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田子坊因著名画家陈逸飞画廊的入住而闻名,从此在上海人眼中再也普通不过的石库门老式旧里一发不可收拾,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老上海石库门风情的一个新地标,深受各地来上海观光客的青睐。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走近田子坊仿佛就像一个小商品市场,商品琳琅满目,有传统妇女护肤品雪花膏,有许多出于名家之手的工艺品和做工精致小摆件。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田子坊既不是商业街,却有商业消费这个功能, 每天要接待无数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游客。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田子坊,多年来经过不断改造,把旧时老弄堂改造而来的特色小街,充斥着众多的酒吧与店铺,不但具有浓重商业气息,还注入现代文化艺术陈旧中夹杂着时尚的元素,使得田子坊传统和现代并成。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徜徉在田子坊,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跳入你的视线。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走走看看,渴了,可以找到你喜欢的甜饮,累了随意找个酒吧,饿了,不用担心,这里各家小吃随处可见。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像迷宫一样的田子坊使我一次次找不到北,曾几次走着走着不经意抬头楞不丁一柱墙挡住你的去路,最不可思议的有时差点走进私人院子——莫名的尴尬。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田子坊拥挤狭隘的弄堂里行走,你自疑无路,但拐个弯,却又是一片天地,好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出乎意料的惊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田子坊,人——熙熙攘攘 货——琳琅满目 路——四通八达 </font></h3> <h3> 你站在田子坊看风景,楼上看风景的人在窗前看你。</h3> <h3> 看着这个旧式里弄的曲折幽暗的楼梯,真有点拾级而上一探究竟的欲望 ,但你上楼又不消费,试想,倘若被老板赶下楼的尴尬,毕竟要对得起咱只张脸哦,无奈只能打消这个念头。</h3><h3> 但总有古堡探密的感觉,也许更适合外国游人喜欢猎奇的心理需求。</h3> <h3> 自拍几乎是风靡所有景点社会现象,田子坊也不例外,从形形色色的游客的脸部表情体现,不可否认自拍过程中那种心理上的满足感。</h3> <h3>田子坊开店的大都是外地人居多,极少有上海人,图中的二位是典型的“上海爷叔”,只能在田子坊寸土寸金的边角落临时摆个手串摊,过过腻头。</h3> <h3> 臭豆腐是比较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南北方都有,有一种形容臭豆腐比较有意思“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很香”这样的比喻是乎很矛盾,其实前者形容嗅觉,后者形容的是味觉。</h3><h3>如你徜徉在田子坊拥挤人流中川行,时不时被臭豆腐特殊臭味与烧烤店的肉香混合味扑面而来,挑逗你的味蕾。这一香一臭气味的反差和对冲,又互不相让各自为阵。</h3><h3> 周立波有个经典段子,大蒜遇到咖啡的传说。</h3><h3> 由于地域上的差别,某些地方的人就是爱食大蒜,几乎到了无蒜不欢的地步。但大蒜到了咖啡飘香的上海,地处南方的上海人是绝对抗拒的,尽管食用大蒜对人体如何是好,但这个味难以接受。大蒜和臭豆腐同样是臭,但又不能类比,好了,让各位客官自己去思辨吧。嗨,跑题了。</h3><h3> 言归正传,田子坊一直以各种艺术风格个性鲜明而又相互包容和谐地共存着。多元化的融入,海纳百川迎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h3> <h3> 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拥热吻,哪怕在田子坊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毫无顾忌,随时把现场当舞台,演绎一场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热剧。</h3> <h3> 田子坊有许多外国游客, 所以就衍生出各种风格的酒吧 ,有室内和室外开放式的 ,而最具特式的临店门面的那种 ,给人有种无拘束及随意不羁的感觉。</h3> <h3> 随着时代的发展,认知上的进步,小资不在是贬义词,对小资有重新新的阐述。小资——就是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份招人羡慕的收入,对生活讲究情调与生活品位,并渗透着对生活和生命的一种感悟和理解,它是高于现实法则的一种浪漫情趣。人们都希望在这种浪漫的小资情趣下,去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尽管我们生活有时不那么如意,但热爱生活的信念不能变。</h3><h3> 闲暇时,约上闺蜜和知己,找一自己喜欢的风格酒吧,品上几杯红酒谈点各自喜欢的话题,那么田子坊正迎合这种氛围。</h3> <h3> 上图,这是一家唯一出售摄影作品的商店,出售摄影作品中,我认为作品主题内容和制作都属上乘,但毕竟看的人多,几乎没有看到什么人在购买,摄影作品和绘画艺术相比,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要低的多,走向市场道路艰难,其中最大因素,摄影作品可以量产。</h3> <h3> 田子坊尽管成为上海具有地标性的旅游景点,深受各地游客的青睐,但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第一感觉嘈杂,其次就是破墙开店比比皆是,理应政策不允,田子坊却成了合法。原先具有石库门风貌逐渐削退,商业味越来越重,看来只要有人密集的地方,就会有商机。</h3><h3> 抬头向望,错综复杂的各路管线随处可见,游客们还得在居民凉晒的衣服下穿行,此次此景你的感受会如何呢?最令人尴尬的事,如你有内急,几乎找到你想如厕的地方。</h3><h3> 假如田子坊和上海的新天地,思南公馆相比,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估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又不得不承认田子坊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h3><h3> 经过观察,来田子坊的游客基本上都是外地来客,偶尔也会碰到上海人,但大都充当陪同来上海旅游的亲戚朋友作向导。</h3><h3> 陆陆续续去田子坊拍摄历时也有好几年,我时常在游客密集中穿行,我既不是来此消费,也不算游客 ,手持相机寻寻觅觅倒像个“偷猎者”。 </h3><div> 缺乏小资情调基因的我,确实和田子坊的氛围格格不入而充满违和感,不过这个对我不重要,我只想在这样富有特式氛围中,拍一点值得自己感兴趣的人文题材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仿佛在每个拍摄对象身上寻找与发现他们一部部各色人生故事。当然有时举起相机,也会遭来某些游客情绪上的抵触 ,但这些情况很少发生,基本上都礼貌相向。搞人文题材拍摄你,一定要具备亲和力和心理素养。 </div><div> 就靠几幅摄影作品来概括田子坊是不现实的,因为田子坊一直在变换中,每天接待形形色色来观光旅游的人群,每天上演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建议不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感受一下不一样的你我和变换中的田子坊。</div><div> 谢谢您光顾和阅读我的美篇。</div><div> 老话常提,因本人不善文字,修辞造句粗糙,如您对摄影“作品”及文字不足之处,希望您能毫无保留给于指正,我将不胜荣幸,我会紧握您的手,像遇见久违亲人般的喜悦。</div><div> 2017年即将成为过去,生活将继续,摄影创作之路一路既往,特别感谢一路陪伴的朋友们,有你们陪伴,是我一切处事上的动力,此时此刻我由衷表示感谢,愿朋友在新的2018年生活快乐安康幸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