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的人生

采灵秀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哥的人生是不平凡的.是美好的;是不懈努力奋斗的.也是经历过酸.甜.苦.辣的……年少的时候由于父母年迈,大哥二哥很早就离开了家去上大学和工作,家里的体力活便都落到了十五六岁的小哥肩上,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到井上挑水,得走出一里多地.每天都得挑两担,打柴推着车得到离家二十来里的山上,天不亮就得走中午吃点自带的凉玉米饼子,一干就是一天挥汗如雨,小哥干活要强.一个人打的柴可能都比别人家两个人打的柴都多,晚上再把满满的一车柴拉回家,打柴的时候天天如此精疲力尽……为了贴补家用.到了季节他还做点小本生意.卖过香瓜.西瓜等,用赚到的钱还给在北京读大学的二哥做了一条呢子裤子,在60年代那可是一件时髦的奢饰品,二哥在世的时候每当提起这件事,总是对小哥充满感激……总之艰苦受累的生活磨炼了小哥的坚强意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哥没读高中便参加了工作,在桦甸工程队上班干起了泥瓦匠,但是一向要强的他干啥像啥在师傅的传;帮;带和他的不懈努力下在吉林市组织的工程队抹灰技术比赛中一举夺得第一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工人锻炼了他,但是他不满足于当工人。1968年他瞒着父母及全家人毅然报名参军,到辽宁大石桥进了军营穿上军装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三年军旅生活在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下他的思想不断升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给自己的人生制定了更高的理想目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部队干了三年,转业后回到原单位正赶上毛主席号召“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单位领导派小哥进驻桦甸向阳小学成了一名工宣队员,在这里他不负众望尽职尽责,把学生的各项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在县里组织的全市中小学体育运动会上,向阳小学的鼓号队在小哥的精心组织下别具一格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学校刚刚工作了一年,1973年在学校和单位的推荐下小哥有幸又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迈进了吉林师范大学攻读政治系,在班级他既是班长还是党支部书记,在五年的大学生活里他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和高度。这期间他以师.政.学的笔名在吉林日报发表过多篇文章,赢得了同学们的赞扬.爱戴和信任,最重要的是收获了自己所要追求的文化素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学毕业小哥被分配到桦甸五.七干校工作,不长时间又被调到市委宣传部,先后担任过司法局副局长,农业局党支部书记,报社社长总之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担当什么职务,他都严于律己,踏实做事,诚以待人,恪尽职守。虽然工作中也曾遭受过嫉妒.打击.误会.委屈,但也赢得过掌声和荣耀但对于这些他都能从容对待,不计较个人得失,尤其是他做的好事实事同事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些是小哥在工作中感到最欣慰的。</span></p> <p>  小哥在担任报社社长期间人民日报社组织去欧洲参观学习在荷兰留下的身影,那时候小哥信心满满,想在报社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出一番理想事业。</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哥在担任社长期间对桦甸日报社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日报社是差额补助单位,赚不到钱职工就拿不到全额工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改革大潮中他敢想敢干,率先引进先进技术为日报社先后创建了三项产业《激光照排印刷厂》《广告公司》,《太阳神夜总会》三个企业使日报社扭亏为盈,那个时候桦甸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涨工资因为财政缺钱.不能给职工涨工资,而是放在档案里叫档案工资,20多年过去了至今有的单位职工也没有拿到这笔钱。但是当年报社职工在小哥的领导下不但能涨工资还能补发工资,这在当时的机关事业单位可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这三项产业不仅推动了桦甸的经济发展也让职工得到了实惠。日报社职工在小哥的领导下积极践行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宣传桦甸.传达政令.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倡导精神文明.为桦甸的发展.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当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时候,接到上级指示付局长以上一刀切离开了领导岗位,这一年是2001年10月24日小哥52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向工作忙碌的他,一下子闲歇下来让他感到无所适从茫然和孤寂,为了平复自己的心绪他开始研读各种书籍,练习书法,在看书和练习书法中陶冶情操,养精蓄锐。</span></p> <p>  他还在电视上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信息通过学习和耳熏目染使他的心情赫然开朗,不甘寂寞的他,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工程队——房地产开发。</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 干就干时不可待,经过实地考察,2000年他选择了永吉县岔路河镇开始了第一个楼盘的开发,他秉承诚信经营,中庸处事,忠恕做人,利他不争的道德理念,为日后的开发事业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人生无悔,决不虚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6年,小哥在大安市又拿下一块占地12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规划建26.7万平方米楼房。在拆迁与回迁过程中,小哥做过四件事情深得人心。一件是:拆迁时遇到一户被拆迁户,他是借助别人家的大山墙搭了一个镶入地下一米深的偏厦子,即没有产权证也没有附房证,按拆迁补偿规定是应该无偿拆除的。找他谈时,他提出要5万元的补偿款。小哥听说后,一天晚上同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到他家去看看。一进门满屋都是烟,他们正在做饭,全家五口人三位残疾人。男的腿是残疾,用两只手支撑着在地上走路。女的罗锅腰,头和脚几乎扣在了一起,炕上还有一位残疾有病70多岁的老太太。两个孩子都上小学,看到这种情况,出来后小哥对工作人员说:“像这样的人家,别说还有这么个偏厦子,就是啥都没有找你要5万能不给吗!”另一件事是2008年夏天,市里定的要强迁一户,他的房子评估为3.6万元,找他谈他要15万元,相差太悬殊,在强迁的时候,这户的男主人亮出了身份。三伏天他穿了件尼子上衣,胸前挂满了各种纪念章,他搬了个凳子,拄个棍子往自家大门口前一坐。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说:“快来看啊!要强迁老红军了!”事实上他是抗美援朝的转业兵。当时参加强迁的工作人员150多人,再加上围观的群众大约能有七八百人。看到这架势,小哥找到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是一位有着光明前途的30多岁的年轻副市长。小哥对他说:“张市长,你看这阵势怎么办?能迁么?”张市长反问小哥:“你说怎么办?”小哥说:“别强迁了,给了吧!如果把他强迁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会以为我们把老红军给强迁了。”张市长说:“反正你出钱,你说不强迁咱就不强迁了。”到晚上小哥按他的要求给了15万。第三件事是2009年的深秋,在接近拆迁尾声时,剩余的21户临街钉子户,市里决定强迁拆除。开始头几户我们采取压一压、放一放的办法都顺利的签了拆迁协议,近中午时拆迁一户临街的附房。虽说是附房建得比正房还好,因附房没有产权证,评估只评了3万多元钱。她要12万,几番协商都没谈下来,决定执行强制拆迁。当三台铲车将房子围上,就要铲除房子时,被拆迁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70多岁的老太太,她跑到小哥面前抱住小哥的两条腿就跪下了,嘴里喊着:“你不能强迁我!我全靠这座房子养老呢!”小哥看到她那满头白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亲。也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同情心,一挥手告诉工作人员停止强迁!给了吧。”参与强迁的工作人员和围观的群众同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并说:“张总,你不是来拆迁来了!你是来扶贫来了。”由于这户给了,剩余的十几户也都参照这个标准全放了。这一放多付出200余万。第四件事是:2008年小哥计划建八栋六层住宅楼,其中有四栋是商品楼,四栋是回迁楼。当时回迁选择楼层的政策是:依签定拆迁补偿协议的日期先后选楼层。这样先签拆迁补偿协议的就可以选到三四楼,最后签定补偿协议的只能选六楼。回迁户不愿意选六楼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年岁大的上六楼确实困难,二是三、四楼的楼价每平方米1480元,二、五楼价格每平方米1380元,六楼每平方米价格只卖700元,价格基本差一倍。凡是回迁到六楼的都有意见,有的找到市里领导认为楼层差价太高不合理。小哥得到这一情况后,觉得年纪大的老人爬六楼确实困难,将来岁数越来越大每天爬六楼确实不方便。当时统计了一下,总计回迁六楼的有50户左右,大约4000多平方米。六楼与二楼的销售价格差270多万。当时小哥想,270万对这50多户回迁户来讲这可是他们一生的积蓄。六楼与二楼的价格相差近一倍。他们有意见也是合理的,岁数大的人爬六楼也确实有困难。于是当时做了一个决定,凡是家有60岁以上老人的回迁户,回迁到六楼的可以回迁到商品楼的二楼。这一决定公布之后,有的回迁户把爹妈请回来,小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认真对待。四栋商品楼的二楼基本都给回迁户回迁了,四栋回迁楼的六楼全部剩下了。又少收入几百万元,小哥当时得了个心安。同时还得到了一个桦甸开发商心善的好名。易经中有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到了2010年楼房涨价,剩下没售出的六楼都卖到了2300元一平米!把丢掉的损失不仅全补了回来而且又大赚了一笔。小哥宅心仁厚,得到了大安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后来又拿了2个楼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2009年初冬,大安市四大班子领导与桦甸市四大班子领导为在大安的第二个楼盘奠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在桦甸开发的第一楼盘《金城福地。》</span></p> <p>  金城福地四个大字是小哥撰写的。</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2000年到永吉县岔路河镇第一个楼盘,到大安市开发的三个楼盘,再到回家乡桦甸开发的第一个楼盘(金城福地),经历了20个年头至今建楼40万平方米,为国家纳税壹亿余元。20年来帮助他人各种捐款不计其数,慈善为怀也是小哥做人之根本。</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仅事业有所成就,生活中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追求质量,言谈举止文雅,穿衣着装得体,良好的休养儒雅的气质和风度使得小哥越活越年轻看不出他已经是70多岁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哥热爱生活,更享受生活为了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爱旅游观光看世界,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一览大自然的美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小哥夫妻在某艺术团体举办的风采(艺术节)中参加比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比赛中.小哥风度翩翩,三嫂端庄美丽,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两人舞姿优美,配合默契深情的演绎,博得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一举拿下冠军,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这一年小哥72岁,三嫂67岁。人生再一次绽放异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他潇洒的走在美国的大街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与老外交朋友</span></p> <p>在老外家做客</p> <p>回请老外吃饺子</p> <p>  在南非的好望角,一览大海的辽阔。</p> <p>在三亚观光旅游</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哥撰写在碑文上的书法底蕴深厚,达到了一定的水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哥做到了人生无悔,事业也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已经74岁的他仍然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忙碌,奋斗的脚步还没有停歇,为自己又制定好了下一个理想目标。衷心的祝福小哥:万事顺意,心想事成.平安吉祥.健康长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