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暗示”

zgx 风清雨润

<h3>  一、概述</h3><div>对于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判断、态度等影响,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div><div>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div><div>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这种捕捉的过程,也是受暗示的过程。它是人的一种本能。</div> <h3>二、暗示的应用</h3><div>暗示现象在现实中普遍存在。总是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广泛应用。心理学认为,人们都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受别人的干涉或控制。从这个观点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指示、命令或直接劝说的作用大。因此古今中外“暗示”被人们广泛利用</div><div>“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时值七、八月间,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士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体力不支晕倒在道旁。曹操见状,非常着急,心想如果再这样下去,部队根本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战斗力也会大大削弱。于是他叫来向导,询问附近可有水源?向导说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边,还有不短的路程。曹操沉思一阵之后,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然后很高兴地转过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曹操这位历史上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有意无意间利用了心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暗示”</div><div>“十八世纪维也那医生创造了一种轰动欧洲的“磁气”疗法,让磁铁里的“磁气”“流”过病人的身体而治愈了很多病人。后来才知道,那根本不是什么“磁气的作用,而是心理暗示的结果。”</div><div>暗示现象被广泛利用于医疗保健领域。特别是心理治疗。健身术中的瑜伽、气功、(包括伪气功)宗教中的冥想打坐,都在使用心理暗示技术。催眠术是心理暗示的 方法或技术。即使是巫医、神汉虽然他们的治疗方法很多都是骗人的鬼把戏,但是他们也经常运用催眠术的技巧来消除人们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所产生的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对此,要有科学的态度,正确解释人的受暗示性。</div><div>在刑侦科学方面的作用:犯罪嫌疑人会利用某些人易受暗示的心理特性,实施作案。他们常常通过心理暗示来诱导、控制他人思维达到犯罪目的 刑侦科学的发展使刑侦专家同样会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对案情进行分析甄别,从而发现蛛丝马迹,有利于案情的侦破。</div><div>此外暗示也常常为商家所用,为了盈利商家往往会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有的店主找人故意装做买东西,造成很多人购买的假像,引诱别人去购买,就是利用了“心理暗示”。</div> <h3>三、暗示的种类和作用</h3><div>暗示分他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种。他暗示如上文所述,自我暗示是指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对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div><div>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div> <h3>1.积极作用</h3><div>在临床中,医生对病人安慰、鼓励的语言可以对病人起到良好的暗示作用,从而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常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表情、动作以及某种情境等)。把某种观念含蓄间接地传递给来访者,引导来访者顺从咨询者的意见,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调节其行为或生理功能,达到咨询和治疗的目的。</div><div>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起了作用。</div><div>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比如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可以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这种积极作用的前提,就是一个人必须有充足的自我和一定的主见,暗示作用应该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表面上看,有些积极暗示似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实,积极暗示对于被暗示者的作用,就象是“画龙点睛”。比如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考试前,他非常敬佩的老师在旁边轻轻暗示到:“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正是这一暗示,激发了他全部的潜能,使他的考试真的得了第一。这样的积极暗示,起到的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实力有限,即使暗示做得再完美、效果再佳,也难以创造奇迹。</div><div>因此,教师或家长应该注意有意识的给学生,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div> <h3>2.消极作用</h3><div>心理暗示也有非常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到别人的不良影响,甚至受人操纵、控制,成为别人或异端邪说的受害者。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甚至可以说,在这些人的潜意识中,就存在着接受暗示、接受控制、接受操纵的渴望和需要。这些人自身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和不安全感,觉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必须接受暗示者的思想观念和判断。这样的心态往往和外来的暗示如同存在着默契。所以,那些那些人云亦云的人、那些依赖性强的人、那些比较幼稚的人、那些患了病或者遭受了精神打击的人,往往容易成为接受不良暗示的群体中的一员。这些人往往轻易相信各种神奇力量、神奇效果的迷信传言。而造神者或者制造各种迷信者本人,要么就是深谙人性弱点的超级骗子、要么就是骗人、骗己的精神变态者,。造神者和需要“神”来接管和“保护”的群体两者相遇,汇合到一起就形成各种迷信现象滋生的土壤和环境。此时,不良的消极暗示,就能大行其道了。另外其它各种街头骗术也时常是利用“心理暗示作用”实施诈骗活动</div> <h3>3.自我暗示</h3><div>和他暗示一样自我暗示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举例说明如下:</div><div>当你在心情十分紧张的时候,例如参加高考的第一场考试暗自说:镇静些,别紧张,情绪就会慢慢平静下来。有些自我气功疗法也是利用意念进行自我暗示。例如高血压患者想象蔚兰色的大海,公园里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微风拂面,使人陶醉;这些意念性自我暗示可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因而血压下降。这些是积极自我暗示</div><div>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事例。一些生机勃勃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后(如癌症等),马上会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并出现各种相关的症状,病情迅速加重,甚至在短时期内死去,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心理暗示的缘故。是因为其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而精神紧张,忧心忡忡,悲观失望,而导致上述结果。当你失眠时,你如果想“真烦人,又失眠了。恐怕要影响明天的工作效率了。“就会更加心烦意乱,越急越睡不着。这些是消极自我暗示。</div> <h3>四、常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避免消极的自我心理暗示</h3><div>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利用积极的语言、思想、意念,提示自己克服负性情绪达到心理平衡,心情平静、从而调整人的生理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培养乐观积极的自我安慰、自我激励,使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消除那些使自己增加精神负担,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自我暗示,</div><div>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div><div>当你生病时可对自己暗示:“我的抵抗力很强,我相信医生,疾病是暂时的,我很快就会康复的”。这样一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痊愈。</div><div>每个人都会有不顺利的时候,都会遇到挫折。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要总是认为自己怎么这样倒霉,要对自己说,“这是生活对自己的考验,很快就要过去了。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也都有机遇。失败是成功之母。”当你在最不顺利的时候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会给自己以信心和勇气。</div> <h3>五、如何避免他人各种不良暗示</h3><div>在上文笔者谈到了一些典型的易接受消极心理暗示的人的心理特征。那么一般人,特别是收到很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在专业上很有照诣的人是否不会接受不良暗示呢?并非如此。事实表明,一个在本专业上判断能力很强的人,也会在一种特定的气氛中,被投其所好的暗示内容所感染,身不由己地犯傻。却很少能被他意识到,因为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发生在不知不觉中。</div><div>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做出的。这样的决定和判断,我们称其为“主见”。一个“自我”比较完善、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有自我”的人。但是,人不是神,没有万能的自我、更没有完美的自我,因此“自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也并不总是“有主见”的。“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就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div><div>如果一个人在本专业上造诣很高,而在其它方面才疏学浅,特别是不了解心理学,不懂心理暗示。往往也会接受不良暗示。要做到“自我”比较发达,做到有主见,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健全、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学习,因为要对某一种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有主见,也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div><div><br></div> <h3>文: zgx风清雨润编创</h3><div>图片: 网络</div>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c/2590964/1?user_id=2590964&amp;uuid=97e62829a6dff381e245f03126bbdd26&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2590964&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amp;share_user_mpuuid=a8093e0657b21244de4ff81ecdcb06f9" target="_blank">集观赏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文学、艺术、医学、心理等共10类,200余篇作品任你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