩心编录。</h3> <h3>科研团队的主力成员焦鹏程研究员。(多次获得国家的重要奖励)钻孔抽出高浓度的含钾卤水、这就是以后钾盐生产的主要原料。</h3> <h3>中午休息,吃饭只能躲在汽车底下的阴凉处。躲避高温,躲避灼人的阳光。一人一桶方便面,几块咸菜,几块馕。</h3> <h3>罗布泊夏季气温高达40度以上,地表温度可达70度。在这极度干热的地方、任何误闯罗布泊的动物都可能命丧黄泉。飞入罗布泊的小鸟也是如此。但有些小鸟确和我们结成生死之缘,每当路过的小乌看到我们,就会从天而降、落在我们的帐篷边、落在我们的汽车上、落在我们的钻机旁。抬头看着我们、因为它知道遇到我们它就不会饿死、渴死。它对我们极度信任,走到我们身旁,我们伸手就可以把它捧到手里。</h3> <h3>小乌静静地走到地质队员身旁,抬头看着正在吃饭的地质队员,它太有灵性了。队员赶紧给它点吃的。</h3> <h3>我赶快找个矿泉水瓶子,用刀割开,倒点水放到它身旁。 它真的渴坏了、可能好几天都没喝到水了。我们默默的看着它,为它祝福,希望它能飞出这死亡之海,返回它的故乡。每当我们到达罗布泊,总是在我们的驻地,我们的帐篷旁,放些小水罐,希望那些闯入罗布泊的小鸟能喝点水,能够飞离这个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的地方。</h3> <h3>飞入罗布泊的野鸭由于干渴酷热而死</h3> <h3>踏勘途中在雅舟边休息、踏勘是很累的、每天要走十几公里(汽车根本无法行走)走在坚硬的盐壳上、鞋用不了几天就磨掉一层。记得在库尔勒的人民商店买鞋、跟售货员说、买最结实的、售货员拿出一双说、“这种结实、两个月内管换”。当我们两个月內回来、提落这鞋递给当时卖给我们的售货员说换鞋时、售货员都惊呆了、看着鞋底都要磨穿的鞋说“你这咋穿得、去那了”。当得知我们从罗布泊回来时说、“要知道你们去罗布泊就不卖给你们了”。哈哈、真不错、白穿两个月、回来换双新的。</h3> <h3>罗布泊中起伏的盐壳。人在盐壳上行走都很费力,别说汽车了。</h3> <h3>刘成林和焦鹏程研究员徒步行走在罗布泊盐泽湿地上,当时在罗布泊一些地区存在很多盐泽,表层是一层硬盐壳,底下全是淤泥,汽车根本不敢在上面行走,每当遇到这种地貌,都要徒步勘查十几公里,鞋全被卤水滲透了,穿在脚上难受的很,</h3> <h3>刘成林研究员在罗布泊挖探坑,</h3> <h3>刘成林研究员在罗布泊铁南凹地</h3> <h3>刘成林研究员在罗布泊采样,当时采样是非常辛苦的,汽车根本就不能开到工作点,往往要背着沉重的样品走几公里,当年的辛劳换来了罗布泊钾盐丰硕成果,</h3> <h3>刘成林研究员在罗布泊进行岩芯编录。</h3> <h3>刘成林,焦鹏程研究员在罗布泊,若大的罗布泊就我们几个人,一台车。</h3> <h3>在罗布泊刘成林研究员在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工作</h3> <h3>焦鹏程研究员在罗布泊进行岩芯编录。</h3> <h3>焦鹏程研究员在罗布泊进行岩芯编录。</h3> <h3>焦鹏程研究员指导挖探坑。钻机打钻在松软的地层上,虽说能取出岩芯,但是由于钻机的转动,松软的岩芯早已被扭的乱七八糟,根本就分不清岩芯的细部构造。为了准确判断近代罗布泊的沉积韵律,气候,水文等变化,焦鹏程研究员亲自指导挖了个五米多深的探坑。<br><br></h3> <h3>探坑中取出的样品,完整清晰地记录了近代罗布泊的水文,气候和地质构造。</h3> <h3>路在何方、罗布泊到处都是起伏的盐壳、盐壳又硬、又尖利、根本没有路,汽车走在上面一会车胎就磨掉一层,晃荡的你头晕脑涨,我们宁可走也不愿意坐车。枪打到盐壳上面就是一个浅浅的白洞。</h3> <h3>高高树起的钻机振动着罗布泊荒凉的大地,一个重大发现从此揭开了。</h3> <h3>我们的钻机钻遍了荒无人烟的罗布泊大地。</h3> <h3>远远看去,大地像覆盖了一层白雪,其实全是盐。</h3> <h3>刘成林研究员,焦鹏程研究员在若羌进行钾盐地质调查。</h3> <h3>我们的钻机打遍了罗布泊整个盐湖地区,在罗布泊的湖岸地留下了罗布泊湖水不断退缩消失的痕迹。这也是我们在卫星图中看到的罗布泊不断退缩干枯的影像,</h3> <h3>徒步穿越,当电法测量时,每天都要走十几公里。记得一次作业时,所有能轻装的东西全不带了,照相机都扔在帐篷中,摄影背心起到大作用,每个兜里全装满矿泉水、手里拿一瓶,临走喝一瓶,连喝带代十瓶,5.5公斤水。天呀,但这么多水最多只能坚持半天。在那根本看不见出汗,汗水刚刚冒出汗毛眼就被蒸干了。晚上回来脱下的衣服上全是汗碱、硬硬的,扔在地上都直直的立着。那时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水洗澡,洗脚,洗衣服,第二天衣服揉吧揉吧接着穿,因为我们的生活用水要来回近一千公里才能拉回来。</h3> <h3>2000年左右、若羗县在罗布泊成立了罗布泊镇、管辖有内地近一个省面积的罗布泊镇政府就一个镇长、一个医生、一个办事员。一间铁皮房。真是世界上最大的镇,世界上最小的镇政府。刘成林研究员和我拿着牌子在镇政府门前留影。</h3> <h3>沙尘暴来了。罗布泊地区的沙尘暴是很厉害的,狂风卷裹着小石头到处乱飞。在罗布泊工作期间我们多次经历了沙尘暴的天气。汽车后挡风玻璃被打碎,车玻璃,反光镜全变成毛玻璃。人蒙着大衣躲在车里,一会车里就半车砂石。</h3> <h3>遭遇沙尘暴袭击的汽车。在罗布泊遇到沙尘暴那是非常恐怖的,刮起的那里是沙尘,全是沙石。我们的汽车赶紧掉头,车尾对着沙尘暴的方向,车里的的人裹着大衣龟缩在车里。不一会,后挡风玻璃就被狂风裹起的沙石打碎,车漆,反光镜全成了毛的,车里全是沙石。</h3> <h3>几年的辛勤换来丰硕的成果,发现,探明了又一个特大钾盐矿藏。死亡之海的一个灿烂明珠升起了。</h3> <h3>现在的罗布泊地区卫星影像图。图中绿色部分即为罗钾集团的钾盐生产的蒸发池。</h3> <h3>罗布泊中的国投罗钾。罗布泊超大型钾盐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端,罗北凹地第四纪盐类沉积层中,矿床分布面积约1344平方千米。属于卤水钾盐矿,卤水平均品位KCl l. 40%,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镁亚型。卤水主要储存于钙芒硝岩中,由一个潜卤水层和5个承压卤水层组成。钾盐储量1.45亿吨,资源量达2 5l亿吨。</h3> <h3>在罗布泊盐壳上建立的钾盐生产厂。2006年4月25日,罗布泊钾肥基地一期工程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到2008年11月18日,年产120万吨硫酸钾项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这标志着在中国的新疆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堪称“世界级硫酸钾航母”的生产矿山基地诞生。</h3> <h3>罗布泊的钾盐生产厂。</h3> <h3>罗布泊钾盐生产的输卤渠。由采卤井抽出的含钾卤水经渠道输送到晒盐池。</h3> <h3>输卤渠</h3> <h3>罗布泊中的盐池,一望无边。</h3> <h3>钾盐生产的采盐船、采出的含钾卤水输入到蒸发池中、经过几级蒸发后、沉出的含钾矿物经采盐船挖掘出、送去车间生产钾肥。</h3> <h3>罗布泊日出</h3> <h3>罗钾采盐船生产的夜景。</h3> <h3>罗布泊钾盐生产电厂</h3> <h3>由库尔勒经若羗进入罗布泊。当时库尔勒到若羗有近百里公路是用红砖铺的(此地夏季气候炎热、路难行。当地很多司机都称此路为死亡之路)、库尔勒到若羗四百公里要足足走上一天。在这十几年的考察中、我们由库尔勒沿着丝绸之路孔雀河的故道、由若羗、鄯善、哈密多条路进入罗布泊。那时坐在汽车上边听着新疆歌曲、一边跟着大声嚎着,以解路途上的苦闷。如今所有的公路已经修通了、火车也通到了罗布泊。</h3> <h3>如今这条公路已经全是柏油路了、百里砖路已成为历史、仅仅留下一小段作为纪念了。</h3> <h3>在2009年5月25日,哈罗铁路开工,在哈密市花园乡隆重举行哈罗铁路建设动员大会。2012年7月22日,“生命禁区”首条铁路全线贯通。2012年11月29日正式通车。</h3> <h3>进入若羗县城前的林阴大道。若羗县面积有两个江苏省大、但它县城面积用老人的話说、你站在县城中间喊一嗓子、全城人都听见了。</h3> <h3>罗布泊西部的古城</h3> <h3>罗布泊周边的雅丹。雅丹来自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小山包”、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在水的冲刷和风蚀的作用下形成。</h3> <h3>在罗布泊由于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干旱多风,雕塑了罗布泊周围独特而神奇的地貌、雅丹。</h3> <h3>若羌米兰附近的雅丹</h3> <h3>穿越雅丹</h3> <h3>罗布泊周边的雅丹。</h3> <h3>罗布泊周边的雅丹。</h3> <h3>罗布泊周边的雅丹。</h3> <h3>罗布泊周边的雅丹。</h3> <h3>罗布泊中的雅丹</h3> <h3>罗布泊中的雅丹</h3> <h3>罗布泊周边的雅丹。</h3> <h3>罗布泊周边的雅丹。</h3> <h3>罗布泊周边的雅丹。</h3> <h3>罗布泊周边的雅丹。</h3> <h3>楼兰文物保护站</h3> <h3>罗布泊的狂风不断雕琢的地貌</h3> <h3>罗布泊中奇异的雅丹地貌</h3> <h3>罗布泊中消失的古村落</h3> <h3>几十年了,就一直这么坐着,是我们野外工作时的一个标志性地标。</h3> <h3>野外风餐露宿</h3> <h3>罗布泊西部消失的古村落</h3> <h3>罗布泊,几千年前,那可是古罗布泊人打鱼的地方。如今只残留一些贝壳。</h3> <h3>2019年十月一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再次对罗布泊科考调查。从1995起至目前从没有间断过在罗布泊的科学考察。去了多少次罗布泊都记不清了。</h3> <h3>彭加木罗布泊科考失踪的地方。</h3><h3>向那些为中国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科学家致敬。</h3> <h3>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涮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那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燃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那层层山峰,我们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大海,把我们无穷的智慧,献给祖国和人民。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山峰,我们满怀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h3> <h3>我们的战歌:罗布泊烈日炎炎,狂风吹、飞沙扬。地质队员钢铁汉、千难万险何所惧。狂风低头迎远客、飞沙走石洗征尘。钻机隆隆大地抖、我为祖国探宝藏、探宝藏。地质队员英雄汉、我为祖国献宝藏、献宝藏。(歌谱、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此歌献给那些为罗布泊钾盐地质调查开发做出贡献的英雄地质队员。 罗布泊的曙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