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历 | 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

互加计划_陈嘉谊

<h3>正如一位老师在#行动历#中的叙述,2017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遇见青椒计划,让曾经在乡村一隅深感孤独的她找到了大家庭,开启了她教师生涯的#成长历#。</h3><h3><br /></h3><h3>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西部阳光、沪江互+计划、洋葱数学、爱学堂、益教室等单位的授课导师,正因为有每一位导师的严谨专注与倾力奉献,才有了这场为全国乡村青年教师筹备的思想盛宴。感恩有您,一路同行!</h3><h3><br /></h3><h3>截止十一月,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覆盖全国18个省级行政区域22716位教师,其中包括62个区县教育局、3467个学校。在各联合发起单位的系统策划下,累计共进行22讲正式课程,超过1500分钟的课程时长,平均每次课程实时在线11,000位参训教师,累计244,000次课程回顾播放。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为乡村教育的底部攻坚正在探索一条大规模、低成本、高效能的路径。</h3> <h3>【第一讲】</h3><h3><br /></h3><h3>9月13日,"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开学第一课,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丁道勇教授揭秘《好学好用的教育原理》。</h3><h3><br /></h3><h3>还曾记得开学典礼上,丁道勇教授用一个字"傻"来形容自己小时候,那他如何成为今天"老师的老师",这位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学博士将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课程?</h3><h3><br /></h3><h3>" 好教师就是(教书+育人)*善心,不管这份职业的天花板在哪里,但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确是这样的,教师不是法官,所以学生犯错不应该等量齐观的量刑。他犯了多大错,罪有应得,这不是老师。我们老师始终保持一条心,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如果学校我们对待是这种态度,只要他肯回头,我们会给他机会,我们这个教育系统,每天是这样的,只要这个人肯回头,他总有成功的机会,那么我想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加公平更加和谐,这个教育事业也会更加美好。"丁道勇教授如是解读。</h3><h3><br /></h3><h3><br /></h3> <h3>【第二讲】</h3><h3><br /></h3><h3>9月16日,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和"全人教育奖"双料入围教师、山东淄博荆家中学教师王菲将开启师德系列课程《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代表了什么》,</h3><h3><br /></h3><h3>她既是语文老师又是音乐老师,她既当班主任带领教师团队参与全国中小学NOC大赛,她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从村小教师到网络名师到培训导师,她的成长让我们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h3> <h3>【第三讲】</h3><h3><br /></h3><h3>9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将与各位乡村青年教师分享《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自我塑造》。</h3><h3><br /></h3><h3>"高素质、专业化"的概念究竟如何定义,教师成长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视野、能力和理论,乡村教师的自我塑造与内涵建构又该如何实践?</h3><h3><br /></h3><h3>一个小时的课程实在让众多乡村教师感到意犹未尽,深入浅出的分享不仅解答了困扰乡村青年教师的问题,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构建独特的乡村教育模式,乡村教育可以是"小而美"、"小而优",更好地实践"因材施教",培养教育自信。</h3><h3><br /></h3><h3>来自甘肃天祝马永莲老师的分享,"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点亮和启迪学生的心灵"。她说,"抱着一颗爱心去工作,我们就能把工作做得更细、做得更好,我们就能在烦杂的工作中找到职业的幸福和快乐",其实,教育自信,并不难。我们共勉!</h3> <h3>【第四讲】</h3><h3><br /></h3><h3>作为此次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的联合发起单位,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06年5月,是致力于改善西部农村教育和促进社区发展的民间基金会,以热情、专业、诚信、务实的工作理念秉持着"每个孩子都有公平受教育机会"的愿景。</h3><h3><br /></h3><h3>9月23日,"青椒计划"的主讲导师就是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赵宏智老师,与各位乡村青年教师分享《农村小规模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当前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究竟处于怎样的现状,这又对中国的乡村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未来如何发展,尤其是教育的未来,如何用教育真正激活乡村?</h3><h3><br /></h3><h3>"在这些学校,重要的不是硬件坏境,重要的是老师,老师才是中国乡村教育最重要的一环。"</h3><h3><br /></h3> <h3>【第五讲】</h3><h3><br /></h3><h3>9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钱志亮教授与各位乡村青年教师分享《走近儿童,认识差异》。</h3><h3><br /></h3><h3>当我们谈到因材施教时不可回避的概念即"儿童的差异性",究竟如何正确地认知儿童彼此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设计更契合的教育方法?过去我们真的走近儿童了吗,我们又该如何走近儿童?</h3> <h3>【第六讲】</h3><h3><br /></h3><h3>九月,我们因"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相遇、相识,走进一个神奇、广大、没有边界的课堂里,全国17个省级行政区域1.8万名乡村青年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九月,我们一起聆听专家讲座、分享作业,未曾想过,我们的九月一份作业跟帖点击达94060次、回复9276次,每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被全国更多人欣赏和感动。</h3><h3><br /></h3><h3>10月11日,的主讲导师是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女子学院传播学院张洁副院长,开启十月第一讲,与各位乡村青年教师分享《教师口语传播策略》。</h3><h3><br /></h3><h3>她曾任职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作为节目主持人,也曾获得青年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奖,那么作为教师我们的口语表达究竟有哪些曾被我们忽视的重要性、又可以如何提升表达能力?</h3> <h3>【第七讲】</h3><h3><br /></h3><h3>作为此次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的联合发起单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是以教育公共政策研究为主的民办非营利性组织,借助教育界内外的民间力量共同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长期关注乡村教育现状,探索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h3><h3><br /></h3><h3>10月14日的课程特别有幸邀请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院长主讲,与各位乡村青年教师分享《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村教育》。</h3><h3><br /></h3><h3>杨东平院长说:"1.0版的农村学校,有学上,有黑板,有一个老师就可以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我称之为进入了2.0版,上好学,但是我们往往把上好学跟应试教育画等号,仅仅把上好学等同于抓分数,抓应试教育,这种教育观念还是很传统的。在互联网的时代,在一个快速城镇化的时代,在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时代,3.0版的农村学校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h3> <h3>【第八讲】</h3><h3><br /></h3><h3>即将迎来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回顾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人民日报发文《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着重提到"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正逐步形成。国家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此,跨界合作发挥集合影响力的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应运而生!</h3><h3>10月18日的课程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班建武教授主讲,与各位乡村青年教师分享《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h3><h3><br /></h3><h3>我国教育正加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如何提升品德教育成为关键。儿童品德形成具备何种规律,乡村教育中又如何完善品德教育的模块,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h3> <h3>【第九讲】</h3><h3><br /></h3><h3>作为此次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的联合发起单位,洋葱数学秉持"让每个学生一学就懂"的理念,让教学与练习深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轻松、高效地进入学习状态。洋葱数学联合创始人,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杨临风长期研究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信息化的公益行动。</h3><h3><br /></h3><h3>10月21日的课程将由洋葱数学课程总监金政国老师主讲,与各位乡村青年教师分享《创造分层高效学生着迷的幸福课堂》。</h3><h3><br /></h3><h3>乡村课堂里如何创造分层高效的教学方式?曾经很多人误解乡村课堂一定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然而乡村课堂同样可以让学生着迷、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幸福!</h3> <h3>【第十讲】</h3><h3><br /></h3><h3>此前"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专业课中,在北师大专家教授的专业指导下学习了差生的社会建构、教师的教育自信、儿童的差异教育与品格养成等教育学理念和方式,同时亦回归课堂教学,练习口语传播的技巧与策略。而在我们的课堂里,往往有这样一个细节被无意中忽略,即板书。</h3><h3><br /></h3><h3>10月25日的课程由北京市海淀区七一中学教学副主任闻琪老师主讲,与各位乡村青年教师"聊聊板书那些事儿"。</h3><h3><br /></h3><h3>作为海淀区青年先进教育工作者,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闻琪老师不仅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且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那么,板书如何做到既严谨地呈现课程知识框架,又活泼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份好的板书究竟对课堂有怎样巨大的价值?</h3> <h3>【第十一讲】</h3><h3><br /></h3><h3>作为此次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的联合发起单位,沪江教育公益项目"互+计划"秉持着让教育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的使命,每周与全国万名乡村青年教师相约CCtalk,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成为老师们交流成长、展示分享的大舞台!</h3><h3><br /></h3><h3>沪江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伏彩瑞这样说:"设立互+计划的初衷并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教育资源,而是为了帮助对教育有需求的人,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帮助老师得到成长。不断提升可持续的帮助塑造他人能力的建设。资源短缺、成本过高、地域跨越过广等难题正被逐步瓦解。这对我国实现东、中、西区域教育的起步腾飞,裨益明显。既为山区孩子打开了学习知识获取教育资源的大门,也为世界各地胸怀天下,孜孜不倦的伟大教师们开启了一扇窗。"</h3><h3><br /></h3><h3>10月28日的课程将由伏彩瑞老师主讲《互联网+带给乡村教育的新机遇》,互联网如何为偏远山区教育的起步赢得"加速度"?作为互联网教育公司的沪江在助力乡村教师成长、推动教育公平上又能提供怎样的机遇?作为十月的最后一次课程,"青椒计划"为全国乡村教师带来一份重磅的成长大礼包,静待揭秘。</h3> <h3>【第十二讲】</h3><h3><br /></h3><h3>在人民网"十九大专题报道"中,提到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正逐步形成,国家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而青椒计划"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正是跨界合作发挥集合影响力培养乡村教师队伍的典型案例。我们正在共同努力!</h3><h3><br /></h3><h3>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别邀请,11月1日的课程将由十九大代表、中国教育报记者高靓老师主讲,与各位青年教师分享"做新时代教师,为新征程育人"。</h3><h3><br /></h3><h3>如何从"一个中国人,一名农村教授,一个青年"三个层次看待本次十九大报告和每个人的联系呢?"如何增加自信,坚定信念"?高靓老师以亲历的访谈出发,与青年教师娓娓道来。</h3> <h3>【第十三讲】</h3><h3><br /></h3><h3>作为此次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发起单位之一,爱学堂是清华大学发起的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的基础教育频道,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部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爱学堂不仅拥有体系的教学内容资源,同样长期致力于乡村教育公益。2016年12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与爱学堂共同发起乡村教育创新计划,双方致力于实现中国教育公平。</h3><h3><br /></h3><h3>11月4日的课程由"爱学堂"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侯文锁老师主讲,与各位青年教师分享"打造让孩子喜欢的高效课堂"。</h3><h3><br /></h3><h3>此次课程将重点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遇到的"孩子学习兴趣低"、"课堂效率低"等问题,打造趣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h3> <h3>【第十四讲】</h3><h3><br /></h3><h3>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依法治教,提升教育治理方式与学校管理水平,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要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h3><h3><br /></h3><h3>11月8日的课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政策与法律中心主任余雅风教授主讲,与各位青年教师分享"教师法律应知应会"。</h3><h3><br /></h3><h3>此次课程将重点讲解师们必须知道的法律法规,并解析这些法律法规在学校管理及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日常教学与法律究竟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如何将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h3> <h3>【第十五讲】</h3><h3><br /></h3><h3>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h3><h3><br /></h3><h3>11月15日的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雁教授主讲,与各位青年教师分享"儿童的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h3><h3><br /></h3><h3>王雁教授常年研究特殊教师教育与融合教育领域,此次课程将重点释疑全纳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乡村教育的特殊性,主讲儿童的特殊教育。我们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有性别的差异,经济状况的差异,身体上的差异,语言上的差异等等,但是我们应该努力为所有不同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以满足所有人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h3> <h3>【第十六讲】</h3><h3><br /></h3><h3>互联时代的学习元素已经发生变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重新设计学习。那么作为乡村青年教师如何去理解"互联网+"的特征与教育元素,可以运用哪些工具、哪些方法来改变学习?</h3><h3><br /></h3><h3>11月18日的课程由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负责人、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唐晓勇主讲,与各位青年教师分享"互联网+时代应该如何学习"。</h3><h3><br /></h3><h3>唐晓勇老师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原始学历只是中等师范的小学语文教师,结合他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经验,为你分享在互联时代,作为一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思考教育?我们如何思考学习?</h3><h3><br /></h3><h3>课程提纲:</h3><h3>1.&nbsp;唐晓勇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之路。</h3><h3>2.&nbsp;互联网+的特征与教育元素是什么?</h3><h3>3.&nbsp;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特点是什么?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h3><h3>4.&nbsp;互联网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的变革</h3><h3>5.&nbsp;乡村青年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案例:西部孩子观察蚂蚁)</h3><h3>思考:乡村青年教师如何顺应时代发展?</h3> <h3>【第十七讲】</h3><h3><br /></h3><h3>当我们成为教师的那一天起,离不开的一个工作就是"布置作业"。曾有老师这样形容:"布置作业的本身就是给自己的布置作业",每天亦会为此绞尽脑汁,既要符合当日所授内容、契合知识点与未来考试要求,又要好玩有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动力,还得算着时间、不能增加太大负荷。所以,看似一项简单的工作、小小的作业,背后却有大大的学问。</h3><h3><br /></h3><h3>11月22日的课程由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教学主任齐晓菊老师、语文骨干教师张秀荣老师主讲,为全国乡村青年教师们分享"藏在作业里的学问"。</h3><h3><br /></h3><h3>究竟学生应该做什么作业、如何做作业?又如何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既快又好地巩固所学,激发他的学习动力?那么作业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学问?</h3> <h3>【第十八讲】</h3><h3><br /></h3><h3>从前有个美国西部的小村子叫咆哮村,很多矿工和一些带着刀的逃犯住在这,谋杀,醉酒,生活险恶。这天,咆哮村来了一个虚弱的女孩,很快死去了,留下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婴。随着女婴的长大,咆哮村发生着神奇的变化……这个故事就是《维珍的新家》,我们相信任何的美好都在逐渐趋近,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然而美好的变化源于用心,教育亦是如此。</h3><h3><br /></h3><h3>11月25日的课程由彩虹花和阅课发起人、"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时朝莉老师主讲,为全国乡村青年教师们分享"维珍的新家阅读的力量"。</h3><h3><br /></h3><h3>时朝莉老师从2015年起每天早晨与全国各地的孩子们相伴晨读,用一首一首美美的诗歌唤醒孩子们的清晨,阅读的力量也为乡村课堂与孩子们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各位青年教师,无论所授学科,我们与孩子们的陪伴都离不开阅读,阅读究竟拥有怎样的力量,我们究竟与孩子如何阅读?</h3> <h3>【第十九讲】</h3><h3><br /></h3><h3>在设计教学时不可忽视的一点即为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如何把握并尊重人格发展,是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的过程:动作感知(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前运算(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出现形象思维)具体运算(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形式运算(能对抽象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在儿童各阶段的认知和人格发展过程中需要使用更契合的教学方式。</h3><h3><br /></h3><h3>11月29日的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展心理研究院陈英和教授主讲,她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发展研究院副主任,在儿童和青少年认知发展领域有深度研究。</h3><h3><br /></h3><h3>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我们乡村青年教师究竟如何做到了解规律、有效教学?在此过程中,我们如何根据儿童成长不同阶段的差异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h3> <h3>【第二十讲】</h3><h3><br /></h3><h3>凉水井中学是一所四川宜宾地处偏远山区的学校,与全国大部分的乡村学校面临的困境一样,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生源流失、专业教师的匮乏,甚至一度面临撤并的危机。十几年的课改坚持让课堂换发出生机和活力,他们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特别是在去年以来该校用互联网思维全方位改造学校,各种资源有效利用和整合、各种能量汇集在这里爆发出强大生命力,现在他们正瞄向远方全力打造一所未来学校,"凉水井模式"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和借鉴。在一个被互联网信息时代重新定义过的教育里,凉水井中学正建立自己的坐标,创造农村学校的一个又一个奇迹。2017年2月,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中央电视台 新国际传播机构)报道凉水井中学课改;2017年2月17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王定华司长考察凉水井中学,给予高度评价。就在今天,龙云君校长登上了"未来 · 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分享一所乡村学校的互联网办学模式。</h3><h3><br /></h3><h3>12月2日的课程由凉水井中学龙云君校长、吴舸副校长和一位小嘉宾石子秋同学联袂"揭秘凉水井"。这样一所曾经生源流失严重、面临撤并的乡村中学如何成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乡村"网红名校"?凉水井中学的教师又是如何成长,经过十年课改的淬炼与学校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作为在校学生又会如何评价他们的课堂,他们在这里收获了怎样的三年?</h3> <h3>【第二十一讲】</h3><h3><br /></h3><h3>12月6日的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主讲《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教育》,郑教授长期研究现代教育改革、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并致力于农村教育公益。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义务教育联合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2075.42万,这一庞大的弱势群体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代价的承受者之一。</h3><h3><br /></h3><h3>正如郑新蓉教授总结的内容,"农村留守儿童仍将在较大范围、较长时期内普遍存在;农民工家长将孩子留在家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尽管其尽可能地与农村留守子女保持一定的联系,但对于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留守子女来说仍然是非常不够的;学校承担着繁重的留守儿童学业、行为、健康、安全的多重责任;有限的学校资源,以及乡村活力的不足,是留守儿童发展的瓶颈。"</h3> <h3>【第二十二讲】</h3><h3><br /></h3><h3>益教室是专注中小学艺术普及教育的公益机构,聚焦中小学生素质培训,运用艺术普及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全艺术门类的艺术普及课程让孩子建立成长成才必备的基本素养。创始人周炅说"时代变化太快,不久的将来,如果缺乏艺术修养、没有审美能力、情感体验与同理心这些核心素养,你所遇到的困难会和现在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遇到困难是一样的。益教室坚持艺术普及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树立完整、自信的人格。"</h3><h3><br /></h3><h3>12月9日的课程由益教室公益项目创始人周炅老师与全国乡村青年教师分享《当一名有魅力的乡村老师》,乡村学校如何进行让孩子们喜爱并且有成效的艺术教育?益教室通过三年实践探索出怎样的艺术教育公益模式?</h3> <h3>【第二十三讲】</h3><h3><br /></h3><h3>西方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法国思想家卢梭、如注重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等,他们的理论与中华传统教育理念相融合,用思想启迪思维,指导着更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h3><h3><br /></h3><h3>12月13日的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晨教授主讲,与全国乡村青年教师分享《美德、爱与经验:西方教育家的故事》。</h3><h3><br /></h3><h3>处于不同教龄和教育生涯的教师们,"西方教育家的故事"将予以我们怎样不同的启迪,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有怎样的影响和价值?美德、爱与经验,又将从怎样的三个维度解读这些教育大家的理念和思想?</h3> <h3>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简称"青椒计划")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沪江"互+计划"等30多家教育类公益组织、教育类企业、高校及学术研究机构联合发起,针对乡村青年教师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乡村教育公益领域的现状,借鉴国际上"集合影响力"的理念,共同解决乡村青年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提升教学质量,稳定教师队伍,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h3><h3><br /></h3><h3>今年九月,跨越着八千公里的距离,远在华沙的国务院参事汤敏博士说:"通过互联网共享,可以便捷地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去。现在我就用网络在波兰的街头跟大家直播,如果这样的课都可以上,那乡村需要的课程还有什么不能连接的呢?"</h3> <h3>12月14/15日,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2017年年会正式拉开帷幕,会议主题定位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创新,这场专门为教师培训者打造的学术盛宴,聚焦于教师培训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探索教师培训的发展良策。</h3><h3><br /></h3><h3>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袁振国在《教师培训的历史转型》中提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从各个方面改变着学习和教育的面貌,有效提高着教育的效能。教师最活跃的领域是在他的网络社区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人人可以发言、没有等级、没有高下、不分学术资历的区域,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地方。充分发挥 互动社区的功能,可能是教师培训最值得利用的一个空间。 "</h3><h3><br /></h3><h3>从通识基础成长培训、到教师专业成长培训、"金种子"教师培训,"全国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用移动化的学习方式,组建学习社群,转变乡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信息化素养、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为乡村教师成长搭建平台。让乡村教师成为乡村教师的推动者、变革者。</h3>

乡村

教育

青年教师

教师

课程

公益

老师

主讲

儿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