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二小创新素养教育] 小小计算家 王晓玲

<h1><b><font color="#167efb">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根据学生的特点,特开设《小小计算家》这一创新校本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在课程实施中具体的做法有:</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br></b><b>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b></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font></b></h1> <h1><font color="#167efb"><b>三、多种方法进行训练。<br></b><b> 借助“巧算”、“趣味题”、“一题多解”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计算能力。</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希望能借助《小小计算家》这一创新素养课程,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有较大的提高。</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