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久仰了,闻名遐迩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做攻略时知晓,该馆约建于1880年,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目前藏有古代埃及、巴比伦、亚述、近东和远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各地艺术珍品330多万件。</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富丽堂皇,宽敞的拱门,巨大的柯林斯式石柱、精致的墙边雕塑。整幢大楼凝聚着罗马、古典和文艺复兴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端庄恢弘。它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齐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 等待女儿外孙们购票。博物馆坐落于曼哈顿的第五大道上,隔壁就是中央公园。</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别出心裁的布局令人着迷:充满古老典雅的花园气息,传递着宽松愉悦和舒适。每个人可以独自在这安静的圣殿里,细细欣赏绝世名作真迹,欣喜之情无以言表。</p> <h3>Robert Lehman Collection(罗伯特·雷曼收藏)展厅</h3> <p class="ql-block">《布罗格利公主》又名《加拉的玻林娜·埃莲诺尔》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853年的代表作。其古典精致写实画法,表现了这位公爵夫人恬淡的性格,她神情专注,嘴角微露笑意,圆润的脖颈上配戴着十字花纹的金项链,洁润如玉的双臂,纤柔的手腕上饰有晶莹闪烁的珠翠珍宝以及透明花边都被细腻极致地描绘如真。画面笔触细腻、画风古典与精致细节完美融合,令笔者惊叹再三。</p> <p class="ql-block"> 此著名油画,是德裔美国画家埃玛纽埃尔·洛伊茨 1851年创作—《华盛顿穿越特拉华河》。表现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12月25日乔治·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的场景。这次针对黑森雇佣兵的突袭行动是特伦顿战役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洛伊茨仔细描绘了船上人物的衣服与表情特征,表现出每个人为争取独立而同船共渡的决心。画面上厚厚的冰块十分醒目,凸现当时渡河的艰难。</p><p class="ql-block"> 2004年该作品成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珍品。</p> <p class="ql-block"> 出生于波士顿的美国印象派画家,版画家哈萨姆。1918年作品《The 14th July, Rue Daunou道努路法国国庆》</p><p class="ql-block"> 画面是从一个外国旅客的视角,由酒店阳台捕捉国庆气氛。</p> <p class="ql-block"> 油画《波士顿哥伦布大道·雨》</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哥伦布大道上行走。看见哈萨姆这幅1885年油画,也介绍给波士顿各位亲友。但此画不在大都会博物馆。现存俄亥俄州托莱多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画中:矮楼沿着笔直宽敞的街道通往地平线,画面在几乎是单色调之间发生细微变化,通过略微朦胧的视野呈现雨景中潮湿的空气,撑着伞在雨中不着急赶路的行人,耐心等待或一路小跑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 《风暴》1880年作。法国艺术院肖像油画家皮埃尔·奥古斯特·库特作品。他的著名作品《春日》和《风暴》画中人物皆肢体曼妙飘逸,光影处理得极佳。人物神态欢愉逼真,令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库特出色作品《春日》1873年作,又名《情侣的秋千》。一幅描绘贵族男女游乐生活的风俗画。是当时巴黎的圣朱利安男爵和他的情妇的肖像画。画家根据这位男爵的授意,画成了现在画中所体现出的情景 。</p> <h3>《Wheat Fields麦田 》罗伊斯达 荷兰巴洛克风景画家。1670年创作的油画。</h3><h3> 画面:宽阔的村道穿过麦田,路上留着马车轮印,通往远景树林中隐约可见的村舍,相对于地上的人类活动,占据大部分画面的浓厚云层从地平线升起,越过村庄,彰显大自然的力量才是恒久的。</h3> <p class="ql-block"> 油画《酒馆里的青年男女》系荷兰肖像风俗画家哈尔斯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画面:小酒馆壁炉里火苗正旺(冬季),老板忙着给顾客上菜,左侧幕帘分离出如同小包房的私人空间,青年骑士正与情人玩乐,一只手高高举起酒壶,另一只手托着狗狗的下巴,他的修身上衣除了复杂的装饰做工还有蕾丝领边和袖口,帽檐色彩与外套色彩相配,袖子色彩也与帽子羽毛一致。</p> <h3>哈尔斯作品《The Smoker烟民》</h3> <p class="ql-block">《织坊里看新闻》奥斯塔德荷兰风俗画家。</p><p class="ql-block"> 作品表现了,17世纪在荷兰文化小城哈勒姆的民众生活;专业的亚麻布纺织可带来丰厚的利润。家庭生活的亲情、休闲、生计集中在一个寻常的村户,也从侧面反映了,荷兰哈勒姆经济的迅速发展。</p> <h3>《哥伦维伦纽夫之桥》</h3><h3>是英国风景画家阿尔弗莱德·西斯莱油画</h3> <p class="ql-block"> 克罗德·洛林法国巴洛克时期的风景画家。他的油画《特洛伊女人纵火烧船》主题取自《埃涅阿斯纪》特洛伊沦陷之后,埃涅阿斯和族人四处漂泊,在神后赫拉怂恿下,厌倦了这种生活的女人们火烧船队,想要留在一片绿色福林、欢乐之乡,终止埃涅阿斯听从神的旨意去罗马建国的冒险之旅,埃涅阿斯祈求神王宙斯扑灭大火,只损失了4艘船。为追求对船只和人物服装描绘的准确度,克洛德借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p> <h3>油画《渡溪》</h3><h3>克罗德画作中理想化古典风景,取景多来自意大利被视为罗马画派。</h3><h3>作者设想了理想化的意式风景,右侧沿河道将视线拉远,薄雾笼罩的晨曦,起伏的山丘,越过河的桥梁,划着小船的渔民;左侧树荫下是赤脚渡溪的村民,拎着满载菜篮子去市场做买卖,一个女人在同伴注视下穿上长袜,这种方式很大程度受了荷兰风俗画影响。</h3> <h3>此作品为瓜尔迪 意大利威尼斯画家的《威尼斯圣马可港湾》1765年油画。用细小而活跃笔触,记录下即将崩塌的威尼斯共和国,生前名不见经传,去世一个世纪后得到法国印象派的追捧。<br /></h3><h3>画家以俯视远望的角度描绘威尼斯最著名的地标河段,临河建筑左起铸币厂到右侧未完工的圣母怜子大教堂,将图书馆、钟楼、圣马可教堂、公爵宫等标志建筑收入视线范围,沿着河道横向排列的建筑与水面上通行船只纵向树立的桅杆交相辉映,呈现水上之都的独特。</h3> <h3>油画《男孩与猫·清晨》庚斯博罗英国画家的作品</h3><h3>作其特色是追求艺术之美的自然呈现。</h3> <p class="ql-block"> 托马斯·科尔美国画家,哈德逊河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关于纽约和新英格兰的浪漫主义风景画最为著名,如《白山峡谷(克劳福德峡谷)》、《美洲湖景》,及《奥克斯博(靠近北安普顿的康涅狄格河)》。他还创作讽喻画,包括《帝国兴衰》、《 生命旅行》及《建筑师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科尔作品《提坦的高脚酒杯》(The Titan's Goblet)。作于1836年。 提坦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他们的第四代后代才是宙斯等神明:最早是天神和地神,他俩生了第一代提坦12 人(6男6女,最有名的一位是普罗米修斯),然后这12 个提坦互相结婚又生了第三批后代,其中既有巨人(提坦),也有非巨人。他们的第四代则是宙斯,波塞冬,赫拉等"奥林匹亚诸神":这些住在奥林匹亚的神,打败并囚禁了他们的父辈。</p> <h3>《牛轭湖》帆布油画,又名《暴风雨后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圣轭山风景》托马斯·科尔作于1836年。</h3><h3>画面场景是在暴雨过后,此时天空放晴,透出金色的阳光。但画面左侧依旧是雷雨肆虐的山野 ,乌云笼罩,一道闪电穿透厚重的天空。</h3><h3>罗素·赛吉夫人(Mrs. Russell Sage)1908年捐赠</h3> <p class="ql-block"> 亨利·埃德蒙·克罗斯 法国画家,新印象派点彩画。《圣卡莱尔的画家花园》</p><p class="ql-block">1905年,水彩</p><p class="ql-block">画面上,不规则的水彩色块之间留有空间又相互渗透,构成似是而非的小屋、矮墙、树荫、矮丛,类空气透视法的近深远浅布局呈现空间深度,鲜亮的色彩迸发出积极蓬勃的生命力。</p> <h3>《American Wing美国之翼》</h3><h3>博物馆西北角的展厅,宽敞明亮。摆放着许多雕塑家的精美雕塑</h3> <h3>这些都是名家雕塑。(不设围栏,人人珍惜)</h3> <h3>罗丹的天赋神作《青铜时代》</h3> <h3>《三美图》( The Three Graces )是一件罗马雕塑复制品,原件是希腊雕塑。</h3> <h3>《翼牛》人首翼牛和翼狮均在大都会博物馆的标志性藏品之列。公元前9世纪的时候,它们守护的是亚述王的宫殿。</h3> <h3>《睡着的爱洛斯》希腊青铜雕塑 公元二至三世纪</h3> <h3>《安德罗·墨达与海怪》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卡诺瓦</h3> <h3>索杜玛意大利画家,油画《戴荆棘冠的耶稣》</h3><h3>作品描绘了耶稣被捕受审刑讯之后,罗马帝国犹太行省的执政官彼拉多为了统治的稳定,在多方压力下极不情愿处死耶稣,随后又当众洗手表明自己清白。左侧戴头巾的是彼拉多,他为了撇清关系让公众做出是否处死耶稣的决定,中间的耶稣已被折磨得有气无力,让信徒直面凝视苦难救世主进行内心忏悔沉思。</h3> <h3>木板蛋彩画《圣殿献基督》是意大利画家乔万尼1435年作品。</h3> <h3>其1455年作品《圣母加冕》也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h3><h3><br /></h3> <h3>此为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克里斯图斯作品《A Goldsmith in his Shop金匠铺》</h3><h3><br /></h3> <h3>《与两个学生一起的自画像》</h3><h3>作者AdelaideLabille-Guiard(1749-1803),法国女画家,作于1785年</h3> <h3>《少妇肖像》是荷兰杰出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作品。作者对画中人物的服饰、魅力的面容、个性的显露之描绘,光线恰到好处的照射在精美的衣物、柔软的皮肤及珍珠耳环上,令作品效果非凡。</h3><h3>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优雅的感受。</h3> <h3>《持水壶的女人》约翰内斯·维米尔作品</h3><h3>与上图构图光线差不多,讲究光、色和空间比例。窗户射进的光线,加深画面人物的静谧质感,以及桌上美丽的土耳其地毯,细节真实动人引人遐想。</h3><h3>维米尔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与梵高和伦勃朗并为"荷兰三大画家"。 <br /></h3> <h3>《安东尼-洛朗·拉瓦西埃夫妇像 》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h3> <h3>大师莫奈《睡莲》,细节非常写意,笔触感人。莫奈是一位典型的外光画家,其作品大多是现场完成的。为了研究阳光的变化,他反复画同一景物,如他画的《草垛》、《教堂》系列。普法战争时,他避难于荷兰,研究了日本浮世绘版画,从而引起了画风的变化。晚期他作巨幅长卷式《睡莲》,成为印象派最伟大的风景画杰作。</h3> <h3>莫奈《谷堆》,那种雪上撒有光而映出蓝紫色的阴影非常准确,</h3> <h3>苹果是塞尚最爱的主题。保罗·塞尚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现代艺术的先驱。</h3> <h3>塞尚一共创作了5幅《玩牌者》,画上这两个农民,简直有肖像的个性。塞尚的成功处就在于真诚直率地再现了农民生活中的性格,而且是用色彩来构成的。</h3> <h3>Renoir 雷诺阿 作品</h3> <h3>《上场前的后台》是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法国印象派重要画家雕塑家作品。德加用笔和手指画的,作品人物看起来真实细腻。</h3> <h3>《舞蹈教室》德加创作于1874年。约二十四个芭蕾舞者和她们的母亲正在巴黎老剧院的排练厅里接受舞蹈大师朱尔斯·佩罗的选拔考试,小演员们处于各种状态中:着装,拉伸,彩排,休息,交谈,等待,由于画面人物众多,所以德加特意将排练厅的大镜子置于画面中央,以加强空间感。据说此画为镇馆之宝。</h3> <h3>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别名"梵高"或"梵谷",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在约10年的创作生涯里一直郁郁不得志,只卖出一幅作品;饱受精神疾病折磨,曾因与高更的争执而割下自己的左耳;37岁英年早逝,死亡原因至今谜团重重。文森特一生的知己、也是唯一的朋友,他的弟弟提奥·梵高。</h3> <h3>梵高作品1889年《麦田和柏树》</h3> <h3>梵高的《旧鞋子》</h3> <h3>让·弗朗索瓦·米勒,是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据说此画是他生前创作的最后一幅油画《Haystacks: Autumn干草垛:秋》。</h3><h3>描绘了秋天的收割结束,拾穗者也都离开,干草堆周围只有放牧的羊群,一望无际的夏依平原以及远处巴比松的屋顶。米勒晚期风格的作品,笔触松散,黑色淡紫色粉红的的块状颜色散落地面与天空,羊群草堆屋顶中可见几处白描出的轮廓。</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顺便介绍一下我最喜欢这幅画:《拾穗者》/《八月》(<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巴黎奥赛博物馆藏)</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人物风景油画画面描绘的是乡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是最能够代表米勒绘画风格的一件作品。</span></h3> <h3>《苏格拉底之死 》 雅克-路易·大卫法国画家</h3><h3>油画描绘了哲学家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苏格拉底被判刑后饮鸩自杀,在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苏格拉底镇静自若,左手高举,表明信仰不变!周围哀恸的人们增添了画面的悲剧性。新古典主义的手法,使画面获得了凝重、刚毅、冷峻的艺术效果。</h3><h3>公元前399年,七十高龄的苏格拉底被控不敬神和腐蚀雅典的年轻人,被判处服毒而死。</h3> <h3>逆光而坐的身影,一幅神秘知性而纯净的女人肖像画…《年轻女子作画 》玛丽·丹尼斯·薇乐思 法国肖像画女画家</h3> <h3>弗朗索瓦·布歇法国洛可可画家油画《Shepherd's Idyll牧羊牧歌》</h3><h3>布歇晚年创作,汇集了各种布歇式风景元素,罗马的落叶松、柳条、桥、溪流、吃糖、喷泉茅草棚,牛、驴、羊、狗,牧羊人穿没有补丁色彩丰富长袜衣服。</h3> <h3>《被打扰 的睡眠》弗朗索瓦·布歇法国 18世纪最典型的装饰画家的代表,作品体现了洛可可的风格特征。他大胆庄重地运用色彩,作品大都光彩艳丽。</h3> <h3>弗朗索瓦·布歇创作的《梳妆的维纳斯》是其就此命题作的多幅变体画中,这幅梳妆的维纳斯最具典型性。</h3> <h3>勃鲁盖尔荷兰-佛兰德画家,风景及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民生活风俗主题的开创先驱。</h3><h3>《The Harvesters收割者》1565年木板油彩</h3><h3>画家以当时普通乡村生活,及风景为观察对象的创作。夏末收割的季节,一些农民在梨树下休息用餐,其他人继续工作,男人们用长镰刀将麦子割下,女人们则将麦穗捆绑起来排成麦垛。</h3> <h3>油画《风暴中的桦树》是挪威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作品,他也是在欧洲享有盛誉的挪威黄金时代开创者。此作品是画家游学德国期间创作,恶劣环境中坚强生存的孤树,赋予其英雄气概,象征长期处于外国列强压榨下的挪威本土。<br /></h3> <h3>法国著名学院派画家"本杰明康斯坦油画《Judith犹滴》</h3><h3>作品主角犹滴是圣经旧约中的犹太美女英雄</h3><h3>发亮的金红色调,身形较壮,毫无畏惧,右手横提稍出鞘的宝剑,左手叉腰,黄金头饰、首饰都非常精致,不仅有异国的女英雄的傲气,还表现出女性的力量和复仇之美。</h3> <h3>詹博洛尼亚 文艺复兴后期雕塑家,以风格主意的大理石雕刻和风格雕刻著名,出生于佛兰德的杜埃,(现属法国)。</h3><h3>其1580年的青铜作品《Triton特里同》表现古希腊神话中的特里同是海王波塞冬之子,海之信使,带三叉戟、海螺壳的造型常用于喷泉装饰。惯常的鱼尾造型由三只海豚代替,向上抬起的鱼尾作为信使的支撑,让他仰头吹响号。</h3> <h3>左:不动尊菩萨,右:地藏菩萨,分别来自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和镰仓时代 (1185-1333)</h3> <p class="ql-block"> 埃及展馆在131展厅,是大都会中最美的一个展厅。展示的丹德神庙(The Temple of Dendur)。之前,它于公元前15年建于尼罗河畔的阿斯旺城南八十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 一片安静的水池中央,矗立着一座完整的埃及丹德神庙。 1963年,埃及政府要修建阿斯旺水坝,上升的尼罗河水位会直接把丹德神庙掩盖。埃及政府因故把神庙作为礼物赠送给了美国。自1965年开始,埃及方面就把这座有八百吨重的石头神庙切割成每块6.5吨左右的石块运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扩建后专门为此设计而成。</p> <p class="ql-block"> 这尊留着直胡须的(生前所塑)雕像,就是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最伟大的法老。他25岁登基,在位67年(统治时间公元前1279 年至公元前1213 )。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 埃及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现世生活,而是死后的永生。古埃及法老对自己死后的复活深信不疑,因此他们在刚登上王位就开始为自己死后的事情打算,寻找地点,设计陵墓,安排祭祀。他们认为木乃伊是复活的载体,死者的灵魂只有依附木乃伊才能永生不竭。</p> <h3>古埃及法老丧葬用品</h3> <p class="ql-block"> 亚洲馆中,位于大都会博物馆二层玻璃天棚下的中式庭院明轩。仿中国苏州网师园中的"殿春簃"设计建造而成的。当年所用的砖、瓦、木材、构件等在中国备好后,20余名中国工程师和工匠赴美国组装。是中国第一个落户海外的苏式园林,成为纽约城里的东方盛景。</p> <p class="ql-block"> 这座苏州式园林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亚斯特于上世纪70年代捐资兴建克隆建筑。属于明代风格,一色硬木家俱。</p> <h3>《唐韩干照夜白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韩干的代表作。这幅画是用水墨线描完成的,描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照夜白"的形象。</h3><h3>韩干此画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技法、造型非常到位,艺术价值很高。</h3><h3>《照夜白》流传有序,历朝历代都有著录。图左上"韩干照夜白"几字系南唐后主李煜所题。左上方"彦远"二字似为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卷前有何子洇、吴说题首;卷后有危素及沈德潜等十一人题跋。</h3> <h3>明朝·董其昌,《溪山樾馆图》</h3> <h3>石涛,《秋林人醉图》,清代</h3> <h3>西汉女舞者的雕塑</h3> <p class="ql-block"> 元代壁画精品「药师经变」,或称药师佛,来自山西省洪洞县广胜下寺,亚洲区最大展品。大都会博物馆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壁画长15.2米,高7.52米,规模极为宏大。画面正中央是药师琉璃光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面相慈祥圆润,仪态庄严,乌发肉髻,双耳垂肩,身披佛衣,坦胸露右臂,左手抚膝,右手结印,双足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中央。</p><p class="ql-block">药师佛左右有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之上,与药师佛一起形成“药师三尊”,又称为“东方三圣”。</p><p class="ql-block">周围又有“八大接引菩萨”站立环绕在“药师三尊”身旁。“药师三尊”莲花宝座下,各有献花供养的二尊菩萨或童子。画面二侧是十二尊药叉神将和护法天神部诸眷属围绕,护持着东方净土。</p><p class="ql-block"> 此画场面恢弘,人物众多,色彩繁复,线描精巧,虽经七百多年年沧桑飘移而瑰丽依旧,堪称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据推测,这幅画里的人物形体健壮、脸颊丰满,由空间结构判断可能是早期画家朱好古的作品,他也是那个时代最活跃的佛教造像专家。</p> <h3>西周 青铜礼器</h3> <h3>北魏 鎏金青铜佛立像</h3> <h3>唐代长沙窑 黄釉褐彩花鸟盘</h3> <h3>唐代 三彩壶</h3> <h3>唐 花鸟纹叶形银盘</h3> <h3>北宋 吉州窑 梅瓶</h3> <h3>元代釉里红 玉壶春瓶</h3> <h3>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h3> <h3>清 釉上珐琅彩碗</h3> <h3>清 画珐琅对瓶</h3> <p class="ql-block">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就像是一个人类文明的大百科全书:从古希腊时期残缺的雕塑,到19世纪末印象派的油画;从埃及法老的木乃伊,到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主义摄影。从中世纪厚重的武士铠甲,到香奈儿的华丽礼服;从中世纪的西班牙修道院,到中国苏州园林的模本搬迁。她收藏和保存着闻名世界的艺术品,总结和展示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文化的艺术土壤和文化风貌。让人由衷感叹历史长河的蜿蜒曲折,人类文明的创意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 几近黄昏时分,余兴未犹地离开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感觉今天真正是蜻蜓点水。300万件精美藏品,这个艺术海洋实在是太浩瀚了。听说有人居然计算出:20岁的参观者进入博物馆后,在每件作品前站一分钟,每天看8小时,当他走出博物馆时,年龄应该是37岁了。</p> <h3>拐弯进入曼哈顿岛上最大的公园—中央公园。</h3> <h3>在费用不菲的露天餐厅用餐</h3> <h3>悠闲浪漫的公园溜冰者</h3> <p class="ql-block"> 个人感想;旅居国外,应该经常去博物馆、图书馆、名胜风景走走,精心为工作学习繁忙的孩子们编辑游记。一起体会这样的氛围:浓缩世间的美好,把历史的变迁展现在眼前,荡漾在艺术长河中,惊叹人类创造的艺术永恒魅力。轻绾起美好岁月,更加热爱生活。</p> <p class="ql-block"> 笔者编辑、英文翻译中文、搜寻各类资料等,许久许久。期间得到很多借鉴,在下心存感激。若此文也能有助于 ,初次进入大都会博物馆的 中文参观者一二,不胜荣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