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提到梵高,自然会联想到那升腾神秘的星空,想到大片大片铬黄颜料涂抹出的向日葵,想到他的疯狂举动和才华。看过电影之后,对于中译名很不满意。原名Loving Vincent取自梵高每次给他弟弟写的信中的署名:“爱你的文森特”。这部电影是导演怀着对文森特的挚爱之情制作的,整部片子中表现出来的虽然还是我们熟知的梵高在世时不被人理解的大氛围,可是邮差之子阿尔芒在小镇上与小镇人们聊天谈论文森特时,大家又露出对文森特的理解、热爱,甚至有点崇拜的感情。其实,他们爱着文森特,尤其在文森特用生命掩盖了他被他杀的真相,承认自己是自杀之后。从这两个角度看,原名Loving Vincent真是取得再恰当不过了。</h1><h1> 中文名为什么用了《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不得而知,但意境和想象力空间上比原名差了很多。将“爱你的文森特”演化成“至爱梵高”,原有的体现梵高与弟弟的兄弟深情的意味全部被抹杀,变成了观众和周围人们对于梵高的热爱,多少有些误导的嫌疑。又狗尾续貂地加了个副题“星空之谜”,大概译者是想突出文森特的一生,包括他的死始终是一个谜,同时又想借画作《星空》来强化人们对于梵高的认识吧。总的来说,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个副题的增加应该算是一个败笔。就尊重原名,用Loving Vincent该有多好。less is more 不仅是穿衣搭配的不二法则,其实也是所有艺术表现方面的金科玉律。</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167efb">1. 油画动画片形式的挑战</font></b></h1><h1><br></h1><h1> 第一次看用手工画作制作的动画片,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看过后的感受。有点期待,有点不习惯,还有点莫名的视觉冲击感,还有些单调和倦怠感。动用了15个国家的一百多名画师作画,最后加工成六万五千帧画作,以每秒12帧的速度播放,才形成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浓墨重彩流动着的动态画面。这个工作量之巨大是我无法想象的,也就是只有导演本人对于梵高有着强烈热爱的感情才有毅力和热情继续下去的一个作业了。导演的热情和执着令人敬佩和唏嘘。</h1><h3><br></h3><h1> 必须承认,影片一开始展现的翻腾云朵和蓝色星空背景,让人一下子联想到了梵高的名作——《星空》。浓墨重彩的油画画面,带给人的是对梵高的回顾和对其画作的重温,心情是有着些许激动的。浓郁的高饱和度的色彩,夸张甚至有点扭曲的图形,铺满的画卷,欧洲味道的场景,一切都很艺术,一切都很梵高。形似星空的画面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感从一开始就抓住了人心。望着那翻滚而过的云团图案,不由让人想要探知,那深邃的蓝色夜空下,无限翻滚着的云团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暗流涌动又充满无限生机和可能性,那黄色的比例大到不协调的星星啊,该是包含着多少对于明亮和闪耀的向往?</h1><h1><br></h1><h1> 95分钟的电影虽然不算很长,但因为全部都是油画作品拼接而成,还是会因过分的冲击感让人形成视觉疲劳。虽然剧情是以仿悬疑侦探的形式展开,但动画片的形式对于展现悬疑情节,无疑效果是有点差强人意的。悬疑的紧张感几乎很难通过油画动画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也是中间让人不由产生“不过如此”感觉的原因吧。</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167efb">2. 寄不出去的信与梵高的死亡之谜</font></b></h1><h1><br /></h1><h1> 如果是普通的由人来演出的电影,用寄不出去的信和寻找梵高之死的真正原因这条线索来切入名人梵高应该是一个比较讨巧的方式。用悬疑推理的方式,而并非是人们熟知的讲生平,讲作品,讲疯狂等等方式来表达对梵高的热爱和怀念,看得出,导演是花了很长时间来思考和决定的。</h1><h1><br /></h1><h1> 文森特·梵高在死亡六周前情绪稳定而平和,甚至还给一直在经济上支持他的弟弟写信说颜料都用完了,要弟弟寄钱给他买颜料。之后,却突然被宣称是自杀,枪击中腹部后忍受了一天的痛苦后才死去,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谜。</h1><h1><br /></h1><h1> 在邮差鲁兰老爹让他的儿子阿尔芒带着那封文森特写给弟弟却没有寄出去的信去亲自送信后,因为文森特的弟弟提奥在文森特去世后也追随弟弟去了,阿尔芒为了找到提奥的遗孀而踏上了去奥威尔小镇的道路。在奥维尔小镇,这个文森特最后度过自己生活的小镇上,阿尔芒先后见到了卖颜料的唐吉老爹,船夫,红头发的痴呆少年,酒店主人的女儿,以及与他一直严重怀疑的加歇医生相关的管家、加歇医生的女儿,以及最后出场的加歇医生本人。</h1><h1><br /></h1><h1> 整个故事是曲折的,怀疑对象也不断转换,疑云打消一个,又会出现新的嫌疑人。观看过程中,其实颇有些在看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意思,但紧张程度相差还是远了些。</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167efb">3. 甘露般浸润心灵的stary stary night啊,</font></b></h1><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167efb">来得那么恰到好处!</font></b></h1><h1><br /></h1><h1> 不知道多少人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拯救了中间过程视觉审美疲劳和油画表现方式带给观众的单调感的,就是片尾突然响起的stary stary night的歌声。当单调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当悬疑也几近真相大白时,当我们似乎觉得这部片子也好像多少还让人有点小小失落时,旋律、歌词,以及声音都美好到无可替代的片尾歌恰到好处地出现了!那一刹那,前面观看中出现的有些枯燥,有些欠缺的情绪全部得到了释放。无需去分析音乐元素是如何配合的,但就是这个声音,这个旋律,甚至就是开头那一嗓子stary stary night的歌词和发音,就那么最不可替代地抚慰了心灵。如有甘泉悄无声息浸润入心的舒适,又恰似仰望繁星满天的夜空,看到了极致灿烂之美却又无法言说,且不必表达的情绪,就在片尾这三四分钟的歌声中弥漫着,流淌着,释放着,无声无息……直到结束了,我还呆坐在座位上,忘记起身离去。</h1><h1><br /></h1><h1> 我们,平凡而规矩地守着一份工作,按部就班活着的没有特色的一个个普通个体,虽然没有梵高的艺术天赋,但有时星星点点闪过心灵的孤独是否会和可怜的文森特有些许类似?只是,我们眼里看到的星空,星星没有那么亮,夜空也没有那么纯粹;而文森特画作中的星星,因黑暗那么黑而显得分外耀眼和夺目。</h1><h1><br /></h1><h1> 正常与疯狂,平凡与艺术创想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清楚,又似乎很模糊。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曾渴望,或现在仍会在偶尔睡不着的时候,想象着那大团大团闪耀着的星光!</h1><h1><br /></h1><h1> stary stary night…… </h1><h1><br /></h1><h1> 让歌声一直流淌,让心灵再放纵一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