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2月9日,博洋户外俱乐部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休闲活动。</h3><h3> 从方洞沿古道上山,经八老爷墓、飞泉寺、燕尾瀑、能仁寺、49盘岭头(芙蓉古道)、转折反穿筋竹涧。</h3><h3> 全程9.7公里,用时5.5小时。</h3> <h3>从上灵岩村至49盘岭头,一路都是较大的古道,线路明显。岭后至百步松头是村落小径,年久杂草丛生,覆盖小道。直接在山野中穿插,最终找到至筋竹涧入口的小道,一路还算顺利。</h3> <h3>方洞索道入口(上灵岩村)</h3> <h3>至八老爷墓古道</h3> <h3> "八老爷墓"位于雁荡山的飞泉寺附近,"八老爷墓"是俗称,雁荡、大荆一带上了年纪的乡民都有所耳闻,乐清有关旅游资料称之为"坟庄"。</h3><h3> "八老爷"姓阮名尚傅,字良弼,号季良,温岭泽国大地主豪强,地方大乡绅,富甲一方。雁荡山的坟庄,就是他为自己所建的坟墓。人们为什么要称他为"八老爷"?"老爷"是旧社会对有钱有地位人的尊称,阮季良是阮萃恩的第四个儿子,或许为了避讳"四老爷"的"四",因"四"方言读音同"死"。</h3><h3> 阮季良的"坟庄",建造于民国25年(1936年),主坟及周边的建筑物,原占地面积30亩。坟墓极为豪华,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并采用了水磨技术,坟台有三四层,每一层之间,用水泥阶梯连接,阶梯旁边用水泥钢筋浇铸了栏栅,只是这些栏栅被推倒了,有的不知道丢弃在何处。坟台中竖有一巨大的长方形青石碑,碑上有当时内政部长监察院院长赵某,山西大学教授黄岩柯等人为阮季良的题刻,现在依然清晰;坟台最上一层是墓穴,共5口,因阮季良有4个妻妾。中间是他自己的坟穴,穴口都用红漆涂抹,至今依然没有褪色。阮季良自己的墓穴封口上写着"民国阮季良先生寿域",他的四个妻妾上面则写着"佳城"。</h3><h3> 阮季良雁荡山的"坟庄"。有人说,是一个空空的坟墓。"八老爷墓"到底葬没葬人,众说纷纭。1949年温岭解放,阮季良惧怕革命形势,出逃他乡。所以,现在的"八老爷墓"应该是空坟。(摘自:百度)</h3> <h3>阮季良庄园台门</h3> <h3>庄园</h3> <h3>飞泉寺,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是雁荡山十八古刹之一。</h3><h3>飞泉寺大门口横额上的寺名题刻早已剥落,但印痕尚在。飞泉寺属院落式结构,有24间房,据说明清时期,香火鼎盛;但现在房屋倒塌破败。寺内几株树龄百多年的银杏,枝干孤直撑向天空。</h3> <h3>飞泉寺一角</h3> <h3>飞泉寺外的重阳木</h3> <h3>沿古道继续前行,路遇雁荡四尖(百岗尖、雁湖尖、乌岩尖、凌云尖)越野赛运动员。</h3> <h3>哈哈,我们村长也是队员之一。</h3> <h3>俯瞰能仁寺一角</h3> <h3>雁荡著名景点之一,燕尾瀑。</h3><h3>一名飞泉,俗称开裆瀑,在火焰山西,能仁寺东北。</h3> <h3>11:30左右到达能仁寺,午餐休整。</h3> <h3>能仁寺是雁荡山十八古刹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浙江省温州雁荡山大龙湫景区锦溪岩畔,东南对火焰山和戴辰峰,燕尾瀑位居其东北,可远望观音峰。</h3><h3>能仁寺初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南宋以后,能仁寺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鼎盛时期,有僧人三百,香客每日千人,成为全国30所最著名寺院之一。寺中有一大铁镬,高1.38米,直径2.4米,镬重18500公斤,系1092年(北宋元祐七年)所铸,所以又称大镬寺。能仁寺虽然多次遭受兵燹逐渐衰败,但历代高僧大德的薪火传承,为能仁寺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成为雁荡山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 </h3> <h3>芙蓉古道</h3> <h3>49盘岭头</h3> <h3>偶遇一老者,询问去岭后方向。老者指点此路不通。</h3><h3>结果是: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h3> <h3>应该右转到达49盘岭头后,下山继续走芙蓉古道。</h3> <h3>岭后大红枫。</h3> <h3>至百步松头,一路在山野中穿梭。</h3> <h3>终于上到山岗,找到似路非路的下山小道。</h3> <h3>筋竹涧入口</h3> <h3>顺利结束穿越</h3> <h3>部分图片来自驴友</h3><h3>内容简介摘自百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