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宝活起来 一

僊嶺龝子

<h3>  CCTV3大型综艺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b><font color="#ed2308">第一季</font></b>中9馆(院)27件文物的前世今生火热播出······</h3> <h3>  第一期 故宫博物院</h3> <h3>  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间,现馆藏文物180余万件。</h3> <h3>  1、千里江山图卷, 绢本画,北宋18岁王希孟所画,51.5X1191.5cm,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h3> <h3>  2、清乾隆各色釉彩大瓶,又称瓷母,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全瓶从上到下共分16段釉彩,腹部饰12个霁蓝地描金开光,内中6幅为花卉、蝙蝠、蟠螭、如意、万字带等组成的寓意"福寿万代"的图案,另外6幅为"三阳开泰"、"丹凤朝阳"、"太平有象"、"吉庆有余"以及楼阁山水、博古图等,底部豆绿地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h3> <h3>  3、石鼓又称陈仓石鼓,大秦帝国的"东方红",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花岗岩材质,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都镌刻 "石鼓文"(大篆),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 《猎碣》 。</h3> <h3>  第二期 湖北省博物馆</h3> <h3>  占地面积123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现馆藏品20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h3> <h3>  4、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h3> <h3>  5、云梦秦简,又称睡虎地秦简、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h3> <h3>  6、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h3> <h3>  第三期 河南博物院</h3> <h3>  占地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现馆藏文物达14万余件。</h3> <h3>  7、妇好鸮尊,商代晚期(公元前11世纪),通高45.9厘米 口长16.4厘米。为盛酒器,形体呈猫头鹰状,昂首、圆目、宽喙、小耳、高冠,双翅并拢,双足与垂尾共为三点支撑,后颈有口,上有盖,内壁铸"妇好"二字铭文。背有兽首弓形鋬。</h3> <h3>  8、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前期(距今9000年前,约为公元前7000年),是中国考古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该骨笛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7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此笛经试奏,证明是一种竖吹骨笛,也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h3> <h3>  9、云纹铜禁,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通高28.8厘米 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这是中国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h3> <h3>  第四期 陕西历史博物馆</h3> <h3>  占地 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千平方米,展厅面积1.1万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71万余件,一级文物762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h3> <h3>  10、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1970年窖藏出土于西安南郊何家村,外径4.6厘米,金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香囊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通体镂空,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成两个半球形,上下球体之间,以子母扣套合,内设两层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盂相连,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以铆钉铆接,可自由转动,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总能保持平衡,里面的香料不致洒落,此银香囊制作过程复杂,设计科学与巧妙,令今人叹绝。</h3> <h3>  11、杜虎符,为战国时期至秦朝的文物,1975年出土于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虎作走形,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身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符是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通常作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符留在京师,左半符颁发给屯驻在外的军队,需调兵时,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军队长官将右半符与左半符验合后,军队即按使者传达的命令行动,此符铸于秦惠文君称王前,掌握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h3> <h3>  12、阙楼仪仗图壁画,共两幅,内容相同,分别绘于唐懿德太子墓墓道东壁和西壁,均高296-420厘米,宽976-928厘米,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大足元年(701年)遭谗言被武则天杖杀,时年19岁,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是唐代壁画中场面最大的传世作品,壁画中,从阙楼进入皇宫,是由近200名文武百官组成的仪仗队伍,包括步行卫队、骑马卫队和车队,画面壮阔,人物众多,以山为背景,绘城墙、阙楼和即将出城的仪仗队,代表了唐代高超的建筑艺术。</h3> <h3>  第五期 辽宁省博物馆</h3> <h3>  占地面积8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13平方米,馆藏文物总量11.2万件(套),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h3> <h3>  13、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为设色绢本,现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怅,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横572.8cm,纵27.1 cm。</h3> <h3>  14、铜鎏金木芯马镫,在朝阳北票十六国时期冯素弗墓出土的,文物高23厘米、宽16.8厘米,其中间为木芯,为桑木条揉成,外面包钉一层鎏金铜片,但是因为年代久远,铜片已经残破,露出里边的木芯,所留下来的铜片也比较斑驳,呈现铜绿颜色,流传过程中曾两遭火劫,至今可见火烧痕迹,是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完整马镫。</h3> <h3>  15、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其中的《姨母帖》《初月帖》被认为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著名书画鉴赏家杨仁恺称之为"下真迹一等",宋代《秘阁续帖》、明代华夏《真赏斋帖》、文徵明《停云馆帖》、王肯堂《郁冈斋帖》、清代《三希堂法帖》曾刻录,纵26.3厘米,横253.8厘米,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还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甚至连一睹真容也非易事。</h3> <h3>  第六期 湖南省博物馆</h3> <h3>  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湖南省博物馆藏品达18万余件。</h3> <h3>  16、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为唐朝的文物,高19厘米,底径11厘米,1983年出土于长沙窑址,樽酒之用,执壶的诗文爽口、书道遒劲,壶口沿外翻,粗颈短流,背部装有一执手,瓜棱形腹,平底,以褐彩在流下腹部题写诗歌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h3> <h3>  17、辛追墓T型帛画,是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之一,出土时覆盖于内棺上,整幅画面呈T形,长205cm,上宽92cm,下宽47.7cm,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边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于悬挂,帛画的构图分为天上、人间、冥府三部分,为人们认识和了解楚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h3> <h3>  18、皿方罍,商晚期铸造,属盛酒器一类,因器口铭文为&quot;皿天全作父己尊彝&quot;而得名,该器于1922年被发现,器盖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器身至2014年6月14日才从国外回到长沙,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quot;方罍之王&quot;。</h3> <h3>  第七期 上海博物馆</h3> <h3>  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五层,高29.5米,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101925件,其中一级文物717件,二级文物34505件,三级文物107992件。</h3> <h3>  19、战国商鞅方升,是一件战国中期的青铜器,&nbsp;高2.32厘米,通长18.7厘米,容积202.15毫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文32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大良造鞅"就是商鞅,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h3> <h3>  20、朱克柔的缂丝莲塘乳鸭图,长107.5厘米,宽108.8厘米,是一件南宋时期的丝织作品,这幅作品上刻画了一组非常精美的荷花、石块、白鹭、水鸭等形象,画面生动温馨,色彩丰富饱满,是现存宋代缂丝作品中绝对的上乘之作,在画面中的石块上有隶书小款"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说的是这幅作品的产地和名称,在作品的左下角,有"克柔"朱红印一方,说的是这幅作品的作者,叫朱克柔。</h3> <h3>  21、大克鼎又称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90字,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鼎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 ,口径75.6厘米,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h3> <h3>  第八期 浙江省博物馆</h3> <h3>  新馆占地20400 平方米,建筑面积7360平方米,新增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等十个展馆,浙江省内最大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展示了浙江七千年古老悠久的历史,是海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博物馆之一。</h3> <h3>  22、宁波"万工轿",清末民初,高275厘米,长150厘米,宽90厘米,是朱金木雕杰出代表,木雕彩轿,朱漆泥金,犹如一座黄金造就的宝龛,剔透玲珑,轿上圆雕或浮雕数百个人物和花鸟虫兽,组成天官赐福、魁星点状、八仙过海、和合神仙、渔樵耕读、金龙彩凤、榴开百子、喜上眉梢等戏曲故事和吉祥主题,前后左右的舞台还"上演"着《荆钗记》、《拾玉镯》、《西游记》等戏文,轿子圆雕、浮雕和镂雕层层相叠,这顶宁波花轿是彩结贳器店用于出租的头等轿,又称"百子轿",制作此轿需耗费近一万工时,是现存最豪华的一顶花轿。</h3> <h3>  23、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长124.8厘米,有效弦长116.3厘米,额宽16.3厘米,肩宽18.8厘米,尾宽12.5厘米,厚5.4厘米,唐代。琴体浑厚,背面微凸,鹿角灰胎,从琴面漆灰剥落处看,漆灰较厚,龙池上方有&quot;彩凤鸣岐&quot;琴名,另有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文围绕龙池四周,龙池腹腔内有&quot;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quot;题刻,此琴造型古朴、凝重,有钟磬金石之声,着录于《琴学丛书》中,是杨宗稷最珍爱的三张琴之一,给了它"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等极高的评价,专家认为此琴制作于中唐,并评价此琴发声在唐琴中音声亦属上乘。</h3> <h3>  24、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通高8.9cm、上射径17.1-17.6cm、下射径16.5-17.5cm、孔外径5cm、孔内径3.8cm,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h3> <h3>  第九期 南京博物院</h3> <h3>  &nbsp;占地13万余平方米,总建设面积84500平方米,展群面积26000平方米,为&quot;一院六馆&quot;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h3> <h3>  &nbsp;25、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明代,是用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一套备用构建复原而成,门券上的形象为藏传佛教密宗所特有的发项装饰,门顶端高举着神态威武的金翅大鹏鸟,两侧对称设置龙女、摩羯鱼、狮羊立兽、白象王等神像和神兽,据史料记载,在当年建造大报恩寺塔石共烧制的三套完整的塔身构建,一套用于施工,两套埋于地下,用于以后的维修,这座拱门就是当时备用两套中的一套。</h3> <h3> 26、坤舆万国全图,通幅纵 168.7厘米,横380.2厘米,图首右上角题"坤舆万国全图"6字,主图为椭圆形的世界地图,此外并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图和地理图:右上角有九重天图,右下角有天地仪图,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图和日、月食图,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图和中气图,另有量天尺图附于主图内左下方,各大洋绘有各种帆船共 9艘,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共15头,南极大陆上绘陆上动物共8头,有犀牛、象、狮子、鸵鸟等,这幅地图还保留了母本的全部序跋,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h3> <h3>  27、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壁画各长2.4米,高0.8米,距底0.5米,南壁画自外而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北壁画自外而内:向秀、刘灵、阮咸、荣启期,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砖画的原作者不论是顾恺之还是陆探微,都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提供了可靠而详实的资料,因此备受美术史界的高度重视,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幅砖画,保存最好的一幅砖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