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167efb"> 陈瑜,女,46岁,中共党员,2013年4月底到西雅任职,后加任党支部书记,2017年4月,任北杜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目前一肩四职。</font></b></h1> <h3> "知书达理,润泽学子花样童年;明德蕴雅,追求教师幸福人生"这是陈瑜作为校长的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她的终极追求。</h3><h3> 陈瑜校长曾在维明任教八年,在教育局任教研员十年,在中型学校任副职四年。这些工作经历是她的财富,特别是任副职的学校,由桥西区第一轮"一托二"中的龙头校发展为第二轮"一托二"的被帮扶校,多岗位多层次的工作经验使她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必然退。所以到西雅后,她第一时间进行学校文化建设,这几年,有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h3><h3> 开始的路程是困难和艰辛的,西雅小学从2000年由开发商交付教育局后,校舍连续使用13年,水电暖面临着维修、水泥地面翻浆爆尘;教室课桌椅、破旧不堪;教室门、窗户等均有不同程度损坏……除了硬件问题,学校办学水平和知名度较低,周边居民根本不选择西雅。看着本属自己辖区的孩子,家长们不辞辛劳地送到其他较知名的学校,陈瑜校长非常痛心,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接受到优质教育。</h3><h3> 陈瑜校长有着睿智的头脑和超强的行动力,这几年,在她的带领下,全校教师在实干苦干中,学校有了巨大变化,西雅一直在进步,得到了社会赞誉和上级认可,处于上升的态势,从被帮扶学校迅速发展成为品牌校。2017年2月,市教育局确定西雅位主城区学区管理制第二批试点学区,成为西雅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随后,她担负起学区重任,组织两校教师交流、教研、全体教师见面会等,短时期内进行了学区体系建设。2017年5月,教育局任命她为北杜小学校长书记,两校一个法人,向集团化办学迈进。暑假,她对两校师资进行整合,优势互补扬长避短,重新组成了两个校区:西雅校区和北杜校区。西雅在短时期内有这样的局面,她认为自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文化建设让她们明确方向集中精力奔向目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化立校,让学校的发展有根有骨</b></h3><h3> 改变从根本做起。2013年暑假,陈瑜校长带领团队梳理办学理念,确定"雅教育"为学校文化核心,精心提炼校训,设计校徽、吉祥物,编写校歌,明确办学方向,继而依据学校文化定位几年间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改造:修建新大门,改造花园,打造主席台文化墙,修整学生厕所,修建南平房和西围墙,粉刷学校内外墙面,学校外观基本成为统一风格。这期间对楼道和班级进行改造,更换门窗改造电路,封闭走廊,改造多功能厅,改建美术音乐专用教室,更换师生新桌椅……四年半,陈校长没有休息过一个假期,每一处大小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她都全程参与。这些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学校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朝向"高雅学校"迈进。</h3><h3> 17年5月,她任职北杜校长后,对于北杜原有学校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想寻求两校文化的融合之道,或者一校一品,各自保留自己的文化。但是现实情况不很乐观,由于特殊原因,北杜文化没有愿景目标和实施路径,没有植根于每一位教师心中,更没有形成合力,在现有基础上重新打磨塑造北杜文化既吃力又没有把握,分析现状:两校区离得近、招生范围接壤,有做成部级制校区的可能性,加上教师的历史原因,不如将两校合并,教师交流,在一个文化引领下,齐心协力做好、完善、发扬西雅文化。</h3><h3> 在暑期两校区全体教师培训会上,陈校长对西雅文化进行全面解读,她讲述了这四年来西雅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走过的道路、历经的成长,西雅老师无限感怀:这几年辛苦忙碌,但真正收获提高;北杜老师无限感慨:西雅这么快壮大,是每一个人努力的结果。文化的宣讲,极好地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干劲、明确了方向。</h3><h3> 北杜校区处在城中村,门前是村干道,全是无证小摊贩,常常堵塞交通,局里支持学校面向市政道路修建新大门;她计划将两校区风格大致统一,但和而不同,要有一个标志性建筑,最后选取了改造成本最低主席台,与西雅相似;更换破旧的门窗、铺设地胶,北杜校区面貌焕然一新,为提升学区影响力做好铺垫。</h3><h3> 在外部环境提升的同时,陈校长抓住每年新入职教师培训、新生家长培训、客人来访等一切机会,宣传学校文化。陈校长行动力强,目光远有想法,因此她不是用行政的方式自上而下的设计与宣传,而是用文化的方法,通过凝聚、互动、分享、体验进行推广,使师生做到熟记于心,内化于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了深入人心的西雅"雅"文化体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制度约束,情感润滑,感受幸福</b></h3><h3> 在提炼学校文化的同时,陈瑜校长带领团队重新完善和修改了学校的管理制度,使其更人性化、合理化;重新修订教师考核方案,将教师的日常工作和成绩纳入考核范围,坚持底线、守住日常,推行榜样激励制度;工会组织关心教师生活,建立生日问候等各种制度。召开教代会,学校的大事难事和教师代表商量,解决发展中的障碍。2017年5月,她到北杜后,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两校合并教师交流,认真分析两校制度,结合两校实际,在西雅主范本基础上进行修订,将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条款召集教师代表审议通过,成为学区制度,是两校交流融合的保障基石。</h3><h3> 随着新学期开始,一些约定俗成的不能称作制度的约定也逐渐形成。如每周一两校区教师例会,周二、周三语数教研,周四读书会、班主任沙龙活动,每月底周一的两校区全体教师会等新秩序逐渐建立,包括婚丧嫁娶、生日、短假等小制度的形成,有生机而又充满情意。</h3><h3> 制度是约束,情感是润滑。陈瑜校长每年春节给老师们手写贺信,给100个孩子写贺年卡;每年为老师们举办"西雅年会"、"集体生日会"、"新学年教师开启仪式"等活动,为平淡忙碌的教学生活增添了一丝温馨、欢乐和感动,大大提升了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指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明德蕴雅,追求教师幸福人生</b></h3><h3> 一个好校长,必会细致入微地审视管理过程,注重细节。"把每一个教师放在心上,关注教师需要,倾听教师的声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陈校长的不懈地追求。</h3><h3> 陈校长说,当好校长不能只是"把人管住""把事管好",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引导,引导教师对自己工作价值和使命追求的深度理解。陈校长不断地鼓励老师,创造条件,让老师们的每一份才华,都在一种西雅的氛围下,放大成为一种独特的优雅。教师主动思考谋划工作,潜力巨大,而学校则千方百计为想做事的教师提供舞台空间及必要的硬件支持,并大张旗鼓地宣传表扬,教师干劲更足、社会反响更好,这种良性循环让西雅教师体会到职业幸福和成就感。老师们不再把努力工作当成一种负担,2013之后的五个暑假,全体老师提前十天报到上班,做各种开学准备工作。有事做,而且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一种幸福。陈校长要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并鼓励他们在为学校增值而努力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西雅讲坛"开讲、"博雅读书会"成立、《雅园》校报发行,微信公号推出,班主任沙龙开办……这些平台锻炼了一批人,涌出大量骨干教师,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堂优质教学和日常扎实教研形成常态,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2017年暑假,有了西雅成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经验,北杜校区的开学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取得良好效果,北杜的老师也在忙碌的工作中体会到职业乐趣与成就感,步入他们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新里程。</h3><h3> 开学以来,教育教学有条不紊,共同推进,两个校区秩序井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知书达理,润泽学子花样童年</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b>西雅已经超越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更是关注作为人的全面成长;超越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关注,进而关注学生整个人生。陈校长经常在想:六年时间,如何让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一个12岁的少年走出西雅校门时,除了惯有的常规的,这位西雅学子身上什么样的特质能够彰显"雅教育"的痕迹?她带领全校老师进行了讨论和思考后,决定落实到校本课程中,定向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周三下午停了文化课,改为两节校本课程。在陈校长的牵头下,雅言雅行十细节,西雅学子三字歌,课前静默,校园循线行,晨诵午写等一系列雅文化教育细节陆续推出执行。渐渐的,西雅学子身上多了一种说不出的韵味:阳光自信开朗彬彬有礼善良微笑;渐渐的,从中学老师反馈出:西雅学生懂事好教成绩好,西雅毕业生少,但是每个班前十名都有西雅学生。</h3><h3> 校本系列课程的实施,必有展示的舞台,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趣味运动会、科技运动会、二月二小庙会、阳光体育周、秋游、冬至包饺子,三年一轮的六一庆祝会、六一游园会、六一小夏游,清明徒步扫墓,为福利院孤儿举办特殊生日会……</h3><h3> 文化建设是润物细无声的,是内心善良的发现,是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直面人性,直指人心。陈瑜校长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誉和爱戴。四年多来执着于学校文化建设,她有很多感悟。学校文化建设,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就是退。她将始终站在教育的高地上,守望着自我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属于全体西雅人的腾飞的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