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br>谨以此文:<br>献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br>献给当年同在一个屋檐下,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睡的是一铺炕,朝夕相处的知青带队老师和知青战友们。</h3> 回想起四十多年前我们亲身经历的知青生活,很多场景还都历历在目。<div><br></div><div>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引述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div><div><br></div><h3>一场轰轰烈烈的、波澜壮阔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展开。</h3><div><br></div><div>其实,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报道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篇报道,是将这场运动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潮。</div><div><br></div><div>1968年9月14日沈阳市首批12万知识青年奔赴农村,市革委会召开欢送大会,20余万革命群众热烈欢送。</div><h3>在读的初中三届、高中三届的所有学生全部下乡到沈阳专区11个县和盘锦垦区安家落户,沈城街头顿觉人流稀少。</h3> <h3>那时我们虽然还小,但是已经看到了我们将来的“前程”。</h3><div><br></div><div>毛主席说:“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我们在校学习时间压缩至九年,即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实行九年一贯制。不再明确区分什么中小学,统称1—9年级,九年毕业即相当于高中毕业。</div><div><br></div><div>1972年12月,我们作为第一届被取消“三个面向”的九年一贯制毕业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们别无选择。</div><div><br></div><div>我们怀揣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和理想,奔赴各地,极其情愿地辛勤劳作,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用稚嫩的身躯践行着党的号召,我们觉得很快乐!</div><div><br></div><div>我们乘上那个时代的列车,开始了知青生活。</div><div>知青生活可谓是有新鲜、有煎熬、有热闹、有烦恼、有孤独、有美好、有痛苦、有辛劳、更有着开心的欢笑!</div> <h3>对知青生活的经历,如果是仅凭个人的感受、经历和理解,确实难以描述穷尽那些年、那些事儿是苦还是乐。</h3><div>它——更像是蹉跎岁月里的一首首歌。</div><div><br></div><div>就当时的政治气候和社会环境来说,由于家庭出身的不同,社会地位就不同,所处的生存环境就不同,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经历,留下来的是不同的感受和记忆,而且是挥之不去的永久的记忆。</div><div><br></div><div>青春时代的经历永远不会消失,它就像刻在一个人身上的烙印,永不褪去。 </div> <h5><font color="#010101">友情提示:文中照片大部分来自“文家沟的知青们……”微信群里知青同学发布过的,另有一些来自网络,经本文作者收集整理并引用,在此对照片收藏者表示感谢!引用如有冒犯之处敬请谅解。</font><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 color="#010101">本文约有5万余字,对有兴趣开卷阅读的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希望批评指正。</font></h5> <h3>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得益于“烂笔头”,是它记录了当年的点点滴滴。</h3><div><br></div><div>最近翻阅了一下被尘封40多年的几个日记本,内容尽管像流水账一样,絮絮叨叨记录着那个年代里每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div><div>还有那个年代特有的铿锵有力的口号式语言,今天读起来觉得颇有一点儿“时代感”。由此也就萌发了分享给大家的欲望,回眸审视珍惜我们有着共同经历的那段时光。</div><div>这里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缠缠绵绵,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你我都经历过的一些小事儿……。</div> <h3>看到这些,会把我们的思绪又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使我们又沉浸在深深的往事回忆之中。<br></h3><h3><br></h3><div>那年……那月……那天我们都做了什么;</div><div>那山……那水……那分田里我们的足迹;</div><div>那些人……那些人的音容笑貌……;</div><div>那座草房……那座草房内外的故事……。</div><div>那个年代里的你我他(她)……。<h3></h3><h3><br></h3>对于自己经历的过去,很多在记忆中只是碎片般的零散印象,大多仅存一些似是而非的画面或者故事梗概,具体一点儿的比如时间、地点或者相关的内容却都是模糊的。<div><br>通过本篇的阅读,那些模糊不清的,若忍若现的在这里会逐渐清晰起来……。</div><div><br>为了再现当年行文及语言风格,本文尊重历史原貌,未做修改,未加修饰,原汁原味儿,照抄照搬的端出来,献丑了。</div></div><div><br></div> <h3>1974年7月1日</h3><h3>为庆祝建党53周年,辽宁铁岭农学院举行“七一”文艺汇演,我们青年队也在准备节目。</h3><div>生平第一次被选中参加一个集体舞的演出,朝鲜族舞蹈,节奏欢快,漂亮的鲜族服装加上优美的旋律,节目很吸引人。</div><div><br></div><div>编舞和舞蹈的训练指导是73年入学的沈阳苏家屯满融大队的鲜族女学生。第一次体验到跳舞比干活累!练习舞蹈几天下来都上不去床了,腿疼的厉害!</div><div><br></div><div>建校之初,一切都是空白,条件艰苦没有舞台,是在新建好的汽车库门前空地上,用两台汽车卸掉大箱板,尾部相连对接后铺上苫布组成舞台。</div><div><br></div><div>舞蹈出场是男女演员分别从舞台的两侧穿插上台,人多台子小显得跳不开,穿插时随着乐曲跳着舞蹈动作一对一对出场,到了台子中间有一个亮相动作然后分开。结果出了错,我和女生**在舞台中间撞个满怀,引起哄堂大笑,好尴尬的。还好,马上恢复了状态继续舞蹈。</div><div><br></div><div>其实,越是这样不专业,才越有观赏性、参与性,大家才会觉得就是我们身边的娱乐,身边的文化,喜闻乐见。</div><div><br></div><div>我们男女生之间平时很少说话,大家都很单纯,偶尔说句话脸都红,今天的事情真的叫人好难为情的。</div><div><br></div><div>在工程处青年队干活虽然苦些、累些,但是业余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div> <h5>1974年7月18日</h5><h3><font color="#010101">下午,召开了全院大会,全体教职员工和我们知青都参加了。会上传达了省委、市委及铁岭地委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问题的通知,院领导做了动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们都属于上山下乡的对象。</font></h3><h3>我们这批知青有点特殊,大家都是属于“沈阳农学院”的家属子弟,而沈阳农学院作为农业院校,从1970年初就开始响应毛主席号召,坚持在农村办学,教职员工及家属都随迁来到了农村。先后到过昌图县三江口劳改农场、北镇县高山子劳改农场,最后在铁岭地区种畜场柴河分场原址建设新校园。</h3><div>这期间我们这些城市户口身在农村的中学生,陆续毕业后都被安置在农场里劳动,美其名曰“归户青年”,按下乡知青同等待遇,从68届到72届累积已有七八十人之多。</div><div><br></div><div>尽管政策说与上山下乡知青待遇相同,但是真正分配到我们这些人的招工指标少之又少,远远不及真正下乡到农村的知青机会多,所以大家一直酝酿着准备真正到农村去,到贫下中农身边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div><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的决心是这样的,坚决无条件的服从组织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只要组织一声令下,立即奔赴社会主义新农村,去虚心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拜贫下中农为老师,在三大革命的风口浪尖上摔打,在阶级斗争中磨练自己,用接班人的五项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必然伴随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必然的要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抵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几千年来孔孟之道的余毒,一直在毒害着我们。因此,我们要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彻底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坚定不移的、信心百倍的走在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决心要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学习历史,学习儒法两家的斗争史,彻底批判儒家的反动思想,批判什么“父母在不远游”,“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积极带头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晚间,我们建校工程处青年队又组织了讨论,大家发言都比较热烈,表示了决心,我也同大家一样在会上发了言,整个会场气氛很活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大家都想得很多,憧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景色,感到无比的兴奋,为自己是一名战天斗地的知识青年而自豪!</font></h3> <h3>1974年7月19日<br>晚上收工以后,大家继续学习讨论昨天的动员报告,之后写了一份决心书。向党、团组织及各级领导表示我们的决心,大家都签了名,准备明天早上贴出去。</h3><h3></h3><h3><br></h3>今天到抚顺去了一趟,在儿童公园看到了铁树开花,这株铁树是他们园艺工人用六年时间培养开花的。这次展览就是用这一事实来有力的批驳封建说法,什么铁树要60年开花一次。实践证明,只要外界条件适应了它的生长需要,完全可以促使它早开花。<div>这也充分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发展变化的,我们的认识也应该有所提高。<h3></h3>改造自然,向大自然的一切清规戒律宣战。<h3></h3><h3><br></h3>1974年7月25日星期四<br>几天来,我们工程处活儿比较多,一直是在突击“大干”的状态中。有时候早上4点钟就要出车,晚上七八点钟才能收车回来。由于我们马上就要离开这儿到农村去了,所以大家都想要为建校多做一些贡献,干劲很高!<div><br>几天来在车站上共抢运回来40吨焦炭、30吨玻璃、120立方米木材和30多吨钢材。</div><div><br>建校工程处无论是领导和其他同志,对我们都是非常满意的。</div><div><br>回想在工程处这八个月以来,确有很大的收获,记得在去年9月份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几栋像样的房子,我们现在住的宿舍都是过去柴河分场养鹿的鹿圈改造的,是我们亲手用砖和泥巴把花墙堵上,搭上板铺,上下两层里外两间,男生差不多都住在这里了。那个时候出出进进只有不一点儿人,很冷清。</div><div><br>由于我们双手的努力和参与建校人员的逐渐集中,工程顺利开展起来了,整个山沟都在沸腾,“辽宁铁岭农学院”新校址就选址在铁岭城东哈大公路旁的一条山沟里,这里原来是“铁岭种畜场柴河分场”,听说这里是专门养鹿的地方。</div><div><br>现在已经施工和交工的有,六栋房宿舍,学生宿舍楼两栋,教学主楼一栋,家属宿舍十栋,汽车库、变电所、锅炉房等等。</div><div><br>回过头来看一看,可以说,哪项工程里都有我们劳动过的痕迹,哪儿都有我们流过的汗水和鲜血。</div><div><br>每当我想起这些和看到这一幅幅好似图画一样的建筑时,心里非常激动,感到特别自豪,因为我也为建校工作付出了努力,做了应有的贡献!</div></div> <h5>图为72届的部分女知青,她们分别在铁岭县熊官屯公社文家沟大队、下裕大队和徐家沟大队,后排左起:王爱东、***、刘玲、张佳慧,前排左起:金素媛、焦静娥、朱秀琴、王玲。</h5> <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7月27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早晨四点多钟起床,去本溪拉水泥。十点多钟就到了本溪水泥厂,排队一直排到晚上9点多钟,才装上水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晚间是在一个浴池住的,条件还可以,只有我们这十几个人住在这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我们真是发挥集体力量了,为了尽快把水泥装上车,我们决心用自己的力量装车不用外援。以前来拉水泥,领导上出于关心我们,总是找几个在这里专门帮助装车的人帮忙。</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们三台车十二个装卸工,要装三台汽车,一共210多袋水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重要的是必须抢时间争速度,不能影响传送带的作业,所以劳动强度特别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刚刚生产出来的水泥是滚烫的,一袋50斤,从传送带上一袋一袋的几乎是匀速送过来,我们要快速的把到了近前的水泥袋抱起来扔到车上,车上的人要快速的码垛,这个活是时间不等人,210袋就是十多吨,分别装到三台车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们真的是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拼命干!终于把水泥装上了车,蒙上苫布,我们就躺在滚烫的水泥上,回到驻地住下,我们自己都感觉很满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明天回铁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7月29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累了一天,刚回到宿舍,就听到外面有人在喊,要下雨了,快到水泥库去苫水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是我们青年队的队长洪景元和团支部书记王爱东他们在招呼大家去水泥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时只见风驰云涌,一瞬间黑云盖过了头顶,天几乎是黑了,狂风吹得路边的树木呼呼作响,闪电像弯弯曲曲的赤练在空中窜动着,轰隆隆的雷声由远及近,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雷声,豆大的雨点已经噼噼啪啪的落下来了,瓢泼大雨随时都可能从天上倒下来。风在雨头,雷声就是命令,大家纷纷跑向山坡上的水泥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其实并不是什么成型像样的仓库,只不过是一些木板临时搭建起来,木板上边摞上水泥,然后用木杆支起来的大帐篷一样的库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一只胳膊夹着一袋水泥,低头钻进水泥库,由于速度太快,用力过猛,一下撞在门柱上。所谓的门柱其实就是半片圆木,工地上拆下来的那种合子板,上面有一颗钉子,最大号的那种又粗又长的尖朝外,我夹着水泥的肩膀一下子撞到了钉子上,硬碰硬扎到了骨头上,汗水、雨水、鲜血合着水泥流到了一起,痛死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人物链接:洪景元,比我们年长几岁,应该是68届的,个子不高敦实较壮,圆脸嘴巴不大略有突出的感觉,来自法库还是康平不记得了,据说是当地有名气的红卫兵造反派的头!讲话很有点煽动性,左倾,语速快喜欢一气呵成,讲话多了嘴角容易出现微微白沫。属于坐不住闲不住能够身体力行、身先士卒的人。他是农学院73年到铁岭后招收的第一批工人,与侯兴国、邢大顺等人一同入职的。邢大顺、侯兴国在工程组开推土机,他却来青年队当头儿。后来,任职沈阳农业大学总务处长。</font></h3> <h5>当年的女知青王海民、朱秀琴、郑晓媛等。</h5> <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8月3日星期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又一周过去了,回顾一下这一周确实很辛苦,大家约好了今晚到省二建的食堂去吃饭,这里周末有酒喝。我发现酒喝得越多,饭量越大,越能吃了,今晚喝完酒吃了三个大馒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8月4日星期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实战体会射击,首先每人打三发子弹,我这还是第一次打枪,有些心跳,但想到我们的实弹射击,是为了打击帝修反,是为了消灭帝修反而练,把枪口对准敌人,这样的心情就平静下来了,带着对敌人仇恨的心情,发出每一颗子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的成绩是,三发两中16环,后来又补射三发,两中15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8月5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组织组的领导传达了有关今年大专,中专招生问题的文件。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必须有两年以上劳动时间的,有初中毕业水平的知识青年,表现要好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们一共有两个虚名额,一个中专,一个大学。文件中着重强调几个问题,要坚决禁止走后门,三革子女要同贫下中农子女一眼看待,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本来应该去开原参观两个先进青年点,因为天气下雨没能去成,这样就把今天和明天的日程调换了一下,明天再去参观。</font></h3><h3><br></h3> <h5>文家沟的74届知青王海民,担任大队小学校的音乐老师</h5> <h3>1974年8月6日</h3><div>迎着朝霞,耳边风声呼呼作响。我们一行六十多人分乘两辆卡车去开原参观先进青年点,院务组的同学坐在纪师傅开的南京嘎斯,我们工程处的同学坐在自己的辽老大上。汽车飞驰在通往开原的公路上。</div><div>此时大家的心情非常兴奋,决心要把人家的好经验学到手,树立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决心!</div><div>上午10点多钟,到了开原县松山堡公社英城子大队青年点,这里的知青1970年成立了一个创业队,几年来在从来没有人种过地的山上开垦出了一片一片的梯田,栽上了果树还种植了人参。他们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用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来改造山区,建设山区,与阶级敌人斗,与大自然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div><div><br></div><div>在回来的路上,中午12点15分,汽车走到松山堡公社麻线堡大队时,汽车方向盘突然掉了下来,汽车失去控制,车翻了。当时车上有30多人,全被甩下了车,这个车上全是院务组的同学,我们后边这台车上全是工程处的,当我们看到前面的车翻了的时候,心里非常着急,都为阶级兄弟姐妹捏了一把汗。我们车还没有停稳,大家就纷纷跳下车,奔向横躺竖卧在路边的同学们。</div><div>经过抢救认真检查,除几名头部有擦伤的以外,都没有太大的损伤。但每个人都弄了一身泥水,几乎认不出谁是谁了。像这样的翻车事故而没有死人,真是少见少闻。</div><div>今天出事地点有几个方面条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当汽车方向盘掉下来冲向路边时,正好有一棵直径近半米的大树拦住了汽车,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但是由于汽车速度很快,惯性很大,尽管大树很粗,也被撞折,带出四米多远。再有,因为是在村子里面,住家的院墙扛住了汽车驾驶楼,使汽车没有扣过去。假如车要是扣过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再有就是翻车地点有一个小水沟,近一米宽的排水沟。车上90%的人都被甩到小沟里,而没有受到更重的伤害。</div><div>汽车出事以后,开原县革委会非常关心我们,派出大客车把我们接到了县招待所,吃了饭,准备了房间让我们休息,使我们深受感动。</div><div>本来今天的参观安排,县委就很重视,汽车这又出了事,就更放心不下,派了几位领导到现场去慰问大家,铁岭农学院这边也非常着急,开始不知后果怎样,还有很多人流了眼泪,院领导还为我们准备了好几筐大西红柿,还有过水面,像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欢迎我们,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共产主义风格,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激动,都暗下决心,用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实际行动,来感谢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div> <h5>文家沟的部分知青:金素媛、杨思贤、陈秋、高明、钟丽、杜荣芝。</h5> <h3>1974年8月7日<br>今天又进行了实弹射击,每人九发子弹。</h3><h3></h3><h3><br></h3>打过枪之后,我到铁岭地区医院去看病,医生诊断结果出来了是风湿活动期,建议休息半个月。<h3></h3><h3><br></h3>考虑到我们马上要到农村去了,我绝不能因为有病而耽误了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好机会!决心不休息,同大家一起下乡!扎根农村干革命,在劳动中把病治好,用劳动来治病。 <h5>文家沟的知青:杜荣芝、王海民</h5> <h3>1974年8月11日<br></h3><div>连续两三天了,都在围绕着自愿报名,民主推荐这一套程序来推荐中专和大专的入学人选。</div><div><br></div><div>前天9号那天,整个开了一天的会,大家不习惯这种推荐方法,发言不踊跃,场面也不热烈,有些人碍于面子觉得当面不好说,就提出来用投票选举的方法,领导没有同意,领导的意思是当面进行评议推选,所以会议开了整个一天。</div><div><br></div><div>最后的结果落在四个人身上,顺序是:李纯、张强、鄂立平、王日华。</div><div><br></div><div>其实给我们工程处是两个虚名额,所以这四名同学报到工程处党支部,由领导来决定,拿出两名上报到院里。</div><div><br></div><div>今年招生农学院的知青一共争取了四个虚名额。</div><div><br></div><div>今天早上开会宣布了工程处的预选人员为,王日华、李纯。这个结果在一部分人中有所议论。而且很快也就不辩自消了。</div><div><br></div><div>在工程处这一段工作的思想总结,今天写完了,准备明天交给领导。</div><div><br></div><div>今天的会上还做了假期的安排,明天开始正式放假,预计为15天,到本月27号止。但具体什么时间返回还要等候通知,原打算明天上午坐11:02的车回家,后来又临时决定今晚就走。</div><div><br></div><div>我们三个人,我和谭力天、谭方到铁岭车站时是晚上6点多钟了,是丁师傅的吉普车送我们到车站的。我们坐晚上8点多的火车去沈阳,然后在沈阳换乘后半夜3点多的火车回高山子去。</div><div><br></div><div>晚上近11点我去姐姐家,叫了半天门没有叫开,又怕影响到别人的休息我就走了。</div><div>下半夜3点钟上车后,看到了不少农学院的教职工和我们知青同学。原来是高山子那边在晚上10点多钟给铁岭打了长途电话,要家住高山子的人立刻返回,由于近日连续大雨,二营、三营、四营驻地的地势低,水势很危险。</div><div><br></div><div>他们都是听到电话传达后,从朦胧中爬起赶到车站上车的,十分狼狈!</div><div><br></div><div>8月12日</div><div>早上6:09下车,到了高山子车站也就回到了家,我家在一营就是一大队,就在高山子火车站。</div><div><br></div><div>刚下车就听到广播喇叭里传出了关于昨晚水情的通报,水面离坝面不足50公分。而且四营附近几处大坝决口,堵上之后又决开,反复了几次,很危险!很多人连夜战斗在第一线上,农场又动员一大队全体职工家属马上行动起来,帮助装运草袋子,送到大堤上,准备继续战斗。</div><div><br></div><div>现在通往二营的路,有一段已经不能走了,被水隔断,所以汽车只能走一半。</div><div><br></div><div>看来今年水势很大,我一定要积极投入到防洪的战斗中去,尽全力来抢救国家财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div> <h5>文家沟青年点的部分知青,多年后的小聚。左起:王海民、朱秀琴、陆玲、杨思贤、张智。</h5><h3><br></h3><h3>今天是1974年8月13日<br></h3><h3>继续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一书,里面有列宁的一句话:“显然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要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必须克服无数小生产残余的反抗(往往是特别顽强,特别难于克服的消极反抗),必须克服与这些残余相联系的,巨大的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h3><h3></h3><h3><br></h3>读书联系实际,我们当前面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正是要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城乡差别,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决裂旧的传统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的具体措施。<h3></h3><h3><br></h3>认识提高了,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积极走上山下乡之路,扎根农村,热爱农村,建设农村,按照伟大导师的教导去做。<h3></h3><h3><br></h3>回家已经三四天了,几天来什么也没有干,同时什么也不想干,心总没有静下来。以后几天准备钉一个木箱,再补一补衣服,收拾一下东西,准备下乡到农村去。 <h5>北镇县第九中学暨高山子公社中学,是我们的毕业学校。这是当年我们72届四年三班的毕业照。</h5><h5>前数第一排右起:李素洁、王素英、宋亚杰、李桂英、滕桂兰、董秀琴;<br>前数第二排右起:吴*生、陆友明、赵连贵、孙伟、赵丰年、金喜柱、冯佳兴、李艳来、查铁玉;<br>前数第三排右起:张桂芹、伊兰志、刘艳英、张辉、张素珍、朱立新、王玲、高月秋、柴杰;<br>前数第四排右起:陆伟、高凤秋、何文军、段国富、薛忠臣、刘冰柱、王俊彦、王俊龙、崔荣国、宋合廷;<br>前数第五排右起:田荣江、黄景良、刘洪义、李向宝、郭海清、石奎茹、孟宪军、杜晓林、吴庆斌、朱奎云。</h5><h3>8月17日</h3><div>今天是高山子公社赶集的日子,在集上看到了几位我们原来在北镇九中一起毕业的同学和老师。现在他们都很好,朱奎云在高山子公社拖拉机站,李向宝在高山子粮库,其他大部分同学都是在自己家里的生产队劳动。几位老师还都在九中任教,旧友重逢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总像有好多话要说。</div> <h5>这幅“忆当年”照片拍摄于1977年的春节,拍摄地点是铁岭。照片中都是72届的同学。<br>前排左起:张佳惠、王爱东、郭忠泽、杨维、张辉、朱秀琴<br>中排左起:谭力天、谭方、余晓光、李晓敏、郑晓明、王玲<br>后排左起:朱春波、王慕群、陈忍平、杜晓林、王志宏、高春和。</h5> <h5>文家沟青年点的王海民、陆玲。</h5> <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9月2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是昨天下午回到铁岭的,马上就到医院去拍片子,结果地区医院和县医院都没有片子,没有拍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上午组织组给我们开了会,宣布了这次下乡选址最终选定到铁岭县熊官屯公社的文家沟大队、下峪大队、徐家沟大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们这些知青是这样分配的,下峪大队32名,文家沟大队31名,徐家沟大队20名,我是被分配到文家沟大队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然后又宣布了留校,继续参加建校劳动的人员名单,一共30人,我也是其中一个,原则是每个大队抽出十名。因为农学院建校急需用人,同公社领导商量而定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院里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条毯子,一个脸盆,一个旅行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工程处还给在工程处劳动的每个青年一个水杯,作为纪念。</font></h3> <h5>文家沟部分知青于2013年的聚会,前排左起:张智、王海民、郑晓媛。后排左起:张晓辉、侯丽莉、孙英、廖玉霞。</h5> 1974年9月3日<div><br><div>今天召开全院大会,热烈欢送我们上山下乡。</div><div>会上院领导、家长代表、公社领导代表分别讲了话。领导们为我们每个人带上了大红花。</div><div><br></div><div>院里准备了一次会餐,八个菜一个汤,大米饭、花卷等等,鱼肉蛋齐全很丰盛。</div><div><br></div><div>下午一点钟我们正式出发了,院里出了八台车,有轿车、吉普车、宣传车,我们都是乘坐在(准确说是站在)大卡车上,背着背包,院里还给每个青年点赠送了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广阔天地练红心”七个大字。</div><div><br></div><div>这面旗特别特别大,旗杆几乎有杯子口那么粗,它将鼓舞我们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在一片鞭炮声、锣鼓声、口号声中我们出发了。</div><div><br></div><div>在铁岭城内转了一大圈,到地委大院时领导们出来鼓掌招手致意,之后车队奔向熊官屯公社所在地。</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熊官屯公社某地实景。</font></h3> 熊官屯公社位于辽宁省铁岭县城东部,距铁岭县城约5.3公里。<div>熊官屯公社所在地向东数公里内依次是文家沟大队、下裕大队、徐家沟大队。</div><div>徐家沟山多地少,山地为主,经济上三个大队中属于最差的。</div><div>熊官屯公社地域上属于长白山哈达岭余脉的丘陵地带,自然结构大致为“六山一水三分田”,所谓山只是比较平缓的低山丘陵,大部分可以用于农作物耕作及果树栽培等。</div><div><br></div><div>公社域内有柴河水库、熊官屯水库及众多小型水库,柴河流经境内,属于有山有水有河流的好地方。</div> <h3>文家沟大队知青,任小学校音乐教师。</h3> <h3>到熊官屯公社我们受到了热烈的夹道欢迎,鞭炮锣鼓声再一次进入高潮,公社举行了简短仪式之后继续出发。</h3><div><br></div><div>我们到文家沟生产大队后,大队主任简单介绍了本大队的情况。</div><div><br></div><div>全大队共分七个小队,居住分布在两条山沟里,分有五片区域。一、二、六、七队在一条大沟里,三、四、五队在一条沟里。一队、六队为一片,队与队相连。二队在沟里边,距一队、六队有两三里地远。七队在一队和六队的西边,是今年新建的生产队,他们是整个小队集体搬迁来的,共有25户,柴河水库扩容动迁安置过来的,分别居住在六栋砖瓦平房,条件非常好。三队、四队在一条街上,五队在大队部的后面,为两个自然屯,相距半里地。</div><div><br></div><div>全大队3600亩土地,平原1300多亩,其它为半山半坡。</div><div><br></div><div>人口1700多人,劳力510名,370多户,车辆46台,有胶轮车有铁轮车,拖拉机四台,其中大队两台,1队和7队各有一台22马力拖拉机。</div><div><br></div><div>这个大队,每年可向国家贡献20到30万斤粮食,水果几十万斤。</div><div>今年收成较往年还好一些,一般年景分值农副各方面加起来是八分到一角,也有的小队多一些。</div><div><br></div><div>政治力量,全大队有党员32名,团员59名。</div><div><br></div><div>68年以来,全大队共接收知青80多人,现剩20人左右,在本大队劳动的只有十几个人。</div><div><br></div><div>大队主任讲,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内就会建成大队的青年点。</div><div><br></div><div>今天的欢迎会,公社陈助理参加了,大队徐书记介绍了文家沟大队的情况,大队班子一共有四个人,一个会计二队的柏队长是大队党支部委员。</div><div><br></div><div>会后,大队准备了晚饭,一共做了九个菜,大米饭,还有白酒等,很热情。</div><div><br></div><div>吃完饭以后,我和尹士明跟我们7队的朱队长到我们的小队去看了看,在朱队长家里坐了一会儿,朱队长向我们介绍了小队的另一名队长——阮队长。</div><div><br></div><div>不一会儿,我们的汽车就来找我们了,因为我是被学校留下来继续参加建校劳动的,所以当晚就又回到了农学院。</div><div><br></div><div>文家沟大队知青是这样分队的:</div><div>第一小队:朱春波、关敬东、赵启良、陆珂,队长姓李。</div><div>第二小队:栾俊、张世申、谭力里、高春娟、张淑坤、赵凤霞,队长姓柏。</div><div>第三小队:金素媛、高明、杜荣芝、付翠华,队长姓杨。</div><div>第四小队:朱秀琴、郑晓媛、海英、王若提,队长姓徐。</div><div>第五小队:张强、王日华、孙晓荣、钟丽、陆玲、王海民,队长姓徐。</div><div>第六小队:陈秋、宁长刚、贾鹏、朱何,队长姓张。</div><div>第七小队:杨思贤、杜晓林、尹士明、边永艳,队长姓朱。</div><div>因7队住宿不好安排,杨思贤暂时住到二队,杜晓林,尹士明要三个月以后才能来,名单里边的边永艳不是农学院下来的知青,所以她没和我们一起来,这次7队基本就没有具体的安置任务。</div><div><br></div><div>这个名单里面有好多人是挂了名的,人并没有下到农村来,或因病或其他原因。</div> <h3>1975年劳动分值是7分钱(以我所在的文家沟第七生产队为例,这可能是我们下乡三个大队里面收成最好的生产队),每天10个工分(一等壮劳力),一天就是7角钱,一个月20多块钱,相当于当时在工厂第三年学徒工的工资了。</h3> <h5>文家沟知青聚会:前排左起:金素媛、陈秋、张强、郑晓媛。后排左起:高明、朱秀琴、王海民。</h5> <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9月9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几天来还是跟汽车几乎每天都是去沈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晚上跟周长海师傅开车到下峪去了一趟,看到了下乡到下峪大队的全体同学,他们都很好。普遍都说劳动很累,但都在坚持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做好准备在艰苦的劳动中锻炼自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之后又去了文家沟大队,走了三个队,3、4、5队,看到了这三个队的同学,他们也都很好。3队有两名同学到现在还没有参加劳动,原因是生产队没有活,队里没有安排,一直在呆着。现在看来普遍都是吃的比较成问题,青菜很少,主食也不太好。</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有的队里很关心青年,文家沟四队的徐队长,冒雨给青年点的房子苫草,村子里大部分是草房。这里边充分体现了贫下中农对知识青年的关怀,从而鼓舞了广大青年的干劲。</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9月10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读了一本书,是辽宁大学中文系《红楼梦》评论组写的《红楼梦——中国地主阶级的没落史》。</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们无产阶级朝气蓬勃,前途无限,美好光明,我们喜爱展蕊怒放的鲜花,更喜欢狂风暴雨的吹打。无产阶级就是在和一切封资修旧势力的搏斗中成长壮大起来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们今天需要的青年是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的青年。在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等问题上,我们无产阶级不仅不能向剥削者学习,而且必须对剥削阶级的那一套进行严肃批判。</font></h3> <h5>当年文家沟青年点的王海民、郑晓媛、张智、张强。</h5> <h5>照片为文家沟72届知青朱秀琴,担任文家沟知青召集人(点长)及第四生产队妇女队长;72届知青金素媛,担任第三生产队妇女队长及第三任青年点伙食长。</h5><div><br></div>1974年9月20日<div>最近这些天,几乎每天都去沈阳。</div><div>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到沈阳苏家屯满融大队把加工暖气片的王八铁送到东陵留守处,一共30吨。</div><div>我们两台车经过一天的奋战,任务基本完成,两台车八个人30吨货物,装上车再卸下车相当于装卸60吨。</div><div>这个活是最累的,完全是人工用力搬上搬下,王八铁每块是60斤,正好一块王八铁可以做一片暖气片,所以一片暖气片也是60斤,这样平均每个人装卸七吨多的货物。</div><div>我们的汽车满载一车生铁就是王八铁,又连夜赶回铁岭,准备明天去开原县莲花公社暖气片厂。</div><div><br></div><div>只有经过一场紧张战斗的人,才最能体会到胜利后的喜悦!</div><div><br></div><div>读书摘录:</div><div>要使别人的生活由于你的存在而更美好。</div><div>——《普通一兵》马尔加爷爷的话。</div><div><br></div><div>我爱的是党的事业,是党给我生活,给我工作,能够在党的伟大事业中起螺丝钉的作用,能服从党的需要,就是我最大的志愿。</div><div>——《勇往直前》中李也顺语。</div><div><br></div><div>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幼小的时候起。</div><div>——《上尉的女儿》</div><div><br></div><div>1974年9月25日</div><div>群山怀抱的徐家沟出现在眼前,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下午我随车来到徐家沟,看到一些同学,帮助徐家沟四队装了一车丰收的苞米。晚上12点多才回到工程处。</div><div>一天下来很累,但是非常高兴。</div><div><br></div><div>收</div><div>镰刀嚓嚓响,</div><div>车担穿梭忙。</div><div>昨天还是一片黄,</div><div>今日全登场。</div><div><br></div><div>种</div><div>耕牛翻沃土,</div><div>知青忙插秧。</div><div>早上一片水茫茫,</div><div>傍晚披绿装。</div><div><br></div><div>管</div><div>水泵喷银泉,</div><div>汗随浪花卷。</div><div>一夜渠水奔水田,</div><div>绿了半拉天。</div> <h3>1974年10月2日<br>国庆节放假,我到三个青年点去看望同学们。<br>他们国庆节都没有休息,因为这时正是秋收的大忙季节。生产队的活很累,紧张的三秋大会战,正在关键时刻。</h3><h3></h3><h3><br></h3>看到同学们的干劲更鼓舞了自己,下定决心排万难,打胜辽农建校战。<h3></h3><h3><br></h3>1974年10月8日<br>今天我们的车又去东陵留守处拉回一车暖气片,往铁岭返回时发生了交通事故。<div><br>西丰钢铁厂的一辆汽车追尾撞到我们的车上,车一震我们都吓了一跳,追尾的车机盖掀起根本就不能开了。</div><div><br>后来我们发扬风格,把那台撞的不能动的车拉到了铁岭建校工程处。</div><div><br>拖车过程又发生了危险的一幕,车子挂好钢丝绳准备出发,被牵引的车也是重车,起步时钢丝绳崩断了,断掉的钢丝绳弹射到我们车上,我们正坐在车厢板靠近驾驶楼的位置,好悬啊!砸上就是要命的。</div><div><br>俗话说“祸不单行”,大家都警惕了。<br>追尾事故发生在沈阳到铁岭途中,距沈阳不远的一个叫大洼的地方。</div> <h5>文家沟青年点的张玉媚、王海民</h5><div><br></div>1974年10月14日<div>俗话说:没有雪的冬天不叫冬天,可是今年的冬天来的太早了吧?</div><div>真是少见的事情,绿叶满树,竟然挂满了白雪,昨晚下了一场雪,早上起来雪还在继续下。</div><div><br></div><div>天气很冷,今年的寒潮来得特别早。据说今冬要冷得早得多,而且是历史上少见的寒冷。所以我要做好准备,不能让我的腿疼再犯病。</div><div>今天上午学习,下午拉两车木材。</div><div><br></div><div><br></div><div>1974年10月15日</div><div>安装水暖设备的大会战开始了,口号是大干30天,整个工地红旗招展,歌声嘹亮。</div><div><br></div><div>广播喇叭不断传出战斗进展的喜讯!革命歌声时时在耳边回荡,全院职工学生都投入了战斗,他们的干劲很高,特别是那些工农兵学员身强力壮特别能干,有的三天任务只用半天多就完成了。</div><div><br></div><div>明天早晨三点,我们的车去大连运沥青,大连那边有人帮助装车,所以我们装卸工就不需要再跟车去了,留在家里做些零活。</div><div><br></div><div>这是对我们这些人的一次考验,跟车习惯了,伶仃干别的活儿还真有些不习惯,有些人主张干脆休息,我觉得要服从分配,不论做什么都要做好。下午到铁岭车站,运回一些阀门和油漆。 又把去大连的车装上了货,就没什么事儿了。</div><div><br></div><div>晚饭吃的很好,因为大干30天,食堂的伙食也一定能够搞上去,以补充大家所消耗的体力。</div><div><br></div><div>最近察觉到自己思想上有情绪,情绪的波动已经影响到工作,我认为原因就是对自己放松了要求,看到和自己在一起好多年的同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加入了共青团,走进了自己的光荣组织,而自己还在原地停留打转转,并且不能以别人的进步给自己以鼓励,反而消极起来,还在心里埋怨组织上不能够一碗水端平,不能一视同仁,这是很危险的,我必须提高警惕。</div><div><br></div><div>虽然我是因为在家庭问题受到的影响,政审不过关,暂时影响了自己的进步。但这并不是因为自己表现不好,我想这钟现象终究不能长久存在下去的,相信党的政策,必然要有解决之日。</div><div><br></div><div>我现在的做法应该是振作精神,鼓足干劲,加足马力迎头赶上,为革命事业而经受任何的考验。</div> <h3>1974年10月22日<br></h3><div>前天晚上去看了七场话剧《风华正茂》,是由法库县一个专业剧团演出的,很成功。主要内容反映两条路线,两种思想在教育战线上的斗争,是为农学院专场演出的,地点在县工人俱乐部。</div><div><br></div><div>昨天在劳动中,不慎脚被暖气片砸伤了,医生给开了六天病休证,今天觉得好些不那么疼了。</div><div><br></div><div>我们一个车组的另一名同学,手指在前几天也受伤了,一直在休息。我们车组只剩下两名同学了,劳动量一定会很大。这样我就又带伤参加了劳动,去沈阳拉回耐火土等材料。</div><div><br></div><div>听说工程处最近要进来一台日本进口的汽车,这样我们工程处就有五台车了,原来的三台辽宁一号,一台北京吉普,以后的劳动还将是艰苦的,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div><div><br></div><div>汽车没有油休想开走,人不学习无法进步,以致变修。</div><div><br></div><div>最近两个多月了,没有人很好的组织我们学习,全省轰轰烈烈开展向小靳庄学习的运动,在我们这里就像毫无此事一样,从未有人组织过学习,这个现象很不好。我要及时察觉诸如此类的问题,自己找一些材料,加强自学,使之不能落后于飞速发展的形势。面对当前我们所处境地,应该注意好好的管理好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丝毫不能放松,一个时期要有一个新的要求,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天天向上。</div><div><br></div><div>最近听说也看到了在青年点的同学们是非常辛苦的,早起不见太阳,晚归暮色苍茫。晚饭没吃完就又得参加学习、会战直到半夜。可见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看到这些不能不使我连想到自己,虽然劳动也很累,相比之下时间却富富有余,自己的时间没有很好的利用好。</div><div><br></div><div>以后应该怎么办?心里应该有谱,不能糊涂盲目度日,琢磨怎样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为祖国作出贡献,为以后能作出更大贡献而应努力学习!</div> <h5>这是张铁生在我们劳动现场摆拍的照片(在建中的车库南面山墙),由人民画报社记者拍摄。当天下午两点多钟,本来是我们在这里劳动,被临时叫停并替换。</h5> <h3><font color="#010101">(网络图片)</font></h3><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11月6日</font></h3><font color="#010101">劳动驱走了天气的寒冷,昨夜一场雪后,气温骤降非常冷。天气寒冷,无奈于知识青年的斗志坚,在这天气恶劣的条件下,我们的干劲倍增运砖忙,装卸红砖非常累,纯粹的力气活。</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前几天一直在铁岭站台货场,拉运水泥管,铸铁管等材料没有外出,劳动较累但干劲很高。</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今晚我们青年队的队长洪景元召开了一个会议,对这一段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同时存在的缺点不足之处。之后大家都先后发言讲了自己在这段时间(指下乡后仍留农学院劳动的这一段时间)的表现。我也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表现,发现自己也在往不好的方面变化,进而深刻检查了一下自己,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自从宣布要我们继续留下来参加建校劳动以来,打心眼儿里就不愿意,当听到宣布留下来的人员名单时,真好像热油锅里滴上了水——炸了锅一样引起一番波动,在思想上有很多想法,但是既然组织上已经决定了,也就只好服从留下了,心里很不舒服。</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开始几天也总是往各个青年点儿跑,去看了同学们在生产队里的劳动情况,他们真是热火朝天,全部力气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我看了之后,不能把人家的这种干劲发挥到自己当前的劳动中来,而相反却越想越认为吃亏了。有了这些想法,必然要表现出消极,工作主动性差。另一个原因就是在青年队这个阶段,虽然自己也做过多方面的努力,由于家庭出身问题没有被批准加入团组织,看到有些同学先后迈进了组织大门,看到这些思想上也很消极,产生过抵触情绪。</font><h3><font color="#010101">认为在我们车组有团员有车长,他们干多少我就干多少,这是很正常的,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这就是没有正确对待工作,有了这种想法就不能很好的进步,有了这些私心杂念,怎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战斗任务呢?我决心排除一切阻碍,振作精神,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无论是在哪都要努力去做,争取早日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加入团组织。</font></h3><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11月9日<br></font><font color="#010101">今收到9、10、11月一共三个月的生活费共计30元。是张强从文家沟送来的。</font><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font color="#010101">最近听说我们往届的毕业生又开始吃毛粮了,原定的吃供应粮有所变动,这样大家的意见很大,认为农学院领导在当初动员下乡时,不应该欺上瞒下,导致现在这样的结果。但是有意见又能怎样呢?事已至此,也只能就此罢了!</font><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一天都在抢盖车库,天冷了汽车没有暖库不行。最近连续到本溪去了两次,在家里呆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往外面跑,因此日记写的少了,以后应该注意。</font></h3></div></div> <div>文家沟青年点的孙晓荣、王海民、付翠华。</div><div><br></div>1974年11月13日<div>今天院里召开了1974届新生开学典礼。</div><div>地区文工团演出了一些小节目和一个话剧。我由于要坐下午4点多的火车去沈阳,然后再去鞍山,节目没有看完就走了,晚上7点多钟到的东陵。</div><div><br></div><div>车号70770这个车已经装满了货物,原打算是我明天带这个车去鞍山的计划不得不改变了。晚间给老洪打电话请示了一下,准备明天回铁岭。</div><div><br></div><div>1974年12月3日</div><div>秋季征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对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认真对待,对我来说根本没有参加过一天正式的农村劳动,非常有必要在农村继续锻炼,这次征兵、招工我决心都不走,仍然留在贫下中农身边,我想农村更需要我。</div><div><br></div><div>关于征兵招工的正式文件还没有传达,现在已在大伙当中成为议论的中心话题了,各种想法说法不一。</div><div><br></div><div>今天又去沈阳拉回钢材,因快到年底了,在沈阳还有两百多吨钢材待运,这些都是今年的指标,年底之前这几天不抢运回来指标就作废了,时间很紧要拿出拼命干的劲头。</div><div><br></div><div>几天来都是晚间八点多钟才回来,天已经一片漆黑,还得卸货很辛苦,这话看来不应该自己说,但实际情况确实就是这样。</div><div><br></div><div>今天每人发了一件皮大衣,天真的冷了。以后要很好安排一下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一定的政治学习时间。要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要写一些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决心坚持下去!</div> <h3>1974年12月7日</h3><div>今天发生的事情令人气愤,很不愉快。</div><div>事情是这样的,中午12点左右,我们在沈阳小东边门附近饭店吃饭,排队买票的时候我的钱包被小偷掏去了,当即我就发现了,伸手去抓他,他甩开我的手就跑了,出去追了好长时间没有追上,全是钻胡同,还跳墙跑进一所学校,我们好多人一起追,我们爬上墙头,看到他跑到操场的那头了,又在爬对面的墙头,我们就在后面拼命的追,等他跳下墙头正好被我们的朴师傅开大卡车拦截住了,可惜车上没有别人,朴师傅停下车去抓他,他又跑了。</div><div><br></div><div>无奈我们一群人坐上朴师傅的车回到饭店,服务员还在帮助我们看着已经买好的饭菜。</div><div><br></div><div>钱包里面有人民币20多元、粮票近40斤、布票2尺、纪念邮票、火车票、医药费收据、病情介绍书、诊断书、化验单等等。 照片五张,我和郑晓明、王力夫等在高山子的几张留影,还有李小敏在大连老虎滩的留影。另外还有点儿省二建食堂的钱粮票。</div><div><br></div><div>这次损失实在太大了,真是不应该,完全怨自己的疏忽大意,从来不用钱包,这是最近才买的一个淡绿色塑料钱包,表面滑滑的,装在工作服上衣口袋里,买饭票时人多都在排队,我就感觉到了身后这个人靠我太近,我想到了他不敢怎么样,我们这么多人呢,结果正是在我买票时出手了,同时也被我及时发现了,但是还是晚了。</div><div><br></div><div>面对社会上的这些渣滓,必须给予严厉打击,狠狠制裁,绝不留情面!事后报告了当地民兵指挥部,没有什么结果,只是在那儿备了一个案。</div><div><br></div><div>通过这件事,使我应当永远记住这一教训,干什么都不应该怕麻烦,时刻提高警惕,绝不大意!这次钱包被偷,对我这一段经济方面是会有一定影响的,但事已发生想多也没用,只好放宽心尽力不去想了。话虽这么说,这事对我毕竟是个不小的损失,这个劲儿估计多少天也过不来,只有靠时间来慢慢消化适应了。</div><div><br></div><div>1974年12月10日</div><div>晚间进行了个人总结,然后大家都互相做了评议,民主鉴定。开始时整个装卸工都在一起评议,后来大家提出建议,要分车组鉴定。因为大家都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样以车组为单位进行评议,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小组会进行到十点多钟便结束了。</div><div><br></div><div>1974年12月11日</div><div>今晚由组织组的孙世昌和工程处领导黄正歧召开了关于招工的会议。正式通知了由我们留校的为一个单位进行选拔,分配给我们两个男名额,符合条件的共有男生16人女生1人,明晚正式由大家提名,后天晚上整理选拔出来的人的材料,然后上报所在生产大队。整个过程基本就是这样,据我估计明晚的会一定很乱,备选目标将是分散的。</div> <h3>文家沟知青王海民、***</h3><h3><br></h3><h3>1974年12月12日</h3><div>晚上7点20分开始,在我们青年宿舍召开了关于招工提名选举的会议。冷场是预料中的,进行了50分钟的时候,才开始有一个人提名发言,在这个人发言之后又是静场,之后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大家陆陆续续的有人说话了,正像昨天预料的那样,备选名单的确非常分散。</div><div><br></div><div>我在会上也提了两个人,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也是我刚刚符合招工条件以后所参加的第一次这样的会。</div><div>通过这个会,也使我在这方面有了一些经验,在这个会上有人也提到了我,我感到自己很不符合条件,最起码的是自己刚刚参加劳动满两年,在许多方面还都缺乏锻炼,非常需要继续留在农村,同时也有决心要在农村好好干一番事业,有这样的决心,也有这样的准备,因此做好了将来,不久的将来,回生产队参加劳动的准备,在农村好好磨练自己。</div><div><br></div><div>会开到9点半暂时休会,明天接着开,由于备选人员分散不得不如此结束,明晚的会如何开待定。</div><div><br></div><div>早晨五点多钟起床,发动车去虎石台,天太冷要用喷灯烤车,钻到车底下,然后再用摇把摇车,每天都是这样,要是有暖库就好了。今天拉回五吨多日本进口的八寸焊接管。</div><div><br></div><div>1974年12月13日</div><div>每到总结会或其他什么时候,总是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表扬,提出许多优点,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没有正确对待的话,沾沾自喜它就会阻碍自己前进步伐,看不清方向,使之进步越来越慢,以至停止不前。如果经常的能够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提出批评的时候,那将会促使自己努力,尽快的改正不足,进步会更快,我们的进步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绝不能忽视每一个小的问题,这样坚持下去,争取一个比一个大的进步,这就是集土成山,风雨兴焉,集水成渊,蛟龙生焉。集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车十驾,功在不舍。弃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iv><div><br></div><div>从几天来大家的互相评议,使我更加认识到,群众的眼睛是亮的,我们的言行大家有目共睹,要想给人们一个好的印象,那就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对自己也是一个好习惯好作风的培养,将终身受益。</div> <h3>1974年12月14日<br>今天没有劳动,继续开会,选拔充实工业战线的人员。</h3><h3></h3><h3><br></h3>开会时,首先由组织组老孙介绍了昨天下午工程处职工的讨论情况,他们提了几个人选,最后集中到高春和、李铁伟两个人身上。<h3></h3><h3><br></h3>把他俩拿到工程处党支部进行研究之后,初步暂定为候选人,回到我们青年当中来征求意见。<br>开始还是没有人发言,大家对当中一个人意见很大,又有些打不开情面,当面不好指出。<br>另外认为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领导已经决定而所走的过场而已,所以认为还是不说为好。<br>这样持续了几个小时以后,开始有人发言了,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随后我们几人也先后发言,并提了另外一个人选,但这又有什么用呢?<br>会散了以后,没有几分钟,就通知原定的两人去填表,上报到了大队。<h3></h3><h3><br></h3>这件事大家都非常不满领导上的这种做法,私下议论,认为这是合法的走后门。一些人还核计要联名写信上告,但又有什么用处?<br>由此看来,领导关系的好坏是何等的关键啊!<h3></h3><h3><br></h3> <h3>1974年12月16日</h3><div>关于招工的事情,已没有多少人议论了,因为事已至此,只好善罢甘休了!</div><div><br></div><div>今晚找老洪谈了一次话,他对我进行了一番表扬和鼓励。之后我们又提到了关于积极要求进步的问题,影响我进步最大的问题就是家庭问题,领导上包括组织组、专案组都说了,对于子女的进步不应该有任何影响。</div><div><br></div><div>这次谈话使我浮想联翩想到许多事情,特别是在青年队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再能干也不如那些会说的,此次谈话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很扫兴。但是自己决心还要做一番努力,即使团的问题暂时不能解决,我也有决心到生产队以后继续努力,绝不灰心!因为类似这样的打击和挫折,我已经经历几次了,我的决心和信心还是以前一样,充满信心,鼓足干劲,树立明确目标,加足马力,一直跑下去!</div><div><br></div><div>昨天去沈阳,今天下午3点多钟回来,卸完货就没什么事儿了,这次是拉电工器材。</div><div><br></div><div>历史事件链接:</div><div><br></div><div>我的青少年时期,受到家庭影响很大,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div><div>从加入红卫兵组织到入团、入党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尽管主观上积极要求进步,客观上积极的加倍的努力,结果都是徒劳的。</div><div><br></div><div>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参加革命之前曾在家乡当地做过教员和校长,此间系国民党统治时期,也许是任教有方,有人提议要调父亲到国民党县党部任主训科干事,当时有会议纪要,正是这个会议纪要存入了敌伪档案,留下了说不清楚的历史事件。</div><div>虽然有人提议,但是并没有付诸实施,没有人和我父亲谈话,也可能是在还没有落实这件事情的时候,父亲就像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已经离开家乡,投身到革命队伍中去了,所以父亲本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父亲投身革命是背着爷爷奶奶私下里自己走的。</div><div><br></div><div>由于在解放军的队伍里,父亲是属于比较有文化的,没有安排到一线去冲锋陷阵,而是作为武装工作队跟随大部队进入刚刚解放的城市组建人民政府,新建政府正常工作了,他们再去接管新的城市……,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div><div><br></div><div>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有人把这段历史翻出来,作为罪证将我父亲打成历史反革命,进鬼队办死班。</div><div>记得1967年夏秋季节,一天下午三四点钟我正在牦牛河边打兔草,那时流行养兔子,我也养了几只玩儿。小威子(张景威)气喘吁吁的跑来找到我,说出事了,你赶快回家去看看吧。我急忙赶回家看到满屋子和院子里都是人。我要进屋被拦住了,说什么也不让进,我只好趴在窗台向里面看,有人站在炕上把被子都举起来两三个人一点儿一点儿的摸,翻箱倒柜,东西扔的到处都是,所有的地方都被翻过了。</div><div>这是红卫兵造反派在抄家,当然是无功而返什么也没有抄到了,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div><div>那时候我虽然还小,但是其中的几个人我一直记着他们,***、***、***等等。心里暗想,早晚有一天我会报仇的!</div><div><br></div><div>事隔几天以后,一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叫我妈找了一块白布,自己用毛笔在上面写下了“历史反革命分子**”之后,用线缝在了衣服的胸前。</div><div>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记得院里机关板报的重要稿件都是要爸爸亲笔书写张贴出去。可这次是为自己写了这样一个“铭牌”,我们虽然还小,站在边上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div><div><br></div><div>又过了不久就被关到六舍,进了“死班”,我和我二哥每天要去送三顿饭,每次去送饭,在窗口把饭盒递给专政组,经过检查以后才能由他们转送进去,我们就在外边等着吃完了再把饭盒拿回家,我们只能是通过观察饭量大小和吃饭的时间长短来体验和感觉父亲在里面的身体状况。</div><div><br></div><div>六舍是沿着农学院进校门南北走向主干道边上一栋建筑,大门朝西面对主干道开门。门前有两个双杠,我经常是把饭送进去了,然后坐在那个双杠上面等着,经常会听到六舍里面传出来被毒打用刑的惨烈喊叫声,这是那些丧尽天良、丧心病狂的造反派们在施加酷刑。那时的六舍就是私设的监狱,农学院在六舍被关押过的人很多。</div><div><br></div><div>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没有审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就被放出来了。人是放出来了,但是黑锅一直背着,没有人去负责任的搞清楚事实。</div><div><br></div><div>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冤假错案平反纳入各级组织重要的工作日程,经过组织上的内查外调,最终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还原了历史真相。但这十几年间父亲本人和我们子女都受到了很多很多的牵连,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div><div><br></div><div>父亲一辈子都是一个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典范,尽管深陷囫囵,倍受冤屈,始终教育我们要相信党、相信组织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早晚会有一天查清历史真相。</div><div>所以他本人自己在坚持着,工作中一直是一如既往的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我们作为子女的也是努力工作,积极要求进步,做到了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成为出类拔萃的人,虽然在那种环境下是不可能得到什么结果的,但是我们还都是在一如既往的努力中,我们都做到了!</div><div>所以当父亲的冤案得到平反以后,随之而来的是荣誉和掌声。父亲被评为了沈阳市乃至辽宁省的优秀共产党员,大哥、二哥、大姐我们几个一时间都被组织上发展成为了党员。因为在此之前多年都是因为父亲的问题没有得到落实,而影响了我们解决组织问题。因此简直就是一夜之间完成了蜕变。</div> <h5>72届女知青:前排左起:朱秀琴、钟丽、王爱东。后排左起:焦静娥、金素媛、张辉。</h5> 1974年12月17日<div>今晚看了电影《钢铁巨人》,已经是第二次观看这个电影了,很受教育。</div><div>看完电影又主动帮助五十铃车卸货,这个车是我们工程处新进的一台日本进口车,载重量大,今天搁沈阳一车就拉回来薄钢板十吨。</div><div>我们的车也从沈阳运回接近三吨的优质钢材。</div><div><br></div><div>1974年12月18日</div><div>蒙古族人的一句俗话:枯干的树不结果实,说空话没有价值,这句话是由电影钢铁巨人中得来的。我应该明白它的意义,永远不说空话,能够做到哪就说到哪,绝不做那种万人恨的,光说空话而不实干的人。培养一个忠诚老实的品质。</div><div>要牢记困难、挫折、艰苦对一个革命战士是严峻的考验;胜利、荣誉、赞扬对一个革命战士的考验往往更加严峻。</div><div><br></div><div>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次挫折,前进道路是艰苦地,不知要有多少困难在等待着我们。</div><div><br></div><div>应该做好准备,去迎接这些可谓“不顺心”的事情。鼓足勇气,用斗争的精神去战斗,永远走在革命的道路上,更应该有一个在胜利面前应取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做到了这些,就将无往而不胜,取得一个比一个更大的胜利。</div><div><br></div><div>天上云游四不周,人心怎比水长流。初次相交甜如蜜,日久天长喜变忧。这句话折射出一定的道理,在生活当中却有这样的事情在身边发生。</div> <h5>文家沟青年点的杜荣芝、高春娟、金素媛</h5> 1974年12月19日<div>全国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学习小靳庄,小靳庄的十件新事到处都可闻、可见,到哪都会使你感到政治空气十分浓厚,群众性的赛诗活动到处都在展开,一个群众性的学习小靳庄运动正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div><div><br></div><div>1974年12月22日</div><div>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毛主席的这段指示已经发表6周年了。</div><div><br></div><div>六年前的1968年,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广大青年,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行动起来,纷纷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广阔天地的农村。</div><div><br></div><div>几年来,已有几千万名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正在广阔的天地里茁壮成长,焕发着青春的活力。</div><div><br></div><div>两年前,我也中学毕业响应了毛主席号召,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虽然还没有正式到农村,直接与贫下中农接触,但也通过其它方式受到了一些锻炼,在劳动上也经受了一些磨练,进一步的懂得了劳动的意义。</div><div><br></div><div>两年来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同时又有许多教训应该汲取。这些方面都要很好的总结,明确今后的方向,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路一直走到底,永远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div> <h3>文家沟知青:张智</h3> <h3>1974年12月24日<br>连续两天来修车。<br>今晚处里开会,专门讲了关于防火的事情,必须提起全处人员的高度重视,水火不留情。</h3><h3></h3><h3><br></h3>昨天连续发生两起事故,险些造成火灾。一是修车时,因为汽油太凉,就把油盒放到火炉上加温,这是非常危险的。另外就是晚间在车库值班的人在火炉里加上了废油,不料油一燃烧,把火墙鼓爆了,整个墙倒了,也险些造成火灾。<br>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因此召开会议专门讲了这个问题,我们要认真落实好这项工作,搞好防火。<h3></h3><h3><br></h3>1974年12月29日<br>昨天去沈阳玻璃厂,晚间坐火车回铁岭。今天又去抚顺运煤两次,回来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收拾了一下东西,准备乘凌晨1:40几分的火车回高山子回家了,同行人有我二哥、陈忍平、谭力天等。<div><br>今天的劳动是最后的一次了,也就是我在农学院这块土地上最后的一天劳动吧,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儿,为了新辽农的建设,只能做出这么多的贡献了!尽力了!再见了!<h3></h3><h3><br></h3>1974年12月31日<br>昨天早晨六点多钟到家的,一天没什么活动。<br>发表了1975年元旦社论,听后非常振奋革命意志,社论总结了过去一年的经验和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又为我们提出了今后的战斗任务。<br>元旦社论《新年献词》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我一定要很好的学反复的学,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div><div><br>上午到北镇县中安公社去了一趟,是专为赵正泰师傅跑这一趟,主要是取花生和香油,油没拿到,3号还得再跑一次,有什么办法呢?第一次给别人办事一定要办好。</div><div><br>听说我们班高山子的同学王建华和另外两名同学都参军了,非常替他们高兴,王建华是到沈阳空军地勤。</div><div><br>故事延伸:</div><div>王建华,高高的个子接近1米8,圆脸白白的微胖略有一点儿雀斑。人憨厚老实,嬉皮笑脸的,非常和人,属于高山子车站铁路家属。大家都叫他“二地主”,他对这个绰号也不反感。<br>高山子毕业的当地同学只有和他,我们之间有过一些来往。他当兵在沈阳孤家子的空军仓库,任炊事班长。<br>每次到他那去他总要极力的留我在部队吃饭,显摆他这个炊事班长的能待,专门有一个单间,摆上一桌子菜,什么酒都有,一说话他总爱笑,一笑眼睛就只有一条缝了,嗓音略有沙哑。他说他们这个仓库从吃穿到导弹空军的装备武器应有尽有。<br>后来他复原去了盘锦。<br>1986年我到盘锦出差,遇到另外的熟人说,二地主也在盘锦,他在大洼县,我们就兴致勃勃的去看他。<br>生意做的蛮大,粮油生意批发加零售。他属于做生意比较早的,领我参观了经营场所又到他家,宽敞的楼房,的确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br>再后来,因病早逝了。很可惜的。</div> <h3>1975年1月4日<br>新的一年开始了。<br>今天从高山子回到铁岭,又回到工程处原来的住处。</h3><h3></h3><h3><br></h3>明天就准备下乡了,到农村去很好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每当想到就要到农村去,到生产队去了,心情啊总是无比的激动,百感交集。<h3></h3><h3><br></h3>自己坚定了一个信心到农村后一定很好的与贫下中农相结合,认真地接受再教育,要有一个闯劲,这正是我所缺乏的,要学会和锻炼自己要敢于出头,我所说的出头是为工作,而不是为个人利益为私事。<h3></h3><h3><br></h3>坚定信心做好每一件事,涉及个人利益的事儿少提少想少做,为大家为集体的事儿,多想多干多提合理化建议,多做好人好事。<h3></h3><h3><br></h3>自我约束一下,既然方向明确了,路线清楚了,剩下的那就是第一是干!第二是实干!!第三是加油干!!!<br>明确了目标,出发!<h3></h3><h3><br></h3>昨天又去了一次中安堡公社,把赵叔托办的事情办了,顺便我家也换了一点香油,1.71斤。<h3></h3><h3><br></h3>1975年1月5日<br>高兴的踏上向往已久的广阔天地,来到了铁岭县熊官屯公社文家沟大队这块新的战斗的地方。<br>大队和生产队领导及青年点的带队老师,同学们都非常热情的欢迎了我们。<h3></h3><h3><br></h3>在与大队及小队领导见面时,彼此间交流了一些情况,我们也都表示了自己的决心,要求明天就去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h3></h3><h3><br></h3>今晚,这是我来到农村的第一个晚上,睡在火炕上热乎乎的,很舒服,这一晚很值得纪念。<h3></h3><h3><br></h3>从即日起,踏上了新的征途,真正来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决心要认真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刻苦改造世界观,胸怀革命志,扎根在农村,誓为革命多做贡献! <h5>文家沟青年点点委会成员谭力里、朱秀琴。</h5> <h3>文家沟青年点:</h3><div>第一任伙食长是70届知青张强;</div><div>第二任伙食长是72届知青杜晓林;</div><div>第三任伙食长是72届知青金素媛;</div><div>第四任…………。</div><div>由他们兼职的具体负责全体三十几名男女知青的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醋等所有事宜。</div><div><br></div><div>由于居住条件所限,在文家沟六队(黑油坊)设有第二青年点,点长是陈秋。</div><div>陈秋同学在1975年6月12日上午9点多,参加公社组织的头道沟农田基本建设会战中,因推独轮车速度过快而翻车将手臂摔伤骨折,这是当年我们知青中因劳动受伤最重的一例。</div> <div>1975年1月6日<br></div><div>今天是我下乡到农村的第一次劳动,参加柏家沟的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由于是冬季,农村都吃两顿饭,劳动时间是早晨八点到下午4点。</div><div><br></div><div>吃过早饭,我们从青年点出发,翻过大山去柏家沟,大家都是第一次到柏家沟参加会战,路不熟,我们青年点男女生一行十几个人,说笑着一同翻山越岭前往会战工地。</div><div><br></div><div>刚刚下过大雪,漫山遍野都是白色,我们要走的路其实没有路,只知道大概的方向,远处山顶最高处有一个大豁口,那是人工挖开的,平缓了很多,从那里过去就是柏家沟的方向。我们选择的走山路,比走大路要近很多很多。离开大路开始上山,没有人在雪后踩踏过,上山没有路也没有足迹可寻,深一脚浅一脚的趟着走,不小心掉到雪窝里还会吓一跳,下山时山势又非常陡,用手抓着树枝树杈,小心翼翼的挪动,一个人滑倒就会撞倒一大片,几个人一起滚出去好远,真有意思。</div><div><br></div><div>挥汗轮锤战严寒,</div><div>凛冽北风次钢钎。</div><div>刺破千层冻土石,</div><div>打胜农建第一战。</div><div><br></div><div>第一天也是第一次到农村参加劳动,一天来收获很大,的确尝到了农村的劳动是艰苦的,不仅仅是说说而已。</div><div><br></div><div>我主动要求参加打炮眼,冻土层太厚,必须要用炸药把冻土层炸开,抡锤打钎,18磅的大锤一口气抡个几十下上百下是常事,这活累的很!胳膊非常疼。好在这活以前我在高山子采石场干过,并不陌生。</div><div><br></div><div>今天还出了点小事故,不小心手被钎花划破,流很多血,战地又没有药品,只好任其随便吧,白色的线手套染成了红色。尤其使我深受感动的是看到了贫下中农在农建战斗中的冲天干劲,铁锤轮起来就没完,当我手被划破,贫下中农从身上穿着的棉袄里子上撕下布条为我包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div><div><br></div><div>劳动的艰苦程度要比我所想象的大得多,我已做好吃大苦的准备,要从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已经开始的、更加艰苦的劳动。</div><div><br></div><div>1975年1月7日</div><div>今天,小队的劳动任务在上午近十点就有了眉目,进行了收尾。</div><div><br></div><div>由于准备在工地上召开现场批判会,提前完成任务的也要等到下午4点钟才能收工。</div><div><br></div><div>结果因为被批判的人没到现场,会没开成。今天收工以后感觉手指节各个关节非常疼,发胀,其他感觉正常。</div><div><br></div><div>晚间吃完饭以后青年点开了会,专门研究一些生活上的问题,讨论关于吃粮、吃菜、烧柴等等这些问题。</div><div><br></div><div>今晚的会上还决定成立文艺宣传队,由我和钟丽俩负责主持。我总觉得不能胜任,热情有,但是文艺对我不是很擅长,只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啊。有决心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搞好工作,一定要起带头作用。</div><div><br></div><div>大家开会手也没闲着,满炕满地都堆着苞米,有用川子川的,有用手搓的,会开完苞米也搓了两麻袋,快11点了套车去磨面子,朱秀琴到五队借的驴车。</div> <h5>这是熊官屯公社文家沟大队毛泽东思想业余文艺宣传队于1976年2月留影。这个宣传队如日记所载成立于1975年1月7日,首任负责人是钟丽、杜晓林。这幅照片拍摄时两位首任都已经被招工离开农村,分别去了铁岭地区五七干校和铁岭军分区“战备办”。</h5> 1975年1月10日<div>今天由于出工的人数少,劳动任务在五点钟以后才完成,延迟了一个多小时,可是心情还是高兴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原来以为是完不成了或者要贪黑了。从来到青年点后就感冒咳嗽,几天来又加重了许多,浑身非常难受咳嗽非常剧烈,震的头疼。通过这几天的劳动受到了很大的锻炼,学会了许多原来不懂或不会的东西。比如说推独轮车,工地上特有的独轮车,非常不好掌握平衡。</div><div><br></div><div>造田忙</div><div>铁锤当当响,</div><div>车辆穿梭忙。</div><div>昨日还是一面坡,</div><div>今日全移场。</div><div>锹镐翻沃土,</div><div>知青造田忙。</div><div>早上此地土如山,</div><div>傍晚成梯田。</div><div>北风寒又寒,</div><div>汗水浪花卷。</div><div>一天天的战斗啊,</div><div>新田呈眼前。</div><div><br></div><div>1975年1月18日</div><div>今天生产队派我去大队开会,准备重新划分自留地、园田地,我作为我们队知青代表参加量地工作。下午便开始了工作,首先在二队开始,今天没有量完,明天继续。</div><div><br></div><div>今晚收听重要广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闻公报,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农学院的张铁生(闻名的反潮流闯将)也参加了四届人大,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div><div><br></div><div>这几天一直在想,要不要向团组织递交一个入团申请书,不知道怎么写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是迟早还是要写的。</div> <h3>1975年1月22日<br>今天胃特别疼,开始只以为是肚子疼的,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胃病,后来疼的没办法,打针吃药都没用。同学们都非常关心,忙前忙后又做面条面汤又请医生忙个不停,可是再好吃的饭一口也不想吃,也吃不进,真没办法,一天都是迷迷糊糊的昏睡。</h3><h3></h3><h3><br></h3>傍晚时醒来,看到好多同学围着我,郑晓媛、谭力里忙着给我吃药扎针灸,谭力里是我们大队的赤脚医生,郑晓媛下乡前在农学院卫生所工作过(她们俩的弟弟郑晓明、谭力天都是我非常要好的同年级同学),还有人在哼着映山红,我也昏昏沉沉的睁不开眼,也许是半个多月以来的过度劳累的一次集中释放吧。一天没出工。<h3></h3><h3><br></h3>1975年1月24日<br>昨天,我们青年点带队的齐鹤良老师骑自行车把我送回农学院卫生所,一路上他一再叮嘱我抓住他的后腰,坐稳了,他的自行车是宽大后座的那种踹闸车。<h3></h3><h3><br></h3>过了公社抄近道走熊官屯水库那边的小路,要经过一处很长的坡度很大的山梁夹着的山沟,齐老师带着我冲刺般的奋力冲坡,最后实在蹬不动了,他跳下车子推着我走,不肯让我下车,把他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h3></h3><h3><br></h3>经过诊断是急性胃炎。<h3></h3><h3><br></h3>晚上在我爸那住了一晚上,已经两三天没有吃东西了,今天感觉好多了,决定回青年点。<br>到城里二哥那去了一下,由于没赶上公共汽车,只好骑自行车回来了。<h3></h3><h3><br></h3>故事链接:从此,急性胃炎转为慢性,之后又发展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等,非常严重的胃病折磨我二十多年。最严重的时候,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住进医大二院外科病房,按外科手术通常的惯例,胃切除手术要切除2/3,保留1/3完好的,这是胃切除手术的基本原则,而这要保留的1/3完好之处,在我这根本找不到,基本上没有好地方可留。如果留下有病灶的部位迟早还是复发的隐患,可见我的胃病严重到了何种地步,外科手术的方案搁浅,再转回内科保守治疗。接下来几乎是每年一次胃出血,最多的一次三个小时身体里2/3的血流失了,紧急输血才得以保命。后来是中国医大附属二院的住院医师和我闲聊时给我一个建议,用不属于治疗方案的土方试一试,死马当作活马医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奇迹发生了,严重的胃病神奇的好了,至今又有二十多年了,胃病再没有犯过。<h3></h3><h3><br></h3>人物链接:<br>齐鹤良——齐老师,农学院委派熊官屯公社文家沟青年点的带队老师。最初我知道这个人(仅仅是知道,并没有见过面)是在1973年初夏,高山子青年农场我们在新建的由农学院家属子弟71届72届毕业生组成的青年连队时,一天我和李晓敏被安排到二营(园艺系)所属的一个平房,任务是帮助别人照看房子,这是一栋少见的北面开门的平房,后来得知房屋的主人是齐鹤良和杨杰。他们要长期外出,房子及房内物品需要有人照顾。虽未谋面但彼此相知从这里开始。<br>到了文家沟青年点,我们算是第一次正式见面。<br>齐老师,法库人,个头中等,很壮实。戴着一副大眼镜,讲话语速较慢,简短,一句话常常停顿几下说,总爱说:“是、是的、是这样”,脾气好总是笑,笑的时候双肩跟着抖动。<h3>喜欢喝点小酒,在青年点时他回家还给我们带来过桃山白酒(法库当地很有名气的),他有一个大的白搪瓷缸,喝水喝酒都用它。吃饭时他会把高粱米饭里面的高粱壳,一个一个的挑出来摆在碗边沿上,吃完饭碗边上摆满高粱壳,我们在农村吃的是高产不好吃晋杂五号高粱,没办法。据说很多地方是把这种高粱用作食料喂牲口的。<br>带队老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这一点齐老师做得很好,青年点的“义工”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威信度很高。</h3><h3>齐老师后来在沈阳农业大学历任人事处长、组织部长、副校长。</h3> <h5><font color="#010101">(网络图片)</font></h5><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1月29日</font></h3><font color="#010101">今天我们青年点买来一头大猪,白色的,毛重170斤,是在东风矿的家属那买来的,八毛五一斤,我们过年有猪肉吃了。大家都准备在这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准备春节不回城,坚持乡村干革命,在春节期间大干一场!</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昨天,我们青年点还买了两头小猪,一共一百多斤,每斤花了五毛八,价钱是很便宜的。<br></font><font color="#010101">小猪肥的溜圆,大家都有决心要好好养一养。</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1月30日<br></font><font color="#010101">今天我们青年点的男同学基本上都留在家里准备杀猪,忙了一天全都收拾完了,大家都很高兴。</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早上烧了一大锅水,把我们平时吃饭的小炕桌摆在了门口院子里,在生产队借了一套杀猪的工具,是我亲自动刀杀的猪,这还是第一次杀猪,下了好大的决心才这样做,非常顺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今天正好王立夫来了,他帮了我很大的忙。<br></font><font color="#010101">第一次把猪捆好四蹄抬到桌子上,结果还没等动刀,猪就挣扎着跑掉了,我们不会系那种猪蹄扣。满院子追,猪在嗷嗷叫,好可怜啊。</font><div><font color="#010101">我们都没杀过猪,我和力夫一边研究一边比划着从哪进刀,刀走什么方向,什么角度,目标直逼心脏,然后我们两个人四只手握着一把刀,使劲捅了进去,随着刀的拔出,血流了出来,整整接了一大盆。<br></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们杀的第二头猪,杀第一头猪是请人杀的,按规矩猪下水要给杀猪人,还要给一刀肉,大家都觉得不合适,所以这次决心自己动手。</font><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晚上用骨头汤炖了一大锅酸菜粉条,还有猪肉血肠。大骨头和血肠没法按人分,就把在社员家里住的同学都叫来一起吃个杀猪饭,买了3瓶酒,天冷酒凉,就把酒瓶放到酸菜锅里站着热一热,吃饭的时候一拿瓶子,瓶底都没了,酒都在锅里了,一时间哭笑不得,生活常识太缺乏了。</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我又赶快去“黑油坊”六队那边的合社买了几瓶酒回来,结果是一锅酸菜合着白酒也没剩都吃了。<br></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阅读1975年第一期《辽宁青年》杂志,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要端正入党动机,经得起党的长期考验,把党的每一个考验都当作继续革命的动力,要把自己每个进步都作为争取思想入党的起点”。</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这段话,对于我是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的。我应当正确对待入团问题,端正动机,积极努力,经得起任何考验,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font><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点评:痴心不改,单纯、简单、纯洁无瑕。</font></h3><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2月4日<br></font><font color="#010101">晚上7:37分,大地突然抖动起来,发生了地震。<br></font><font color="#010101">这时青年点的男女同学都在宿舍里闲聊说笑,都感到很突然,跑到院子里看到左右院子的邻居都跑出来了,惊慌失措的,谁也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稍微稳定了一点儿,大伙儿就陆续的跑到屋子里把箱子搬出来,摆在院子里。</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大队的电话不通了,通讯员骑马到公社才得知是海城发生了地震。</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后半夜实在困了,轮流值班,除了值班的其他人大家都挤在炕上合衣打个盹,女生不敢回自己的宿舍,只好男女混合住在了一起,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第一次震后又震动两次,时间是接近10点和12点多一点儿,人心惶惶,以后还会有余震,对这一点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绝不马虎。提高警惕,同时要严防阶级敌人在里边造谣破坏,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2月5日<br></font><font color="#010101">农学院的领导来到我们会战工地进行慰问,工宣队师傅也来了,这对我们是个很大的鼓舞。大家都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关怀,用冲天的干劲投入到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中去,誓为农业新丰收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明天我们小队休息,这样就和后天在春节假期连起来了,一共有七天假。</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本来大家准备在农村过年的计划由于地震的原因不得不改变了,明天农学院派车来接我们,统一把我们送到火车站。</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今天向团组织递交了到农村后的第一份申请书。</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2月8日<br></font><font color="#010101">早晨四点多钟我和二哥一起乘火车来到吉林省德惠县。</font><font color="#010101">我大哥在这里,他是建材部非金属地质勘探总公司601地质队的,他们的冬训基地今年在德惠。<br></font><font color="#010101">大哥到车站把我们接到了家里,我们这是第一次到这里来,心情非常高兴。</font><font color="#010101">哥哥嫂子他们也非常高兴,就连我那小侄儿小惠也高兴的跑进跑出的高兴的不得了。</font><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哥仨第一次在这里聚会过年,爸妈他们回老家过年去了。</font></h3><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2月13日<br></font><font color="#010101">今天第一次到长春,在那玩了一天,在车站广场照了相。</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昨天晚上,在汪家二姐家里吃的饭,非常丰盛,12个菜一个汤,汪家大叔大婶待人真是太热情了。德惠这个地方过年真是太热闹了,秧歌高跷特别多,而且花样也非常好看。在德惠这一个礼拜,天天喝酒,早上起来就喝,平生第一次这么喝酒,德惠大曲、德惠白酒都是有名的好酒,我可不能就此养成了喝酒的习惯了,要警惕,要节制。大哥还给我们一人两条迎春烟,长春迎春烟一条20盒的,说是回到青年点给大家抽,其实我不会抽烟,深怕养成了抽烟的习惯就不好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准备明天回铁岭,返回青年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2月15日<br></font><font color="#010101">上午回到青年点儿,是昨天晚上坐夜车回到铁岭的。本想是昨天早上就走了,但是哥哥嫂子他们再三挽留,才改变决定又呆了一天,按他们的意见是想要我们最起码呆个半个月一个月的,本来在农村就不那么严格。但是组织观念约束,还是按时返回了,在我们青年点里,属我走的最远,而回来的最早。</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2月16日<br></font><font color="#010101">上午10点多来到沈阳姐家,正好我爸和我妈也是今天早上由老家回到沈阳的。看到他们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因为从他们走后,正好赶上辽南地震,所以我们一直都非常挂念。</font></div></div> <h3>1975年2月17日</h3><div>白天弄了一天柴草,我们十多个人一天就垛了一大垛苞米秸子。这一天真是成绩不小啊,看到劳动果实,心里非常愉快。这是春节后第一天的劳动,感觉有点累,可能是连续几天没有干活的原因吧。</div><div><br></div><div>晚上和朱秀琴一起到二队的谭力里那儿去了,是她替我写了一份入团申请书,表示一下感谢。</div><div>大队青年点住不下那么多人,二队、六队、七队的都在老乡家里住。</div><div><br></div><div>看得出来老青年里有对她有那个意思的,有事没事都要找点事接近她,讨好她,她好像无动于衷,是没有察觉?不懂了!青年点有规定不允许搞对象的。</div><div>扎根农村一辈子是党的号召,响应党的号召是坚定不移的。谭力里被大队和公社树立为知青先进典型之后,又被推荐为铁岭县的知青先进,有点骑虎难下了,顺应形势的需要很重要。</div><div>她作为大队的赤脚医生没日没夜背着药箱全大队到处跑,是很辛苦的。立志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她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不少人。</div><div><br></div><div>谭力里也是刚从高山子家里回来,她说高山子那边防震形势也很紧张,屋里不准进人都在外边住地震棚。可见防震情况的严重性,还需提高警惕不可马虎。</div> <h5>文家沟的知青王海民、钟丽</h5><h5>(全钢上海牌手表很醒目,当时售价应该是120元凭票购买)</h5> <h5>文家沟青年点70届知青郑晓媛</h5><div><br></div>1975年2月20日<div>几天来都在青年点打柴火,为了解决烧柴问题。整天几乎是在树上过的,这棵树上下来又爬上那棵树,砍树枝不得不上树,有时候几乎爬到树尖,大家都很卖力,所以越干越有劲儿。</div><div>这几天砍了七、八车松树枝了,成绩是不小的。</div><div>今天晚上吃饺子,收工早。</div><div>女生们剁馅拌馅、和面忙活好长时间了,男生在西屋炕上躺着等着吃现成的。男生们被一个个叫过去,不时传来一阵哄堂大笑。不一会儿我也被叫过去,是高明叫我过去的,问我会包饺子不?我说会点包不好,她们就让我包,我试着包了一个,她们拿过去传看了一下,又是一阵笑声,钟丽趴在郑晓媛肩膀上笑得满脸通红,莫名其妙中又逼着我包了几个,真不明白她们笑什么呢?启良被叫过来了,我解脱了。</div><div>好像是看你包的饺子有几个褶。</div><div><br></div><div><br></div><div>1975年2月21日</div><div>晚间带队的齐老师找我谈话,要我把青年点伙食长的工作接过来,口气很坚定,他说这个事儿就这么定了,我们研究一下怎么把这个工作做好。既然事情这么定了,想推也推不掉,硬着头皮尝试着干吧,说心里话这么多人的伙食,我一个人管,心里确实没有底。只觉得责任大、任务重。</div><div>转念一想,这也是领导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自己应该树立信心认真工作,努力把伙食办好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也是对我的一次考验,也是我为大家办事儿的一个好机会。</div><div>我的前任也是第一任伙食长是张强,70届知青,是去年九月份第一批到青年点来的,这次招工走了,需要有人接替他的工作。</div> <h3>文家沟青年点72届知青钟丽,曾担任第五生产队妇女队长,文家沟大队毛泽东思想业余文艺宣传队首任队长。</h3> <h5>文家沟的部分知青聚会,前排左起:张玉媚、张智、孙晓荣、陆玲、杨思贤、王海民。后排左起:张晓辉、侯丽丽、陈谨平、陈秋、谈伟、李贺春。</h5> <h3>文家沟青年点的70届知青高明</h3><h3><br></h3><h3>1975年2月22日</h3><div>今天在青年点办理了一天伙食交接工作,研究了一些当前伙食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交接工作基本就这样了。</div><div>还没有遇到具体的问题,我想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困难的。</div><div><br></div><div>晚间三队演电影,同学们都去看电影了,我因为刚刚接手伙食工作就没去,和齐老师起草了伙食管理制度。</div><div><br></div><div>几天来每天晚上青年点都组织学习,内容主要是学习理论。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学不学革命理论是个路线问题,是搞马克思主义还是搞修正主义的原则问题,理论上搞不通,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div><div><br></div><div>毛主席在听取四届人大筹备工作的汇报后说,这次谈两个问题,一个是人事安排,一个是理论问题。关于理论问题,毛主席说,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要写文章,要告诉春桥、文元把列宁著作中好几处提到的这个问题找出来,大字体送我。大家先谈,然后写文章,要春桥写这类文章,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div><div><br></div><div>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改变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div><div><br></div><div>1975年3月10日</div><div>今晚针对个别人在晚饭上的表现,及时召开了生活会。有的人吃饭时把小豆馅儿的大饼子里面小豆馅吃了,却把大饼子扔在桌上和柜子后面。对此浪费现象和以前在吃饭问题上出现过的情况,大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会比较成功,大家一致认为开的好,开的及时。</div><div><br></div><div>会后到队里参加了学习,由农学院下来的大学生进行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学习辅导。</div><div><br></div><div>1975年3月12日</div><div>今天我们青年点全体同学,都到柴河水库的民工住房去扒房子。为七队青年点同学解决烧柴问题,忙了一天。</div><div><br></div><div>晚上到队里又参加了学习,今天是组织队里青年学习,进行骨干辅导。</div> <h5>网络图片,图片中的场景和我们青年点几乎一模一样。门、窗、锅台都一样,我们青年点这个锅台的对面还有一个一样的锅台,我们也是用的这个位置的这口锅像图中所示退猪毛的。印象中我们大家搭下手,金素媛一个人站在锅台上操作的。</h5><h3></h3><h3><br></h3>1975年3月16日<br>今天我们青年点又买了一头猪,242斤重,当晚就杀掉了,主要解决吃油的问题。<h3></h3><h3><br></h3>陈秋、谭力里、金素媛和我,我们四个人收拾这头猪,金素媛很能干,用通条从猪的后蹄一直通便全身,然后吹气,把猪吹得鼓鼓的,一个人站在锅台上翻转这头猪,在开水里烫来烫去,刮猪毛,累得够呛,主要的有技术的活儿干完了,她走的早一些,剩下我们三个人干一些细活儿,一直收拾到次日凌晨四点钟。<h3></h3><h3><br></h3>这是我第二次杀猪,也是青年点杀的第三头猪,胆子也大了许多,也更觉得有意思了。<h3></h3><h3><br></h3>1975年3月17日<br>今天在青年点又弄了一天猪肉,把猪肉整个卸开,炼油。共有肥肉52斤,炼出油39.4斤,板油、水油8.5斤,一共出油47.9斤。骨头19.5斤,瘦肉65.6斤,肘子6.8斤,皮冻油渣等。都按25人平均分配,没有住在青年点的,都按数量领走了,在青年点住的统一由食堂安排。 <br> <br>晚间参加了一个忆苦思甜会,由文家沟张文兰大娘作报告,晚上8:30结束,讲了不到30分钟。<br>张大娘讲后,大队方主任接着讲话,介绍本大队阶级斗争情况,二队四类分子徐某某不老实拉拢干部下水,阶级斗争很复杂,敌人是没有死心的。原大队会计共产党员刘德成,被拉下水,撤其职务,给予处分,阶级敌人很不老实,无孔不入。现在全大队有九个四类分子,原来有七个,后来随七队动迁来两个。<h3></h3><h3><br></h3>1975年3月18日<br>今天青年点两个炕都拆了,响应号召,扒炕土积肥,整整忙了一天,到晚上8点多钟劳动才结束。吃过饭已经九点多了,准备明天参加劳动,到工地去会战。<br>今天还抽空到队里参加学习,是理论骨干班学习。主要学习姚文元的文章,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由农学院大学生主讲。<h3></h3><h3><br></h3>今天郑晓明来我这了。<br>今天收到父亲的来信。 <h3>网络图片,这张图重点在窗子和房间环境与我们当年的青年点一样一样的。</h3> <h5>(网络图片)</h5><h3></h3><h3>1975年3月20日</h3>晚间召开了文家沟大队全体知青参加的大会,内容是关于补充1974年的招工,由带队干部齐老师讲了关于此次招工的一些条件及名额的分配等等。<h3></h3><h3><br></h3>这次招工年龄要求在25岁左右,同等条件下六八届优先,其他的条件跟历次招工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h3></h3><h3><br></h3>这次我们大队共分配了九个名额,其中技工一人(男),在乡青年一人(男),下乡知青七人(四男三女),名额的分配就是这样。<h3></h3><h3><br></h3>这几天来,由于快要招工了,在一些人头脑中有许多想法,当然也反映到了具体的行动上,表现得很着急,总有些坐不住,我看这样很不好。<h3></h3><h3><br></h3>我对招工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招工假如走了,这固然是党和人民的需要,需要我们到新的岗位上去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决不能认为,这下我可跳出了农村这个地方了,以此来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目的,想到城里去当一个工人,而舍弃农村,讨厌农村。我们不能把招工当做脱离农村的机会。<h3></h3><h3><br></h3>农村是非常需要像我们这样有文化的青年的,知识青年在农村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怎样起到大作为的作用呢,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h3></h3><h3><br></h3>当前,毛主席发出了“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的号召,我们知识青年在农村就应该主动的担负起辅导贫下中农学习理论的担子,因为我们是读过一些书的人,首先自己应努力学习,真正弄通弄懂,在学习问题上要肯下功夫,有一个钉子精神,学习理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点必须认识到。<h3></h3><h3><br></h3>知识青年在农村,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为缩小三大差别而采取的很好的措施,当前我们是处在社会主义时期,还保留着很多旧社会的痕迹,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在人们思想上占有地位,拿我们的知青的实际例子来讲,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有喜城厌乡的思想,总是想方设法回城,这就是资产阶级法权在影响着,为了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法权,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必须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法权,不要认为资产阶级法权在社会主义阶段还许可存在,就认为是正确的,资产阶级法权根本就不是什么万岁的东西,总有一天会被消灭的。因而我们为什么不尽早的消灭它,还要受他的影响呢?如果党真的需要把我们留在农村,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这说明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参加缩小三大差别的斗争了,为消灭资产阶级法权做了贡献,绝不能认为留在农村就前途渺茫而无所作为了!我有决心在今后的劳动中,逐步的树立自己扎根农村的思想,在广阔天地里锻炼自己,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可靠接班人而努力!<h3></h3><h3><br></h3>党是母亲点是家,<br>文家之土把根扎。<br>知识青年忠于党,<br>誓为祖国贡献大。<br>75.3.20.24点30分于文家沟青年点。 <h3>1975年4月26日<br>大家参加公社组织的农田建设大会战,早晨四点就得起床从家里走,晚上7点多钟才能回来,草草的洗漱一下,吃点饭就睡下了,很辛苦。我要努力把伙食办好,做好保障。</h3><h3></h3><h3><br></h3>这一个月里,我参加队里的劳动很少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在青年点忙里忙外,有时间了就到工地上参加劳动,没心思学习和写东西了,看来这样下去还是不行的。<h3></h3><h3><br></h3>人不学习就要落后,就会跟不上形势。<h3></h3><h3>我们不论怎么忙都应该坚持下去,贵在坚持!就学习来说,每天不必多学,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学,效果会更好。</h3><h3><br></h3>前几天大队给我们青年点分了一块菜地,大约有三亩地。这下子把我忙死了,首先要解决粪源的问题,种菜没有粪肥怎么行。<h3></h3><h3>地还没翻,找犁杖起垄,联系菜籽、土豆栽子等等,种什么怎么种,我们都不懂。</h3><h3><br></h3>大队徐书记和我说,粪肥他让一个生产队送一车来,茄子、西红柿、辣椒需要栽苗的,他安排哪个队育秧给你们带出来,需要种籽的芸豆、豇豆、土豆、白菜、菠菜、萝卜等等都自己种。<h3></h3><h3><br></h3>大队决定每个小队送一车粪到青年点菜地,一直很难落实,我们又急着用,我就求大队的拖拉机帮忙,等大家收工回来了一起出车,连续几天都忙到晚上10点多,各个队去收粪。<h3></h3><h3><br></h3>可恶的是到六队去收粪竟然遭到队长的拒绝,一口一个不给!无奈之下,我们顶撞起来,他竟然跳到炕上,把挂在墙上的步枪抄了起来。他是基干民兵有一支半自动步枪,僵持之下,徐书记在广播里把我们叫了回去。<h3></h3><h3><br></h3>对六队加罚一车,而且限制时间自己送去。<br>事后仔细想想真没必要,一个为了工作,生那么大气有什么用呢!<h3></h3><h3><br></h3>今天在二队买回来两头大猪,一头白色的重186斤,另一头是黑色的154斤,每斤八毛五,花了289元。前几天还买了一头小猪,接近20斤,花了27元。仔猪论个不按斤两算钱。<h3></h3><h3><br></h3>对了,我们青年点儿先后买入八头猪了,杀了三头死掉两头,加入这三个来落户的,一定要喂好这几头猪。<h3></h3><h3><br></h3>昨天,一只母兔下了三个崽儿,全都死了。是在女生那屋里的炕洞里下的,可能是有人好奇去看了,据老乡说兔子下崽是不让看的。<h3></h3><h3><br></h3>到土楼子参加公社大会战的,在十几天前就走了,是属于常年的专业会战队伍,我们青年点去了八个人,本来我也应该去,齐老师说啥也不让去,让我留在青年点忙点里的事情,同样记工分,说是和大队说好的,一等分,分值随着大队干部的待遇一样,拿全大队的平均分。<h3></h3><h3><br></h3>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七队少了一个劳动力,队长肯定不高兴,本来我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很少到队里出工。<h3></h3><h3><br></h3>前些天招工的先后都离开了青年点,贾鹏被分配到铁岭交通站,关敬东到地区建筑公司,王日华到铁岭地区棉织厂,尹士明到沈阳机电局,朱春波自己找关系转出了我们青年点,迁入到辽阳市沙岭区(老家落户),这样我们点里就走出了五个人。其他被招工的人,都是原来沈阳市下乡来的知青,全是女生。<h3></h3><h3><br></h3>摘录几句话:<br>人离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像花草见不到阳光一样失去生命力!<h3></h3><h3><br></h3>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进行自我批评,不进行斗争,就等于毁灭自己!<h3></h3><h3><br></h3>对同志存在的缺点错误不进行批评帮助,就等于见死不救。 <h5>文家沟青年点的王海民、谭力里。</h5><h3></h3><h3><br></h3><h3>1975年4月30日</h3>种了半天谷子,这是到农村以来第一次种地,也可能是今年的最后一次吧。由于没有种过地,队里也尽量没有安排我春播,种地是比较累的,尤其腿走的很累。<h3></h3><h3><br></h3>种谷子,今天我们小组是这样分工的,前面一个人赶着一头驴,拉着犁杖,把原本起好垄的地再豁开,跟随其后的是一个人点种子,同时把种籽踩实,后面一个人就是我拉着一条绳子,绳子后面连着一个像牛样子一样的东西,他们叫收子,所以叫“拉收子”,再后面是扶收子的人,作用是将种籽盖上土,简单说就是将毛驴拉的犁杖豁开的垄点上种子后再合上。<h3></h3><h3><br></h3>我们生产队都是山坡地,垄都很短,一会儿一转圈。中午回到生产队,朱队长问我怎么样累不?我说还行。朱队长说你是干什么活?我说拉收子,队长说扶收子的人没和你换班吗?我说没有啊,一直是我在拉。队长笑着说他欺负你了,这活应该是两个人一替一换的倒班儿。<h3>这样吧下午你别去种谷子了,跟车去柴河水库拉炕土。跟车是个俏活,坐在马车上悠哉悠哉半天儿一趟活。</h3><h3>农民意识喜欢占点小便宜,队长英明。</h3><h3></h3><h3><br></h3>1975年5月1日<br>今天是国际劳动节,我想这将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劳动节了吧。从今天开始,熊官屯公社组织全民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战场仍然在土楼子一带。<br>由于柴河水库放水,河已经过不去了,只好由水库大坝下面绕过去,这是在春播以后安排的第一次大会战,全公社有4000多人参加,计划是7天完成。<h3></h3><h3><br></h3>早晨两点半起床,青年点是高粱米粥、大饼子、咸菜。大家胡乱的吃一口就动身了,五点钟正式开始劳动。晚上6点收工到家就接近八点了。晚上吃的跟早晨一样饭菜。所不同的是早晨大饼子碱大了发黄,晚上的碱轻了又很酸。<br>中午是自带的高粱米饭,那种高产的晋杂五号高粱,壳多口感差。<h3></h3><h3><br></h3>五一节就这样度过的,可以说是在劳动中度过的第一个光辉节日,很有纪念意义。<h3><br></h3><h3>理想之歌</h3><h3>幸福凝结着创业的艰难,</h3><h3>胜利预示着更严峻的考验。</h3><h3>在这龙首山下,柴河岸边,</h3><h3>在革命前辈用热血浇洒过的土地上,</h3><h3>我开始懂得——世界上最美好的理想之歌。</h3><h3>就是为无产阶级而战,</h3><h3>他要由整个无产阶级谱写高唱,</h3><h3>要把千百万工农召唤!</h3><h3>“知识青年当农民”这一庄严宏伟的时代赞歌,</h3><h3>激励鼓舞着我们。</h3><h3>一反潮流几千年,</h3><h3>谁说我们的生活“周而复始”,</h3><h3>莫道“光阴似箭农村三年”,</h3><h3>让“学而优则仕”、“变相劳改”通通见鬼去吧!</h3><h3>最先朝气蓬勃的投入新生活的人,</h3><h3>他们的命运最令人羡慕。</h3><h3>为了共产主义事业,</h3><h3>我立志当农民在广阔天地里终身奋战,</h3><h3>我愿在这辽北的土地上,</h3><h3>迎接一个又一个战斗的春天。</h3><h3>这时,正是这时,</h3><h3>我才开始回答了,</h3><h3>“什么是革命青年的理想”这张严肃的答卷。</h3><h3>我要做我们鲜红党旗上一根永不褪色的经纬线!亲爱的战友啊,</h3><h3>这就是我们的理想,</h3><h3>我们的誓言,</h3><h3>它不是神奇的童话可以随时变幻,</h3><h3>更不是雨后的长虹光芒一现,</h3><h3>他深刻的烙着阶级的印章,</h3><h3>啊!整整一代意志坚强的中国青年,</h3><h3>冲破万里浪,</h3><h3>越过千重山,</h3><h3>做一名普通的农民,</h3><h3>创共产主义的大业,</h3><h3>用战斗和冲锋,</h3><h3>谱写伟大时代1975年1月6日</h3><h3>今天是我下乡到农村的第一次劳动,参加柏家沟的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由于是冬季,农村都吃两顿饭,劳动时间是早晨八点到下午4点。</h3><h3><br></h3><h3>吃过早饭,我们从青年点出发,翻过大山去柏家沟,大家都是第一次到柏家沟参加会战,路不熟,我们青年点男女生一行十几个人,说笑着一同翻山越岭前往会战工地。</h3><h3><br></h3><h3>刚刚下过大雪,漫山遍野都是白色,我们要走的路其实没有路,只知道大概的方向,远处山顶最高处有一个大豁口,那是人工挖开的,平缓了很多,从那里过去就是柏家沟的方向。我们选择的走山路,比走大路要近很多很多。离开大路开始上山,没有人在雪后踩踏过,上山没有路也没有足迹可寻,深一脚浅一脚的趟着走,不小心掉到雪窝里还会吓一跳,下山时山势又非常陡,用手抓着树枝树杈,小心翼翼的挪动,一个人滑倒就会撞倒一大片,几个人一起滚出去好远,真有意思。</h3><h3><br></h3><h3>挥汗轮锤战严寒,</h3><h3>凛冽北风次钢钎。</h3><h3>刺破千层冻土石,</h3><h3>打胜农建第一战。</h3><h3><br></h3><h3>第一天也是第一次到农村参加劳动,一天来收获很大,的确尝到了农村的劳动是艰苦的,不仅仅是说说而已。</h3><h3><br></h3><h3>我主动要求参加打炮眼,冻土层太厚,必须要用炸药把冻土层炸开,抡锤打钎,18磅的大锤一口气抡个几十下上百下是常事,这活累的很!胳膊非常疼。好在这活以前我在高山子采石场干过,并不陌生。</h3><h3><br></h3><h3>今天还出了点小事故,不小心手被钎花划破,流很多血,战地又没有药品,只好任其随便吧,白色的线手套染成了红色。尤其使我深受感动的是看到了贫下中农在农建战斗中的冲天干劲,铁锤轮起来就没完,当我手被划破,贫下中农从身上穿着的棉袄里子上撕下布条为我包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h3><h3><br></h3><h3>劳动的艰苦程度要比我所想象的大得多,我已做好吃大苦的准备,要从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已经开始的、更加艰苦的劳动。</h3><h3>的新篇章!</h3> 1975年5月25日<div>队里通知我明天去头道沟参加公社常年农建兵团,这可能是队长对我的一个惩罚吧。</div><div>这几天青年点的菜地有很多活儿要干,栽地瓜、茄子、辣椒等,我很少到生产队去,队长也抓不着我个影儿,所以,他就想给我派个远地方的活儿,有事你也回不来,这都可以理解。</div><div><br></div><div>本来我们七队劳动力就少,再说我在队里还能把我当个棒劳力。所以经常不上工,自然的队长就会很不满意。总的来说,我还是听从领导分配吧,明天去熊官屯头道沟参加农建兵团的劳动。</div><div><br></div><div>1975年6月1日</div><div>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想起来小的时候也真有意思,那时是多么的天真活泼,而又对任何事情都好奇,回顾少年时代,真的是幸福,内心又是那么的平静、无暇,非常留恋。</div><div><br></div><div>朱秀琴今天去铁岭地区轻化技工学校报到了,我们一行四人去送她。</div><div>张强和贾鹏是从城里来青年点玩,回城里顺便跟我们一起去的,我和谭力里是代表青年点专程送她的。</div><div><br></div><div>学校在铁西的最南边,条件比较艰苦,只有两栋平房,还是由橡胶厂借的。一切设备都不很齐全,一切都要从头做起,这样也好。走一段抗大的道路,艰苦创业。轻化学校可能分为三个专业,一是橡胶,一是纺织,另一个是机械。</div><div>朱秀琴这次走有的女同学还掉眼泪了。</div><div><br></div><div>青年点已经隐约存在着两个小团体,是由平时接触多合得来发展过来的,比较明朗化了,对此不准备发表更多的看法,因为自己也身在其中。</div><div><br></div><div>朱秀琴走的时候给我们每个人都分别送了礼物,给我的礼物是一支钢笔,今天的日记就是这支笔写的。</div><div><br></div><div>1975年6月3日</div><div>今晚全体知青召开评议会,带队老师和大队赵主任参加,推荐一名男同学到铁岭地区五七干校,就是地区党校。</div><div><br></div><div>这次招工不属于大批的招工,只是干校一个单位用人,由地区劳动局特批的,一共15个名额。分别由龙山公社和我们熊官屯公社抽调。具体分到我们熊官屯公社有七个名额。其中在乡青年三人,两男一女。下乡青年四人,三男一女。分到我们文家沟大队的是下乡知青一个男名额和在乡青年一个女名额。</div><div><br></div><div>早上,天不亮大家就起床了,洗漱完毕吃完饭,准备出发了,这时齐老师睡眼惺忪的半跨着里外屋的门槛说,昨天公社开会了,分配给我们青年点一个招工名额,是男的。白天大家酝酿一下,晚上开会。</div><div><br></div><div>打心眼里说,青年点的生活还没有过新鲜劲,觉得还没玩够,没有想到过这么快就要走,突然间有了这个机会,真还拿不定主意了,我决意不想走,起码不主动去争取,但是也有丝丝的萌动,总之是犹豫不决。</div><div><br></div><div>晚上,大家收工陆续的回来了,吃完饭菜地里还有一些活儿,又组织大伙儿把菜地里的活儿干完,之后集中到大队部去开会,大队部有个北炕,我坐到最里面的西北墙角。</div><div><br></div><div>今天到会的知识青年一共有19个人。其中有11个人提名选我。我真的感到有些矛盾,从心里讲根本就不想走,因为自己觉得并不符合条件,最起码的在劳动上,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方面还应该再锻炼,再加强,起码的来农村的时间太短了,不应该走。</div><div><br></div><div>会上还有人提名赵启良、陈秋的。我也主张他们走,我也投了他们的票,他们一位是七零届的,另一位是七一届的都比我大,他们谁走都行。这里不是卖乖真是这么想的。</div><div><br></div><div>结果出来了,还是听从组织上的安排,正确对待走与留,民主推荐不等于就是最终结果,会上说了,这次招工不同以往,过去是大队定了就算最终的结果了,这次是大队只能是推荐,最后由公社党委会批准才算是最终结果。所以会上强调了被推荐的人一定要经得住全公社的平衡,要选出优秀的人选。</div><div><br></div><div>对于我来说,还要有树立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思想,在农村安心生产,要有这个思想准备。</div> <h3>1975年6月6日</h3><div>早晨和大家一样,吃过饭后到头道沟农建兵团工地去参加劳动。</div><div><br></div><div>八点多钟,会战工地的广播喇叭里喊话,要我马上到指挥部去一下,广播员告诉我说,刚才你们大队来电话,通知你马上回去填表。</div><div><br></div><div>回到大队才知道公社党委已经批下来了,这次招工确定为我。当时的心情是比较激动,也是比较复杂的,一是高兴,一是非常留恋文家沟大队,不愿意离开这些共同战斗过的知青战友,不愿离开这使我得到了很大锻炼的文家之土,不愿离开培养我教育我的贫下中农。</div><div><br></div><div>填过表后下午就去体检,然后等候通知。</div><div>这次和我一起走的还有我们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大队妇女主任李宝贵同志(在乡女青年)。我们以后将在一起战斗了,这可真没想到。</div><div>在我回到青年点之前,齐老师就把我的招工评议表里面的鉴定、大队革委会、党支部意见等等都已填写完毕,只等我回来了,因为公社要得很急,当天就要报到地区劳动局。</div> <h5>图片是我当年的招工表,2015年办理退休手续查档时复印的,因为我身份证年龄要比实际年龄小两岁,所以退休时要以档案记载为准。</h5> <h3>1975年6月12日</h3>几天来一直在青年点清理账目准备交接,回顾在农村战斗的短短五个月(1月5日——6月6日),真的是有很大的收获,在贫下中农的关怀下,在同学们和带队老师的帮助下取得了点滴的成绩,在青年点做伙食长这个工作也是能够认真负责的,大家都比较满意。<h3></h3><h3><br></h3>前天干校来了两位同志,是主管人事部门的李寿千同志和另外一位老师,我们见了面,谈了一些情况。要我昨天去干校复查身体。然后准备13号就开始上班了。<h3></h3><h3><br></h3>昨天到干校去,检查了身体,血压有点高,155/80汞柱,后来又量立了一次是135/80毫米汞柱,可能是这几天没有休息好造成的。<h3></h3><h3><br></h3>早上开始收拾东西,然后又到下裕大队去取了19.5斤猪肉,他们是今天早上杀的猪。<h3></h3><h3><br></h3>中午青年点改善了伙食,大米饭还炒了几个菜,大家都非常热情,说了很多相互告别鼓励的话。<br>这次离开青年点,有几位同学也许因为往常感情较深,接触比较多,比较合得来,真的不愿离别而落泪,看到这离别场面我的心情也很难受,不舍得走了。但有什么办法呢?月有阴阳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呀,总有一天要分开的,只是谁先谁后的问题。<h3></h3><h3><br></h3>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之间的友谊是很深的,真挚的,也是因为有着共同的语言才有这样的结果,我们都希望将这种友谊长久的发展下去,让我们之间已经开放的友谊之花永远盛开,愈来愈艳。<h3></h3><h3><br></h3>今天还发生了一件事,上午9点多钟,在头道沟会战的陈秋同学推独轮车时,由于速度过快翻车把它带了出去,右手臂骨折,本想去医院探望,但是现在还不知道去了哪家医院,只好静候进一步的消息。<h3></h3><h3><br></h3>干校来车把我们接走了。临走时大家送了一程又一程,有的同学哭着跑开了,嗨!真的有些难舍难分啊!<h3></h3><h3><br></h3>晚上六点钟,五七干校的校长来看我们了,之后参加全校大会,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1975年13号文件和地区的文件。<h3></h3><h3><br></h3>在这里可以第一时间听到传达中央文件,政治待遇真的不一样啊。<h3></h3><h3><br></h3>1975年6月13日<br>今天,学校召开欢迎大会,全体教职员工及学员都参加了,会议气氛非常热烈。<br>校领导讲话,对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诸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高三个觉悟,密切联系实际等等。<br>我决心不辜负领导对我们的希望,要把他们的要求变成为自己的行动。<div><br></div><div>晚饭后,熊官屯公社团委的王书记来到我们宿舍,欢迎大会上得知这次有7个人来自熊官屯公社,特意来看看,他是在干校参加团干班轮训的。我们七个人中除了两名党员四名团员外,只有我是填了表还没有得到正式批准的团员(我的入团介绍人是谭力里和陈秋)。他说下周回公社看看你们大队报上来没有,估计你们大队可能没有指标,我会给你特批一个,并且半开玩笑的说,这么优秀的青年怎么会在团组织大门之外呢?!</div><div><br></div><div>我有点被感动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两年多在知识分子成堆的环境里,我百般努力,几经波折,总是被歧视被告知希望经受住组织的考验等等……。<br> <br>晚上为欢迎我们入校,举行了电影晚会,放映样板戏影片《海港》和另外两部加演片子。</div> <h5>1976年作为铁岭地区五七干校代表队参加铁岭地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十周年大会时留影,开原清河水库。</h5><h3><br></h3><h3>1975年6月14日<br></h3><h3>校党委副书记徐国良同志介绍五七干校概况。<br>干校的建立和干校的性质,在干校不分职位高低一律平等。现在在干校轮训的都是地委各大组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大组组长等,他们在机关都是领导干部,但是到了我们这里来,大家都一样,都是普通劳动者,在党支部领导下从事一切工作。</h3><h3></h3><h3><br></h3>干校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干部、搞好生产。<br>坚持三个途径,一个目的。<h3></h3><h3><br></h3>学校发展前景,根据地委讨论精神,要对地区所管的干部进行轮训,保持在校学员500人左右。还要有一些经常性的短训班。十一国庆节之前要建成一座三层楼的宿舍楼。1700平方米,解决学员宿舍。<h3></h3><h3><br></h3>下午结合上午的会议情况进行讨论。<br>今天是周末,今晚走回青年点,看到了同学们,很高兴!<h3></h3><h3><br></h3>1975年6月16日<br>昨天从青年点到城里去了一下,帮同学取了几张照片。晚上又回到青年点铲了菜地,参加了一些劳动。<h3></h3><h3><br></h3>今天早晨从青年点回干校去上班,谭力里今天去县里再次调讲,我骑车顺便把她带到铁岭柴河战备桥附近。<h3></h3><h3><br></h3>她是公社和县里树立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先进典型。<h3></h3><h3><br></h3>上午自学,学习姚文元和张春桥的文章,下午继续自学一段时间然后讨论。晚上的学习时间也进行了讨论。<h3></h3><h3><br></h3>问题:<br>1、怎样理解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怎么理解学校、卫生、体育等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有人说对资产阶级思想也要实行专政,有人说这样就混肴了两类性质矛盾,到底应该怎样理解?<br>2、现在资产阶级法权主要表现在哪里?我们有哪些政策和措施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有没有扩大的表现?资本倾向与资产阶级法权是什么关系?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与资产阶级法权是什么关系?它的危害是什么?是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离开这些工作就没法干了;<br>3、什么是小生产?现阶段的小生产是指哪些人?怎么理解小生产能够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留地、集市贸易为什么不可以立即取消?应该怎么限制?<br>4、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为什么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作风的,怎样识别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br>5、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现了哪些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他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什么重大意义?<h3></h3><h3><br></h3>全是一些深奥的理论,对于我们来自农村生产一线的知青来说,一定要快速的改变角色,跟上新形势的需要。 <h3>1975年6月24日</h3><div>晚上下班到城里去了,姚明超和谭力里在县里开会,在铁岭旅社门前见到了谭力里和姚明超,他们是来参加“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他们干的都很好,取得的成绩被大家所认可。</div><div><br></div><div>谭力里还要在大会上发言介绍经验,之后还要参加地区的讲用会,到各县去巡回讲用。</div><div>看来名声是传出去了,作为熊官屯公社和铁岭县的知青典型人物以后怎样做,这是很重要的很关键的问题,我觉得她有些骑虎难下了,被推到了风口浪尖。</div><div>响应党的号召“扎根农村一辈子”,是我们广大知识青年的坚定信心,但是看到大家陆陆续续的招工离开农村,再看看农村的艰苦生活,很多人开始动摇了决心,而作为典型人物就身不由己了,领导的推崇,大家的奉承,特别是带队老师的极力推荐,作为她只好迎合形势的需要吧。实际上她表现的是很突出,为了找准穴位,体会针感,在自己身体上练习针灸,治好了老乡的大叶肺炎,接生三胞胎难产的孕妇,不管白天晚上还是深夜,只要有病人背上药箱就出诊,在全大队的老百姓中反响是很强烈的,很多事迹是很突出的,作为大队的赤脚医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实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br></div><div><br></div><h3>不知为什么,三天来多次打电话找一个人未找到,总是不在,很生气,真不像话。</h3> <h5>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留影</h5><h5>谭力里、姚明超、冯建华等在其中。</h5> <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6月29日昨天晚上回到了青年点,正好赶上劳动,参加了给茄子、辣椒追大粪。这对我真是一个锻炼和考验,我非常愉快的同大家一起干完了活。今早起来,同学们都上工去了,我和齐老师朱秀琴又挑起大粪桶来到菜地,由早上4点多干到七点多钟。已经招工走的人,有个不约而同的约定,每到周末大家都会回到青年点,帮助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午后新的带队老师来到了青年点,是农学院教革组的马勇老师,他70年在三江口农学系毕业的学生,人还挺好。准备明天早上回干校,在青年点住了两个晚上,吃的很好,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青年点菜地的菜已经大部分都开始收获了,角瓜、芸豆都吃不了。看到这些我太高兴了,这里边有我的一份辛勤劳动,看到劳动的果实,由衷的高兴!</font></h3> <h5>文家沟7队的71届知青杨思贤——我们知青中的笔杆子。</h5> <h3>1975年7月8号<br>今天结束了两天的挖地槽子的工作,我们学校最近要盖一座三层楼,作为学员宿舍。</h3><h3></h3><h3>明天工程队的同志就要进入施工现场,我们必须抢在他们到来之前把地槽子挖出来。所以这两天,全校上下齐动员,不管是教工还是学员,都参加到挖地槽子的队伍当中来。</h3>昨天晚上夜战到接近11点,劳动量的确很大累得够呛,腿软腰疼,但想到这是为新大楼打基础,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事物——五七干校而劳动,就再苦再累心也甜,也甘心情愿了。<h3></h3><h3><br></h3>三个月三层楼就要建起来,时间上是很紧的。<h3></h3><h3><br></h3>1975年7月9日<br>大哥出差到江西回来路过铁岭,特意来看我们,早就听说要来,没想到这么突然这么快,随他一起来的还有二哥,还带了一台汽车。我们又马上一起去看爸爸,在那呆了两个多小时,我大哥就动身回德惠了,他准备今天晚上到长春。<div>我们哥几个又见了一面,感到非常高兴,这还是春节以来第一次见面。<br>下午我和二哥在红旗饭店吃的饭,晚间在二哥那住的,准备明天早上回干校。<h3></h3><h3><br></h3>1975年7月11日<br>晚上,组织的讨论内容还是上次钱主任做的报告,关于学习马列33条语录的学习辅导。</div><div>讨论前又重新确定了以后的学习时间的具体安排,每周五下午半天集体学习,星期一、五晚间学习,其他时间自己要很好的安排,比如要进行业务学习,民兵活动等。</div><div>讨论发言不够热烈,但还算可以吧。</div><div><br>昨天下班以后去看杨思贤,我们都是文家沟七队的,她的阑尾炎又犯了住到县医院,准备晚间手术。谭力里在那护理,大家聊了好长时间青年点的事情和其他的一些情况。</div><div><br></div><div>她们提醒我要注意谦虚,不可骄傲自满,觉得我瞧不起农村来的人,这样不对,对每个人都要尊重,这点我虚心接受。</div><div>听说齐老师这个月15号要到县里开新老带队干部会议,大概四五天结束,开完会齐老师就要回农学院去了。谭力里是20号到地区开会,我想在齐老师去开会之前到青年点去一下,她们已经写信让离开青年点的人这个星期回去,我什么时间哪一天到自己看情况定吧。<br><br>1975年7月12日<br>今天是星期六,下班后又到县医院去探望了杨思贤,谭力里一直在这里护理,朱秀琴也来了,我们彼此交流了一些情况,话题多一些。</div><h3>晚上我是在冉晓光那住的。</h3> <h5>文家沟青年点的.张晓辉、谭力里。</h5> 1975年7月14日<div>我们昨天在立新照相馆照的相,是这次干校新来的同志一共有21个人的合影,但是缺一个人,等到九点多钟还没来,后来干脆就不等了,下午还要回干校呢。</div><div>下午因为没赶上通勤车,我决定不回干校了。</div><div><br></div><div>在县医院遇到了齐老师、高明和朱秀琴,之后我们一起又到青年点,在青年点住了一晚上。</div><div><br></div><div>清晨起床,漫步在小路上,望着长势喜人的庄家,真感到由衷的高兴。</div><div>朝阳洒在草地上,露珠发出点点白光,鸟儿不停的喳喳叫着,晨雾迷迷茫茫,看山只是一个轮廓,好像远处还有人在唱歌,这一切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的美景。</div><div>早上的空气非常清新,我信步登上青年点门前的山包,把那面“广阔天地炼红心”的大旗固定在坡顶上。以前出工劳动也没有时间在这里闲逛,今天一看真有一番美景啊!站在坡顶,脚下的山梁向西延绵好远好远的,卷莲、芍药、桔梗星星点点视线之内有好多,有开了花的,也有含苞待放的,还有很多成片叫不出名字的小黄花和紫颜色的小花和紫颜色毛绒绒的花,这个季节在这里太美了。</div><div><br></div><div>心情好了看什么好像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了。</div><div>今天上午同李宝贵一起回到干校。</div><div><br></div><div>1975年8月5日</div><div>今天回青年点去办理粮食关系和户口转移。</div><div>原本想让别人代办一下就得了,可是学校追得很紧,不得不亲自回去办理。</div><div>这次回到青年点感觉到青年点儿有点乱,人心有些涣散,和我们在的时候大不一样了。</div><div><br></div><div>看到陈秋,他是伤后首次回到青年点来养伤的。</div><div><br></div><div>1975年8月6日</div><div>在七队借了驴车,到城里粮库把粮卖了,共卖了150斤三个月的粮食。由于新下乡的同学马上就要到了,为他们准备了一些炊具等,顺便用毛驴车拉了回来。有水桶坛子等等,回到青年点已经五点多钟了。</div><div><br></div><div>路上正好遇到谭方从家里回来,高山子那边洪水很大,已经造成严重的损失,很多人有家不能归,干脆泡在水里,有些房子也倒了,几十年的家产付诸东流,苦、惨哉!</div><div><br></div><div>1975年8月7日</div><div>早晨起来吃过饭,同谭方一起来到徐家沟,途经下裕时看到了很多下裕青年点的同学,同时也看到了**,本来这次招工他应该走,已经填完了表,分配到东电三公司。后来发现他存在一些问题又决定换人,由***顶替。</div><div><br></div><div>昨天晚间下裕青年点开会,让**做了检查……。</div><div>(这里省略数百字,涉及很多细节,为了尊重和保护个人私密决定省略)</div><div><br></div><div>到徐家沟也有八点了,在家的知青不多了,正在准备迎接新战友!一派繁忙,到菜地里看了一遍,由谭方领路,由于我们在农村时都是管理青年点伙食的,仍然对这些事情比较感兴趣,徐家沟的前景可以说是可观的,是有发展的,中午吃了烧茄子,很好吃,谭方做的,他们放了许多油,几乎是油炸了。 </div><div><br></div><div>下午两点左右回到文家沟,早晨走的时候,没有找到大队会计,户口和粮食关系都没能转出来,托付给谭力里代办一下,可回来一看出岔了,上午杨思贤由铁岭城里到青年点来了,准备下午回高山子,正巧上午谭力里要去三队打针,就把一些要办的手续托给小杨,结果她也没看到会计,下午杨思贤回家就把这些手续都给带走了。我回来一听这事儿,急得要命,拼命骑车去追赶杨思贤到火车站,追到铁岭旅社附近时,看到高明和杨思贤正在漫步走向车站,这才放下心来。晚上7点多钟由青年点出发,来到农学院时快九点了。</div><div><br></div><div>1975年8月8日。</div><div>今天早晨又回到青年点儿,谭力里已把户口及粮食关系等在大队会计那里办完了手续,我拿到后就去公社办理转移手续,这次离开青年点以后,不一定什么时候再重返了。</div><div>到公社办完手续已经中午了,正好今天农学院的家属子弟75届毕业的又下乡了,到公社也是中午,齐老师也来了,我们谈了好长时间,我写了一个关于账目移交的简单情况说明,齐老师签署了意见,大意是说我在青年点做伙食长工作期间,工作非常认真,任劳任怨,表现一直很好等等。经提议由青年点点委会及马勇参加一致同意核销了一笔账目。齐老师签署的意见写的比我的情况说明写的还多,他对我一直是很关心的,他对我们大家也都是非常关心的,答应以后有机会我们会要在一起合影留念。</div><div> </div><div>看到朱秀琴来送她妹妹下乡,说了几句话我就急忙的走了。</div><div><br></div><div>回到干校下午两点刚过。晚上开总结会,先由个人总结,我由于几天来到青年点办事,没来得及准备个人总结,今晚没有发言,明天好好写一下这一段的情况,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明确方向,以后继续努力吧。</div><div><br></div><div>1975年8月10日。</div><div>今天是星期天,吃过早饭到我二哥那去了一趟,在厂里看到了赵启良,他同我一起回到干校。</div><div>从启良那里我知道了许多青年点近期的情况,新青年刚到很有意思,说实在的到文家沟青年点儿的都是去享福了,应该让他们知道幸福凝结着创业的艰难,只有知道创业时的困难重重,这样才能感到今天的更加幸福。</div><div>赵启良在这吃过晚饭后走的,今天晚上食堂又是吃饺子,每斤一元钱。</div><h3>由于昨天下午和今天的努力,自我总结基本写完了,一共十二页。</h3> <h5>这是见证我们文家沟青年点时期的“文物”,一根“箫”,俗话说“吹箫引凤”。当时我的一个木箱放在东屋靠东面墙边,一排三个箱子,我的在中间,这根箫就一直放在箱子上面。后来不知道被谁当做棍子使了,竹管劈裂一条缝隙,是哪位女生用当时流行的玻璃丝帮我缠绕后能用了,但是音孔全闭合的“5(收)”音发不出来,其它还好,所以一直保存在我身边。</h5> <h3>文家沟青年点知青小妹们。</h3> <h3><font color="#010101">文家沟知青公社女篮队员:金素媛。</font></h3> <h5>文家沟知青:高明、杜荣芝</h5><h3><br></h3><h3>1975年9月7号</h3><div>上个月末31号是星期天,我和王立夫、郑晓明一起到青年点去了一次,还到下裕青年点儿专门看望了陈林,在那呆了大半天。</div><div><br></div><div>今天我又到文家沟了,李宝贵领我到五队果园去了一次,这个季节到了收获的季节,有客人来,主人门们热情招待,李宝贵面子大,她原来是这里的大队副书记、妇女主任,品尝了不少苹果梨和葡萄,临走买了十斤苹果梨,他们说什么也不收钱,那怎么行呢,我强行把钱留下,还凑整多给了点。</div><div><br></div><div>原来不准备到青年点了,后来路过大队部时,正好看到谭力里和王海民俩人在路边,已有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她了,海民还在当老师,我们又一起到卫生所坐了一会儿,好在她俩一个是赤脚医生一个是当老师,都不干农活儿,累不着。</div><div>钟丽今天也来了,这样我们又一起到青年点儿去看一看。</div><div><br></div><div>这次大学招生谭力里可能是真要走了,大队党支部经研究已决定让她上大学。大学招生的原则是哪来哪去,毕业后还要回到农村来,她自己也表示了决心,为贫下中农服务一辈子!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都谈了关于扎根的问题,这是响应党的号召和大力提倡的,县里和地区召开的知青典型讲用会都是在宣传这个问题,号召广大知青树立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思想。</div><div><br></div><div>在我们农学院下乡的同学中,还没有一个这样有抱负的人呢,应该有这样一个典型。但是,我从来就不看好什么扎根的事情。</div><div><br></div><div>1到7号在青年点打了柴火,8号又准备到上裕去参加公社组织的全民大会战,任务是十天。</div><h3>然后开始秋收,到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再比一比,真感到现在我们太幸福了!农村的同学还得起大早贪大黑的干活,真艰苦啊,我应该坚定信心,努力工作。</h3> <h5>插图注释:<br>这是文家沟部分知青同学故地重游时留影。<br>左起依次为:张晓辉、侯丽丽、张智、郑晓媛、张强、王海民、谈伟、李贺春。</h5> <h3>文家沟知青:张智、王海民。</h3> <h3><font color="#010101">文家沟知青民兵:侯丽莉</font></h3> 1975年9月25日。<div>今天吃过午饭,下午去农学院看望齐老师。</div><div>刚进农学院大门不远处就碰到他了,到他家坐了一会儿,他提议我们到青年点去走一走,我欣然同意,一同来到文家沟,到青年点已经是下午四点钟了。看到同学们都很好,大家正忙着砌猪圈。</div><div><br></div><div>在那儿吃过晚饭,八点多才往回走,晚饭吃的是我亲手买的地瓜秧结出的果实,非常好吃很甘甜。</div><div><br></div><div>1975年10月2日</div><div>今天我去铁岭玩儿回来时遇上王立夫、沈浮、王大平、李晓敏、郑晓明等人到干校去找我,而我又没在,他们又返回来,正好在地区医院那边相遇后,我们又到城里玩了好长时间。</div><div><br></div><h3>晚上,我回到宿舍,由于喝了些酒,十点多钟就睡觉了,一天过得真有意思。</h3> <h5>文家沟大队的赤脚医生,70届知青谭力里。</h5> <div>1975年10月3日<br></div><div>吃过早饭8点半了,我骑上自行车到文家沟青年点去,走到公社时遇上谭力里和葛建丽去城里买药,打过招呼简单聊了一会儿,她们去买药,我到青年点去办事了。</div><div><br></div><div>青年点里只有小杜和金素媛在家,大部分同学都到徐家沟参加公社组织的60天大会战去了。</div><div>中午给我做了地瓜干,因为我总也吃不着地瓜,再说地瓜秧是我亲手买的,亲手栽上的,吃起来会别有风味,的确也是非常好吃。</div><div><br></div><div>我对青年点儿一直是很留恋,很感兴趣的,也觉得挺有意思的,同学们还是那样热情、友好。</div><div>菜地里的各种蔬菜长得十分喜人,前景可观,可是青年点还是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div><div><br></div><div>饭后金素媛给我结算了在青年点的账目,她是接替我的第三任伙食长,还找还我61斤粮,其中有去年12月份口粮一个月的40斤,今年6月份的半个多月,扣除其余吃的几顿饭后剩下这些。还找了我十元钱,是退还去年十二月的粮食钱。</div><div><br></div><div>我是下午两点多才从青年点出来,往城里走,巧的很还是到熊官屯公社又遇上了谭力里、葛建丽她们俩人,这会儿我们都办完了该办的事情,时间很充足,我们说了好长时间的话,青年点好多的事情都是我们的话题,很多事情在我心目中有了新的认识。</div><div>从谈话中知道,她已经下决心不上大学了,因为这次招生受到了挫折,从而灰心了,这也是我早有预见到的。</div><div>原来是想在文家沟扎根了,但是没有合适的土壤、空气怎能扎下根呢?这时她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了,这很好,吃一堑长一智,这样才能有进步。</div><div><br></div><div>今天她还说:“大概你已经知道我这次上医大落空一事了吧,尽管公社党委如何无能的趁李家和老师到县里开会之机定下结局,或者美其名曰我年龄小,锻炼两年再去也好。归根结底就是门没有,根不红,苗不硬。</div><div>虽然别人都对此事表示愤慨和想不到,但是我经过一夜的苦思苦想,也终于想通了,我认为没有什么,即便公社上级对我扎根农村表示怀疑,并道义上的打击和泼冷水,我看透了这是资产阶级法权导致的结果,我也只好落潮而退之了,我现在还不认为这是一种没志气的行为。</div><div>没有合适的空气和土壤,又如何叫我把根扎呢,特别是你对此一向怀疑的人。</div><div>可能在不远的时候,不得不将恋恋不舍的告别我的第二个故乡文家沟了,告别保送我上大学的广大贫下中农了,我终归不是没有多少出路的坐地户,我的生活和习惯仍然保持家庭和城市所遗留的爱好。</div><div>前几天她和海民去看了齐老师,看过齐老师后,想法又发生了变化”</div><div><br></div><div>看得出来这次受到的打击不小,本来这次到医学院念书,指标名额是下到大队的,大队层面批准推荐了就应该是最终结果,没成想被公社领导的家属替换了,实属让人太气愤不过了!</div><div>从此,打消了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念头也是好事,凭她的表现和影响,只要自己愿意,一旦再有招工机会,她会随时离开农村的,没有人会是她的竞争对手。</div><div><br></div><div>故事链接:这次受到伤害以后,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想法破灭了,态度也不那么坚决了,事实教育了她,不能仅凭头脑发热而义无反顾。在当时的政治气候的确鼓励扎根农村一辈子,我们也都一度发誓要在农村干一辈子,但是我们觉悟的早些,她是撞了南墙之后觉悟的。</div><div>后来1976年12月招工去了“辽阳化纤总厂”,离开了曾经保送她上大学的文家沟的贫下中农。</div><div>同时到辽化去的有文家沟的谭力里,下裕的王爱东,徐家沟的王玲,她们都是所在大队出类拔萃的精英。谭力里至今还受聘在中国海洋石油下属新建项目里任专家指导。</div> <h3><font color="#010101">照片为文家沟知青谭力里:青年点点长、大队赤脚医生、团支部书记、铁岭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典型、学雷锋积极分子。</font></h3> <div>1975年10月13日。<br></div><div>从昨天起,我请假准备搬家了,农学院在高山子住的,这次都要搬到铁岭来。今天到青年点去了一趟。</div><div><br></div><div>1975年10月15日</div><div>房子基本收拾差不多了!下午,我妈和小红和大家一起来到了铁岭,搬到新居里都很高兴。为搬家我在单位请了十几天假,准备都安置好了之后再回去上班。</div><div><br></div><div>1975年11月4日</div><div>今天我们地区直属机关在地区礼堂召开传达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大会,大会由直接参加会议的代表——地区革委会高书记作了报告,他介绍了大会的情况,之后又简短的讲了一下今后铁岭地区的打算。</div><div>下午由孙主任(也是参加大会的代表)传达了大会的文件和中央文件,其中有陈永贵副总理的开幕词与闭幕词,邓小平副主席的重要报告,华国锋同志的总结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问题(草稿),中央21号文件,即华国峰的报告。</div><div><br></div><div>我们的机关大会由上午8:20分一直开到下午5点钟,中午休息了一个小时。</div><div>听了传达实在很振奋,感到当前的形势逼人!农业学大寨必将如火如荼开展起来!</div><div>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是当前在农村中开展的又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与帝修反争时间抢速度,加强战备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div><div>1980年全国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这是一个十分宏伟的目标,全国1/3的县实现建成大寨县这一要求,我们一定要用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这个运动中去,要像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样,是农村中又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用那时那样的劲头来投入这一运动,我们一定要实现这些伟大而宏伟的目标。</div><div><br></div><div>1975年11月10日</div><div>今晚学习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同志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发言。</div><div>大寨大队83户共450多口人,现有土地846亩,原来794亩,劳动日分值以前是0.30元,1965年以后一直保持在1.50元。现在房子集体盖,公费医疗,公托小孩儿,这些实际上也等于增加了收入。</div><div>根本的一条在生产资料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指导各项工作。大批促大干、大干促大变。</div><div>最后分组讨论。</div> <h3>1975年11月12日<br>晚间看了电影《车轮滚滚》,影片非常好,是以伟大的淮海战役为背景,成功再现了军民共同作战的英雄事迹,塑造了典型的英雄形象。<br>非常生气的是为了看电影拿凳子,张国良这小子把我的牙缸和一瓶杏仁密弄掉地上摔碎了,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他足以让我很心痛,这瓶杏仁蜜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物件,它是我在青年点走时同学们送的礼物中的一件,一直没有舍得用留作纪念的,竟然断送在他的手上,真是生气,今天在日记里留下一笔,提示日后不要忘了这个“杏仁蜜”。</h3><h3></h3><h3><br></h3>1975年11月30<br>昨晚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雪不是很大,薄薄的一层,也算得上是银装素裹了。<br>今天又看到了一些青年点的同学,知道最近公社要召开知识青年农业学大寨讲用会,我们青年点也有几名同学准备在会上发言,之后县里还要开会。老同学们都在大干,那样的勤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贫下中农及领导上的一致赞扬,这些对我真是一个鼓励和鞭策,我绝不能落后于他们。 <br>有些同学很羡慕自己的单位,认为我有福气,见面总是这样说,从青年点出来的人所到的单位数我这最好。我想单位好与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努力程度,与自己的努力结果是分不开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br>无论在什么单位,也不论在哪工作,自己勤奋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既然怎样过都是一天,为什么不能让它过得更有意义呢?应该是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为虚度年华而懊丧,这样才是对的。<br>今天在齐老师家正好遇到几位青年点的同学,那边有几个人最近要参加讲用会,因为做得非常出色,参加县里的地区的讲用会,他们的成绩真的都是拼出来的。 <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12月31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干校昨天中午会餐以后就开始放假了,休息五天,元月5日上班。</font></h3><h3>我是昨晚回到家里的。<br></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今天是胜利的1975年的最后一天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一年对于我来说真的很不平凡,年初的1月5号作为知识青年正式下乡到铁岭县熊官屯公社文家沟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我要永远记住那是我走过的一段光荣的道路。1月6号是我第一次参加农田基本建设,参加干农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经过短短五个月的锻炼,于6月12日就幸运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招工来到铁岭地区五七干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也将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最难忘的转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农村的五个月光荣的加入了共青团,这是我两年多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遇到贵人伯乐的慧眼识珠和赏识分不开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干校的这大半年时间里思想上理论上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也是在1975年这一年,大家结束了从1970年开始的三江口、高山子各营之间相距几十里的分散居住,集中到了“辽宁铁岭农学院”这个新校址,住进了暂新的宿舍楼,大家都成了邻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同学们互相探望,互相到家里走走,很有意思,许多同学其中有沈阳时的老同学,高山子时期的同学,下乡在一起的战友(这里就不分哪一届了,大家都是一个公社、一个大队的或者一个青年点的),还有到铁岭后新结识的同志,非常有意思。竟像滚雪球一样,开始几个人在一块串门,后来就越来越多发展到十几人到二十几人,谁家也放不下这么多人,只好站在路边。大家一块畅谈祖国到处莺歌燕舞的大好形势,回顾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展望新的一年,越谈心胸越开阔,心情越激动。决心在新的一年里,以最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用自己的最大干劲来从事本职工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7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难忘的1975年再见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晚,农学院上映电影《决裂》,这个片子是1976年元旦才开始公映的,由于是反映教育战线的内容,所以在农学院近水楼台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该片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松山分校的建校校址的选择,招生办法,考试制度,办学方向等多方面的斗争展开了深刻,动人,逼真,而且非常有说服力的描述。从而使影片中主人公龙国正校长的形象更加高大,就知识分子本身来讲,是没有阶级性的,你说2+2等于几,x+y是属于哪个阶级的?当然就他们本身来说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被哪个阶级所掌握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多少年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焦点也都是集中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最近教育战线又有回潮,有些人妄图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否定教育革命的成果,因此毛主席亲自关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大辩论,对教育战线上的一些奇谈怪论展开了大批判。</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晚广播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65年写的两首诗,时隔十年后才公开发表,是有着很重要的政治意义的,听了以后很受感动,很受教育,非常受鼓舞。</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元旦社论也向我们提出了伟大的战斗任务,我们一定要加倍的来完成党向我们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坚决完成第五个五年计划第一年所提出的战斗目标,来一个开门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附:毛主席诗词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水调歌头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重上井冈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65年5月</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久有凌云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重上井冈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千里来寻故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旧貌变新颜。</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到处莺歌燕舞,</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更有潺潺流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高路入云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过了黄洋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险处不须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风雷动,</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旌旗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是人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三十八年过去,</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弹指一挥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可上九天揽月,</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可下五洋捉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谈笑凯歌还。</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世上无难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只有肯登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念奴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鸟儿问答</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65年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鲲鹏展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九万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翻动扶摇羊角。</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背负青天朝下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都是人间城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炮火连天,</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弹痕遍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吓倒蓬间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怎么得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哎呀,我要飞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借问君去何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雀儿答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有仙山琼阁。</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不见前年秋月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订了三家条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还有吃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土豆烧熟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再加牛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不须放屁,</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试看天地翻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毛主席的两首词,以高度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形象的描绘了国内外天翻地覆,旧貌变新颜的大好形势,歌颂了人民群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揭示了马列主义必胜,修正主义必败的历史规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毛主席这两首词的公开发表,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时候,朗诵毛主席诗词,放眼祖国万里河山,纵观世界革命风云,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对夺取新的胜利更加充满信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看吧,到处莺歌燕舞,我们伟大的祖国到处呈现出喜人的景象,新生事物在不断的出现并成长壮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我们一定要发扬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为革命刻苦学习,争取为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坚信一个伟大的真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元旦社论还传达了毛主席的最新、最高指示:“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夜色将尽,破晓前寒意犹浓,天上挂着一轮缺月和几颗星星,月光下、黎明前周围山峰起伏的轮廓剪纸般清晰的呈现在透明的天幕上,大地笼罩着一层乳白色的薄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一九七六年来到了。</font></h3> <h3>后记</h3><h3>怀着复杂的心情编辑完成了美篇文章,深深的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h3><h3>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一段历史,为了让那一段历史的经历人回想起过去,我试着把文章投稿到美篇,竟然被美篇采用,并在美篇“热点”发布,瞬间被数千人阅读,数百人点赞评论转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