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地球人公认的三大瀑布,分别是尼亚加拉大瀑布,伊瓜苏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h3><h3> 创作这个美篇,先套用一句常用语:排名不分先后。但文章总得一行一页往下写,先来后到纯系随意。</h3> <h3> 这么多年来,“世界三大”是这三个瀑布的荣誉,但从来没有“最大”或“第一、第二、第三”的排名,因为一个瀑布的大小关系到很多指标:</h3><h3> 宽度:又分为总体宽度、连续宽度、单体宽度等。</h3><h3> 落差:又可分为平均最大落差、单体最大落差等。</h3><h3> 流量:可区分为年最大流量、年平均流量、丰水季最大流量等。</h3><h3> 以上指标,三大瀑布各有强项,难以评出一个“总分”或“最高综合分”。</h3> <h3> 无独有偶,这三个大瀑布都是跨国的,都可以在两侧的两个国家进行观赏。而作为一名普通游客,就需要预先做好相关国家的有效签证了。</h3> <h3> 尼亚加拉河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全长仅54千米,为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共有,主航道中线为两国边界。</h3><h3> 从伊利湖来的尼亚加拉河水流经此地,突然垂直跌落51米的深渊,然后在瀑布下流不足2千米的河段里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倾泻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的旋涡急流,最后流入安大略湖。</h3><h3> 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最大流量达6000立方米/秒,但其中仅有30%形成瀑布,而70%则用于发电,美加两国政府有协议:旅游旺季时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而平时标准是1500立方米/秒,因此,游客们并没有观赏到全流量下泻的那一幕。</h3><h3> 在瀑布照片中,水量大则水呈现青色,水量小则呈现蓝色。</h3> <h3> 1678年,尼亚加拉大瀑布被发现。</h3><h3> 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h3><h3> 号称世界第一跨国大瀑布。</h3><h3> 在美国土地上,是美国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在加拿大领土上是较大的马蹄型瀑布。</h3><div> 河床中的山羊岛(通过桥梁可以上岛)把坠落的瀑布分隔成上述两部分。</div><h3> 瀑布下游是连接美国和加拿大的彩虹桥,星条旗在南、枫叶旗位北。两国在大河两侧各建了一个城市,成为“尼亚加拉瀑布姐妹城”,这两座城市连同周围地区形成了整个娱乐、休闲、餐宿的旅游产业,不夜城。也是由于旅游开发的痕迹太重了,破坏了大瀑布周围的自然环境,因此尼亚加拉大瀑布被《世界自然遗产》拒之门外。</h3><h3> 三个瀑布都面向加拿大,因此在加拿大观全景最合适。</h3><h3> 年接待游客达1400万人。</h3> <h3> 加拿大观景区。</h3> <h3> 马蹄形瀑布。宽达675米,落差达56米,是尼亚加拉三个瀑布中最大的一个,也应该是世界三大瀑布中最宽的单体瀑布了。</h3><h3> 在加拿大的河岸观景台可以由上望下观赏这个瀑布全景,虽然水势磅礴,流水轰鸣,但可以避开水雾的喷淋。当然,如果你准备亲历,准备体验瀑布的威力,也可以在加拿大侧通过竖井下到河边,从下往上仰视,那真是激流汹涌从天而降,有着排山倒海般的感受。</h3> <h3> 近距离观看马蹄形瀑布。</h3> <h3> 在加拿大这边看到的对岸的美国城市及瀑布。</h3> <h3> 美国瀑布,彩虹与水雾升腾在空中,如梦如幻。</h3> <h3> 上图是属于美国领土的“美国瀑布”(美利坚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h3><h3> “美国瀑布”宽305米,落差50米。</h3><h3> “新娘面纱瀑布”宽80米,落差约50米。相比另外两个瀑布,似乎只有细细一缕而自成一支,而水帘展开,水滴飞落化雾,如同一位带着洁白面纱的新娘。</h3><h3> 这两个瀑布间因月亮岛的凸立而被分开。</h3> <h3> 畅游尼亚加拉瀑布有多种方式,首先当然是在加、美侧的岸沿各个观景台观赏,由于角度不同,高度不同,眼底收到的景象也不同,这属于从上往下看。</h3><h3> 最经典的方式~乘坐“雾中少女号”游船。加、美两国在近彩虹桥附近都有游船码头,几艘大小、形状相似的双层游船来回穿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雾中少女号”。</h3><h3> 游客上船后,除了救生衣,还送一件简易雨披,各船用的雨披颜色不同,似乎“少女号”上永远是蓝色。</h3><h3> 游船经过“美国瀑布”和“新娘瀑布”,径直驶向“马蹄形瀑布”,越接近马蹄瀑布,水雾越大,露在雨披外的脸庞、刘海、双手及拍摄设备悉数淋水,无能幸免。概因每船的游客不少,为观景首选上层,再选船栏旁的“有利位置”,因此都是站在船舷观赏,自天而下的甘露均匀潵向每位不在内舱的各方来客。</h3><h3> 来自全球各地的观光客大多选择这个方式,从下往上观看这三个瀑布。</h3><h3> 最近距离的方式~风洞之旅。可以在“新娘瀑布”附近乘电梯直达53米深的瀑布下方,从木栈道步行到瀑布下方,仰望瀑布,淋个透湿。</h3><h3> 最写意的方式~乘坐直升飞机。在空中、全方位、高空俯瞰瀑布及周围景色。</h3><h3> 最刺激的方式~旋涡喷气艇之旅。这种大马力的喷射快艇,既可以360度的大回转,也可以随时立即刹车,较之普通快艇完全不同。可选乘畅开式或封闭式快艇。</h3><h3> 最炫酷的方式~绳索速滑,据说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h3><h3> 关于“雾中少女”号,有一个流传至今的美丽故事:印弟安部落的一个少女为反抗将其许配给一个老人而乘船出逃,被卷入马蹄形瀑布的激流之中,邂逅了雷神而相亲相爱。在1846年命名后保持至今。</h3><h3> 乘坐游船靠近瀑布时,湍急的水雾打在全身,眼睛都睁不开了,更遑论拍照摄像!更由于角度的关系,水雾的干扰,观景拍照很不像样。船上的游客有的兴奋不已,感到无比快乐;有的则感觉狼狈不堪,兴致顿消。</h3> <h3> 新娘瀑布下方的游人。</h3> <h3> 雨披已失去功能。</h3> <h3> 喷射快艇。</h3> <h3> 封闭式喷气艇。</h3> <h3> 绳索速滑。</h3> <h3> 直升机观光。</h3> <h3> 俯拍伊瓜苏大瀑布全景图。</h3> <h3> 伊瓜苏大瀑布,位于南美洲阿根廷和巴西边界的伊瓜苏河。这条大河在抵达瀑布前流经巴西高原1320千米,沿途汇集了大小河流30多条。在瀑布下流约20多千米处,即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三国交界处与巴拉那河汇合后继续流向大西洋。</h3><h3> 伊瓜苏瀑布约名字在当地语中的意思是“伟大的水”。</h3><h3> 1541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卡发现了这个大瀑布,起名为“圣玛利亚”。后来被改为现名。</h3><h3> 伊瓜苏河在瀑布上游自东而来,在经过一个U字型大拐弯时,从宽广的河道陡然跌入一条峡谷,令人过目难忘的马蹄形大瀑布由此形成。大水下泻升腾起高达150米的水雾,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可传至25千米开外。</h3><h3> 1984年,该大瀑布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986年,巴西的伊瓜苏国家公园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011年11月12日,“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公布,伊瓜苏大瀑布上榜。</h3> <h3> 上图是伊瓜苏大瀑布导游示意图,左为巴西,右为阿根廷,靠近下方是巴.阿界桥,最下方是“一地看三国”之景点。</h3><h3> 在大瀑布附近,有巴西的福斯市,阿根廷的伊瓜苏港市,巴拉圭的东方市。</h3> <h3> 站在巴西,左看阿根廷,右看巴拉圭。</h3> <h3> 航拍图。左侧是阿根廷,请注意左下角处的“细带子”,那是观光栈道(桥)。</h3> <h3> 航拍“魔鬼喉”区域,画面上方是阿根廷了,仍可清晰看到那条栈道。</h3> <h3> 画面上方是阿根廷,下方是巴西。巴西侧的观光道、观景台、游客(餐饮)中心等都被热带林木遮挡了。</h3> <h3> 巴西,注意那个电梯井,上下必经之路。再注意靠近画面中央的那个栈桥。</h3> <h3> 壮观的“魔鬼喉”瀑布,左巴西,右阿根廷。</h3> <h3> 从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大门进入后,要乘坐拖拉机(短驳车)前往核心景区。</h3> <h3> 在景区码头乘坐喷气快艇,逆流而上,体验挑战肾上腺的“冲瀑”感觉。</h3><h3> 这是收费项目,可以自愿参加,自主选择“冲瀑”或观光的不同体验。</h3> <h3> 驶近瀑布。</h3> <h3> 河道两侧都是褐色的火山石。</h3> <h3> 就在这里,在一瞬间,快艇冲进倾泻而下的瀑布下端,一机一头“牺牲”。</h3> <h3> 勇敢的团友们,冲瀑前那一刻。</h3> <h3> 冲瀑。</h3> <h3> 冲瀑。</h3> <h3> 老外的装束。东西方的差异尽显。他(她)们是泳装,任凭倾盆大水浇灌,而我们是雨衣雨帽,全身包裹,似乎“很保险”、“很安全”,然而,冲进瀑布后,两眼一抹黑,哪能睁得开眼啊,只闻得耳边哗哗哗水声一片,全身倾刻透凉,待退出瀑布后,大多数人衣裤尽湿。</h3><h3> 绝对刺激!</h3><h3> 不必担心快艇的安全,船舱中的水很快被抽排。冲瀑时必须坐下,而座椅是凹陷的,一汪水啊。</h3><h3> 好在船码头设有更衣室与保管箱,更衣很方便。</h3> <h3> 不冲瀑的旁观者。</h3> <h3> 经过大瀑布的洗礼,随后开启巴西段的陆路观光。</h3><h3> 伊瓜苏大瀑布,主体呈马蹄形,高约82米,总宽4000米,两侧悬崖边有许多树木丛生的岩石岛屿,使伊瓜苏河由此跌落时分割成约275股急流或泻瀑,每股宽度不一,多数在60~80米不等。</h3><h3> 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间,最大流量可达1275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为1756立方米/秒。</h3> <h3> 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看到的景象不同,两侧的观景台大而多,移步是景,流连忘返。</h3> <h3> 阿根廷侧也可乘坐游艇观赏。</h3> <h3> 想拍一张对面阿根廷瀑布的全景,但,这是办不到的。</h3> <h3> 走到了观光栈桥了,此时,需要披裹雨衣,相机要加以保护,雨伞是不适宜的,因为风大,因为你会挡了他人的视线。</h3><h3> 走在栈桥上,可多角度观景,身在水雾中,下方、旁边、上方都是瀑布。一直走到尽头,此时,左侧远处就是瀑布的起端~“魔鬼喉”,对岸就是最近的阿根廷了。</h3> <h3> 栈桥的位置在画面的右边。</h3> <h3> 在巴西的餐饮区休息、就餐时,拍摄的对面阿根廷的游客,左边就是“魔鬼喉”。</h3> <h3> 左侧,巴西栈桥在下方,分层瀑布的中间;右侧,阿根廷栈桥在上方,在水面之上。</h3> <h3> 用这张照片说明:在阿根廷侧的游览线与为上、下两条路线。</h3><h3> 上路就是感受瀑布翻滚而下的气势,主要观看“魔鬼喉”。从小火车站下车到“魔鬼喉”观景台要步行3千米的小路和栈桥。</h3><h3> 下路蜿蜒贯穿在密林之中,就是照片中那片绿色后面,可自下而上领略每一段瀑布的宏伟或妩媚,但游客不多,没有太多的时间,没有更壮观的景象,“只因身在其景中”。</h3> <h3> 在阿根廷观景台看到的“魔鬼喉”瀑布上方的河面。</h3> <h3> 壮观的“魔鬼喉”瀑布。</h3> <h3> 在阿根廷观景台朝向下流方向看过去,左侧为阿根廷,右边是巴西。</h3><h3> 总体来说,站在巴西是看全景,看对岸的瀑布墙,往上看。身在阿根廷平看,往下看。能够办好签证,在瀑布两边看全看透则最佳。</h3> <h3> 非洲南部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中流,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交界处。</h3><h3> 宽阔的赞比西河河水在抵达瀑布之前,舒缓地流淌在宽浅的玄武岩河床上,然后突然跌落下近百米的深邃峡谷,水流撞击岸壁及峡谷底部,升腾起高达近300米的水雾,远在60千米外就可看到。</h3><h3> 当地语称其为“莫西奥图尼亚”,即“霹雳之雾”的意思。</h3><h3> 1541年,苏格兰探险家戴维.利文斯通发现了这个雄佛的大瀑布,并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来命名。</h3> <h3> 维多利亚大瀑布在丰水期时,连续宽度达到1700米。年平均流量为935立方米/秒,而其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流量可相差达15倍之多。</h3> <h3> 整个瀑布被河间岩岛分割成数股,因流量、宽度和落差的不同而分别称为“魔鬼瀑布”、“主瀑布”、“马蹄形瀑布”、“彩虹瀑布”和“东瀑布”,其中,彩虹瀑布落差最大,达108米;主瀑布最宽可达100米。在最干旱的年份,“魔鬼瀑布”和“主瀑布”也从不断流。</h3> <h3> 下图为维多利亚大瀑布之峡谷。游客参观路线由下方的“魔鬼瀑布”往图上方的“东瀑布”行进,走在峡谷右侧的津巴布韦瀑布国家公园。</h3> <h3> 站在大瀑布西端的“魔鬼瀑布”附近。</h3> <h3> 魔鬼瀑布</h3> <h3> 魔鬼瀑布</h3> <h3> 以下三张为主瀑布。</h3> <h3> 上面两张照片拍摄的是位于赞比亚境内的著名的“魔鬼池”。只有在枯水期、水流量小的时候才显现出来,勇敢者才不至于被湍急的河水冲下深渊。</h3><h3> 此时,“魔鬼池”靠近崖壁的岩石墙足以阻挡池内的游客不会被水流携卷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来至世界各地的挑战者们长途跋涉来到赞比亚的瀑布国家公园,在向导的带领下再在湿漉漉的石头路上徒步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看上去近在咫尺的“天然泳池”。</h3> <h3> 关于维多利亚大瀑布的更多内容请阅我前几天发送的《津巴布韦游记》。</h3> <h3> 阅到这里,各位朋友对世界三大瀑布会有所认识了,曾经去过的请给予指正,今后准备去的,可事先了解几分。</h3><h3> 写到这里,我还是难以评说哪个第一。几个主要的数据应该是:</h3><h3> 论宽度,伊瓜苏最宽,维多利亚连续最宽,尼亚加拉单体最宽。</h3><h3> 论落差,维多利亚的“彩虹瀑布”达108米,为之最。</h3><h3> 论流量,伊瓜苏超过万立方米/秒,尼亚加拉的“马蹄形瀑布”单体流量最大。</h3><h3> 论地形,大致相仿,维多利亚的峡谷最深最窄。</h3><h3> 论旅游设施,尼亚加拉最发达,维多利亚最原始。</h3><h3> 论观赏性,我个人认为,伊瓜苏称最。</h3> <h3> 事实上,在这三大瀑布之外,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委内瑞拉境内的“天使瀑布”(又称“安赫尔瀑”),它的二级落差达979米,底宽150米。</h3> <h3> 圆的地球,布局不一样的风景。</h3><h3> 跨步前进,领略大自然的馈赠。</h3><h3> </h3><h3> 五洲留痕 2017-1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