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活动有拔节的声音!

篱落疏疏

<h3>12月11日下午,全校语文组开展了一次全新的新基础集体大教研活动,教师状态非常好,大家积极参与聆听,本次教研活动由三年级语文组进行专题分享。活动内容是:如何在课堂中收集和利用有效资源推进教学?</h3> <h3>卢老师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1-深效~深度解读文本,长程结构化育人,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点状断裂的碎片化书本📖知识进行修复,使知识呈现出整体的结构态,比如本学期我们年级组尝试单元入课,第二单元欣赏自然风光单元整体进入,效果明显,学生学会了类结构学习。为今后学习此类文章学习打下了基础。其次教师还要学会将教材激活,将凝固的符号化知识根据学生困难障碍具体化,让学生一目了然。2-准效~准确解决学生发展需要。①准确剖析学生困难障碍。②把握不同年段孩子的成长特点。③明确学生的基础点,挑战点,突破点,提升点在哪里?④学生还缺什么?该补什么?3-三个思考~①教什么?怎么教?如何确定内容?②哪些可以教?哪些可以不教?③基于学生怎样的能级?4-三个原则~①学生会的懂得的不教。②学生自己会的不教。③学生需要的重点教,课标重点的提出来教。结合我年级组本学期的一节重建课《蒲公英》为例来谈,文中ABCC式的词语孩子二年级已经掌握不教,而体会关键词的语法特点,新接触提出来教。5-一个起点:教学从学生不懂的地方开始教。感悟:课堂教学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中途会有一些意外的惊喜值得期待,从而让课堂真正开放,灵动,从而富有推进感和生长感!</h3> <h3>黄老师:我们所说的"二度反思与重建"即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初次形成的资源(作业单)上进行补充和完善。结合之前提到的在教学中对资源已经做出收集、分类,以及对资源的评价、追问和纠错的基础上,我们将学生的资源再次下放,引领他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完备。</h3><h3>一、查缺补漏(分析)</h3><h3>学生在拿到自己的作业单之后,老师还需要引领他们能够学会从作业单上分析出对于该问题的目标达成情况,也就是分析对于该问题,自己学会了的和还没有学会的;其次要从中找到知识与问题间的联系,也就是明白这个问题涉及该课文中的哪个知识点。在此之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在这一问题中,已经充分回答的,以及回答的是哪个知识点,做上标识;其次是问题中提到而自己没有回答,或者回答的不完整的又是哪些,做出批注,以方便之后补漏。</h3><h3><br /></h3> <h3>二、反思重建</h3><h3>对于前面所说两点,学生能够做好标识批注之后,再引导学生回顾以下两点:其一,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之前是怎么思考的(即思维过程),以及经过刚刚的批示,有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了?其二,在之前的资源(作业单)展示时,老师和其他同学是怎么对这个问题做指导和补充的?回顾这两方面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对子自己没有写完整或没写到的部分,先在脑子里想一想,过一过;之后再按照思考和批注,对自己的回答做完善整理。</h3><h3>在《航天飞机》一课中我们学到了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本领。结合《航天飞机》一课的作业记录单第二题"如果你是航天飞机,你怎么向大家介绍你自己?"来看,第一位同学介绍的航天飞机"飞得很高很快"、"我可厉害了",学生也能够明白是从特点和本领来介绍航天飞机,但缺失的是外形。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在介绍一个事物时,使用第一人称,能够使文章活泼有趣,拉近距离;通过对事物外形、特点、本领的介绍,使我们原本不了解的事物变得可理解。所以第二位同学的介绍就十分完整,那么第一位同学在结合自己的查漏和学习他人之后,能够自己对问题做整理完善。这就是对资源重建的有效实施。</h3> <h3>梁老师:学生资源的分类和上收</h3><h3>1、 资源类型概括:听说类、读写类、思维痕迹类</h3><h3>二、动态生成类型</h3><h3>1、 点状生成</h3><h3>2、 浅层生成</h3><h3>3、 个体生成</h3><h3>4、 错误生成</h3><h3>5、 单一生成</h3><h3>2、 对应教学策略</h3><h3>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个体的不同内在资源,在呈现资源的过程中,实现多维多种形式互动,使资源围绕主题逐渐条理化,再通过集聚生成新的具有丰富性、具体性、开发性和结构性的&quot;教学共同资源&quot;</h3><h3>点状生成整体生成</h3><h3>开放式问题的提出,学生反馈出的各种信息、资源会很丰富,但也多呈散点式,教师需要采取&quot;织网式&quot;策略,将资源集聚成整体性生成。</h3><h3>浅层生成深层生成</h3><h3>教师本身解读或者倾听不到位,面对学生的资源捕捉、反馈不到位,或缺乏教学机智,没有进一步通过评价、追问等提升,或急于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点到为止,不能深入,即为&quot;浅层生成&quot;。教师抓住&quot;追问、品析、读悟&quot;等刨坑方式促成深层次的生成。</h3><h3>个体生成全体生成</h3><h3>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犯&quot;一人会则全班会&quot;的错误,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模仿学习等滚雪球的方式,将一人的亮点变为全体学生的亮点,形成有效、高质量的生成。</h3><h3>错误生成有益生成</h3><h3>抓住错误生成,依托文本,将错误生成扭转为有益的生成。</h3><h3>单一生成多维生成(开渠)</h3><h3>在单一生成已经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利用好教材和记录单资源,通过补充、调整、重组教材等多渠道的开设,发挥更大功效,追求多元生成。</h3><h3> </h3> <h3>赵老师: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也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及所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当师生活动过程中出现&quot;意外&quot;时,教师要冷静、迅速机智地作出反映,灵活处理。生成尤其是意外生成,巧妙利用之后,会给整个数学课堂注入一种新的活力,给师生带来额外的收获。那么,怎样面对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呢? </h3><h3>一、追问,让学生成为生成资源的教学者。 </h3><h3>  善于捕捉利用&quot;生成性资源&quot;,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quot;听众&quot;,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和批评的价值,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当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或看法时,可以说:&quot;噢,你很有独特见解,能把你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吗&quot;,在该生叙述时我们就可以边听边引导出后面要教学的内容。 </h3><h3>  在课堂上,及时捕捉住生成的资源,并给学生搭建起展示的舞台,课就会非常成功。 </h3><h3>二、踢球,让学生成为生成资源的解决者。 </h3><h3>  &quot;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quot;,这是充分考虑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于许多生成的问题,可把球踢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得到启发。 </h3> <h3>伍老师:纠错,让学生成为生成资源的思想者 </h3><h3>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quot;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quot;。真正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被大大激发,因为&quot;学习的最好材料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quot;。如果教师捕捉到存在着方法性错误却蕴含着创新思维的问题,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h3><h3>   叶澜教授曾说过: &quot;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quot;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是有价值的,也可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的&quot;临危不乱&quot;,冷静思考,注重生成资源的价值引领,尽可能使每一次的课堂生成演绎出意料之外的精彩。</h3><h3> </h3> <h3>活动反思:在这次系列的活动中,我们整个三年级组群策群力,通过这次集体学习的过程,我们对有效利用资源推进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资源的分类捕捉更加系统化了,对课堂的推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不仅是准备一次分享课,而是促进我们整个教研组成长的一次活动。&quot;新基础教育&quot;研究的团队和教育理论都足以让我们面对教育、面对学生、面对现实的心情变得格外美好,因为我们看到了在&quot;新基础教育&quot;中教师的美好前景和无限希望!</h3>

生成

学生

资源

教师

课堂

教学

错误

问题

学习

航天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