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游(一)

邹范鸣

<h3><b>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是大是小,是远是近,实际上你在无意之中,通过看书看报看电视,多少都会有一些印象,会有点了解。我以前没去过缅甸,但我知道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缅甸绝大多数人口信奉佛教,全国佛塔林立。缅甸的历史悠久,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密,古代缅甸曾一度向中国纳贡。抗战期间,为了保住滇缅公路这个唯一的陆上国际通道,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协同英军对日作战,有一多半牺牲在了缅甸。国民党内战失败后,有一批残余部队跑到了缅甸。著名的"金三角"跨泰、缅、老三国境内,电视剧《湄公河大案》、电影《湄公河行动》里面有许多缅甸社会生活场景。文革时期,曾有一些知青跑过去,加入缅甸反政府的游击队,帮助人家闹革命。缅甸女政治家昂山素季,被缅甸前军政府软禁多年,与家人分离,她的英国丈夫去世,也未能前往,但她意志坚强,释放后现为国务咨政,曾几次访问中国。缅甸产玉,缅甸翡翠玉是世界名玉之一。缅甸不仅产玉,还产油气,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外国石油公司现正在帮助开釆。为了拉拢缅甸遏止中国,希拉里曾访缅,这是几十年来美国高官第一次到访缅甸,之前西方国家一直对缅实施制裁,说它侵犯人权,美国的目的并没达到,现在缅甸与中国的关系走的比美国近。仰光每年4月都要举行隆重盛大的泼水节,⋯⋯。</b></h3><h3><b> 总之,我对缅甸的印象是,我们这个南边的邻居,由于过去长期受到西方的制裁和实行封闭的政策,现在经济还很落后,仍然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还远没有实现工业化。全国大部地区丛林密布。缅甸人的外貌同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差不多。</b></h3><h3><b> 任何我没去过的地方我都想去看看,何况缅甸还是我们的近邻,与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呢,更应该去看看。</b></h3> <h3><b>  12月11日上午,我们从北京起飞,经停香港,于当地时间下午四点多钟抵达仰光机场。</b></h3><h3><b> 仰光位于缅甸联邦共和国的西南部,是缅甸的原首都。2005年迁都内比都,但仰光仍是缅甸的第一大城市,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b></h3><h3><b> 仰光机场是缅甸最大的机场,但看上去并不大,好像还没有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的规模大。</b></h3> <h3><b>  仰光的气温比北京高30多度,相差一个季节。离开北京时天寒地冻,到了仰光这里温暖如春。大家纷纷把身上多余的衣服脱掉。卸下了身上过冬的厚重衣服之后,人立刻有了一种很轻松和非常舒适的感觉。</b></h3><h3><b> 仰光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度,一年被划分为三个季节,即暑季、雨季、凉季,3一6月为暑季,7一10月为雨季,11一2月为凉季。现在正是凉季,凉季气温20多度,气候宜人,是仰光的最佳季节,也是旅游旺季。</b></h3><h3><b> 我看见,机场里外国人不少,应该也是来旅游的吧。</b></h3> <h3><b>  在机场,我注意看缅甸人的穿着打扮。早就听说缅甸人的服装比较有特色,下身穿裙子,脚上穿托鞋。男女都穿形状似筒的裙子,称为‘隆基’,男人的筒裙叫‘布梭’,女人的筒裙叫‘特敏’。缅甸气候炎热,穿筒裙会有一种透气、舒服的感觉。缅甸全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穿它,没有区别。缅甸人很以这种传统服装自豪,已成为了他们的‘国服’。现在已是缅甸领导人的昂山素季会见外宾、出国访问和出席国际会议时都穿它。</b></h3> <h3><b>  我还听说,缅甸女人无论老少,许多人都喜欢把一种用香楝树皮或树干加水磨成的乳黄色粉末(叫木香粉)抹在脸上,据说能起到防晒、凉爽的作用,而且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但是已婚的和未婚的,年轻的和年老的,抹的部位有些差别。</b></h3><h3><b> 我们的缅甸小导游,鼻子和前额也抹上了,说明她是未婚的,而只抹两颊的,是已婚的。</b></h3><h3><b> 后来我发现个别男孩子也有抹的</b></h3> <h3><b>  仰光机场外币兑换处只兑换美元、欧元等,不兑换人民币,1美元兑换1355缅元。在车上,缅甸小导游让我们从她手里兑换缅币,1元人民币兑换180缅元。纸币面额有1、5、10、20、50、100、200、500、1000、5000、10000缅元。</b></h3><h3><b> 我用500元人民币换了90000元缅币。看着手中一大堆的缅币,我想,是不是经济不发达国家的货币面额都比较大?我去过越南,越南的货币面额就非常大。</b></h3> <h3><b>  500块钱换这么多,90张1000元面额的缅币。我把它们摊在宾馆房间的床上,好大一片。</b></h3> <h3><b>  1000元面额的缅币是这样子的</b></h3> <h3><b>  12月12日。昨天到宾馆住下后天就已经黑了。今天早上从宾馆出来,看到了仰光市的面貌。</b></h3><h3><b> 仰光距安达曼海不到40公里,是一座具有热带风光的海滨城市,到处是花草、热带植物和佛塔,象一个美丽的大花园。</b></h3> <h3><b>  与其他东南亚的大城市比较,仰光相对地不太繁荣。市内的居民楼都是传统的缅甸风格,同时也能看到一些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西式建筑,缅甸过去曾是英国的属地,所以留有一些西式建筑也是很自然的。</b></h3> <h3><b>  街上行驶的车辆,包括出租车,多数都是一些日本90年代的老旧汽车。</b></h3> <h3><b>  街上不时地有僧侣走过,穿着红色袈裟,赤着脚。</b></h3><h3><b> 缅甸是佛教国家,不但佛塔多,僧侣也多。据说在缅甸,每个男人都必须有过出家的经历,女人也可以出家,所不同的是,男人一生可以多次出家,出家、还俗、再出家、再还俗,每次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而女人则不同,一旦出了家,就不能还俗了,要一生一世服侍佛祖。</b></h3><h3><b> 我觉得,每个男人一生都要出一次家,在过去也许是这样,现在应该不会了吧,缅甸现在这么多人口,寺庙再多,恐怕也容纳不下。</b></h3> <h3><b>  随处可见鸽子,树上、电线杆上、城市建筑上,到处都是。</b></h3> <h3><b>  出了仰光市,看见人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还有很多自行车,公交车不多。</b></h3> <h3><b>  还见到这种载人的车,非常简陋,一定是私人的,价格便宜,上下方便,但肯定舒服不了。</b></h3> <h3><b>  从仰光去维桑海滩的道路旁,有许多这样的简陋房子,有的甚至连房子都算不上,只是个棚子,既住人又做点小生意。缅甸底层民众的生活还是很艰难的。</b></h3><h3><b> 我无从得知缅甸的人均收入情况和贫富差距情况,只是感觉老百姓的总体生活水平还相当低。</b></h3> <h3><b> 沿途的景色不错</b></h3> <h3><b>  伊洛瓦底江,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平原是缅甸最富饶的地方,仰光市就在这片广阔的三角洲平原之上。</b></h3> <h3><b>  服务区里的女孩男孩,脸上都抹了木香粉,他们的打扮是缅甸独有的。</b></h3> <h3><b>  中午在路过的一家餐厅吃中饭,吃的是缅餐。谈不上好吃,也说不上难吃。</b></h3><h3><b> 米饭、面条是缅甸人的主食,副食有鸡、鱼、猪肉、各种蔬菜和汤等。缅甸人不吃牛肉。缅甸的饭菜偏酸辣咸。</b></h3><h3><b> 据说,用餐的时候,缅甸人会用右手先将米饭捏成团状,然后伴着其他饭菜食用。在缅甸不可左手用餐,那会被视为失礼。我看了一圈,也有几拨缅甸人在用餐,但发现他们和其他游客一样也使用刀叉,并不用手抓饭吃。过后一想,也许青年人不用手,而老年人会用吧。</b></h3> <h3><b>  坐了多半天的车,下午我们来到了缅甸西海岸的维桑海滩。</b></h3><h3><b> 两天前,我还在寒冷的中国北方,而今天,人已在温暖的异国海滩上,这里的阳光、蓝天、白云、海浪、沙滩,让人感觉非常享受。这也许就是旅行给人带来的喜悦吧。</b></h3> <h3><b>  我们住的帆船酒店在海边上</b></h3> <h3><b>  我在海滩周围转了一圈,感觉这里基本上尚未开发,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非常美,纯净的海水,洁白的沙滩,成片的棕榈树,像是一片世外桃源。</b></h3><h3><b> 可能是受缅甸整体旅游条件的限制,维桑海滩的设施还不完备,更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游乐项目,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朴自然,我喜欢现在这个样子,干净、安静、悠闲、无人打扰。</b></h3><h3><b> 如果你想躺着,你可以在凉棚下的躺椅上放松自己,闭上眼睛,除了海水声什么杂音都听不见。如果你想散步,你可以沿着长长的海滩走啊走,一直走下去。如果你想坐着,你可以在柔软的沙滩上坐下来,眺望美丽壮阔的安达曼海,蓝天、白云、海浪、飞翔的海鸟,还有海中的小岛,作无限的遐想。如果你想吃东西,可以去维桑小镇的餐馆,品尝刚刚打捞上来的美味海鲜。如果你愿意,你甚至还可以手捧一本书,在小凉棚下的躺椅上,眼睛看着书,耳边传来阵阵的海水声,定会是一种十分惬意的感觉。</b></h3> <h3><b>  中国有句话,叫"日出东海落西山",中国的海滩全部朝东,朝东可看日出,而维桑海滩朝西,朝西可看日落。我还从未在海边看见过日落,今天是第一次,唯美的晚霞风光,令人陶醉。</b></h3> <h3><b>  12月13日,全天在维桑海滩自由活动。</b></h3><h3><b> 上午,我先在凉棚下的躺椅上看了会儿书。接着,又去10公里外的小渔村去看了看。</b></h3> <h3><b>  海边红树林,现在是退潮,涨潮时,它们在水中。</b></h3> <h3><b>  晾晒鱼干</b></h3> <h3><b>  渔民的房子,很简陋。我估计,住在这里,永远不要耽心冻着,耽心的应该是漏雨、太潮湿以及蚊虫。</b></h3> <h3><b>  房前的妇女,她手里编的东西,估计是苫房子延伸出来的外边棚子的棚顶用的。</b></h3> <h3><b>  渔民的家,高脚屋,雨季的时候能防水淹。现在是旱季。</b></h3> <h3><b>  缅甸乡村妇女,习惯用头顶着物品。</b></h3> <h3><b>  缅甸人的日常装束, 无领衫,隆基,拖鞋。</b></h3> <h3><b>  中午,我们去维桑小镇,吃缅甸菜,喝缅甸产的啤酒。</b></h3> <h3><b>  下午,在海里和游泳池里游了会儿泳。</b></h3><h3><b> 独自一人,向大海深处走去,去寻找我最后的归宿。</b></h3> <h3><b>  这个小缸里的水,是给从海里上岸的人冲身子用的。</b></h3> <h3><b>  游泳池看上去好像与大海联在了一起</b></h3> <h3><b>  傍晚,又欣赏了一回日落的美丽风景。红日西沉,晚霞满天,景色绝美。</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