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之光》

阿诺阿布

<h3>《大师之光》第三场,天津。</h3><div>主讲:扎克.施坦茨</div> <h3>阿按:</h3><h3> 扎克.施坦茨(zack stentz)美国著名编剧、制片人。其担任的联合编剧有《雷神》、《X战警:第一站》、《超凡战队》等多部。也是《闪电侠》、《危机边缘》的编剧和制片人。为华纳兄弟、亚马逊、米高梅公司的重要编剧。在好莱坞有着重要的地位。</h3><div> 对于商业片,我关注得不多,无论是来自他们的原创还是漫威系列或ip,都只停留在消遣层面。倒是他用《指环王》、《银翼杀手》、《权力的游戏》等影片为例,强调影片世界观的构筑,很值得重视。</div> <h3>  谢晋之后,中国导演们最值得骄傲的是掌握了边缘化叙事的能力。一个特殊的个体被放大后所带来的荣光,几乎占据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影视星空。而一个民族被肢解所带来的虚荣,已经让第四代以降的导演们尝到了弱即是强、贱即是贵、边缘即是中心的甜头。<br></h3><div> 揭开自己的隐私给人看,那算得上一个坦荡之士;揭开他者的伤疤告白天下,那算得上有功人士了。近年来,这种伪逻辑不小心就左右了影视舞台。通过堆积如山的影片,我们知道了祖母怎样背叛祖父,村姑怎样进化为妓女,草寇怎样升华为英雄。导演们争先恐后诠释两个桃子杀死三个勇士之类的种种可能。最隐秘的是最公众的,最民族的是最世界的,最传统的是最先锋的,这差不多是当今中国导演们百用不厌的法宝。从这个被表面化的现象来看,他们最大的贡献在于自动自觉地将摄影机隐私化,制造并满足刚刚越过温饱线的公众猎奇窥视的心理。</div><div> 在由他者、边缘、弱势、高科技所组成的画面背后,其实蕴藏着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芸芸众生,没有哪一个人是应该给予同情或拯教的少数。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每一个种族乃至每一种生活习惯、道德标准也都是独立的。每一种强势文化优势文化都是极不确定的瞬间状态。这种令人心惊的真实,并不是取决于导演的臆造和界定。我们从A点出发最终会回到A点,那么我们从心灵出发会回到心灵吗?许多导演都觉得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因为他们掌握太多关于区分美与丑、荒谬与真实的标准。多数影片中黄金、战争、瘟疫可以席卷全球,但是只有幸福和痛苦能够直逼人的心灵。换言之,只有心灵这条线可以贯穿全人类。那种假设一个中心然后以离该中心的远近来推摇镜头的叙事风格,与古时候在船上画一条线以期寻找他所丢失宝剑的蠢才没有什么两样。</div><div> 是为记。</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