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br></h3> <h3> 2017年12月9日,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彭懿老师。</h3><h3> 彭懿老师的大名对于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妈妈们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很熟悉。因为国内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图画书不是彭懿老师翻译的,就是彭懿老师编写的。彭懿老师作为一位翻译家把很多国外的优秀作品带到了国内,这些作品包括《爷爷变成了幽灵》、《鸭子骑车记》、《黑兔和白兔》、《小黑鱼》、《好长好长的蛇》、《14只老鼠》等等。</h3><h3><br></h3> <h3> </h3> <h3> 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理论研究者。他的“绘本7步阅读法”,已被众多的阅读推广人、绘本馆从业者奉为圭臬,有些书还被誉为“图画书中《圣经》”。</h3> <h3></h3><h3> 彭懿老师不仅是一位图画书的传播者,更是一位图画书领域和当代儿童文学领域的开创者,他为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温暖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妖怪山》、《巴夭人的孩子》、《不要和青蛙跳绳》、《精灵鸟婆婆》、《红菇娘》、《我是夏蛋蛋》、《我是夏壳壳》、《魔塔》等等。</h3><h3> 作为东华附校的家长和孩子们何其有幸有这样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位当代的文学大师,并由这位文学大师带领我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奇幻纸上之旅”。</h3><h3> </h3> <h3> 第一站《妖怪山》,这是一个关于友情和救赎的幻想故事。一年前,夏蝉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她的下落,除了她三个最好的朋友。那是暑假第一天的下午,野狐、夏蝉、虎牙、笛妹,四个小伙伴高高兴兴地朝妖怪山进发了。他们登到山顶,开始做起了“妖怪抓小孩”的游戏,手拉起手,一边唱起自己编的歌谣,一边转起圈,谁先跌倒谁就是“妖怪”,要去抓其他人。夏蝉先跌倒了,她是“妖怪”!她在追赶他们的过程中发生了意外状况,三个小伙伴吓坏了,扭头就跑……一年后,夏蝉给三个好朋友写了一封信,请他们再回妖怪山,做完那个游戏,这样她才会变成人类小女孩,回到他们身边。</h3><h3>他们能够如约而至吗?</h3><h3>神秘的妖怪山隐藏着怎样的世界?</h3><h3>夏蝉变成了什么样的妖怪?</h3><h3>再回妖怪山,他们将接受怎样的挑战呢?</h3><h3>他们能顺利地救回夏蝉吗?</h3><h3>夏蝉最后有没有再变成人类小女孩?</h3><h3> 彭老师为我们深度解读了这本关于心灵救赎的图画书,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说孩子是天使。可是我们忘记了另一句话:每个天使心中都有一座妖怪山。当你回忆你的童年,有没有阴影,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直到你长大都没有办法勇敢地面对,甚至不能跟别人分享的故事?这是一本颠覆思维,跨越阴影成就七彩童年的图画书,对此彭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并不认为,有阴影的童年就不是好童年。一个孩子的童年是七彩的,七彩并不意味着总是阳光灿烂,而是时有困惑、时有忧伤,甚至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罪恶,这才是童年。”</h3><h3><br></h3> <h3> 离开了《妖怪山》我们又来到了 《不要和青蛙跳绳》中小男孩壳壳的幻想世界,本书讲述了小男孩壳壳在自己心爱的跳棋被妈妈扔掉后,通过天马行空的幻想来舒缓自己愤怒的负面情绪,并在一个人的幻想游戏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再一次发现自己对妈妈的爱。</h3><h3> 彭懿老师在谈起创作缘由时回忆道:“儿子上小学时,有一天趁他不在家,我把他抽屉里一切我认为没用的东西都给扔掉了,包括爷爷送给他的一盒已经缺了好几颗棋子的象棋。儿子知道后哭了许久。他长那么大,从来没那么伤心地哭过。那一刻,我无地自容,因为我明白了,我扔掉的不是象棋,而是他童年的记忆啊。”正是这件事激发了彭懿老师创作《不要和青蛙跳绳》。</h3><h3> 本书通过奇妙的幻想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孩子丰富、敏感而又坚强的内心世界,帮助家长更好地读懂孩子、理解孩子。书中小男孩的幻想里出现了大象、狮子、鳄鱼、企鹅、青蛙、长颈鹿等等,这个世界充满了童趣,孩子在这里学会了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这本图画书幻想与现实无缝对接,正面张扬孩子的想象世界,让孩子作为天性的幻想成为积极面对生活与挑战的强大力量。</h3><h3><br></h3> <h3> 《巴夭人的孩子》是彭老师首次推出的摄影图画书,以镜头记录了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珊瑚礁三角区,漂泊于海上巴夭人的生活,巴夭人又称之为“海上吉普赛人”!</h3><h3> 这本书如同一扇窗户,让生活在和平富足社会的孩子们了解到世界上的另一端的居然生活着这样的一群神秘民族,书中的一幅幅摄影作品,像一部纸上电影,带着我们去到马来西亚的仙本那,去感受巴夭人的生活,孩子们或许能从书中看到与自己不一样的同龄人奔跑、跳水、游戏、在静谧的阳光下享受美好的时光。而作为成年人,或许能从中感受到宁静美好的时光之下,巴夭人生活的艰辛。</h3><h3><br></h3> <h3> 《红菇娘》是一本关于童年记忆的温暖作品,红菇娘是北方特有的一种水果,本书以红菇娘为主线,描写一个发生在东北小山村的故事,一个是城里来的小女孩,意外出现的小羊和方头方脑的男孩蝈蝈,从未见过和尝过的红菇娘,冲过来的大公鹅,光屁股跳水的小男孩,突如其来的太阳雨,白桦林的风铃花,滚下去的长长斜坡,还有意外发现的一大片红菇娘,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幅唯美的画,童年就在画中!</h3> <h3> 《精灵鸟婆婆》构建了一个离奇复杂、多重线索的幻想故事。这本书同时也是对于绘本形式的一种创新—用图画来代表现实、用摄影照片代表幻想世界,让《精灵鸟婆婆》成为了一部“纸上电影”。</h3><h3> 《精灵鸟婆婆》的故事发生在一片森林中。故事中,家里的奶奶喜欢给自己的孙女和孙子讲精灵森林的故事,还说自己是精灵鸟婆婆。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但并不真的相信。直到一天傍晚,姐弟俩去捉萤火虫,被一座奇怪的石头墙先后吸入了幻想世界——精灵森林,姐姐要想方设法从树妖婆婆手中解救弟弟。</h3><h3> 用“虚构”的绘画来表征现实,用“真实”的摄影来营造幻象,真与假的界限在图画中也渐渐模糊了,通过这些画面也从侧面折射出了精灵鸟婆婆和树妖婆婆这对孪生姐妹,不同的人生归宿。彭老师说过:“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面向,树妖婆婆和精灵鸟婆婆就好似我们的双面人格,我们把一个世俗的、易于被人接受的自己放在这世上,把另一个神秘的孤独的自己藏于‘秘密森林’”。</h3><h3><br></h3> <h3> 本次“纸上奇幻之旅“的最后一站,就是彭老师的新作《驯鹿人的孩子》,这也是一本摄影图画书,彭老师用他一贯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创作这部作品的经历,为了寻找遥远神秘的驯鹿人部落,他从繁华之都,十里洋场的上海来到了荒凉的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境内,亲自组建了一支14人的马队,穿越了原始森林,风餐露宿,历经千辛才终于寻找到了神秘的驯鹿人部落。</h3><h3> “驯鹿牧民”,蒙古人称之为“查坦人”,他们是一个生活在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境内以饲养驯鹿为生的突厥语民族。查坦人现在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他们主要依靠放牧驯鹿、打猎以及制作手工艺品为生,整年迁徙于库苏古尔湖畔的原始森林中。这又是一个充满惊喜、使人感动的故事,我们也非常期待这本书明年的闪亮登场!</h3><h3> “逝者如斯夫”快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彭老师的作品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带给我们心灵和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为我们和孩子打开了一扇相互了解的窗户,每个人的童年都不完美,但是不完美的童年却可以很温暖!</h3><h3> 最后,我们非常感谢给我们带来这场别开生面的“奇幻纸上之旅”的彭懿老师以及活动的主办单位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协办单位东华附校家委会亲子教育专委会的鼎力相助。</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