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香山寺

闲人免进

<h3>香山寺古称大永安寺、甘露寺等,坐落于香山公园南部。其始建于唐代,历经辽、金、元、明、清不断修缮扩建,至清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成为香山的核心景观。香山寺是乾隆钦定的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寺院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严整壮观。1860年、1900年先后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焚掠。2012年,香山寺启动修复,主体建筑于2016年修复竣工重现“前街、中寺、后苑”的建筑格局。2017年11月28日向社会试开放。</h3> <h3>从香山公园东门一路向南行,经过一座石桥,再沿静翠湖路旁的古道,便可到达香山寺景区,进入景区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上书“买卖街”的一块石刻,清朝乾隆年间,也是香山寺发展最为鼎盛时期,为了使皇家感受市井乐趣,这条路上遍布着由太监、宫女乔装经营的买卖店铺,这条通往香山寺的山路,也因而得名“买卖街”。</h3> <h3>知乐濠为香山寺前的一方形放生水池,正中架有一座单孔石桥,乾隆到此时因见鱼儿游浮自得其乐如行空中,遂引用了《庄子·秋水篇》中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命名。</h3> <h3>“香云入座”牌楼</h3> <h3>山门殿前幡杆,是两根直径长达50厘米至60厘米云杉原木,经过近3个月的精细打磨,才有了如今山门殿前两根挺拔笔直的幡杆。</h3> <h3>接引佛殿,殿内供奉着铜胎接引佛,殿外前檐向东挂“香山大永安禅寺”匾,寓意无论家庭还是国家都能永远安宁。</h3> <h3>在西佛殿门外,种植着两株高矗入云的古松,双松树冠上相对生长的大枝都长长的伸延,很像两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拱手听讲。乾隆遂将其命名为“听法松”,并曾夸它是 “百尺高耸,侧立回声,尤为奇古”。</h3> <h3>天王殿,殿内有复原铜胎弥勒佛、木胎韦陀、泥塑四大天王。</h3> <h3>南、北坛城,青色的瓦,红色的檐,远远望去,既华丽美观又古色古香。</h3> <h3>娑罗树歌碑,此碑为乾隆御制碑,现保存完好,形制规整,为四方体,东侧刻满文、南侧刻汉文、西侧刻藏文、北侧刻蒙文。</h3> <h3>敕赐香山永安禅寺报恩之碑,此碑立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由司礼监太监范弘所设。清乾隆时期扩建香山寺,将此碑推倒掩埋。1992年清理香山寺遗址时出土,当时碑首、碑身、碑座分为三段,碑身文字均有凿痕,碑额碎裂不全,经公园修整立于原处。</h3> <h3>复建后的钟楼</h3> <h3>这里厕所的名字也与众不同,起了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净房。</h3> <h3>“永安”牌楼看上去古风古韵,却又不失庄严的气质。</h3> <h3>香山寺石屏,它是乾隆年间所建,整体为汉白玉材质。石屏的东侧,镌刻着乾隆皇帝敬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八大人觉经》,西侧自左至右镌刻着乾隆十四年绘制的文殊菩萨、燃灯古佛、观音菩萨像,右上角题刻乾隆御赞。石屏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依然屹立在这里。</h3> <h3>圆灵应现殿,内有复原铜胎三世佛(横三世佛)、泥塑十八罗汉、泥塑倒座观音等,这也是静宜园内体量最大的单体建筑。</h3> <h3>这里是通往后苑的必经之路,游客需在这里领了牌证才能进入。</h3> <h3>眼界宽,为歇山式建筑,殿外悬挂粉油蓝字匾一面及楹联一副,殿宇南北两侧连接四十六间爬山廊,与后苑最高建筑“青霞寄逸”相连。廊下内侧蹬道相连,可至水月空明殿。</h3> <h3>在这里看“圆灵应现”殿,能够感觉到宏伟的建筑是那么的金碧辉煌。</h3> <h3>穿过“眼界宽”,就进入了香山寺最精华之地,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薝蔔香林阁,它是一座三层的六方亭式楼阁,阁外一层前檐悬挂“薝蔔香林”匾,原内供奉观世音菩萨;第二层外前檐悬挂“无住法轮”匾,原内供奉无量寿佛、宝胜佛和燃灯佛;第三层外前檐悬挂“光明莲界”匾,原内供奉阿弥陀佛、药师佛、秘密佛、上乐王佛、呀吗哒噶佛。</h3> <h3>顺着爬山廊往上走就可以欣赏到后苑的美景了。</h3> <h3>这里到处都散发着一种灵秀之美,假山之上,青霞寄逸楼便在最高处矗立着。它华丽恢宏,宏伟壮观,磅礴的气势受到了众人瞩目。</h3> <h3>当你站在青霞寄逸楼上回望京城时,天高地阔、层峦叠嶂的美丽景色将尽收眼底。玉泉山上的玉泉塔隐约可见。</h3> <h3>寺院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独特的前街、中寺、后苑的建筑风格与秀美的自然环境紧密融合,建筑依山借势,由低到高,层层递进,使园林之美更具层次、深度和韵味,不仅在中国寺院建筑中非常罕见,在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中也堪称上乘之作。</h3> <h3>南北各衔的四十六间游廊,依山而建,气势非常。</h3> <h3>上为青霞寄逸楼,下为水月空明楼。</h3> <h3>从远处看,它就像一棵璀璨的明珠一样,镶嵌在绿色的怀抱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