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第一天寻故结束徒步返回酒店时,途经华山路,意外看到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校门。由于天色已晚,没多停留,仅在校门口拍照留念,决定第二天再来。</font></h3> <h3>上海交大建于1896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是民营家盛宣怀创始。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是交大的发源地,虽后来拓展了很多新校区,但徐汇校区是交大的“根”。</h3> <h3>百度上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的盛宣怀介绍。</h3> <h3>第二天,从徐汇区天主教堂步行不过十多分钟,就看到了上海交大那独特的红墙琉璃瓦校门。</h3> <h3>校门颇具北京故宫的特色,古朴而庄严。</h3> <h3>更难得的是校区对外开放,可以随意进出。</h3> <h3>漫步交大</h3> <h3>进门来,有一种宁静悠远的气息,大门外是车水马龙喧嚣的大路,一墙之隔的校园内,仿佛是另一个世界。</h3> <h3>进门右拐,是一座有历史的特色建筑楼:校史博物馆。不知对外开放,看着寂静无人,没有进去,小有遗憾。</h3> <h3>漫步中,有一条梧桐路,初冬的暖阳透过金黄的梧桐叶泄落下来,留下斑驳陆离的光影,亦梦亦幻。</h3> <h3><font color="#010101">梧桐路的一侧是一栋三层砖木小楼,古朴而典雅,这是交大最早的建筑:南洋公学中院,它是上海交大的前身,跨越了三个世纪,见证了上海交大的成长。</font></h3> <h3>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前,是南洋公学中院的“总教习”(相当于现在的教务长或教导主任),可见南洋公学中院在当时地位之重。</h3> <h3>站在外廊里,有恍若隔世的感觉。</h3> <h3><font color="#010101">梧桐路的另一侧,是落满梧桐叶的草坪,踩在上面,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font></h3> <h3>继续前行,有一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这座小楼建于1910年,原为学校早期的学生宿舍,后由董浩云子女捐助,改为董浩云航运博物馆。</h3> <h3><font color="#010101">博物馆前绿地上的铁锚实物,由董浩云的长子——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捐赠。</font></h3> <h3>馆内有中国古代航运史馆和董浩云生平陈列馆。</h3> <h3><font color="#010101">从航海博物馆出来,毗邻就是钱学森图书馆。</font></h3> <h3>图书馆1911年12月11日钱老先生诞辰100周年时开馆,上下共四层,馆内外设计颇具现代气息。</h3> <h3>说是图书馆,其实称为展览馆或纪念馆更为合适。馆内陈列有钱学森同志的文献、手稿、书籍、珍贵图片、实物等数万件,介绍了钱学森的一生及在航天领域的贡献。</h3> <h3>钱学森1929年至1934年在交大学习。</h3> <h3>继续徜徉于交大校园 。</h3> <h3>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透漏出丝丝尊贵与闲适。</h3> <h3>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字的“哲生馆”,是为了纪念交大第24任校长——孙中山之子孙科(孙科字哲生)。</h3> <h3>林荫道上,漫卷诗书的学子与树木掩映着的古老教学楼合为一体,仿佛空气中都飘着书香。</h3> <h3>漫步于交大校园,感叹于它的宁静幽远、清雅恬淡和气宇轩昂。一圈下来,收获了故事,收获了风景,也收获了内心的丰盈。只可惜时间有限,不能深入,且遗漏了很多。窃安慰自己:人生无处不遗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