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2月13日,一个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h3><h3>南京的上空,又将响起凄厉的防空警报。</h3><h3>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h3><h3>今年的12月13日,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h3><h3>发一组几年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拍摄的图片。只为和我的同胞们一起,保持对历史的痛感。"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h3><h3><br></h3><h3>我想,每一个人,不分国籍,不论性别年龄,只要有良知,走进纪念馆,都会以无比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以颤抖的手抚摩30万亡灵的冤魂,以赤子之心拍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这就是"走进去"的意义,它会使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和精神的崛起!</h3><h3><br></h3><h3>在纪念馆内,有一处"冥思堂",照壁上有几句话:</h3><h3>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h3><h3> 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h3><h3> 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泣叹,</h3><h3> 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h3><h3> ——这也是我此时的心愿和当年拍摄的目的</h3> <h3>纪念馆外面,沿街有一组雕塑,一幅幅撼人心魄。这位妇女手抱着被残害的孩子,向天哭诉</h3><h3><br /></h3> <h3>在灾难面前,手无寸铁的他本能地伸出双手,以期逃难</h3><h3><br></h3> <h3>走进去,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只颤抖的手,伸向苍天……里面就是骇人听闻的江东门“万人坑”遗址</h3><h3><br></h3> <h3>酷似十字架的标志碑,上书“1937.12.13——1938.1”,黑色的阿拉伯数字,铭刻着大惨案发生的时间</h3><h3><br></h3> <h3>寻找孩子和家人的母亲、枯树、白色的鹅卵石</h3><h3><br /></h3> <h3>倔强的手,在常青树下和尸骨残骸坑里,寻找着生机</h3><h3><br /></h3> <h3>“万人坑”遗骨馆外,寓意白骨累累的鹅卵石上的“祭灵泉”<h3><br></h3></h3> <h3>右图:残酷的历史;左图:和平大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h3><br></h3></h3> <h3>在“长明火”处,献上一束花,寄托城殇、家殇的哀思<h3><br></h3></h3> <h3>侥幸生还的人:"我作证……"</h3><h3><br /></h3> <h3>外国友人著书:"我作证……"</h3><h3><br /></h3> <h3>在“冥思堂”,听到“和平之声”<h3><br></h3></h3> <h3>走出"冥思堂",看见象征和平的"女神像",压抑的心方才舒缓</h3><h3><br /></h3> <h3>一位日本老兵,将南京的"二月兰"带回日本,取名"紫金花",以此忏悔</h3><h3><br /></h3> <h3>人啊!何时能去掉兽性,多点人性,成为真正大写的人?! </h3><h3><br /></h3> <h3>附注:《江东门纪念馆建筑寓意》</h3><h3> (2012年12月11日设计者何镜堂来到南京,在万科建筑大师论坛上做了介绍)<br /></h3><h3>1、纪念馆造型寓意:纪念馆的整块地形,是一个狭长的刀把形。这种"断刀"的造型,寓意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同时也寄予和平的希望。如从空中俯瞰,整个纪念馆又如一叶扁舟,寓意和平之舟。</h3><h3>2、纪念馆建筑的外立面,特意挑选了来自福建的黑石,体现出凝重的质感。纪念馆内的地面采用了碎石,寸草不生的地面体现了大屠杀的残酷。另外,参观者在碎石上面行走,发出的沙沙声,能够营造凄惨的氛围,给观者带来震撼。</h3><h3>3、纪念馆水面的利用,哀悼墙前的水面,可引发观者的宁静和肃穆;在和平公园里面,100多米长的水面设计,则是舒缓参观者的心理,让参观者从万人坑的强烈震撼中逐步平静下来,进入和平公园。</h3><h3>4、和平公园利用堆土和绿植,将外面南侧和西侧的车流做了隔档,营造了宁静平和以及生机勃勃的氛围,寓意对未来的和平充满了憧憬。</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