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齐将畏子发,江盗知李博。<br>子敬留旧物,仲弓赠新帛。</b></font></h1> <h1> 今天四个故事的押韵属于“梭波辙”,故事内容属于“侠客与盗贼”类。</h1> <h3> </h3> <h1>【齐将畏子发】(qí jiàng wèi zǐ fā)<br> 典源:故事“小偷退齐兵”选自《中国寓言故事》,涉及:人物:子发、小偷。<br> 题解:齐将:齐国军队的领兵主将;畏:畏惧;子发,防守方楚国军队的将领。意思是齐国军队进攻楚国时,被吓了回去。 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兴兵攻打楚国,齐国兵多将广,士气正盛。楚国军队接战三次,连续败北,楚将子发一筹莫展。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前来找到子发,欲要投军效力,自己也承认以前不务正业,当过小偷,而且偷东西这项技能无人能比。子发这个人有个特点:愿意录用各方面的人才,哪怕只有一技之长。看见小偷前来投军,竟然也是以礼相待,不顾别人私下劝说,录用了小偷。过了几天,楚军正愁无退敌之策,小偷主动请缨:“我有个办法,请让我去试试吧。”子发同意了。第一天,小偷偷回了齐国主将的军用帷帐,天明后派人送了回去;第二天晚上又偷回了主将的枕头,天明又送了回去;第三天晚上取回来主将的头发簪子,再送回时,齐国将士都是目瞪口呆了。主将对大家说:“楚国子发部下有能人哪!今天再不退兵,楚军只怕要取我的头了!”齐军不战自退了,楚国的小偷立了功。大家都夸子发的用人之道。<br> 感悟:小偷,如果损害社会,损害人民,的确应该绳之以法;如果改邪归正,把技艺特长用到有益的地方,有时也能干出大事来。一句话就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h1><h3><br></h3> <h3> </h3> <h1>【江盗知李博】(jiāng dào zhī lǐ bó)<br> 典源:典故“李涉遇盗”出自宋代计有功的《唐诗记事》,涉及人物有李涉及江盗。<br> 题解:江盗:江边的强盗;知:知道或听说过;李博:当时大家都称李涉为“李博士”,我简称为“李博”。全句的意思,李博士的大名就连强盗都知道并且很敬重。<br> 故事:李涉是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唐文宗时,因时任太学博士,所以大家也称李涉为“李博士”。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李涉前往九江,看望自己做江州刺史的弟弟。船行至浣口(今属安徽安庆),忽然遇到一群打家劫舍的盗贼,手执刀枪,喝令停船。盗贼首领问:“船上何人?”船夫答道:“是李博士。”贼首听说后,命令部下停止抢劫,说:“如果真是李博士,我们就不劫他的财了。不过我辈早就听说他的诗名,希望他能给我们写一首诗。”李涉听罢,铺开宣纸,写了一首绝句:“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匪首得诗大喜,不但不抢李涉的钱财,反而送了许多财物给他。李涉的这首诗也流传了下来。<br> 感悟:我理解这个故事里有两个关键词,那就是尊重和理解。盗贼同样尊重正直而有才的人,说明任何时候知识和才能是有用的。李涉也理解眼前这些人,我自己不用隐姓埋名了,因为现在世上还有不少像你们这样的人。这首即幽默又反映社会现状的诗,很有欣赏价值。</h1><h3><br></h3> <h3> </h3> <h1> 【子敬留旧物】(zǐ jìng liú jiù wù)<br> 典源:典故“青毡旧物”出自《晋书•王献之传》,涉及人物有王献之、盗贼。<br> 题解:子敬:王献之的字;留:留下,不要拿走;旧物:祖传的东西。意思是王献之告诉盗贼,拿别的东西可以,祖传的东西给我留下。<br> 故事:东晋时期,有位大书法家叫王献之。他的书法、画技、琴艺皆高超,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他处世豁达,待人宽厚。有一天夜晚,他在书房里睡得正香,突然被一阵响动惊醒。睁开眼一看,有三四个人正在书房内偷东西。那几个小偷正把几件值钱的东西往一只口袋里装。王献之躺在床上,一声不吭,静静地看着。小偷见屋内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拿了,就将一只大吊橱打开,从里面翻出一件陈旧的青色毡子准备一起带走。王献之忍不住了:“请高抬贵手吧,这件青毡子,是我家祖传旧物,给我留下吧。”小偷们突然听见主人说话,知道盗行败露,吓得魂不附体,别说旧物,新物也不要了,撒腿就跑了出去。<br> 感悟:祖传旧物不一定值钱,但价值不可估量,实在是应该珍惜。王献之已经很大度了,小偷做事不留余地,也实在令人痛恨。</h1><h3><br></h3> <h3> </h3> <h1>【仲弓赠新帛】(zhòng gōng zèng xīn bó)<br> 典源:典故“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传》涉及人物:陈寔及孩子、小偷。<br> 题解:仲弓:陈寔的字;赠:赠送;新帛:帛是布匹的总称。全名意思是陈仲弓没有责怪小偷,还赠送了新的布匹。 故事:陈寔字仲弓,是东汉时期的官员,以清高而有德行闻名于世。当县官时,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些人为了生活,便当了小偷。有一天夜里,一个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伺机偷点东西。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孩子们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必须要知道修养自己的品德,努力成为正直有用的人。可有的人本性也不错,但不注重品性修养,就养成了坏习惯,逐步成了不善良的人。梁上那位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听了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刻反省自己,返回正道。不过你现在这样可能是由于贫困所致吧。”唤管家拿出二匹绢赠送给小偷。打这以后,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现象,“梁上君子”一词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br> 感悟:我认为,与其狠狠责骂那位“梁上君子”,还真不如规劝他,教导他,给他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这样就有很大可能让梁上君子成为改恶从善的真君子。</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