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相片提供:方志平</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采访编辑:刘小平</font></h3> <h3>这是一个关于一位平凡的70后的平凡的故事。弹指间,70后相继进入不惑之年,逐年渐近知天命,回望来路,点滴如在梦中。</h3> <h3>青松傲寒梅自香。这里单以自己较熟悉的人物故事,姑且以点带面,谨以此献给同路来过的70后。青春没有尾巴,如同岁月没有尾巴可拽一样。这里,单凭搁置已久的影集,那些偶然留下的相片填补年代的空缺。曾为无法看清的前程,脚步忙乱又匆匆,那年往事,不觉尘封已久,如今偶然翻开的旧照片,居然认不出那就是曾经的自己。</h3><h3><br></h3><h3>70后是最后一茬对饥饿还记忆犹新的一代人,提起饥肠辘辘的童年依然犯怵,在兄弟姊妹多的家庭,一件衣服老大穿不上了老二穿,老二穿不上后轮老三……那是一个靠补丁补补丁遮挡岁月的年代。在煤油灯摇曳的昏暗里,70后做完童年到少年的梦想。</h3><h3><br></h3><h3>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承包责任制后,70后终于可以填饱肚子,有白面可吃的日子,比起长辈们说起夹杂在猫野人的荒诞的故事中的那些啃树皮挖吃草根充饥的饥荒,显然,庆幸的远了去了。接着,成长便伴随着一边帮家里人干农活一边跑几里甚至几公里上学的日子,那时候,拉牲口套犁耕地、刮柴割草、担水背粪、割麦拉架子车、清理牲口圈、放驴牧牛、搅晒煨炕资(搅晒干牛驴粪等备用烧炕煨炕用)……70后的农村娃,谁没干过这些?可以提一提窝里掏回的小松鼠是唯一养过的宠物……可以提一提光脚丫子在学校的土院子逐行拉过横线用煤棒写作业识字的往事……如今这些,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h3><h3><br></h3><h3>从初中到高中,依稀记得八十年代是热词,九十年代是热词,很多同学都会唱“一无所有”,一段时间,“铁窗泪”在校园流行开了,一段时间“少林寺”导致很多同学背着老师家长光头拜师去了,金庸迷造就了更多江湖武侠梦,琼瑶一时让很多同学成了痴男怨女,入了多情种子的行道,电视剧主题曲插曲一天一个样的满天飞,男同学也会把“情网”唱的柔软缠绵……“命运不是辘轳”……“水手”……“我的未来不是梦”……“再回首”……追风、叛逆、迷茫、煎熬、反思……就这样,我们一起从学校来到了社会上,期间,来了打工潮的时候,很多同学早已辍学南下……</h3><h3><br></h3><h3>高中毕业后,极少数考上大学的农村同学,家人用鸡蛋和粮食拼凑的学费供他们驾起理想的祥云远走高飞。那时候城市和乡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城市户和农村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份。</h3><h3><br></h3><h3>苏联改名换姓叫俄罗斯不重要了,捷克斯诺伐克变成捷克和斯诺伐克不重要了,对于落榜的大多数同学来说,我们不再讨论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神鬼的问题,不再讨论信什么和不信什么的问题。回到农村,从此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子承父业,学会打好牛后半截的问题,掌握播种收割的时令问题,受媒之约,跑遍相亲之路,然后结婚生子,再教孩子上学受教育的问题……生活的轨迹根深蒂固,和父辈所不同的,似乎就是比父辈看上去年轻些,并且多识了两个字。分家另户,是所有从内容到形式再到结果的其中一项内容、形式和结果,如同土蜂分窝一样的自然而然,只是,土蜂至始至终酿造的是甜蜜,而于人,更多的是辛苦和酸涩。</h3><h3><br></h3><h3>理想如同凤凰,而现实总是下架的土鸡。所有现实的经历要让更多70后的同龄人受到潜移默化,有了这样的意识:什么都可以相信,唯独不相信今生今世摆脱不了贫穷的死胎;什么都可以不相信,但一定相信只有富有的物质基础是支撑腰板挺直自信的首要基础!贫穷就是挨打的理由。贫穷挨打,这已经不是秘密。</h3><h3><br></h3><h3>提供机会,创造机会,激发机会。时代开始充满活力,社会开始给每个人提供机遇,让整个社会和每个人一起开始新的启程。如同安装好了新型发动机的和谐号行驶在新的轨道上,载着所有人的梦想驶向未来。</h3><h3><br></h3><h3>以上同样是本故事主人公所经历的大背景。也就是说,我在写以上这段文字的时候,在共同的回忆里一起又重新经历了一回曾经。下面,一起翻阅主人公的影集,一起汇集他的点滴或片段,从发旧的相片开始。</h3> <h3>珍藏着80年代和发小的留影。右二是初中时候,本文的主人公方同学。其他同学,你还认识曾经的自己吗?</h3> <h3>当兵回来探亲的发小党同学(右)和当时正在上学的方同学(左)。(上世纪80年代)</h3> <h3>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的方同学在老家场畔留影。(上世纪九十年代)</h3> <h3>在老家屋檐下。一段落寞的时光。(上世纪90年代)</h3> <h3>初成家后,为了生计,和爱人一起种过庄稼贩过粮,摆过地摊卖过菜。(上世纪90年代末)</h3> <h3>和本文作者(左)合影,已回忆不起当年的摄影作者是谁,那串当年的葡萄,是一串酸甜的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h3> <h3>在王洼老家的时候,和兄弟姊妹、妻子弟媳一家同辈的合影。(上世纪90年代末)</h3> <h3>另家分户后,决定带着妻子女儿外出打工创业。那年老家的深冬飘了一场大雪。(2000年初)</h3> <h3>2000年走出王洼老家,离开彭阳,落脚固原,进入建筑行业开始打工,创业。</h3> <h3>舍得为人生智慧,舍得为生活高度。</h3> <h3>好的时代总有好的机遇,只要愿意付出,所有努力都会有回报。通过拼搏,2014年11月终于注册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固原方圆工贸有限公司。</h3> <h3>容世事难容之事。无论落魄时还是有所成就时,都不忘亲情友情。珍惜友谊,广交朋友,真诚待人,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h3> <h3><font color="#010101">不忘本,不忘家乡,他所重用的员工都是老家最需要帮助的人,每年为家乡有效解决200多人的就业岗位。2014年,被评为“彭阳县劳务经纪人”。</font></h3> <h3>前方,向上的阶梯,需要向上的思想。</h3> <h3>人生绿意,时时需要心中吹动春风,时时换新。</h3> <h3>人生如何粗糙,也要打磨成玉。品质,是最大最好的风水。</h3> <h3>办公室,精心装裱的同学聚会留影,每个同学朋友的名字,都深装心中。</h3> <h3>为了便于路途上北往南来的家乡人累时有栖息之所,渴时有杯暖茶,2017年方圆旗下彭苑居宾馆落成开业。</h3> <h3>彭苑居——这个名字诠释着他对家乡的所有情感。</h3> <h3>重情重义,相逢茶里叙暖。最近当听说当年发小党同学复员后工作没有着落的时候,四处打听,叫到自己的公司上班。</h3> <h3>只有善于投资爱、经营家庭的人方才幸福美满。</h3> <h3>翅膀,有志方能高飞。</h3> <h3>聚财善事,是一种洒脱。</h3> <h3>多少繁华都有疲惫。人生路上,时时需要让心灵安静的港湾</h3> <h3>知己江湖上,恩恩怨怨,散时聚,聚时散,话在浊酒里。</h3> <h3>阴晴风雨,笑谈间花开花落。</h3> <h3>赠你玫瑰,心留余香。</h3> <h3>彭苑居,如在家中。</h3> <h3>一位有心的70后同学,给旅途中你的疲惫留一份惦念。</h3> <h3>固原市原州区同康路,游乐园南200米,彭苑居,另一个港湾等着朋友回家歇脚叙旧,一起分享共同的年代故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