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们到八五二农场50周年一一一1967.12.9一2017.12.9

wx

<p class="ql-block">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12-9今又12-9,几载风雨同舟,半世纪同行携手。</p><p class="ql-block"> 此时让我们再记住12-9到二队的20名北京知青的名字:赵白山,阮丹妮,张燕,郎荣萱,张萍飘,笪洁,李丽,张凯,吕斌轩,吕军,朱景济,王欣,王大新,刘长慈,王翔,黄孝国,靳凯,薛守根,卢佳生,程仲文</p><p class="ql-block"> 这次下乡五十周年聚会,大新、张燕作了精心安排,我们67年12月这批除四个人未联系到(张萍飘、笪洁、卢佳生、程仲文),五个人因事、因故未到(赵白山去杭州,薛守根在深圳,黄孝国去欧州,李粒在外地,张凯刚刚升级)外,王翔、吕斌轩已因病离世,其余全到。聚会上大新、百雄、宝其作了精彩发言,丹妮姐激情献歌,全埸氛围热闹非凡,谢谢众荒友的关注!</p> <h3> 不忘初心 青春永驻</h3><h3><br></h3><div> 时光匆匆,今天恰逢我们这些北京知青赴北大荒五十周年。怀旧依然是主旋律,追忆青春岁月让人百感交集,炽热的激情被重新点燃,仿佛听到了集结号,我们又重新回到了北大荒。</div><div>&nbsp;随着岁月的更迭,四季轮回,不经意间走进了古稀之列。闲来无事公园逛逛,看看手机,翻翻短信,与战友们拉拉家常,几乎是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在舒适安逸中慢慢变老,直到坐着轮椅,拄着拐杖……但我不想就这样平平庸庸的了却余生,毫无尊严的走向衰亡。</div><div>&nbsp;我渴望见到明天的太阳,因为它会比昨天的,今天的太阳更明亮。只有好好地活着,健健康康,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才能延缓衰老的脚步,共和国的同龄人还想和祖国共同成长。</div><div>&nbsp;五十年前的今天,来自各地的青年学生,相应毛主席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理想,毅然决然选择了“上山下乡”,我们要用青春的热血去书写中国历史上崭新的篇章。</div><div>&nbsp;蹉跎岁月记录着我们的人生,广阔天地成了我们接受再教育的课堂。十年(甚至更长),艰苦卓绝的十年,我们出大力,流大汗,学大寨,广积粮。忘却了我们尚未成年的年龄,忘却了没有发育成熟的身体,凭着一股冲劲,咬牙拼命往前闯经风雨见世面,我们迎接着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没有辜负当年的誓言,是因为有一颗与祖国共同跳动的心脏。我们的青春苦涩别样,令人回忆难忘。</div><div>&nbsp;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我们用勤劳的双手耕耘垦荒。忘不了秋雨绵绵抢割大豆的现场,没过脚踝的冰水刺骨冰凉;忘不了收获玉米时身后背负的大筐,顾不上蚊虫叮咬,手背上的道道刺伤;忘不了排水工地齐心合力抬冻块,头发与帽子结满了霜;忘不了林中伐木,为了知青的名誉,你咬牙死扛。那件穿了几年的破洞连连的旧军装,早已被汗水浸透,变的硬邦邦。不是我们懒惰,谁不想衣帽齐整风风光光,实在是太累了,能多睡几分钟成了心中最大的奢望。</div><div>&nbsp;我期待着每一次聚会,大家围坐一堂,言谈话语中闲情轶事话题多样,但“青春”这两个字很少挂在嘴上,也许是太遥远了,也许让人黯然神伤。知青的名字听起似乎很平常,但在我们心中它书写了一代人为国分忧勇往直前的青春史,它是一部教科书,告诫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国家大业为己任。我们的青春无上荣光,真的好想向天再借五十年,重新开启难忘的美好时光。 &nbsp;&nbsp;&nbsp;&nbsp;&nbsp;</div><div> 刘宝其</div> <h3>百雄作为我们知青成长的见证人,他比我们早到北大荒八年。又作为分场的领导参加聚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h3> <h3>  在北大荒那段时间,大约十一年了,人生中不算短的一段光阴,艰辛困惑中,知青相互温暖,老职工为我们挡风遮雨,很简单,但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