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三坊七巷

林东东

<h3>注:前言来源于网络</h3><h3>图片配文:林东东</h3><h3>图片:原创 网选</h3><h3> <br /></h3> <h3> 前言</h3><h3> </h3><h3>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着这片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它占地约40公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h3><h3> 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h3><h3> 三坊七巷因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h3><h3><br /></h3><h3>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h3> <h3>三坊七巷的中轴街南后街街景。</h3><h3>"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此诗为清末举人王国瑞所作,这位广州诗人所描述的是"南后街作为福州古籍书店的集中地,许多古书铺买卖孤本、善本、古旧书籍和历代名人字画,跟北京的琉璃厂一样,成为当地和外地名流学者经常光顾留连的地方。据说,近当代顾颉刚、郁达夫、郑振铎、谢冰心等,只要在福州,都爱到南后街逛书坊,购买古旧善本书籍。"</h3><h3><br /></h3><h3><br /></h3> <h3>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坊归坊,巷是巷,坊有坊的风情,巷有巷的旧貌。坊连巷,巷通坊,打造成浑然一体的景区。<br /></h3> <h3>青瓦屋顶、白粉墙、青石板铺就的曲折变化的巷道,形成了三坊七巷的独特空间。</h3> <h3>坊巷看世界。</h3><h3>走进一尺巷,放慢脚步,与其说用脚步轻触这里的曾经,不如说在行走中细品小巷的味道。那泛青的石块堆积起来的不是城墙,是文化和历史的凝聚;那光滑的石板延伸的不是小巷,是从过去走到现在又再走向未来的进步。</h3> <h3>豪门大宅结构精巧,亭台楼阁,雅致小园,木雕石刻,集古建筑艺术之大成。</h3> <h3>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衣锦有衣锦还乡之意。走在坊巷之间,穿越时空,来来往往,人不过都是匆匆过客。</h3> <h3>这里处处挂灯笼,在这白墙黑瓦的世界里,红红的灯笼就是那点睛的朱砂,坊巷因此有了温度。</h3> <h3>封火马头墙画出了一道道形态相近、协调优美、连续律动的曲线。</h3> <h3>岁月尘封,</h3> <h3>阳光依旧灿烂。</h3> <h3>文儒坊里大户家,今还剩得几人在。</h3> <h3>翰林府,一看便知是官府人家。这里曾经是状元的家,丞相的府。有对联为证:賦梅三韵丞相府,泳杏双报状元家。</h3> <h3>林则徐母家故居,家风家教出忠孝。</h3> <h3>光禄坊著名的光禄吟台是林则徐晚年放鹤吟唱之地。</h3> <p>郎官巷石牌坊。</p><p>该牌坊门柱上刻着卓斌青撰、陈朱书的对联(字体为行楷):</p><p> 课学秋灯,书声喧里巷 &nbsp;;</p><p>温诗春酒,豪语动枌榆。</p><p>"曾居住在这里的宋代刘涛一家几代为郎官,使郎官成了巷名。严复先生在此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维新志士林旭17岁从郎官巷走出,24岁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因积极为民族命运奔走,被尊为‘戊戌六君子'之一。"</p> <p>严復书院。</p><p>北京大学福建校友会。</p><p>严复,字几道。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p> <h3>严复翰墨馆。</h3> <p>塔巷石牌坊。</p><p>该牌坊门柱上刻着林山撰、傅永强书的对联(字体为篆书):</p><p>六子登科,理学融天地;</p><p>双梅探屋,修文烛古今。</p><p>据说"六子登科"藏有一段往事,陈承裘的正妻林氏生下了包括长子、我国末代帝师陈宝琛在内的六男一女,老五幼年夭折,余下五兄弟与陈承裘侧室张氏生的一子尽登科第,便有了享誉全国的"六子科甲"匾额。"双梅探屋"意指二梅书屋。该书屋是清代翰林、林星章的旧居,因房前植有两株梅花,故名为"二梅书屋"。</p> <p>位于宫巷的沈葆桢故居。</p><p>沈葆桢,林则徐女婿,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担任过都察御史,知府,道台,巡抚,船政大臣,两江总督等要职。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沈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台,率军坚守城池,迫使日寇知难而退,守住台湾。</p> <h3>昔时的拴马柱。</h3> <h3>门当户对,古人的理论其实挺在理。</h3> <h3>皇室雅集。</h3><h3>门上的对联儒香文雅,称得上绝配。上联:東壁图书三坊润,下联:西园翰墨文儒香。横批:雅集古今。</h3><h3><br /></h3> <h3>林觉民故居。</h3><h3>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曾先后在此居住,一座宅院走出三位名人。</h3> <h3>林觉民与妻子读书的后花园。</h3> <h3>英烈林觉民的决笔《与妻书》情真意切,字字泣血,虽然已时隔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quot;以天下人为念&quot;、舍生取义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h3> <h3>福建国石文化艺术馆。</h3><h3>福建省漆画艺术馆。</h3><h3>福建漆画历史悠久,福建的寿山石被称为国石。</h3> <h3>博览苑,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凭身份证免费领票参观。非常值得一看…</h3> <h3>博览苑的中国古琴展厅,几百年前的古琴珍贵无比。</h3><h3><br /></h3> <h3>巨幅沉香木上的雕刻作品,真得鬼斧神工,令人叫绝。</h3> <h3>中华老字号,食品是另一种传承。</h3> <h3>文儒坊巷闽菜馆,闻香名菜佛跳墙。</h3> <h3>瑞來春堂門前传统老中医坐堂把脉的雕像吸引了往来的游客。<font size="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象这样生动的街头雕塑,还真得不少,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span></font></h3> <h3>南后街的古桥河道就是低吟清唱的明曲清诗。</h3> <h3>三坊七巷,自唐末五代的历史深处,穿越闽越国的浩浩天风,一路向我们走来,恰似一片菩提的树叶,图腾般的生命叶片,别在福州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衣襟前,虽历经岁月的风霜雨雪,却不曾调落…</h3> <h3>这里的古建筑风景美,这里的人文更美。<br /></h3><h3><br /></h3><h3>最熟悉不过的三坊七巷,每次走进都有新的发现及感触……</h3><h3><br /></h3> <p>谢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