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京剧演出——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1914年梅兰芳对"贵妃醉酒"的剧目不断创新的历史故事!剧目历史等!

万物华实

<h3>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h3> <h3>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h3> <h3>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凸显杨玉环对帝的柔情。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h3> <h3>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剧目,由其唱词结构可见一斑,尤已开场的四平调为京剧珍品。</h3> <h3>剧情梗概: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至次日,杨贵妃遂先赴百花亭,备齐御筵候驾,孰意迟待移时,</h3> <h3>唐玄宗车驾竟不至。迟之久,迟之又久。乃忽报皇帝已幸江妃宫,杨贵妃闻讯,懊恼欲死。</h3> <h3>杨贵妃性本褊狭善妒,且妇女于怨望之余,本最易生反应力。遂使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加以酒入愁肠,三杯亦醉,春情顿炽,情难自禁。</h3> <h3>史事: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号太真,唐代蒲州永乐人(今山西永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h3> <h3>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h3> <h3>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h3> <h3>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h3> <h3>贵妃醉酒: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再前行,太子李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发动兵谏,</h3> <h3>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专权误国,民怨沸腾,而致使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h3> <h3>六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h3> <h3>马嵬驿兵变之后,唐玄宗已经尽失人心,其皇权被架空,军政实权由太子李亨掌握。</h3> <h3>梅兰芳第一个艺术高潮:一百年前的1914年,对于梅兰芳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里,只有二十岁的梅兰芳做了许多大事,</h3> <h3>形成了他的第一个艺术创作高潮。其表现是,第一开始学习和演出昆曲;二是排演了第一出时装新戏《孽海波澜》;</h3> <h3>三是打破青衣行当的传统做法,融汇花旦、刀马旦等行当的表演技术,排演加工了《贵妃醉酒》,创立了“花衫”这个新的行当。</h3> <h3>梅兰芳的这一次艺术创作高潮,源自他此前所受到之强烈刺激。在他十八岁的时候,中国历史发生巨变,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h3> <h3>中华民国取代了大清帝国,一个崭新的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降临了。民国二年秋,即1913年,梅兰芳第一次到上海演出,</h3> <h3>上海的情况令梅兰芳感到震惊。上海是近现代才崛起的新兴城市,能得风气之先,上海的戏剧界和戏剧活动,远比北京要开放、活跃和激进得多。</h3> <h3>早在清末的时候,上海戏剧界便在革命党人与立宪党人等各种政治势力的影响下,发动以上海为中心的“京剧改良运动”,或称“戏剧界革命”,</h3> <h3>与那一时期的“小说界革命”、“诗界革命”、“文体革命”遥相呼应。他们大量编演新戏、建立新式剧场,甚至直接参加了革命武装起义。</h3> <h3>梅兰芳在上海生活的五十多天里切身感受到,世界真的正在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他也必须要适应这种改变,参与这种改变。</h3> <h3>回到北京以后,他立即联合了周围的好友,发起了他的“京剧改良运动”,从而形成1914年的艺术创作高潮。</h3> <h3>附带说一句,陈独秀、鲁迅、胡适、周作人、钱玄同、傅斯年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开展“新文化运动”,</h3> <h3>所谓以京剧为代表的“旧剧”成为“新文化运动”批判的靶子之一。实际上,当《新青年》杂志上正在唇枪舌剑之际,</h3> <h3>梅兰芳已将“旧剧”改良付诸行动,早都做得热火朝天,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贵妃醉酒》是梅兰芳先生生前非常钟爱的剧目,</h3> <h3>自1914年12月20日在上海丹桂第一台首次将其作为大轴剧目公演,其后曾经演出数百场,边演边改,愈改愈精,精益求精,跨度长达四十六年之久;</h3> <h3>梅兰芳逝后,迄今为止,又由梅葆玖先生演出了五十四年,使之成为不折不扣的梅氏经典。在梅氏的演出史上,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h3> <h3>梅兰芳晚年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观点,就是“移步不换形”。1949年11月3日天津《进步报》发表记者张颂甲文章《“移步”而不“换形”梅兰芳谈旧剧改革》,<br></h3> <h3>文中引用梅兰芳的谈话:“自然,旧剧改革又岂是一桩轻而易举的事!”梅兰芳的这一观点,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梅也因此受到批评。<br></h3> <h3>时至今日,我们不必再在“争论”层面上纠缠了,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梅兰芳是怎样说的,<br></h3> <h3>应该更深一步去研究梅兰芳是怎样做的。从这意义上讲,《贵妃醉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适当的范本。<br></h3> <h3>梅兰芳《贵妃醉酒》的来历与师承:梅兰芳最初选中《贵妃醉酒》这出戏,是因为这出戏里所包含的“京剧技术”。他在《舞台生活四十年》里说:</h3> <h3>辛亥革命后,社会文化生活提高了,观众对戏曲艺术的要求也提高了。我初步地感到,这种专重唱工的青衣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h3> <h3>梅兰芳那时还没有组建起自己的剧团,而是参加翊文社剧团的演出。同在翊文社的还有一位很有名的旦角演员,比梅兰芳大近二十岁左右,</h3> <h3>名叫路三宝(1877-1918),是一位功底深厚、文武兼备、做工细腻的京剧艺术家。路三宝的代表剧目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贵妃醉酒》。</h3> <h3>梅兰芳觉得《醉酒》是与二本《虹霓关》、《穆柯寨》一样,偏重身段、表演和武工的戏,可以帮助他“戏路更宽广丰富”。</h3> <h3>《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关于这出戏的来龙去脉,曾任梅兰芳秘书多年,并且担任《舞台生活四十年》执笔者之一的许姬传先生,</h3> <h3>曾经作出过详细的考证。按照许姬传的研究,《贵妃醉酒》的来历可以描述为:明末传奇《磨尘鉴》——清乾隆时期“时剧”《醉杨妃》</h3> <h3>——清光绪时期汉戏《贵妃醉酒》——京剧《贵妃醉酒》。汉戏吴红喜进京唱红《醉酒》是在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h3> <h3>据云吴红喜后来将此剧传授给余玉琴、郭际湘(老水仙花)和路三宝等人;再由路三宝传授给梅兰芳,</h3> <h3>其间亦不过只有约三十年,而从汉戏改编为京剧的时间更短。关于吴红喜的《贵妃醉酒》,我们现在所知尚少,暂且从略。</h3> <h3>玉琴比路三宝大十岁左右,幼学花旦、武旦、刀马旦,跷工尤为出色。民国十五年(1926年),《菊部丛谈》评论余氏《百花亭》即《醉酒》说:</h3> <h3>《百花亭》之举体皆媚,柔若无骨,回舞旋折,飘飘欲仙。郭际湘艺名老水仙花,工花旦、武旦、刀马旦,亦以踩跷演出《贵妃醉酒》为号召。</h3> <h3>唐鲁孙《跷乘》说筱翠花的《醉酒》得自郭际湘,则从筱翠花表演,依稀可见郭际湘风采。唐鲁孙也说到路三宝:当年路三宝唱《贵妃醉酒》,</h3> <h3>杨玉环就上跷,左右卧鱼,反正叼杯,不晃不亸,柔美多姿。筱翠花唱《醉酒》也上跷,就是跟路三宝学的,</h3> <h3>要不是跷上下过私功,就做不出迂回曼舞蒨艳飞琼的身段来了。梅兰芳则对路三宝的《醉酒》评价说:</h3> <h3>这出戏是极繁重的歌舞剧。如衔杯、卧鱼种种身段,如果腰腿没有武工底子,是难以出色的。所以一向由刀马旦兼演。</h3> <h3>既然《贵妃醉酒》里的身段繁多且美观,他决心知难而上,要向路三宝学习这出《醉酒》。</h3> <h3>据黄裳《吴震修谈梅兰芳》文介绍,吴震修曾回忆说,梅兰芳不惜花费巨款,送给路三宝三百大洋的学费——这笔钱当时可以买上半个四合院了。</h3> <h3>路三宝其人应说还是较为厚道——据说他曾与梅兰芳交厚的王瑶卿,一度闹得很僵;但路三宝没有因此迁怒于梅兰芳,</h3> <h3>终是未负梅氏所托,尽心尽力传授此剧,不做丝毫保留。在路三宝悉心教导之下,梅兰芳仅用了半个月就学会了《贵妃醉酒》。</h3> <h3>但他真是要将此剧搬演到舞台上,却还有着相当大的困难。</h3> <h3>排演《贵妃醉酒》的两大困难:当梅兰芳要将《贵妃醉酒》搬演到舞台上时,他发现,如果完全是按照吴红喜、余玉琴、路三宝等人的“传统”演法,</h3> <h3>却有些行不通了。最大困难有两点:其一是《贵妃醉酒》的名声不佳,其二是剧中主人公杨贵妃的名声更不佳。</h3> <h3>此时已经进入民国,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正所谓时过境迁,“传统”存在的环境改换,不“移步”向前是不行的了。</h3> <h3>作为正当红的名角梅兰芳,要演出《贵妃醉酒》这样的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剧目,他不能不作出慎重的考虑。</h3> <h3>所谓的《贵妃醉酒》名声不佳,是因为在观众心目中,这是一出“粉戏”,就是色情戏。原剧大肆渲染杨贵妃情欲无处排解,</h3> <h3>借着酒醉与宦官们猥亵调情。类似这样的“粉戏”,在当时的京剧及其他地方戏剧里为数不少,</h3> <h3>这亦是京剧等“旧剧”为“新文化运动”诸氏所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新文化运动”对“旧剧”之“淫亵”的激烈批判,</h3> <h3>客观上又从社会舆论角度为梅兰芳鸣锣开道,反倒为梅赢得了许多“改良”的空间,促进了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改良运动”的发展。</h3> <h3>在形式上,梅兰芳虽然毅然放弃了模仿女人小脚的“踩跷”,但又尽可能保存了其中的衔杯、卧鱼、云步、醉步等“京剧技术”;</h3> <h3>更从灵魂上,为这出戏重新注入了适应时代潮流的“京剧思想”。梅兰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仅挽救了这出《贵妃醉酒》,</h3> <h3>而且将其升格成为京剧大轴剧目。梅兰芳在1914年第二次赴上海公演之际,《贵妃醉酒》是他在上海推出的重头戏之一。<br></h3> <h3>此外,《贵妃醉酒》里的主人公杨贵妃虽然位居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却是一个骄奢淫逸、恃宠弄权、酿乱召灾的反面典型,</h3> <h3>是所谓“红颜祸水”的象征。但当《贵妃醉酒》传至梅兰芳之手时,正遇到一个很好的时机,这仍是要拜谢“新文化运动”诸氏之所赐。</h3> <h3>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旧日的中国,还在继续奉行男尊女卑的社会规范,女性地位较低。在性道德方面,则是宽男严女,对女性的标准尤其苛刻。</h3> <h3>而“新文化运动”诸氏,把女性问题看得比戏剧问题重要得多,在《新青年》杂志和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推动下,“娜拉”成为中国新女性的一个符号,</h3> <h3>社会上流行起“易卜生热”、“娜拉热”,颠覆了中国民众思想中的传统女性观。“易卜生热”和“娜拉热”还引动了一轮戏剧新潮流,</h3> <h3>反映女性生活和心理、追求女性人格独立与人身自由等题材的戏剧作品成为舞台上的热点。梅兰芳作为男旦,女性问题是他根本无法回避的。</h3> <h3>他再次抢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先行了一步。梅兰芳在排演《贵妃醉酒》之际,实际上他已经走出“红颜祸水”的观念束缚,</h3> <h3>开始着力塑造一个作为“女人”的杨贵妃的形象了——这也得力于《贵妃醉酒》的“粉戏”基础,事先把杨贵妃从政治、历史事件中剥离了出来,</h3> <h3>为梅兰芳重新创造人物,作出有利的铺垫。把杨贵妃当作一个“女人”来认知,等于从灵魂上为《贵妃醉酒》重新注入了适应时代潮流的“京剧思想”。</h3> <h3>经过了梅兰芳“改良”的《贵妃醉酒》,重新被定义为是“一出暴露宫廷里被压迫女性的内心感情的舞蹈好戏”。</h3> <h3>在梅兰芳设计的表演中,杨贵妃的形象是一个我见犹怜的美丽女子,她虽然在深宫里有着“六宫粉黛三千众,三千宠爱一身专”的特殊地位,</h3> <h3>可是仍然是要受到压迫,不免忍受痛苦和摧残。这样一来,杨贵妃反成了受迫害深重的女性的代表,再也不是那个“红颜祸水”的典型了。</h3> <h3>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很有可能是杨贵妃第一次作为京剧大戏的女主角出现,其所塑造的杨贵妃形象,从根本上走出了从《长恨歌》<br></h3> <h3>到《长生殿》的窠臼,走出了从《惊鸿记》到《醉杨妃》的阴影,成为杨贵妃故事中的一座新的丰碑,直接改变了中国民众对于杨贵妃的印象。</h3> <h3>直至今日,电影及电视剧中所出现的杨贵妃形象,大多仍是在梅兰芳艺术影响之下,遵循着梅兰芳传统。</h3> <h3>剧目赏析: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h3> <h3>剧中,杨玉环的饮酒从掩袖而饮到随意而饮,梅兰芳以外形动作的变化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h3> <h3>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繁重的舞蹈举重若轻,像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身段难度甚高,演来舒展自然,流贯着美的线条和韵律。</h3> <h3>可惜梅兰芳拍摄京剧电影《贵妃醉酒》时虽然功力深厚,毕竟已年过花甲,对高难度动作有所改动。所幸梅派艺术后继有人,令该剧仍然常演常新。</h3> <h3>剧源何处: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由其唱词结构可见一斑,尤已开场的四平调为京剧珍品。该剧的突出特征是载歌载舞,通过优美的歌舞动作,</h3> <h3>细致入微地将杨贵妃期盼、失望、孤独、怨恨的复杂心情一层层揭示出来。如杨贵妃前后三次的饮酒动作,便各有不同:</h3> <h3>第一次是用扇子遮住酒杯缓缓地啜;第二次是不用扇子遮而快饮;第三次是一仰而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开始时她还怕宫人窃笑,因而故作矜持,</h3> <h3>掩饰着内心的苦闷;但酒入愁肠愁更愁,最后到酒已过量时,心中的懊恼、嫉恨、空虚……便一股脑地倾泄出来。再如三次“衔杯”的动作,</h3> <h3>也将杨贵妃从初醉到醺醺醉意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这些歌舞化的动作,也体现出杨贵妃骄纵任性和放浪的性格内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