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实物佐证中国是世界剪纸的发源地

葡萄

<h3>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叔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世界上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中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h3><div>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传播。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人们不会像珍宝一样刻意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中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当地干旱的沙砾才使1 500年前左右的剪纸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div> <h3>迄今为止,有关古代早期剪纸实物的发现,是在丝绸之路沿途墓葬以及佛教石窟中的剪纸实物发现,这其中涉及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新疆吐鲁番地区、甘肃敦煌地区、陕西宝鸡地区的陇县。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造纸术的传播之路,也是中国纸文化的传播之路,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剪纸文化,这些考古实物同样佐证了中国是世界剪纸的发源之地,是世界剪纸的原乡。<br></h3> <h3>江玉祥《吐鲁番出土剪纸研究》一文,对新疆吐鲁番墓葬出土的剪纸进行过梳理:“吐鲁番出土剪纸,见于正式报道者共四批七件,其中北朝5件、隋朝1件、唐朝1件。”</h3><h3><br></h3> <h3>(1)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541年)的剪纸残片对马(土黄色)</h3> <h3>复原图</h3> <h3>(2)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551年)的剪纸残片对猴</h3> <h3>复原图</h3> <h3>(3)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567年)的剪纸金银花团花图</h3> <h3>(4)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567年)的剪纸菊花团花</h3> <h3>(5)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北朝时期的剪纸团花(残)(蓝色)</h3> <h3>谢生保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剪纸艺术品》一文中,对二十世纪敦煌莫高窟不同时期发现的剪纸实物进行了归纳梳理。</h3> <h3>文章中提到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两批剪纸实物,第一批是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今编第17窟)出土的5万余件文物。这5万件作品自发现初即流失海外,国内所藏不足万件,流失在海外的文物中就夹杂着极少量的剪纸类实物。谢生保根据近年来陆续公布的零星资料,在文章中整理了海外流失文物中有关剪纸的基本信息。</h3><h3>(1)现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五代时期佛塔剪纸</h3> <h3>(2) 现藏于印度新德里博物馆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五代时期双鹿与塔剪纸</h3> <h3>(3)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五代时期群塔与双鹿剪纸</h3> <h3>(4)法国伯希和收集的敦煌藏品中的剪纸持幡菩萨,时间约为 五代至宋。</h3> <h3>(5) 法国伯希和收集的敦煌藏品中的剪纸水渦纹背光菩萨, 时间为唐代。</h3> <h3>(6) 大英博物馆藏斯坦因窃取的敦煌藏经洞中的剪花图样</h3> <h3>谢生保提到的敦煌第二批出土的剪纸,是20世纪末莫高窟北区洞窟发掘出土的,共9件,均出土于唐代埋葬僧人的瘗窟中。这9件剪纸实物包括:圆形纸线2件、垂帐形剪纸1件、联珠忍冬形剪纸1件、忍冬形剪纸1件、梅花形剪纸1件、联珠形剪纸2件、云朵形剪纸1件。</h3><h3>(1)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唐代圆形纸钱</h3> <h3>(2)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唐代圆钱形剪纸</h3> <h3>(3)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唐代垂帐形剪纸</h3> <h3>(4)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唐代联珠忍冬形剪纸</h3> <h3>(5)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唐代忍冬形剪纸</h3> <h3>(6)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唐代梅花形剪纸</h3> <h3>(7)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唐代联珠形剪纸</h3> <h3>(8)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唐代联珠形剪纸</h3> <h3>陕西宝鸡市陇县原子头唐墓出土的墓葬用剪纸,是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中原地区最早的剪纸实物,也是真正剪纸意义的民俗艺术品。</h3> <h3>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陇县原子头》发掘报告中,记录了唐代墓葬出土使用的陶塔式罐上留有剪纸的遗痕,“盖塔七层,高塔体较粗,上下收分不大。塔顶圆尖,檐圆弧,底层较高,外斜至沿……无彩绘,腹部粘贴剪纸图案,分别为圆形,橢圆形团花,以菱形图案间开,大部分残缺图复原后的四幅团花。</h3> <h3>陇县原子头遗址唐墓陶塔式罐腹部粘贴剪纸图案复原图</h3> <h3>丝绸之路沿途发现的早期古代剪纸,呈现出比较成熟的剪纸艺术形式,这些剪纸艺术形式也反映了一定的原初文化使用功能。根据出土的剪纸实物我们把其梳理为以下几类艺术形式:A.团花类形式,其中包括圆形、夌形、楕圆形。吐鲁番阿斯塔那墓三堡出土的团花残片,宝鸡陇县原子头唐墓出土的小团花;B、单折对称纹样形式;C.不对称单独纹样形式;D.垂帐形纹样形式;E.圆形纸钱纹样形式;F.剪贴式纸花形式;G.多折式横列纹样形式。综观这些千年前的剪纸样式,已经成形了今天剪纸的主要类型和功能形态,我们今天剪纸的主要折剪方法和纹饰构成,基本延续了早期古代剪纸的传统。所以,中国是世界剪纸的原乡与发源地的明证,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考古发现的这些早期剪纸实物。从二千年前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到发现的一千多年前的古代生活中使用的剪纸遗物,中国在纸的文明领域为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的剪纸与造纸术一样都影响了世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