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和变一念之间

李永峰(浮尘)(行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转和变一念之间</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苦瓜《断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李</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这是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依此,我们来看《断章》这部短篇小说,人物塑造,清晰鲜明,且有回味。环境很简单,就是一个单元房内,一厅一卧一厨一卫,发生的故事却环环相扣。咱们看故事情节是否完整,读后肯定有这样三个疑问:第一,女人是谁?为啥结尾没有交代是死是活,是何来历?第二,钱的来历?哪来那么多钱?怎么就到丙手里,这里面有什么故事?第三,通过结尾的叙述,丙最先动的杀机,他想杀谁?为什么杀人?没有交代,没有读懂,是作者笔下疏漏?先搁下不说。</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小说的核心是人物,人物塑造是小说成功的关键。情节发展是人物发展,环境是人物创造出来,或者为人物准备的,同样为人物服务。人物是小说成败的关键。一个小说仅有情节是残缺的,人物不丰满,小说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飞不高更飞不远。整篇小说,似乎丙是主角,但他只占小说不到一半的篇幅。只有甲是这里面唯一活下来的,占满整篇小说,也是小说中唯一善心稍多些的人物(闪了几闪的女人除外),但他也实施了杀人。实际上,小说的奥妙之处,在于主人公轮番登场,每人占据一个篇幅,一个杀人的过程,谁要杀人了,谁就成为了主角。每个主人公的角色分配都是自己争取的,从配角到主角转换围绕着死人引出活人的矛盾。</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丙的死是个意外,另三人当他是自杀。乙是第一个积极抢救的,因为他赢了钱,那时每个人都有点兄弟之情吧,没有丙藏的钱出现,他们会积极找电话求救,乙一直按着丙出血的喉咙。可以说,一开始三个人的表现是自然的,真实的,在突然的发生面前,三人第一反应最真实,本性是善良的,恶在外。在情节的发展下,恶来了,甲在找电话时发现丙大量的钱。甲的喊声惊动丁和乙,乙听到钱,放下丙“快步走进卧室。”几个塑料模特里装着大量成捆的钱,三人都惊呆了。三人逐渐把心思放到钱的来历上。情节处理上,此处用了三人趴在窗户上看一对年轻的夫妇,女人大着肚子,与男人同吃一串糖葫芦。看似平静中,其实反衬三人内心巨大冷漠的形成,因为屋里就有一个濒临死亡的人,他们把目光投向一个即将分娩的人,是一种最好的嘲讽。乙的变化在几个细节做了很好的铺垫,按住丙伤口时,自己嘀咕,他是输钱一方,想到这,“手就松了一松。”发现钱后,乙首先告诉甲先等等再打电话,他“取出烟叼上,想了想,又递给丁一支。”丙苏醒,又是乙举起手机下了毒手。杀人的口子一开,人性就没有什么好遮盖的了。乙与甲发生冲突,是过去的积累,接着,丁救甲,是兄弟情深。甲杀丁,是你欺负甲女人在先,丁是被冤枉的,一直想解释,就是因为他总觉的赶趟,结果把自己的命搭上了。丁在想要强奸女人的时候,让甲想到自己的女人也曾与丁有过关系。也许丁及早和甲解释,也就不会要了自己的命。但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这一生必定是自己的一生,责任自负,因果必纠。</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本篇小说,探底人性,金钱面前,人性的大恶暴露,转变非常干净,有痕迹无生硬,情节一环压住一环,逼着人性释放。看着揪心但很连贯,情节逼仄,画面震撼,完成人性转变的过程,没有突兀之感。我想起沈从文《八骏图》,释放八位知识分子的人性于阳光下,《变形记》里卡夫卡一夜间让人变甲虫,人们纷纷以善恶视之,丑态摆出。用异化的非人视角看人,是探底人性的捷径。金钱面前,甲乙丙丁人性都扭曲到极致,直至血腥到极致。</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人物名字往往能够对人物塑造有铺垫作用,作者摒弃这种做法,是个大胆,无温度无形象的名字,作者却靠语言不断把四个代号区分开,形象分别立起来。小说构思可说玄妙,结构上现在时的过去时方式叙述,类似过去进行时的现在说。语言叙述上,保持冷静克制,尽量压制血腥带来的阅读不快,但又不想制造冷氛围,可以说,残忍但不暴力。女人的出现制造了谜团,也让血红画面的暴力冷,转向彩色的暴力狂。甲对爱情的执着,是杀丁的理由,丁为兄弟情杀乙,即使这里最坏的乙,一开始也是他抢先按住丙的伤口。这些都平衡了死亡和制造死亡的过程带来的不适。</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创作中作者非常冷静,读起来似乎心惊肉跳,但是理智的,清晰的,他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即使结尾留下了本文开头的三个疑问,我认为无伤大雅,因为这《断章》不是侦破小说,不是设谜,结尾再负责解答。其实,就是转和变的问题,一念之间,转变完成了,人性构筑完毕,对自己交差,生命结束,人性即刻画上等号,等号后面是什么,人就完成什么样的自己。作为小说,就是要一次次,一件件,一个个地走入人的案例里,还原人性,寻找失落的自然人性。是啥?谁也没有确切答案,但人人都有一把尺,量量良心的大小和人间冷暖的厚度。</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20171210</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