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弗兰兹·克莱恩作品</h5> <h3><b>弗兰兹·克莱恩被认为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运动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很多人认为,将他与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除了引领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之外,他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极简主义。</b></h3><h3><b><br></b></h3> <h3>在2012年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上,艺术家弗兰兹·克莱恩的作品《无题》以40,402,500美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成交,令不少人为之瞠目。而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一员大将,克莱恩的作品多以黑白两色为主,这种深具东方禅学的极致抽象之美正是他被艺术史所铭记的重要特征。</h3> <h5>弗兰兹·克莱恩《无题》,布面油画,200.7×280.4cm,1957年</h5> <h3><b>一个"孤儿"选择的艺术道路</b></h3><h3><br /></h3> <h5>艺术家弗兰兹·克莱恩</h5> <h3>弗兰兹·克莱恩(Franz Kline)1910年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威尔克斯-巴利(Wilkes-Barre)。这是一个小型煤矿社区,一个和艺术扯不上任何关系的小镇,这里也几乎没有任何能够发展艺术的机会。</h3> <h5>弗兰兹·克莱恩《Huff Post》</h5> <h5>弗兰兹·克莱恩《Painting No.7》</h5> <h3>克莱恩的童年被他复杂的家庭关系所破坏,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促使了他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克莱恩的父亲原是一名酒吧老板,在他只有七岁时便自杀了。年轻的克莱恩搬往宾夕法尼亚州的利哈伊顿,在完成高中学业后,再婚的母亲决定把他送进位于费城的吉拉尔学院(Girard College)——这是一个专为没有父亲的男孩而建立的学院,后来的克莱恩把这个学院称作“孤儿院”。</h3> <h5>弗兰兹·克莱恩《Figure Eight》,1952年</h5> <h5>弗兰兹·克莱恩《Le Gros》</h5>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出生于普通小镇的克莱恩,既没有得到父母殷切的关爱,也没有傲人的家世背景,却下定决心要走自己的路。其实在高中时,他就为学校的报纸画漫画,他对绘画的兴趣在当时已初露端倪。</font></h3> <h3>为了逃离小镇,克莱恩决心前往波士顿艺术学院(Boston University's School of Art)学习,而不是去那所“孤儿院”大学。在波士顿,他获得了大量与艺术接触的机会,这是童年的小镇无法给予他的。在这里,不仅有老师帮助他了解现代艺术,他也从城市的私人和公共收藏中收获颇丰。</h3> <h5>弗兰兹·克莱恩《Herald》,1954年</h5>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毕业后,克莱恩又前往了伦敦的赫斯利艺术学院(Heatherley School of Fine Art)学习。这所院校是伦敦最古老的独立艺术学校之一,是英国为数不多的专注于肖像画、具象绘画和雕塑的艺术学院。也是在这里,克莱恩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伊丽莎白·帕森斯(Elizabeth V . Parsons),她曾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在学校里担任模特。</font></h3> <h5>弗兰兹·克莱恩《Study for Accent GraveZ》,1954年</h5> <h3>这时,克莱恩的生活已彻底无关煤矿小镇,也无关“孤儿”,他成为了一名艺术家。他曾说:“如果你是一名画家,那么你就不是孤独的,因为你不可能会感到孤单。”的确是这样,选择绘画不仅让克莱恩脱离了童年的闭塞,也帮助他收获了爱情和婚姻。</h3> <h5>弗兰兹·克莱恩《Lehigh》</h5> <h3><b>从传统到前卫</b></h3><h3><br></h3><h3>克莱恩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现在的他被大家认为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的艺术风格也经过了一系列的转变。初回纽约的几年,他不得不从事古怪的工作,例如在酒吧里画壁画,还卖过插图给杂志。</h3> <h5>弗兰兹·克莱恩《Puppet in the Paint Box》,1940年</h5>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由于克莱恩之前受到的艺术教育,是鼓励他们向伦勃朗这类的大师学习,所以他早期的创作集中在传统的插图和绘图上。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克莱恩在风景画和城市景观画的基础上创作了肖像画和壁画,他的个人风格首次出现在壁画系列《热爵士(Hot Jazz)》中,这是他在1940年为纽约一家酒吧所作的画。这一系列作品透露出了他的兴趣所在,即打破象征性的形式,代之以快速、原始的笔触。</font></h3> <h5>弗兰兹·克莱恩《Hot Jazz》,1940年</h5> <h5>弗兰兹·克莱恩《Tree》,1944年</h5> <h3>他在这段时期的个人风格也变得越来越抽象,同时也能在作品中看到童年生活的影子。克莱恩描绘的许多图像都是基于火车、斯塔克地貌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煤矿社区的大型机械的形状创作的。观赏者们很容易辨认出这些画作的内容,倒不是因为这些作品极具写实风格,而是因为他就是以这些地方和物体给作品命名的。随着当代纽约艺术的影响,克莱恩开始深入地研究更为抽象的表现形式。</h3> <h5>弗兰兹·克莱恩《Chatham Square》,1948年</h5> <h3>1943年,克莱恩与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的相识,又一次影响了他的艺术生涯。后来许多人认为,他的创作风格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德·库宁的作品。自此,克莱恩又相继结识了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和菲利普·古斯顿(Philip Guston)等人。正是这一批人,引领了第一个在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抽象表现主义运动。</h3> <h3>这是一次特殊的艺术运动,它首次将纽约推向了西方艺术世界的中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抽象表现主义超越了当时正在衰落的欧洲现代艺术的众多流派,成为了新的主流。</h3> <h5>弗兰兹·克莱恩《Delaware Gap》</h5> <h3><b>不止是抽象表现主义</b></h3><h3><br></h3><h3>抽象艺术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视觉主义绘画的激进反叛。它的目的在于抛弃再现性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掘绘画媒介本身所具备的特质。与此同时,它要求画家最大限度地将这些特质个性化以创造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所以,当评论家认为克莱恩的绘画是受德·库宁和东方书法的影响时,他否认了这一点,并声称自己的灵感来自于“无意识”。</h3> <h5>弗兰兹·克莱恩创作于1952年的作品</h5> <h3>当被要求解释自己作品的意义时,克莱恩拒绝了。他认为应当让观众在欣赏时主动感受作品,而不是受暗示的影响。这与他早期直接用作品内容命名的作风大相径庭。相反,他强调了作品的非符号性,以及他所谓的“绘画体验(painting experience)”。</h3> <h5>弗兰兹·克莱恩《Elizabeth》,1958年</h5> <h3>克莱恩谈起自己的创作理念时认为,与其说绘画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手段,不如说是一种与观众建立起物理接触的方式。艺术史学家巴卡吉耶夫认为:“他的艺术都否认,却暗示了作品的内涵和意义。”</h3> <h5>弗兰兹·克莱恩创作于1957年的作品</h5> <h3>“对一幅画的终极测试,无论是我的作品还是其他任何人的,都是画中是否贯穿了画家的情感。”克莱恩如是说。诗人兼策展人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 hara)因此把他当作是典型的“行动画家”。他强烈的内在风格并非体现在人物或图像上,而是流动于笔触和对画布的运用之中。</h3> <h5>弗兰兹·克莱恩《Mycenae》,1958年</h5>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与其他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不同的是,克莱恩只是想让作品看起来像是在灵感迸发的瞬间完成的。然而,在画家的画笔碰触到画布之前,这些看似随性的画作的每一笔,都饱含了艺术家前期深刻的思考和探索。</font></h3> <h5>弗兰兹·克莱恩《Green Painting》,1959年</h5> <h5>弗兰兹·克莱恩《Torches Mauve》,1960年</h5> <h3>克莱恩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获得了巨大的国际认可。他对抽象表现的独特方法开始影响了许多极简主义者,而他的许多作品被艺术史学家认为促进了极简主义绘画的出现。</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了心藝術產品展示</b></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