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

松雪

<h3>       (一)家族记忆<br> 首发于《人民杂志》<br>  <br> 秦岭北麓,石镜峪口,和平梁下,有一小村,名五泉。村不大,风景却别致,人不多,民风特淳朴。正是背靠青山,阔步平原,人杰地灵的格局。我们家族自曾祖辈从清朝起便生活于此。所居处,唤作张家场,因居户皆姓张,鲜有他姓相杂其间而得名。<br></h3> <h3>我的童年时代都是在那里渡过的。 说到童年、家乡、家族,就必然会想到父亲!<br>  父亲兄弟姊妹四人,一哥一弟一妹。<br>  从记事起,眼中的父亲总是那么英俊帅气威严敦厚,即严厉又慈爱。印象中父亲无所不能,没有能难得住他的因难。从小到大,从没见父亲诉过苦,说过难,低过头!他总给我们以爱以力量以勇气!父亲就是儿女的天,父亲就是家族的柱!<br><br></h3> <h3>       如今自己即将奔五,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正中坚的时候。父亲已年至耄耋,腰弯背驼,眼也花了,动作也迟缓了……但依旧在为乡邻公益费心,在为儿孙后辈操劳!每次回老家,每次见到父母亲,心里总有一丝心疼一丝难过一丝愧疚――心疼父母的苍老!难过父母的病痛!愧疚自己的不孝!<br>  听奶奶讲过,也听大妈说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年仅十六岁的父亲,初中毕业,即响应国家召唤,参加了军工工作。工作之初,父亲独自一人,用独轮手推车推着一百多斤粮食去办理粮户关系,来回步行六十多里,还要穿过水流湍急的一条宽约五十米的大河。那时的路都是土路,且河上无桥,水深过膝,真不知父亲是怎么做到的!<br>  当年爷爷在村里当了二十多年的老支书,是原周至县人大代表,大伯是老一代大学生,工作在省城,大妈是村妇联主任,二爸是教师,父亲是老一代军工人,也长年在外工作。<br>在那个靠挣工分分口粮的时代,大妈,母亲,娘亲三妯娌反而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在内家务劳作,在外出工干活,从不落后,被村人笑称“张门女将”,足见娘亲三人吃苦耐劳的伟大!<br>而父辈三人也利用一切节假日,休息日和业余时间赶回农村,为家族劳作分担。<br> 母亲常讲,农村三夏大忙龙口夺食的日子里,父亲为了能帮到家里,就与人倒班、打连班,替别人上夜班,整晚没睡,清晨下班连轴转,骑行近三十多里地,从工厂赶回老家又是一整天的忙碌与辛劳……<br> 我们家族未分开过前人最多时,是一个十八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住在六间土坯房中,其乐融融。后因人多实在住不下了,才于上个世际1980年代一次性拆旧扩建起九间大瓦房后,分开单过的。<br><br></h3> <h3>  爷爷奶奶在世时,家风仁厚,家教很严!记忆里一家人总是和睦温暖地生活在一起。我们兄弟姐妹八九个,就是在爷爷奶奶和父辈娘亲的共同抚育下,快乐健康地长大的!<br><br>      父亲总教诲我们吃亏是福,要待人诚恳,要仁德公正,要感恩知报,要孝老爱幼,要少说多做……而这一切,他都身体力行,在用行动教诲我们而不是语言,为家族为后辈树立了榜样!<br>身教胜于言传,父亲对于我们岂止是养育,更有栽培,教诲,树人之大恩。<br>  父亲十六岁参加工作,兢兢业业,在单位获奖多多赞誉无数,直至退休返回老家,仍热心乡邻公益,虽然户口不在农村,但村中大事及邻里矛盾,公私大小都会请父亲主公道拿主意分优劣。因他刚正仁厚,德高望重,公心忘私,年近八旬,还推辞不掉被选为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却代表村民,也算奇事!<br><br>       父亲性格刚毅,从不愿给别人添麻烦!任何困难都自己扛着,自己努力,自己解决!就连生病了,在年近八旬的现在,也要自已去看医生,而不愿给我们兄妹多打招呼!每次我们闻知,去陪送诊治时,父亲反过来总是更关心儿女的工作、孙辈的学习!常教诲我们干好自己的事!<br> 现在儿女们都工作了,独立了,生活条件好多了,但父母依然保持着简单简朴的生活习惯,也从不开口要什么。<br>  三春晖,寸草心!每当我们儿女为表孝心买些微不足道的东西,父亲却总是那句话:&quot;我和你妈都好着呢,我们什么都不缺。&quot;<br><br></h3> <h3>  斗转星移,几十年过去了,许多儿时家族的记忆,像一颗颗珍贵的宝石,镶嵌在心田……<br><br>        那个年代,腊月底,除夕前,家家都忙碌着,欢喜着,而我们老张家的场院更是另一番景象:大伯在给村民们写对联,二爸在清扫房院,整理卫生,父亲在为村里的老人孩子理发,对于年高不便的老人,父亲还会亲自洗头……爷爷奶奶会安排我们这些孙辈孩子,两人一组抬着粮食去换豆腐、买东西(那时候的农村,许多东西是用粮食换的,如水果,农副产品等)或协助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杂务。<br><br>        而每到此时,娘亲们也是最辛苦的,三妯娌从早到晚的在准备过年的菜食,最劳累最主要的项目当属蒸过年包子了。按惯例要先蒸一锅甜糖的包子和带红枣泥的花馍,出锅后由奶奶先摆上敬献先祖和灶王爷,而后才是菜的、肉的的各蒸上若干锅,有时得持续两天!而来去的乡亲,每人都会吃到我们家的过年包子。有些困难的乡邻(甚至是外村来的)照例会来讨借,爷爷奶奶父辈们总是那么乐善好施,宁可自家紧点,也会帮助乡亲,而旧账未还的,家族从不催要,有难还会再帮……<br>  先辈的仁德厚望有口皆碑,远播方圆,也为我等后辈留下了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和一座只能仰望的高峰!<br><br></h3> <h3>  说起外出去换(买)东西,每次奶奶都会为我们准备好装备――一小袋麦子,一个长方形竹篓,一条父辈们挑水用的扁担,并一定会叮咛大的照顾好小的,注意安全,早去早归。<br>  记得和我搭挡最多的是四弟,我们年龄最接近,六七八岁左右,因为人小力亏,常被派出,一起用扁担抬着装有粮食的竹篓去出外勤。而作为哥哥走在后边的自己,会经常把竹篓拉得靠自己更近些,以减轻四弟的负重。<br><br>  上世际七十年代的乡村小道上,便常会出现一高一矮,高后矮前的小哥俩的身影,抬着小竹篓,深入到瓜园,去换西瓜、香瓜,深入到邻村去换豆腐,换醋、酱,深入几个村子才有一个的果园,去换鲜桃、梅、李,去换苹果、梨、杏…<br><br> 现在回想,在那个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邻村竟然会有那么大一片果树园,真是难得!那里有四五种北方水果,有高高的搭在空中的绿色的别致的看园人的瞭望窝棚,在我们眼里,那园那树那果那窝棚,简直就是书里所描写的童话世界,是最美好最香甜最富有的地方…<br>我们小哥俩总是想往着这水果的乐园,而忘掉了肩上的沉重,当然因为顽皮和贪玩,小哥俩也有人仰马翻的时候,水果们便被摔得鼻青脸肿,可大人布置的任务总会完成。每次抬着水果归来,我们都把自已想象成凯旋的小英雄!<br><br>  说起四弟,便不能不提那件惊险刺激,引起哄动的小摇车(童车)坠河事件。<br> <br>  在上世际六七十年代,摇车的确算是比较稀罕的奢侈品了,至少在我们那一带的农村是很少见的!小摇车还是爷爷当年上省城西安时,发现街上有儿童坐的那种小童车,回家后请来我们当地有名的王姓木匠师傅,来家整整三天,专门儿给我们这些孙辈孩子们精心制作的,长方形木质框架,有座位脚板靠背,有扶手平台,有雕刻的花纹,再配上父亲专程买回的四个铁质小轮,即精致漂亮又安全实用,美得像一件艺术品!<br>  除了大点的哥姐,自我及以后的6个兄弟姐妹,都曾坐着它,引来小伙伴们艳羡无数!因为小小的霸道和顽皮,我和四弟常占领着小摇车,或自己坐着,四弟引一群小伙伴在后边推,或四弟坐着,我在后边推。有时我坐在座位上搂抱着坐在平台上的四弟,一群小伙伴在后边推着我们跑,插不上手的就追跑着起哄,前呼后拥,笑声嚷嚷,嬉戏打闹如一阵风在小村里刮来刮去,好不快活!这景象也常引来大人们的驻足围观,而&quot;慢点跑&quot;的告诫声,总被我们当成了耳旁风。<br><br> 一次,四弟坐车,我顺门前的河沿推着跑。小河宽约1.5米,水深及腰。四弟有些害怕,小伙伴们也屏住呼吸,而我告诉他(她)们:“我技术高!&quot;正得意间,不想马失前蹄,小摇车装着四弟扣进了河里……<br>  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在赶来的大人的帮助下,四弟被从河床的淤泥中拔了出来,白脸被污泥做了个青黑的面膜,只露俩小鼻孔在冒泡……<br> 除了受到责罚,好长时间我被剥夺了驾驶小摇车推四弟玩的权利!直到现在,四弟还会戏谑笑称,自己现在呼吸不畅,全是他三哥造成的……唉,愧疚在心!怪车?怪河?怪路?怪小伙伴?全怪他三哥当时无驾照!<br><br></h3> <h3><br>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小摇车尚在,而我们这些当年的孙辈已迈入中年,爷爷奶奶也都离开了我们,父辈们已是儿孙满堂,我们也有了孙辈。 至此,才真正地更深地懂得了父亲的苦与累,爱与恩!岁月无情,生活不易,父亲把日子的难辛和苦累都用心血和付出酿成了豪迈的酒,不管苦与甜,他都饮下。<br>  为了父辈,为了子女,为了亲人,他无怨无悔,只有奉献,只有大爱,而自已却毫无所求!可喜的是家族又有了新的发展,由原来山村里的三间土坯房,发展到六间、九间直到现在全建成了别墅式小楼一共五幢十六间,人丁五十多口,儿孙遍布西安南京沈阳等地,而亲情依旧,家风依旧!愿家族兴旺,愿父辈安康,愿后辈上进!<br>  美丽的小村五泉,美丽的张家场,也必将焕发出更新更美的神采!<br><br></h3> <p class="ql-block"> (二)童年“祸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首发于《中财论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金秋,满目青山。金秋人生,山高水蓝。 ”</p><p class="ql-block"> 这是陕西作家陈嘉瑞先生《金秋赋》里的句子。读来如饮陈酿,或甘醇或苦涩或艰辛或豪迈......滋味无穷,荡气回肠!斗转星移,亦至中年。往事如烟,又至金秋。</p><p class="ql-block">我出生秦岭北麓一个小山村。自幼长在山村,启蒙在山村小学。尽管从上中学直到后来工作,离开了小村,可故乡难忘。父母亲人、儿时的玩伴、童年的记忆都在那个小村。可以说乡音乡情,那山那水,自己的心从未离开过!而关于家乡的记忆,恰如一颗颗钻石,永远闪烁于心空,照亮着我人生的每一个四季。</p><p class="ql-block">孩童时的清晨,每每睁开眼,便是那透过小窗照进来的阳光,温暖和煦。我常常会半眯着眼,顾不上穿衣,便趴在小窗口,望向东面的山梁,阳光便是从那梁上洒过来的,却四季不同。春季的清新柔亮,夏季的火红刺眼,秋季的暖黄含蓄,冬季的亮白冷艳。伴着鸡鸣鸟啼,晨光总给人以温暖的希望。于是远山近树,枝摇叶摆,花草轻舞,炊烟袅袅,却都披上了一层光辉,闪亮着。薄雾升腾,有猫在墙头翻过,小鸟在枝头聒噪,家狗跟在老人的身后漫步,也许是嫌弃于主人的从容,便时不时的窜到前面去,忽觉不妥,就又跑回主人的身后,偶尔也会歉意的环绕主人一周......小山村便氤氲在一片祥和肃穆中灵动起来,恍若仙境!</p> <h3>  最难忘童年的夏夜。那时的天好蓝,那时的星好繁,那时的月好圆。<br> 繁星满天,银河浩渺,星月相辉。不管是弯月如钩,还是满月金盘,星月下,我们总是群最快乐的小精灵。或趁着那明亮又影绰的月辉树影捉迷藏,或躺在露天的竹席上听老人讲那月宫嫦娥、牛郎织女的故事。或趁大人不留神,我们会偷偷溜出他们的视线,觊觎园中的瓜果。或几个伙伴挤卧一起,数着总也数不清的星星遐想......那份儿惬意,那份儿清凉,离开家乡就再也没有过 。<br>  回想童年懵懂又快乐,因为顽皮胆大与幼稚争胜的小聪明,被冠以村里的“娃娃头”、“孩子王”,学龄前整日带着一群小伙伴,打鸡骂狗,抓鱼逮虾,捅蜂窝,掏鸟蛋,玩打仗,似一窝风般在村子里刮来刮去。当然身上蹭破皮,头上碰起包,扭手崴脚那是家常便饭。也曾从高处跳下,落在烂玻璃瓶底儿上,割伤了膝盖。也曾在河边用摇车推着四弟,连人带车扣进河里,也常因打哭了小伙伴,被人家告状到家里来,母亲便是道歉和教训……说起童年“祸事”何止一二!但记忆最深轰动最大的要数那次“火烧连营”事件。<br>  上世纪70年代,农村还实行集体所有制,是省、市、县、公社、大队建制。大队下设小队。各小队都有自己村的保管室,放置全村的农具和集体粮食。我们村的保管室独立于麦场边,为三间大瓦房,隔壁是三间草料房。草料房前是一个大麦秸垛,为牛、马的草料。<br>那时自己也就5、6岁的样子,一个深秋的上午,大人们在忙碌,我带着两三个小伙伴在疯玩,忽发奇想,对小伙伴们说“咱们今天烧长虫(蛇)玩”,伙伴们积极响应。于是有的从家里偷出了火柴,有的找来了废纸,有的提着小棍儿……其实根本不知哪里有蛇,反正觉得蛇应该都藏在小洞中,在我的指挥下,见洞就烧一阵捅一阵。可总是劳而无功,连蛇的影子都没见着。不知不觉间,我同几个小伙伴一起摸进了草料房。发现墙角有些孔洞,便一起在那里烧起火来。丝毫不想室内放满易燃草料、高粱杆和玉米杆,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火苗有蔓延之势,我们便挥舞着小棍和高粱杆扑打灭火,可不曾想,随着我们的扑打,火星被飞散到更大的范围,短时内火苗已呈熊熊之势,我喊一声“快跑”几个人便一起冲出草料房。我和一个小伙伴趴躲在了对面百米开外的小土坎上隔岸观火。另一个跑回家里去了。还有一个吓得呆站在火场东边的路上哭起来!<br> 短短几分钟内,室内的火肯定越来越大了,一股浓烟从草料房顶升腾起来,继而在扩大、弥漫......已有村民喊叫着赶来救火。人们很快通过那个哭着的小伙伴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br>  因为年幼无知,趴在土坎上的自己虽然不知所措,却也不知害怕和事情的严重性,就那么静静趴着,像看一场惊险刺激火灾大片!</h3> <h3>在外工作的父亲当日刚好休息在家,发现着火情况后,父亲骑车第一时间赶到几公里外的公社打电话报了火警,即赶回来救火。<br>当时场面不小,烟火惊心:附近中学的几百名师生提桶拿盆赶来了。 临近几个村庄的数百名 村民挑担携桶的赶来了。一条条救火的人流如一条条长龙向着小村赶来了。人们在火场汇合、奔忙····有端锅的、有拿盆的、又提桶的,有用农具的......人们使着所有能找到的工具在运水,在拼命的灭火!<br>身为大队支书的爷爷先从家里抱来两床棉被,用水浸湿后,安排村民爬上保管室屋顶,将湿透的棉被盖在紧邻草料房的房檐,以防存有全村口粮的保管室烧着。父亲一手一只水桶,在火场与水塘间往返急奔。奶奶也踮着小脚急急赶来,对着烈焰封门的草料房,跳着脚一遍遍地呼喊着我的名字,要往火海中扑...…<br>  所幸的是保管室草料房所处的麦场边,就有一条小河的水塘,平时供人们洗衣用,当时可派上了用场。火势最猛烈时,光焰冲天,灼热烤人,草料房整个烧了起来,火借风势,引燃了对面的大麦草垛,隔壁存放粮食的保管室也危在旦夕.......小河塘的水供不应求,几乎被舀干了,正在人们几乎绝望时,三辆消防车载着战士们赶到了,三条高压水龙扑向大火......<br><br></h3> <h3>大火终于被扑灭了。虽然草料房完全被烧毁了,但保管室和粮食保住了,大麦草垛也保住了!<br>我是自己跑到已瘫坐在地的奶奶身边的......奶奶紧紧地抱住我,久久没有松开!<br>后来,我们家砍伐了5棵大树,赔偿了集体的损失,队里重建了草料房。可怜队里的马牛们,不知那年是否也因草料的不足而挨饿!<br>母亲也因此事而在全体社员大会上替自己的儿子作了平生唯一的一次检讨!而会场上,不谙世事的我还在和小伙伴们嬉闹如常!......故乡和亲人包容,接纳了我的过失。</h3> <h3>故乡多山,故乡如山。大山厚重,不言自高。一直喜欢山、敬畏山,也常投身于大山的怀抱,也常与大山默然相对,作魂魄交流。大山宽仁浩荡,让我去了轻狂,也消了菲薄,也有了大山的性格和胸怀。红尘漫漫,世事艰辛,自己总能以一颗豁达的心笑看冷暖,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大山无言地教诲与昭示。</h3> <h3>而今,距离那场火灾已过去40多年了,敬爱的爷爷奶奶也早已离开了我们,父亲母亲也已年至耄耋,当年的许多细节也已变得模糊,可每每梦回童年,奶奶跳着小脚、父亲提桶急奔、母亲起立致歉的身影如在眼前,奶奶面对大火撕心的呼唤声仍绕耳畔......心中还是会充满痛心和愧疚!同时也为自己拥有一个充满着亲人大爱的无忧、无虑、无羁的童年而永远感恩!<br><br> 2017年11月5日老家陪父母聊天、回忆遂成此稿于五泉。<br>  谨以此文为往事致歉,向亲人鞠躬!</h3> <h3> (三)夏夜情思       <br><br> 首发于《今日户邑》        <br><br>仲夏傍晚,老家楼顶,一书一茶,一几一椅,一人独坐。<br><br>山村静谧,晚风微凉,楼后峰影如黛,手中的烟头在微光中明灭……正遐想间,母亲在楼下喊我吃饭,恍若孩童时的景象,仿佛又听到小时放学后疯玩,忘了回家时母亲的呼唤。只是此时母亲的声音明显的苍老了!未下楼,不想老母亲竟蹒跚着将一块儿饼送上楼顶,并叮咛饭热在锅里。饼是刚烙的千层油饼,很烫,母亲用布包着拿上楼来……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即使回到了家里,无论儿女多大,可在母亲的眼里,都是永远需要她去呵护去疼爱的孩子!双手接过热乎乎的饼子,不觉间泪水溢满了心底……<br><br>楼下的路灯亮了,天更暗了,思绪如这夜色,在加重。繁星眨着眼,似一颗颗美丽无比的钻石钉镶嵌在湛蓝的天幕。家乡的夜是如此澄静!<br><br>饭后,又陪父母围坐在楼下小院中,与爸妈絮谈。忽觉好象还是当年,还是小时候那样的夏夜――我们兄妹围坐在爸妈身边,听爸爸讲那北斗七星的故事……也享受着妈妈手中那轻摇的蒲扇……累了,就在爸妈的呵护下,幕天席地,仰望星河,沐风安睡。可每当第二天晨起,才发现我们不知什么时候都被爸妈搬进了屋里……<br><br>同样的繁星闪耀,同样的微风轻拂,仿佛这风一直从童年吹来!可时光必竟己过了近半个世际,此情此景是多么的温馨!多么的珍贵!而又与儿时多么的不同,红尘沧桑了岁月,时光改变了容颜,爸妈都老了!<br><br>今夜,我忽然想重温儿时的记忆。我一定要睡在这楼顶,躺在这繁星下,躺在这故乡的月光里,去迎接明晨的阳光。而这美丽的月光和那温暖的阳光,不正像母亲与父亲给予我们的爱的光辉,不分昼夜,都洒在我们的心田和身上!<br><br>楼下的路灯熄灭了,而月已下弦,星光却更加璀璨。星月相辉,楼后的山峰与楼前的原野都披上一层圣洁的银辉。一阵阵清风徐来,凉爽怡人,绿树戴着月辉的银色,枝摇叶摆,低吟浅唱着,似一首舒缓迷人的小夜曲。一颗流星,拖着金色的尾巴从天际划过,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不知名的鸟叫,若有还无中更显出这夜的恬静!<br><br>今夜就让我躺在家乡,躺在这楼顶,躺在这片久违的肃穆的宁静里,躺回儿时纯净的甜蜜的梦境中 。就让这微风轻拂,来抚慰游子的心绪……<br><br>  写于五泉<br><br>                            2017年6月8日夜<br><br></h3> <h3> 〈四〉月忆<br><br> 首发于《他们文艺》<br> <br><br>秋,应友人几次相约,因瞎忙零乱未能赴约相见。白露日,傍晚时分,忽发奇想,欲给友以惊喜,并了却相聚之约,逐未打招呼,一人驾车沿环山路(107省道)前去会友。<br><br></h3> <h3> <br><br>这友算是少有的几个投缘知己之一,平时可能数日甚至数月不联系,但若相见相聊,或把酒或品茗畅叙起来也常常会忘了钟点,如有事务,一声招呼定是那必到之人。想着马上的相聚,心里竟有几分急切!坦途轻车,约半小时即到友家所在的小村。不巧,其妻儿在家,友却已于昨日去了南方……悻悻然谢绝了主人的招待,掉转方向,尾西头东,车子在环山路上信马由缰平稳徐行…… <br><br></h3> <h3>  秋凉如水,是那种令人神清气爽的初秋的清凉。此时右侧的山峰已呈黛色的轮廊,好似要拥抱这夜色中的原野。道树草花枝摇叶摆,急急闪退。那一轮秋日的明月,如金盘低悬,就在前方天际,似乎是由那些黛色山峰的臂膀就那么庄严地托着,将金色的光辉洒向人间。宽近20米的107省道,在这肃穆的月辉中平展展伸向天际,仿佛由广寒宫中直通而来。无垠的天空此时献出一幕澄澈的灰兰色,有几颗朗星在眨眼。右依群峰,左临原野,道路婉转向前,在远处成了窄窄的“小径”。恍惚间,似置身于时光的隧道。不知这“小径”的尽头,那月宫中的嫦娥,桂树下的吴刚、玉兔此时是否也在注视着这红尘人间呢?!</h3> <h3>  &quot;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quot;的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的杜甫,“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的白居易……多少文人骚客,泰山北斗凝望的也是这轮明月! 童年故乡的场院中,兄妹围坐在父母的身旁……沐浴的也是这轮明月!<br><br></h3> <h3> 孩童时月下一起捉迷藏的玩伴,求学时,月光下的操场,教室的南窗……工作后夜幕下月辉中一起巡逻卡点的兄弟……欢聚时月下小酌的知己,温情相伴的还是这轮明月!</h3> <h3>  此时此刻,不知我飞往南方的兄弟,远在东北的儿子,心海中的知己亲人……你们是否也在这轮明月下,举首凝神?你们是否也能感应到这份浓浓的牵念呢?!<br><br></h3> <h3>  星月相辉,望月相忆,人间万家灯火,正是霓虹璀璨时……<br><br>2017年9月秋夜于余下<br><br></h3> <h3> 〈五〉雪一定是有心的<br><br> 首发于《当代作家》<br>  <br><br>  时至金秋,心念在雪。<br>  雪,洁白,纯净,洋洋洒洒,扯地连天,劲舞苍穹,又静归于大地,冰清玉洁的温暖给了这万物生灵。而粉装玉砌的春心便也萌动成一片苍茫大气的白!<br><br></h3> <h3>  雪一定是有心的。<br>  要不怎会恰在这红尘萧瑟,寒风凛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时节降临人间?!无雪,冬就只剩肃杀和凌厉,有了雪,万里江山诗情画意,心也会充满了温情!<br><br></h3> <h3>  雪的心一定是博爱的。<br>  雪至,便以一袭洁白,覆盖世间的烦杂凌乱,誓要抚平喜忧,荡尽丑恶……要留圣洁满乾坤!<br><br></h3> <h3>雪的心一定是悲悯的。<br>片片雪花,自天而降,以博大的慈心善意,铺就一张无垠大爱的被,罩护住苍生,任你冷风吹,任你寒气凛,越是严酷凄绝,你越厚重无言。可每当春回大地风和日丽时,你却早已默默地隐去,消融于自己曾艰辛呵护润泽的大地!<br><br></h3> <h3> 雪的心一定是慷慨的。<br>  雪盖大地,来年便给予人间万里绿野百花盛开。雪封大河,春归才有了虾肥蟹壮鱼满仓。滑雪、堆雪人,打雪仗,踏雪寻梅……雪到底给了人们多少欢乐的情趣,谁又说得清。<br><br></h3> <h3> 雪的心一定是多情的。<br>  万物在雪的拥抱和温暖中甜梦、积蓄着力量, 蕴育着生机和希望――而这生机一定是勃发的,这希望一定是崭新的!雪便作了春的先锋和使者,她滋养春,刷新春,宣言春,宜诗宜词宜咏宜唱……你盼春又怎能不爱雪!<br><br></h3> <h3>  雪的心一定是高洁的。<br>  你不见雪中的劲松、修竹、梅花……那些姹紫嫣红千娇百媚在风刀霜剑中早已消声匿迹的时候,这些雪的盟友便尽显了高洁的雅趣和不屈的傲骨!因了高洁,雪是有真朋友的。<br><br></h3> <h3>…… ……<br>  雪有心,便有了暖。心有雪,便有了春。<br><br><br> 松雪――2017冬日于鄠邑</h3> <h3> 〈六〉 “ 六、一&quot;随想<br> ――给儿子的一封信<br><br> 首发于《终南文艺》<br>正轩儿好:<br><br>  又值儿童节,虽然你已满18岁,但在我心里,你还是当年那个翩翩少年! 六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静卧伤休,而思绪早已飞到了几千里外,朝思暮想的你的身边!<br><br></h3> <h3>曾记否,儿时爸爸带着你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郊游,放你们在涝河堤下,让你们自已爬上来。高高的堤坝让几个小伙伴望而却爬,大部分人停在河床下望坝兴叹,另一个小伙伴爬到坝腰处就再也不敢动弹,吓得直哭,只有你手脚并用,一个人爬上了高高的坝顶。儿子,你是勇敢的!</h3> <h3>       曾记否,小学二年级前后,假期你报的武术班,顽皮贪玩的你总能早早起床,按时训练,晚班归来,有时爬在床上悄悄哭鼻子,因拔筋压腿,疼而泣。妈妈更是疼你,劝你歇一天,腿不疼了再去,而你第二天又是按时参训,一天不落。儿子,你是顽强的!</h3> <h3>       曾记否,你上初中时,一个急雨忽至,冷风凛冽的秋日夜晚,在家等你放学的爸妈,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拉开门,看见全身淋湿的你,小脸冻的发红,从没买过菜的你,手里却拎着满满一小袋洋葱和菜叶。听完你的诉说,正要发火的爸爸平熄了怒火,妈妈也紧紧的将你搂在了怀中。你告诉妈妈,放学了,急风冷雨,路灯昏黄,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佝偻着身子,头顶着一个塑料袋,在风雨中瑟瑟发抖,还守在马路边卖莱,她的衣服快淋透了…于是你将身上仅有的十几元钱全塞给了老奶奶,买下了她剩下的洋葱和菜叶,还把自已的雨伞硬塞在老奶奶的手中…你说你只想老奶奶不再淋雨,早点回家!儿子,你是善良的!</h3> <h3>      曾记否,小学、初中,爸爸妈妈担心你的学习,总是批评你,责怪你不像别人家小孩回家就学习,晚上还加点,而你总是去锻炼,去打球,回家时爸妈问你情况,你总是回答:都学好了,作业写完了。你从小跟爸爸跑步、锻练,已成兴趣,也曾得到爸爸的鼓励和夸赞!而高中阶段,你不改锻炼的习惯,一块儿块儿运动会的奖牌被你获得,挂在了自己的书柜旁。爸妈却最担心影响你的学业,总免不了训斥和督促,而你从不顶撞和辩解,只是默默地学习,依然地锻炼,完全按照自已的计划在稳步前行。直至你出色地考入自己早已心仪的大学。后经与你的班主任和同学交流,了解到高中期间,你积极参加和组织班级的公益活动,体育比赛,热心的帮助同学,关爱同学。高考前夕,刘同学父亲病故,你还组织几个同学一起去吊唁,该同学伤心消沉,你自己还一整晚的去陪伴和谈心,最后他也顺利地考入了医科大学,成了你最好的朋友和伙伴。你还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优秀的班干部!录取结束,你还被请去给一中的学弟学妹们讲学习经验。看来爸妈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儿子,你有爱心,有韧劲,有担当,你是优秀的!</h3> <h3>      曾记否,紧张的中学阶段,你不止一次的组织同学去郊游,去环山路骑行,去乐华城疯玩,去秦岭北麓爬山,去农家果园玩撕名牌…且不说每次的组织、约定和活动的推进,只说你和同学每次到老家的的自助烧烤,爸爸告诉你原则上不要影响爷爷奶奶的规律和休息,不得满地垃圾一走了之。后听爷爷奶奶说,你们或在楼顶,或在楼前小树林,没有影响到他们。而且洗的洗,烤的烤,收拾的收拾,布置有序,忙而不乱。每次烧烤总要先给爷爷奶奶端上第一盘,对于你们这群十几岁大的小孩子来说,已经让某些大人汗颜了!儿子,你们是尊老敬老,知理感恩的一代!</h3> <h3>      曾记否,高考后填自愿,爸爸与你发生分歧,爸爸求稳,退而求其次,而你顽固地坚持己见,说如果考不上理想的即定的大学,哪怕复读,也决不会去上。那一刻爸爸虽然有一丝生气,但更多的是欣慰――为了你的坚毅和决心!结果如你所愿,爸妈和所有亲人都为你高兴!儿子,你已是我们的自豪!坚信未来,你一定更会成为我们的骄傲!</h3> <h3>      又是一年儿童节,儿子,这是第一个你不在爸妈身边的儿童节,在这个似乎不分年龄的节日里,爸爸知道你这个&quot;大儿童&quot;正在几千里之外挥洒汗水,激扬青春。雨果说“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才叫生活”,  愿你走遍万千世界,童心不泯,浩然之气驻心,归来仍是纯真少年!愿你不忘初心,不负年华,以苦为乐,心想事成!<br><br><br>                                   爸爸<br><br>                                                       20170601<br><br></h3> <h3>[作者简介]张晓斌,笔名松雪,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鄠邑区人,现工作在鄠邑!作品散见于纸质媒体及网络、微信等多个平台。人生感悟&quot;少年弟子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霜&quot;――珍惜、感恩、笑对、勿怨――愿作雪中松,更爱松上雪!<br>Email: 512028228@qq.com<br><br></h3> <p>〈七)松雪:母亲老了</p><p><br></p><p>原创: 松雪 当代作家 1月28日</p><p><br></p><p> 母亲确实老了!她常一个人静坐。任白发在风中飘洒,任身影在阳光下拉长,就那么安静的坐着,半天无语……那背影于我是一种心疼和沉重!</p><p><br></p><p> 近几个月回老家,每次一进门,多数时间见老母亲静卧在床上休息,慈爱敦厚的母亲是累了吗?还是身体不舒服?!回想过往,不管是放学回家,疯玩晚归,还是工作后节假日回家探望,母亲总是屋里院外的忙碌着,总会虚寒问暖,问工作问孩子,或絮叨着告诉你村里的家常事,总是有说不完的叮咛和关切,伴着脸上的笑意亲情,总让我们如沐春风,暖意融融!可如今,母亲话少了,活动少了,就那么静静地躺着或坐着,令人心痛!妹妹曾悄悄地拉我到一边,难过地问:“哥,妈现在怎么话这样少!”一句话差点让我泪落!妹妹也曾拉着母亲的手说“妈,你多说话呀,跟我们说话呀……”母亲只是笑言,没什么说的!现在离家时,年迈的父母依旧会送出门外,目送我们离开,可耳边母亲已不像从前那样“啰啰嗦嗦”地叮咛这叮咛那了,那情那景,总让我心酸难过!</p><p><br></p><p> 母亲生长在大户人家,自小家里雇有丫鬟长工,初中文化程度,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属不易。而当年的家庭成分给母亲带来的只有不公和苦痛……自二十岁嫁给父亲来到老张家,母亲学会了各种家务并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父亲工作在外,母亲除了要照顾爷爷奶奶,还养育了我们兄妹三人,也操心照料着孙辈……真正的风雨一肩挑,受尽了苦与累!尽管我们的童年是个物资匮乏又逢自然与政治双重灾害的时代,可有了母亲的关爱与呵护,回忆起来我们的心中总是充满了甜蜜温馨的记忆……至今母亲对于我还是如此的重要!!</p><p><br></p><p><br></p><p><br></p><p> 感恩上天眷顾,让我在知天命之年还有父母相伴,回家还有爸妈可叫,还有父母牵挂,还可以为父母做点事,有好吃好穿的还有人可送,伤了累了还有地方可回,让我还能体会这天大的幸福!而我可怜可敬可亲的老母亲啊,您为我们儿孙操劳一生,如今一切都好了,而您却已年至耄耋,苍老病痛如此,这让我们情何以堪!何以为报!</p><p><br></p><p> 母亲是上周六伤病住院的,儿孙们替换照料,至今已是第十天了。一大早,同妻儿赶到医院替换哥嫂,我为母亲剪了手脚指(趾)甲,妻为母亲披衣、梳头、穿袜……后便扶母亲在病房外的走廊散步聊天。冬日的阳光明丽,透过窗户洒在廊间,温暖和煦,走完两趟,母亲忽然说“(走廊)从东头走到西头是50步,咱家客厅是16步。”不禁心颤,感喟于老母亲的细心和想法。她一定是想家了!却不愿说,只是走在医院七层的走廊上,却以这种计步的方法,想着乡村的家,才会说出“咱家客厅是16步”的话!母亲年高,一生操劳,敦厚慈祥,无怨无悔。如今儿孙满堂却积劳成疾,但仍不愿为儿女多添一丝一毫的麻烦,就连想家也不愿直说出来!想来从小到大,母亲总是那么宽厚仁慈,总教诲我们要感恩宽容,不要计较他人过失错误,要以德以恩报怨……一片佛心的母亲呀!</p><p><br></p><p> 母亲老了,动作日渐迟缓,身体愈发虚弱,而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唯愿母亲安康,岁月静好,愿时光的脚步轻轻,慢些!再慢些!!</p><p><br></p><p> 想着……不觉间泪花眯湿了双眼。</p><p><br></p><p>▋作者:张晓斌,笔名松雪,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鄠邑区人,现在鄠邑区工作。作品散见于纸质媒体及网络、微信等平台。人生感悟“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霜!——珍惜、感恩、笑对、勿怨。愿作雪中松,更爱松上雪。</p> <h3>松雪:在路上</h3><div><br></div><div>原创: 松雪 当代作家 4月18日</div><div><br></div><div>有句话说得好“人生,灵魂和身体,总得有一个在路上。”还有一句叫“读书是最好的化妆品,她美化你的灵魂和气质。”好像还有好多话,再说就真成赘述了......</div><div><br></div><div>总觉读的书少!而且是越读书,越觉读的不够。写了几篇字,回头看,竟不敢再乱下笔——匮乏与敬畏!惭愧于好些曾经不屑一顾的东西,最终还是要花很多功夫去补上的。</div><div><br></div><div>你的眼界不够,见识不多,就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世界有多精彩。你看过很多书,人也会自然而然变得开阔,你不会力不从心,不会除掉生存的技能便一无所知,更不会像一条失去导航的船,在碰撞,在消耗,在迷雾中彷徨。你可以永远都不孤独,你享受灵魂的独处,安静地与心灵对话。是何其有幸,能够透过浩瀚的语言和文字,穿过历史的长河,去同站在历史上的巨人握手,去感知和触摸那一颗颗人类文化智慧的璀璨结晶!或悲悯苦难,钦佩强者的不屈与顽强。或歌颂世间的善良与美好,甄别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或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div><div><br></div><div>儒家的一句话很好的诠释着读书的意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的一生,总会在经历生活的风吹日晒中慢慢干涸,唯有你读过的文字,将长成骨头和肉,深入灵魂,融为你的修养和气质。你可以去读老舍,去读郁达夫,去读东野圭吾,或者曾仕强,余华,或唐诗或宋词......终有能打动你的,适用于你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早晚,你读过的书会帮你找到适用自己的哲学,体会到文字的力量,扎实你的底蕴,拓宽你生命的高度,你会把生活给予的挫折坎坷,淡看成不是什么无法消解的难处。读书的人是自由的,你从书者的字里行间体验他们的人生,设身处地,重新思考和审视自己。去读张小娴,好像你也感同身受她的安静,敏感,狡黠,最后去懂得爱;去读《茶花女》,就仿佛置身于那虚伪道德的环境中,去控诉她的悲哀;去读席慕蓉,定会为其空灵奇幻,而同时又深沉豪放的个性所折服;去读余秋雨……再好看的皮囊,如果没有充盈有趣的灵魂,也会让人鄙夷不屑。你读过一些书,也同时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勇气,还有敬畏。不会在浑浑噩噩中挣扎,你可以与之并肩,从容不迫,越来越清醒,成为你自己所爱所欣赏的人。在思考变浅、信息变多的时代,有得有失有坚持,你终究不会迷失自我。</div><div><br></div><div>…… 我们都在路上!</div><div><br></div><div>思绪如海,语言如泉,怯于多说,竟然还啰嗦如此,只留惭愧!</div><div><br></div><div>▋作者:张晓斌,笔名松雪,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鄠邑区人,现在鄠邑区工作。作品散见于纸质媒体及网络、微信等平台。人生感悟“少年弟子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霜”,---珍惜、感恩、笑对、勿怨。愿作雪中松,更爱松上雪。</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