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文/福建泉州 庄文其</h3> <h3> 记不起是什么时候认识她,印象中好象是有一天QQ好友中忽然就多出一个美女,昵称茶语兰心──当然这是网名,本名是很久以后才知道:郑秋波。秋波是怎么成为我的QQ好友,或者我是怎么成为她的QQ好友,已经记不起来了,反正是一笔糊涂账一一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有机会“实地”观看这个让我惊奇万分的北国女子的榕树盆景作品。<br></h3><div> 对她我慕名已久。</div> <h3> 不过茶语兰心这四个字肯定不是先从QQ上看见的,但在什么地方相遇却回忆不起来,只记得吸引我关注的原因是她在东北辽宁鞍山有个叫《融园》的去处,里面竟然满满的放着都是榕树盆景。我最初的反应是吓一跳,榕树这种典型的南方树种跑去东北安家落户,可能吗?不会是钱多一时兴起玩玩吧?当时真的很怀疑,又有点好奇,于是就持着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尽管都已经是QQ好友了,但从不聊天,也不留言,倒是经常会去她的空间转转,然后不吭不响就闪了,让时间在路人的状态中消失了几年。</h3> <h3> 不过几年观察下来,结论逐渐形成:融(榕)园不是在玩“过把瘾就死”的游戏,榕树盆景在北国也已经扎下根了,并日渐形成气候。对一个痴榕的闽南人,不由大乐,遂生知音之叹:吾道不寡矣!这时有一个念头在心里生出,想比较全面的了解融园主人,了解她的经历:为什么会挑选将榕树引入东北;了解榕树北迁的故事:生存环境变化如此之大,没有故事发生是不可能的。还有……还有就是观赏她的榕树盆景时总觉得有种清雅秀丽的气质洋溢,这又是如何炼成?</h3> <h3> 于是主动要求加她的微信,于是才有这段时间对她多一些的了解。兰心是如何与榕树结缘的,我没专门去问,但从她的一篇日志里可以窥见痕迹。她写到:“《闽书》上说:榕荫极广,以及能容,取其谐音,故名曰榕……容者,包含、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联系上她的盆景园取名《融园》,以融谐榕,大致可以把握她的榕缘之由来。换句话说,兰心在榕树身上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精神所在:生生不息,有容乃大。</h3><div> 于是,一场无法遏止的爱发生了,谁说“榕不过吉”(江西吉安的谚语,意即榕树过吉安就无法存活,气候适应不了)?兰心非要让榕树盆景扎根在祖国东北的土地上不可。十六年前,兰心毅然决然来到福建省漳州市,把半成品中的榕树盆景满满的装了一大卡车,运回几千公里外的家乡。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者以为她疯了,因为了解她的人知道这个选择可以说是以身家性命为代价──投资的钱是借的居多,她却不为任何怀疑或否定的言论所动,奋力前行,那怕撞上南墙,也只能是墙让开,她就是要走过去!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其中有多少艰难困苦,她从不为外人道,我们只知道,她闯过来,事业日渐起色,她的愿望奇迹般的实现。这些榕树盆景作品(见图)是在东北的土地上养成的,除了“傲”的特点依然,还多出了娇的韵味,清雅秀丽满体(这方面她有一篇经验总结:《浅谈榕树盆景在东北的养护》)。</div> <h3> 当然,受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比如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她收购的树材有部分存在质量比较一般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反应在根础和主干这两部分,变化不够大,要知道榕树是以根取胜,而根的变化岂止万千?显然兰心很清楚这一点,她紧紧抓住养这个环节,在土和肥两方面下苦功(用土和用肥对很多盆景人来说不及格是准确的评价),路径选择正确,效果显著,这些年她除了在侧枝干和树冠方面做出有个人风格的造型外,基础补缺上也取得极大成绩,具体表现在整体观感上,不和谐现象几乎没有了,融合度之高让人惊讶。</h3><div> 啰啰嗦嗦说了上面这些话,我怀疑兰心是否需要。虽说锦上添花的事并没有什么不好,但终归不如雪中送炭。这样一想,继续写下去的欲望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呵呵,那就打住吧。最后几句:名利身外事,别看当下一些表演者是那样的春风得意,但历史不会接纳蝇营狗苟。树桩盆景──即生命雕塑艺术不能没有地气,只有脚踏在土地上的人们才能走远,走好。兰心,愿你继续坚持探寻榕树盆景与众不同的美,深耕细作,将之发扬光大!中国盆景事业的未来需要有脊梁,而脊梁只有先立于地才能顶起天!</div><div> 加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