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 (一)<br> 民间流传有句熟语,大雪小雪又一年。节气已到大雪,却连小雪的影子都没见着。天气在一天天变寒,冬日里最舒心的事情,就是暖和暖和身子 。早上起来,能来一大碗冒着热气的羊肉,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泡几块干馍,就两个饼子,吃的头上微汗,心满意足。觉得滋润了,然后才慢条斯理,开始一天的生活。一日之际在于晨,韩城人的早饭是不能含糊的。走,先去状元街喋碗羊肉再说。 <br> 司马故里人杰地灵,物阜民丰,老百姓上街吃个饭都挑拣的很,难以伺候。谁家然面擀的筋,谁家凉皮调的好,谁家的夹馍样数多,谁家的包子味道香,那是吃来吃去,心中有数的。喋起羊肉来,更是挑肥拣瘦,乐此不疲。中国人是讲究吃的,所谓民以食为天。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喋羊肉是韩城人的喜好,上等的美食,在家里是无论如何做不出来的。要想吃到正宗的羊肉,必须要到馆子里,亲自品尝祖传手艺的师傅们一手烹制的原汤,方能解其真味。<br> 韩城是有底蕴文化名城,不仅有历史过往留下的印记,也有现代发扬传承的内涵。在韩城由千年古城走向旅游城市的进程中,它的每一条街道都被赋予这样的意义,最著名的要数太史大街 。一部史家之绝唱,写尽几朝变迁,历尽人生苦难。韩城因有了司马迁和史记被誉为文史之乡。太史大街见证了溥彼韩城,风追司马,自强不息,加快发展的各个征程,它将在不远的未来延接象山,跨越黄河,再结秦晋之好,把司马遗风和韩塬文脉向东延伸,直通天际,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再添浓浓的笔墨。<br> 状元街是为纪念王杰取名的。王杰是乾隆时期满清为了推崇汉族文化,选用汉人做官,由皇帝钦点的第一位陕西状元。韩城有两朝状元,也就有极具历史色彩的状元街了。状元街上有两座明清建筑特色的牌楼,商铺店面各色,早间还有农贸集市,有小吃夜市,很是热闹,是人人熟知的街道。和状元街一样有名的,就属街东头的羊肉馆了。<br>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二)<br> 状元街上的羊肉馆,选的地段好,极具眼光。门前道路立两旁,可以笑迎四面八方客,风水宝地,聚了人气,自然得了财气。羊肉馆老板是我多年的朋友。以前做些小本生意,辛苦忙碌。在风风雨雨的磨砺中,终于将名不见经传的小馆发展成美味老店。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王军羊肉的名气已经远大于老板王军本人。老板人很谦和厚道,印象中他仍是我多年前的玩伴,做人如初,本色不改。因为如此,他的羊肉馆才能十年兴旺,品质第一。<br> 各地的美食有各地的特色,羊肉也是如此,只是吃法做法各有千秋。好多省份都是羊肉的美食地,都有以羊汤知名的地方。八大菜系的鲁菜中,就有因汤闻名的单县羊汤,称“中华第一汤”。陕西的羊肉因苏东坡“秦烹惟羊羹”诗句而流传。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喜欢遍尝美食,除了写诗,自己还会烹制。苏东坡对于餐饮最大的贡献除了推广陕西羊肉,再就是做出东坡肉了。<br> 陕西人爱吃羊肉煮馍,韩城人喜欢羊肉泡馍。没有绝美的羊汤,馍无论是煮还是泡,那都是索然无味的。做羊汤讲究烹煮,骨头和肉油都是大块入锅的,沸煮熬制出来的汤才会乳白香浓,料味醇厚。清代诗人杨敬亭诗曰: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煮肉是少不了本地山上的大红袍花椒的,所以韩城的羊肉和花椒一样齐名,都是旅游美食和旅游特产的代表。吃羊肉讲究早上,经过半夜熬制的汤肉完全入味,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要做到入口有益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传说韩城的羊肉饸饹在外地是做不吃出原味的,其实是吃不出那种乡情,羊肉和在外的韩城人之间永远有一种家的情愫。<br> 常言道,要想长寿,多吃羊肉。羊肉营养成分高,适宜温补,现代人都谈养生了,于是,羊肉馆里经常是吃客满座。韩城人怪得很,冬天再冷,寒风刺骨,清早凉皮照吃不误。夏天炎热,羊肉吃的汗流浃背也在所不惜。状元街上学校多,每天送孙子上学的老人,带孩子上课的家长来往不断,羊肉馆便成了他们吃饭休憩闲谝的去处。见面一边打着招呼,嘘寒问暖,一边对着孩子慈爱,多吃肉,长身体,上课好好学,将来也考个第一名,考个状元郎。老百姓的愿望不多,身体健康,娃们上进,这就是他们心中的梦,幸福对他们来说,平凡而简单。<br> 我说老板你很优秀,你的美食也做的优秀,优秀的事情就让朋友尽其所能,用优秀的方式讲述出来。 其实不是我们优秀,是这座优秀的城市,因有了优秀的领路人和建设者,而使它像明珠一样,正无限的散发着它的光芒和魅力。我们爱生活,爱我们的城市,爱美食,也爱它的文化。我们所做的,只是让它的璀璨更多一些迷人。<br> <br></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三) <br> 韩城有梁山脉,有黄河滩,草肥水美,所以牛羊也多。自古黄土塬上的人们靠地吃饭,牛是耕作的主劳力和穷苦人相依为命的伙伴,是舍不得把牛杀生的。正是漫山遍野的草料,助长了成队的羊群。羊便成了人们餐桌的美味和改善生活,换取物质的主要来源。农村人从地里刨食,绝不希望孩子步入后尘。经常教育孩子的一句话是学不动,给弄上一群羊让放去。放上三年羊,给个县长也不当。虽是笑谈,却说明了放羊娃一种清贫淡然,简单直接的日子,有生存的苦楚,也有自由的欢乐。放羊娃有朝一日也会自己的广阔天地,朱元璋还是放牛出身呢。不过真给个县长谁愿意放羊呀,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br> 吃羊肉对于韩城人来说,是一个饮食传统,一个生活习惯。吃羊肉就是吃羊肉泡馍,羊肉饸饹,羊肉胡卜。随着条件的改变,慢慢的,吃羊肉已经不分春夏秋冬,早出晚归了,有钱了任性,想吃就吃。韩城的大街小巷,城市集镇,羊肉馆的招牌随处可见。外地人到韩城,最多见到的定是羊肉馆。请外地人品尝小吃,必先喋顿羊肉,不然不足以表示盛情,以至于人家以为韩城只卖羊肉。一碗过后,把嘴一抹,才会发现,原来到了韩城,喋过当地羊肉,才能觉得不虚此行,可以满意而归的。<br> 吃羊肉在韩城是一件喜庆的事。老人过寿,孩子满月,嫁娶良缘,金榜高中,但凡有条件的,总会为左邻右舍,乡里乡亲所祝贺和要求。这时候,酒席菜肴是可以免的,但烹羊煮汤却少不了。生活条件好了,韩城愣娃却叫唤着吃席吃不饱,经常饿着肚子回来。腻味了鱼肉,还不如燃面和饸饹喋的舒服。锦上添花,成人之美的日子,热气腾腾的羊肉香和热闹非凡的笑语声,飘散四方,沁人心脾。这是生活在新时代的韩城人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亲情,友情,和善,尽美,在团圆融恰的气氛里持续久远,这种朴素的民俗,醇厚的民风得以维系,代代相传。</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四) <br> 韩城历史悠久,相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后世史书以龙门作为它的代称。诗经有云“奕奕梁山,维禹甸之”,今人感念禹王功绩,建了禹甸园。因为禹凿山治水,而使黄河流域的子孙后代安居乐业,五谷丰登。华夏民族的古文明得以沿河而下,源远流长,绵绵不息。韩城地处黄河岸边,陕晋交邻,河东河西,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便孕育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特点和饮食特点。<br>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下分分合合,朝代更替不休。在王朝的一统中,出现了各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民族间经济和文化也随之融合,对饮食产生着一定影响。汉张骞出使西域,始皇帝修筑驿道,隋炀帝开通运河,都有影响深远的历史功绩。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提到四大经济区,其中一条就有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在这条龙门-辽宁-长城的南北线上,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在交错推移,文化和经济也在不断的交汇碰撞。韩城的历史地位可想而知。吃羊肉就具有明显的辽金饮食特点,至今还保留不少完整的元代和明清建筑群。<br>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游牧民族草原为家,多食牛羊,北方战乱,产粮为主,所以汉唐宋时期朝廷都很重视农耕,随便杀牛是要受刑罚的。吃羊也是士大夫的事,平民裹腹都难,更别奢求肉羹了。经济活跃了,羊肉才慢慢上了老百姓的餐桌。因此,羊肉的价格就显得高,不止因为它是美味,也是自古的一种遗风。农耕地域由于物产丰富,所以古人对吃是颇有研究的,而且极为推崇。孔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晋文公就讲究饮食,三个厨师都被推举到比宰相低一级的官职。当然光靠吃饭是打不了胜仗的,得有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流传在韩城的赵氏孤儿故事,就是晋文公的四代子孙晋景公年间的事。<br> <br> <br> <br> <br> <br> </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五)<br> 羊肉馆老板是薛曲人,薛曲的羊肉在韩城卖的是比较早的。薛曲离清真寺近,羊肉做得好大概与这有一定关系罢。老板是把薛曲羊肉推广到新城,卖的好的一个。<br> 美食的功能首先是食材,其次是味美,再就是营养。先得填饱肚子,才能言及其它。老百姓穿衣吃饭,油盐酱醋,就是生活的依赖。所以美食也是在这种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油盐酱醋,成了美味的主料。吃羊肉是要放盐和调羊油辣子的,好厨师一把盐,只有油盐的量配才能把味美的程度提高到极致。吃羊肉必须就着生蒜,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吃羊肉是不能调醋的,也不能马上喝茶。大自然万物相生相克,食物也一样。其实羊肉也不适合和荞麦一起吃的,只是人们已有了多年的习惯,怎么舒服怎么吃,就像韩城有人吃羊肉泡馍辣子盐一点不放,美其名曰吃甜羊肉。但是吃起饸饹胡卜来,少盐少醋却难以下咽,真是怪了。<br> 吃羊肉是离不了饼子的。肉与饼子的搭配是相得益彰的。羊肉泡馍要吃发面烧饼,羊肉饸饹要吃芝麻烧饼。韩城的羊肉卖得好,羊肉汤没卖出去,但韩城娃把烧饼卖了出去。烧馍子打到了北京,打到了各地,站住了脚,扎住了根,买了房,安了家。打烧饼是及其不易的事,多是寒来暑往,黎明即起,站立于一席之地,经受着四季的煎熬。做一件事容易,把一件简单的事坚持下来更不容易,凡事讲求尽心尽力,善始善终,做生意尤其如此。<br> 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总是在发展中前进。在不断的发展中,才会变得强大和先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孙中山先生说,“昔日中西未通市之前,西人只知烹调一道法国菜为世界之冠,及一尝中国之味,莫不以中国为冠也。”今天的韩城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里外游客来发现它,了解它,近距离的感受它的魅力文化,品尝不一样的味道,走过不一样的旅程。这座明珠城市必将在放眼世界,审视自己的发展中大放异彩。这是每一个韩城人的骄傲和期盼。<br><br> 桥边红药 2017.12.13<br> <br> </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