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看到"好玩"两字,让我一下子浮想联翩起来。为什么"好玩"?到底有多少"好玩"?带着疑问,进入了90后的课堂。</h3> <h3> 课伊始,单老师给孩子们出示了测量单,出示统计数据,带孩子们一起分析数据......</h3> <h3> 老师的身高163厘米,请孩子们比划爸爸、妈妈的高度和脚丫子的大小。可见,好玩的长度,就在我们的身边。(揭示课题)</h3> <h3> 请孩子们猜测台阶面的宽度,多少合适呢?接着出示三个数据:20厘米,27厘米,35厘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27厘米合适。那成人会如何呢?请一个成人上来试一试。这堂课突然有了特别的味道。</h3> <h3> 看视频,找身体尺子有关的物体长度。单老师选择了生活中大量的素材,让我感受到设计的巧妙之处,看似简单的例子却带孩子思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揭示楼梯的高度,洗手台的高度,椅子的高度、开关的位置,门把手的粗细......</h3> <h3> 请孩子们选一个小模特,设计合适他们的物体长度。这孩子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要选和同学们差不多的。</h3> <h3> 想一想,贴一贴。伴随着美妙的背景音乐,孩子们自主探究设计,场面随之活跃起来。</h3> <h3> 到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时候,孩子们不甘示弱,积极参与课堂。二年级的孩子虽稚嫩,但勇敢,纷纷展示,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绽放......</h3> <h3> 思考:如果这些身体尺子给大人使用合适吗?引出思考,有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需求分类设计。</h3> <h3> 课堂层层推进,那鞋子是不是根据大人,小孩,老人设计三个尺码就够了呢?</h3> <h3> 这时候需要量身定制。你遇到过吗?</h3> <h3> 课接近尾声,老师带着孩子们思考:身体尺子不一样,但物体长度差不多,书桌高度却有差异呢?</h3> <h3> 课后,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清楚地梳理,对身体尺子和物体长度的关系有了全局性的理解,构建了一个新的知识体系。</h3> <h3> 90后的课堂,大胆、富有活力、好玩。大胆利用生活素材,积极让学生找身体尺子与物体长度的关系。在步步探究中发现有些物体长度是按统一标准设计的;也有些物体的长度是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或者不同场合的需要设计的,即分类设计;生活中还有些物体人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精确度较高,为了用起来非常舒适,则需要量身定制......</h3><h3> 课堂,需要思考,需要发现,需要大胆,更需要站在孩子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