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研讨 共同成长

黎明星

<h3> 刘冰名师工作室</h3><h3> 携手研讨,共同成长。2017年12月2日——3日,河南省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如期在美丽的邓州市范仲淹公学和河南省教育名片学校城区四小北校区隆重举行。刘冰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室主持人刘冰的带领下参与了这次活动。</h3> <h3>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特聘专家徐斌,河南省14位中原名师及其工作室成员,部分省名师、省骨干教师代表以及邓州市近千名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在邓州市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城区四小学区和张雅名师工作室承办。</h3> <h3>刘冰名师工作室的赵丽老师在这次活动中执教了四年级数学《相交与垂直》。</h3> <h3>  名师领航,携手成长。本次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刘冰工作室的成员们也收获满满。独行速,众行远。刘冰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携手研讨、共同成长。用学到的知识引领更多的老师,带动中原教育的崛起。</h3> <h3> 润物细无声</h3><div> </div><div> ——邓州之行学习心得</div><div> 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nbsp;&nbsp;朱丹丹</div><div>2017年12月1日,是个晴朗的日子。也是一个让人兴奋有期待满满的日子。这一天,我们一行七人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来到邓州市参加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活动。</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iv> <h3>  &nbsp;两天时间,共有七位老师做了精彩的授课活动,每节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老师们精湛的教艺和睿智的课堂应都让我由衷的佩服。在欣赏和赞许之余,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下面就谈谈这两天的收获。<br></h3><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号上午,在邓州市范仲淹公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给大家上了一节生动的数学课《平均数》。课堂上,徐老师先和学生交流,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欢迎到苏州来做客”成功的取得里学生的好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开启了这节课。课间,徐老师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套圈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个游戏过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而学生也仿佛根本感觉不到是在上一节数学课,而是在完成一个游戏任务一样有兴趣。把知识无痕的传授给了学生。恰恰徐斌老师教育无痕的教学理念相契合。</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做课结束后,徐斌老师做了一场生动的报告《无痕教育的内涵与策略》。会上,徐斌老师用理论加实践的方法阐述了他对无痕教育的理解和研究。徐斌老师所坚守的“无痕教育",旨在“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润物细无声的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使我触动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寻找一种与我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法。这是美国老师说的一句话,也是我一直在做,却始终没有到达的境界。我在想,我自己的本性又是什么?善良?那么我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善良!坚持?那就要让孩子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达成目标!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坚持。徐斌老师所倡导的"无痕教育"让我对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发现,原来我还只是一个教育的新手而已,需要继续“修炼”。</div><div> 1号下午和2号上午,又听了六位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讲课。值得骄傲的是我的同事赵丽老师也在其中。她也给大家示范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这些名师的讲课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体验。特别是刘忠伟名师工作室的李丙娜老师做课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里有关长方体的各种知识,虽然知识面更广更深,但学生接受的却更好。打破了课堂上一贯用的出示目标,课后习题等模式。</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短短两天的学习,让我领悟到太多太多:无痕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智慧的教育。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聆听专家的指导。</div><div>最后,用徐斌老师引用康德的一句话表达我对此次学习最深的感受吧:对一种教育理论加以筹划是一种庄严的理想,即使我们尚无法马上将其实现,也无损于它的崇高!</div><div>&nbsp;&nbsp;</div><div></div> 参加“2017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有感<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岳海娟</div><div> 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有一个学习与提高数学教学专业素质的机会。2017年12月2日,我有幸去参加了“河南省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河南省中原名师工作室各优秀教师的展示课以及最后徐斌老师做的报告。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稳儒雅的徐斌老师,设计新颖、思路清晰、教法灵活;语言亲切,情感愉悦、轻松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我珍惜每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因为每一次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更何况特级老师的课,能够让我学习不少教学经验。认真倾听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目标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高度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深度学习的思考。&nbsp;</div><div> 徐斌老师的求平均数这一节课真正是给了学生充分发展的天空,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完全看不出这一节课的教育意图与教育目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教育,这样的数学课堂,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学生学习经历是充实快乐的,学习结果是充分有效地,学习过程是充满智慧的。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无声无息,无缝无形,却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就如同朱熹的一首诗那样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div><div> 徐斌老师随后又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教研报告,让与会者如沐春风,欣赏享受着这位教育家关于数学教育的独到见解,&nbsp;正如他所追求的那样,润物细无声,我被滋润其间。他把教师分为三类:&nbsp;新手教师,&nbsp;还在寻索着怎样教好学生的阶段;&nbsp;成熟教师,&nbsp;开始考虑教什么内容;&nbsp;专家教师,&nbsp;把目光集中在为什么教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这样教。如实的分类,好像点醒了懵懂的我,刚刚走上这三尺讲台,各种事无巨细的工作纷至沓来,让我手忙脚乱。对于教学,也是心中一潭死水,没有流动的清澈。而今,我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nbsp;这样的道路上,&nbsp;我会遇到怎样的路口,&nbsp;我该果断的选择哪个方向。</div><div>一、&nbsp;“我是用心的教师”,徐斌老师的这句话是引用《漫步教师的心灵》一书中的句子。他说,“&nbsp;所谓心,&nbsp;就是爱心,&nbsp;细心,&nbsp;恒心,&nbsp;信心”。教育是心灵与心灵沟通交流的过程。要全身心的投入,&nbsp;才能寻求教育之于教师的快乐。教师应该寻求一种与自我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nbsp;例如,&nbsp;他本人是内敛而平淡的,他的课堂往往平淡如水,&nbsp;但是这与他的本性契合,&nbsp;他就能够享受其中融洽的快乐。他说教学应该是自然的,&nbsp;本真的状态。这给我很大的启发,&nbsp;原以为小学课堂就应该是活力四射的课堂,&nbsp;教师就应该激情四射,&nbsp;原来不然,&nbsp;最适合自己本性的教学状态,&nbsp;才是更有效的状态,才是能享受到教学真实的美感的状态。</div><div>二、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徐斌老师说:“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问答和引导,无声无息的在课堂中呈现”。开始教师工作以来,&nbsp;我总是担心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目的不够明了,&nbsp;所以总是在课堂中点明,&nbsp;现在我们开始讲新课,&nbsp;现在我们开始练习等等,&nbsp;这样以来,&nbsp;教学过程虽然有了所谓的清晰,&nbsp;但是却缺乏了学生的独立探索,&nbsp;也缺失了教育的美感。徐老师说,&nbsp;教育是一种艺术,&nbsp;艺术的价值在于求美,&nbsp;教育就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让我受益匪浅,以后的教学中,&nbsp;我应该更多的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nbsp;让学习兴趣在学生之中扎根发芽,让独立思考,独立体会的学习过程绽放出美丽的花朵。</div><div>三、理想的教育状态是学生积极主动的状态。徐老师说,&nbsp;应该认真的研读一两本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如此一来,才能更好的把握孩子们的心理,才能恰到好处的引导孩子,既不浪费课堂时间,也不做无用功。这原本也是我深感吃力的地方,因为不能很好的把握孩子的心理,所以时常不能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nbsp;不能有效的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nbsp;由此,&nbsp;就造成了学生学习乏味,&nbsp;缺失兴趣,甚至缺失学习信心的恶性循环。但是我相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一定会好好给自己补一补这方面的课。</div><div>四、教育的价值在于求善。徐斌老师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善良的人有价值的人自由的人。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求善,这句话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我们不能培养成一个又一个高分低能的人,所以品德和习惯的教育应该潜移转默化的融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师不应该专教书,而应该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而应该学习人生之道”。所以在以后工作中,我应该牢牢的将此铭记于心,对学生负责,不单单是对学生的成绩负责这么简单肤浅,而应该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div><div> “润物细无声,教育寻无痕”。总之&nbsp;,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徐斌老师所坚守的“无痕”教育,是旨在:“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div> <h3> 名师引领,共同成长</h3><div>河南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学习心得</div><div> 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娜</div><div> 12月1日,我们一行7人在中原名师刘冰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充满书香气息的邓州古城,进行为期三天的“河南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活动中不仅有专家们的精彩作课,更有让我们为之啧啧赞叹的“无痕教育”的专题讲座,不仅有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示范课,更有名师们的精彩点评,让我们享受了一场教育上的盛宴。本次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div><div>一、回归的数学课堂 </div><div>本次学习听到的徐教授的讲课,里面涵盖了“无痕教育”思想,在他的课堂里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div><div>二、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div><div>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在听洛阳李青青名师工作室成员李丙娜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老师通过让学生拼拆的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感受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长宽高,使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div><div> 三、体现常规教学能力,重视四基训练的落实。 </div><div> 纵贯这六位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展示课,我感觉老师们的常规能力都非常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只注重形式华而不实的评优课,而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六位教师的每一节的内容量都很大,中原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赵丽老师的一节《交叉与垂直》充分体现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对于这一节的目标与重点、难点把握特别精准,所以一节课下来学习轻松学到知识,培养了学生乐学的习惯,这对于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div><div> 总之,这次研讨活动让我与其他中原名师工作室的名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吸取了各家之长,每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最后我坚信我也将在中原数学名师刘冰校长的带领下,让我的教育事业也再上一个台阶!</div> <h3> 以学习为美&nbsp;&nbsp;向名师致敬</h3><div>——2017年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div><div> 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nbsp;&nbsp;卢娟</div><div> 2017年12月1日,我沐浴着冬日暖阳,来到南阳邓州参加中原名师共同体研讨活动,开启我们为期2天的完美学习之旅。这次南阳之行有幸聆听了江苏教育家徐斌的讲座,领略了中原名师的博雅风范,领教了优秀教师的完美课堂设计,可谓是感触颇深。</div><div>一、要善于学习。</div><div>从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他们学习的广泛,思考的深邃,实践的技巧,使我真正看到了一群教育工作者的执着,也让我深深感到学习的迫切。他们的言论、实践、思想,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切都</div><div>离不开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人所长,补己所短和名师一路同行。</div><div>二、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div><div>听了5节优质课,执教公开课的教师,他们不但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教学设计丰富多彩,他们具有很强的职业技能。而努力熟悉上课技能,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nbsp;</div><div>&nbsp;三、要有敬业精神</div><div>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div><div> 从中原名师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敬业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必备的要素,也是教育事业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他们每一个拥有教育情怀的名师,都是深埋在教育土壤里一颗火热的种子,他们用着自己的坚守、创新和担当走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秋冬,为我们讲述一个教育的春天的故事。</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研讨活动学习心得<div> 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nbsp;&nbsp;&nbsp;王彬</div><div> 秋意已逝,冬意渐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学习的征程。在旅途之中,同事们畅所欲言,气氛无不融洽,车内暖意更浓!我在手机上了解到邓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而且师之典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创作于此。此时心中想到中原名师聚焦穰城,百家争鸣,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未来发展,心里既期待又高兴!</div><div>这2天的邓州之行日程满满,但很充实。12月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范仲淹公学报告厅。报告厅内老师们也早早聚集于此,各中原名师及工作室成员,还有数学界的领军人物徐斌教授等,可以说是群英荟萃,济济一堂!本次交流大会是有张雅名师工作室牵头,并得到了省教研室和邓州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会议议程首先有邓州市教体局长致开幕词,对徐斌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原名师给予了肯定和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对小学数学的未来发展做了美好的展望。大会气氛热烈,掌声此起彼伏。接下来,有中原名师代表刘中伟老师发言。听了刘忠伟老师的发言,感触颇深,受益良多。从刘老师的话语中认识到,各名师工作室之间交流数学思想,探究数学教研,以及建立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的重要性。然后由来自苏州大学实验学校的徐斌教授给我们讲了一节别具一格的公开课《平均数》。徐斌老师课前与学生亲切交谈,建立信任。徐斌老师以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套圈游戏创建情景,引入新课。接着用统计图直观地展示出男女生的套圈结果,然后徐斌老师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两队胜负情况的方法:移多补少、求和平均。最后,引出关于平均数的知识。徐斌老师让学生通过当超市小小经理体验平均数的应用,而且徐老师的课堂设计结构合理,逻辑思维严谨缜密,问题的设置有层次性,学生们课堂上交流探讨积极踊跃。随后,徐斌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有关他的无痕教育研究理论。他所阐述的无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美学和哲学的境界,更是一种对教育本源的追寻。而且我从徐斌老师的教育思想中知道,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通过他对无痕教育的多年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自己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独特的见解,那就是:”不知不觉中开始,潜移默化中理解。循序渐进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12月2日下午,在范仲淹公学报告厅,我们分别聆听了张雅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解决问题》、李付晓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李青青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三节课精彩纷呈,亲历了小学数学交流探讨的一场盛宴!而后,中原名师工作室的名师们,对这几节课做了专业而又深刻的分析,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与思考!</div><div>12月3日上午,初冬的寒意却挡不住我们探访城区四小的热情。城区四小校园美丽,文化气氛浓,社团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与会的老师们齐聚城区四小的活动会场,依次聆听了刘冰名师工作室、刘忠伟名师工作室、张凤仙名师工作室成员带来的《相交与垂直》、《长方体的认识》、《组合图形的面积》三节精彩的课堂教学。我听了之后受益颇多,他们的课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而且渗透着核心素养的教育新理念。</div><div>名师领航,让我们携手成长!本次中原名师小学数学共同体探究活动,对于我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受益满满。对于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研水平,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创新教育理念,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新时代!</div>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相交与垂直》教学设计<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nbsp;&nbsp;赵丽</div><div>【教学内容】</div><div>西师版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相交与平行》中的第一课时&nbsp;《相交与垂直》</div><div>【教学目标】</div><div>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div><div>2、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div><div>3、经历探索相交与垂直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div><div>【教学重点】</div><div>理解垂线的意义。</div><div>【教学难点】</div><div>掌握垂线的画法。</div><div>【教具准备】</div><div>多媒体课件、三角板</div><div>【学具准备】</div><div>水彩笔、彩纸、小棒、三角板。</div><div>【教学过程】</div><div>一、&nbsp;创设情景:</div><div>先来玩个游戏:</div><div>学生用两根小棒任意摆,并把摆的图形画出来。</div><div>展示作品后小组讨论:可以分为几类?哪几个图形分为一类?&nbsp;&nbsp;为什么这样分?</div><div>汇报交流后老师引导:</div><div>看似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后能相交也属于相交这一类.</div><div>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两类:相交与不相交。</div><div>今天来研究相交。</div><div>二、&nbsp;&nbsp;探究新知:</div><div>1.&nbsp;认识相交和垂直:</div><div>师:观察相交的直线有什么特点?</div><div>让学生说一说.</div><div>生:有个交点,形成四个角.</div><div>师:都是什么角?</div><div>生:有锐角和钝角。</div><div>请仔细观察,转动一条直线,发现了什么?</div><div>相交成直角。用直角来验证一下.</div><div>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怎么理解?</div><div>可以说a垂直于&nbsp;b,也可以是&nbsp;b垂直于a.</div><div>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div><div>可以说a是&nbsp;b的垂线,也可以说&nbsp;b是&nbsp;a的垂线。</div><div>找找看哪些作品是垂直的?其实这些都是相交,垂直是特殊的相交。</div><div>2.&nbsp;找生活中的垂直现象:</div><div>&nbsp;&nbsp;&nbsp;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互相垂直的边?</div><div>3.画垂线:</div><div>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div><div>让学生先尝试画,指名学生到前面画.</div><div>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div><div>学生试着说一说</div><div>师小结画垂线的方法:</div><div>&nbsp;&nbsp;&nbsp;&nbsp;1、先找准三角板的直角&nbsp;&nbsp;&nbsp;&nbsp;</div><div>2、用三角板的直角边跟直线重合,平移三角板,当三角的另外一条直角边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时,就沿着那条直角边画出另外一条直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div><div>归纳并板书:找、移、画.</div><div>三、巩固练习:</div><div>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认识了相交而且还认识了一种特殊的相交现象叫垂直。还知道了什么叫互相垂直。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nbsp;</div><div>1、在下面几条相交的直线中哪两条互相垂直?指名回答。</div><div>课件演示:</div><div>生:直线1和直线2相交成直角。</div><div>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用三角板量的)</div><div>师:看来我们在研究垂直的时候,三角板上的直角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记住它。</div><div>2、找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div><div>3.欣赏垂直的美.</div><div>四、全课总结:</div><div>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div><div>&nbsp;&nbsp;&nbsp;&nbsp;五、拓展延伸。</div><div>大屏幕展示拓展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回家自己试着解决。</div><div>芳芳家离公路还有一段距离,她家准备修一条水泥路连接公路。怎样修才能使修的路最近呢,请画出路线。</div><div><br></div><div><br></div> <h3> 《实际问题与方程》评课</h3><div> 周口市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nbsp;&nbsp;&nbsp;刘冰</div><div> 列方程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张雅名师工作室的刘清艳老师抓住了“列方程方法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创建了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怎样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div><div>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体现距离美。</div><div>刘清艳老师课前从“我敢想、我敢说、我敢问、我敢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斗志。接着从“市长杯足球赛”导入这节课,在轻松熟悉的环境里,同学们畅所欲言。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新知的引出作好了铺垫,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div><div>二、语言简练,恰到好处,体现简洁美。</div><div>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刘老师抓住“简练”这一语言特点,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整堂课,刘老师很少有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设、找、列、解、验、答”。  </div><div>三、练习丰富,切合主题,体现多样美。</div><div> 俗话说:“熟能生巧”。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有效地练习。回顾刘老师的练习设计,她巧妙地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第一关快乐起航,第二关激流勇进,第三关超越梦想。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div><div>四、拓展延伸,提高创新,体现思维美</div><div>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本课最后,刘老师设计了一道通过线段图编写一道应用题并解答,这道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既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div><div>课堂教学中,刘老师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刘老师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清晰的教学流程,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借鉴。</div>

名师

教育

学生

徐斌

老师

工作室

学习

数学

教学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