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广泛宣传游戏对幼儿童年生活的重要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满足幼儿成长需要,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指南》相结合,紧紧围绕“游戏----点亮快乐童年”活动主题,通过开展系列宣传和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唤起广大幼儿园教师、家长及全社会对幼儿游戏的关注,更加深入扭转当前重知识技能学习,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小学化”倾向,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保障幼儿探索、想象、思考与创造能力的不断发展,有效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br></h3> <h3>引导广大家长充分认识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创造充足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快乐游戏,扭转当前存在的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干预幼儿游戏、成人“导演”幼儿游戏、以电子游戏产品替代玩具等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h3> <h3>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我们将始终坚持把游戏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中,力求转变家长功利性育儿观,使广大家长了解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学习体育发展的最好方式!</h3> <h3>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幸福童年让我们一起——</h3><div> 呵护幼儿天性,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游戏是儿童的权利,是幼儿童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天性好玩,游戏是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他们可以在玩中做,做中学,学中乐。游戏既是快乐的学习又是天性的释放,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给幼儿玩游戏的权利就是对幼儿天性的呵护、成长的善待。如果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企图拔苗助长的做法。它将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强行转变幼儿的思维方式、思维逻辑和行为准则,不利于幼儿进入小学后学习兴趣的培养。</div> <h3> 珍视游戏价值,鼓励支持幼儿游戏。游戏给予幼儿自由与自主的机会,促进其主体性、社会性发展。通过游戏,幼儿再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游戏,幼儿探索、思考、学习解决问题;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通过游戏,幼儿学会交往与合作;通过游戏,带给幼儿身心愉悦的情绪体验等。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作为家长,要看到游戏的重要价值,避免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成人化”偏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要从时间、环境与游戏材料等方面对幼儿的游戏给予支持,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如果过早地把小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拼音、写字、算数、珠心算等内容的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相关的书面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相关竞赛活动等,必然使儿童失去接受世界的兴趣,丧失主动性与创造性,容易形成惯性思维,限制思维的正常发展水平,形成做事机械、教条的习惯,严重的会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抵抗心理。</h3> <h3> 学会观察和陪伴,让幼儿尽情游戏。游戏是幼儿自发地对自身潜能开发的活动,他们通过游戏展现其潜在的精神。幼儿投入游戏的过程给予我们观察和陪伴幼儿的机会。请家长放下家务、放下手机,用更多的时间观察和陪伴幼儿,并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采取民主的态度、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幼儿一起玩、一起笑,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幼儿更多的信任与支持,一起探索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共同交流和享受其中的乐趣。通过家长和幼儿共同走进游戏,重拾童心、读懂童年,看见成长!</h3> <h3>让游戏点亮快乐童年,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童年!请您和我们一起来做:</h3><div> 1.转变思想观念,从根本上理解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不忽视幼儿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转变“会教写字、算数、背诗文的幼儿园才是好幼儿园”的错误观念。 </div> <h3> 2.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幼儿不提前进行书写和运算、不学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不做小学化书面家庭作业。</h3> <h3> 3.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鼓励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抛弃“家长的需要就是孩子的需要,知识学得越多越好,技能也是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尊重孩子自身的独特特点;在家庭中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要给予重视和引导,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想去做大人们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也要投入进去,与孩子一起构思探索,这样才真正地为幼儿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