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1)

田野沐晨光

<h3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010101">医生讲的话你为啥听不懂?</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 现实生活中医患关系处理牵涉到很多细节。其中,医生写的字看不懂,说的话听不懂是2个常见影响相互理解的障碍。医生写的字不容易辨认,尤其是手写处方难懂是由来已久,网上的议论和对此的解释很多,诸如药名晦涩、字体潦草等。今天我不再谈"字"的事,谈谈"说话"这个梗。</div><div> 当物理学家开会大谈量子力学时,我们听不懂;当天文学家讨论时空扭曲的时候,我们不懂;同样的,在医生开学术会议的时候,偶尔也会有患者去蹭会,希望能了解些医学知识,结果往往是大失所望,听不懂。这种不懂并没有给听众带来不愉快,反而会增加大众对科学家的尊敬。但是,当医生和患者面对面的时候,如果患者听不懂医生说的话,患者和家属的反应往往是不理解,甚至是气愤! </div><div> 那么,医生在这种情况下感觉很好吗?当然不会! 刨除态度不好故意为之的极少数情况之外,医生也往往觉得自己很无辜。</div><div> 患者很真诚,医生很努力,那为什么还是相互不懂呢!客观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br></div> <h3>1.医学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h3><div> 近百年来,医学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红利之一是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约一倍。以我国为例,清朝时人均寿命约33岁,到了民国时期也只不过35岁,而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达75岁。当然,这其中既有社会稳定的因素,也有物质生活改善的巨大贡献,但是,医学进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div><h3> 医疗科技的进步解决了很多健康问题,比如疫苗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人工晶体使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抗生素使得很多感染性疾病变为可控性疾病,支架挽救了很多心梗患者的生命等等。但是,医学对很多恶性肿瘤还是束手无策,艾滋病依然在肆虐,糖尿病还需要终身服药等等,另外,老年病越来越多越复杂,高血压、失眠、抑郁、肥胖等患者越来越多。这些在医学上还不清楚的问题,医生都没有答案,是当然也就无法给你讲到懂的。</h3> <h3>2.知识背景不对等<br></h3><div> 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医学本科生教育是五年制的,而文学、物理等其他学科则是四年制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三年基础课程的知识储备,医学生自己甚至也听不懂老师讲的临床的课程。</div><div> 即便是医学生毕业了,之后还要规范化培训三年,再用大概五年时间晋升为主治医师,这时候才能具备独立处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所以,如果让一个"白丁"听懂医学问题,的确是有难度的。</div><div> 展开来说,任何系统的知识大概是可以分成两类的,<font color="#ed2308"><b>一种叫背景知识,另一种是前景知识。</b></font></div><div> 像数学物理中的公理,医学中描述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变化等这样的知识,都属于背景知识,他们回答"为什么?怎么了?"这样的问题。</div><div> 像高铁从郑州到北京需要几个小时,糖尿病该吃什么药等等,具体到应用层面的知识就是前景知识。他回答"是什么?怎么办?‘’这样的问题。</div><div> 又比如,量子理论是背景知识,量子卫星能干什么就是前景知识,如果你问的问题太深,比如量子纠缠是怎么发生的?在未经过系统教育,缺乏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即便是让一个院士给你讲这个问题,你能听懂的概率会有多大呢!</div><div> 如果你的问题恰好牵涉到背景知识,就会比较难讲难懂,也会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讲! 医生不一定有这个时间。</div> <h3>3.有些事情无法表达太清楚</h3><div> 刚才我们谈到,在体系层面上,知识可以被分为两类:背景知识和前景知识。如果从表达层面上讲,知识又可以被分为<font color="#ed2308"><b>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b></font></div><div> 明确知识是指可以用文字、符号、图画、语言、声音等清楚地表达的知识。比如,1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两个苹果、黄山上有一棵迎客松、皮肤上某个地方被划破了、长了疖子、人体大体解剖的数据、白细胞多少等,这些都能传达的很清楚。但是,苹果好吃的程度、黄山的美丽有多么吸引你、头晕和乏力有多严重等等,这些个现象是很难描述的太清楚的。这样的知识就是默会知识,你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去比较和体会;又比如,学会开车不是靠的"驾驶宝典",即便是学习骑行自行车,不摔几跤是不行的,只是听别人说怎么骑是不可能会的。这样的事情很多,又比如学做菜、学习做手术等等。这些要在行动中逐渐熟悉和领悟的技能也是默会知识。我们经常会听人说某某某的领悟能力强之类的话,说的就是一个人接受和掌握默会知识的能力。</div> <h3>4.表达和理解能力在个体间有差异<br></h3><div> 一件事让一千人描述,就会有一千种方式。口语的最大特点就是遣词造句的随意性。在描述医学现象的时候,不但自己要完全懂,而且要用患者听懂的语言讲出来,是有难度的。</div><div> 据说演讲是人类十大恐惧之首。即便不是当着众人,面对面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词不达意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div><div> 请注意一下,在您周围有谁是看着对方眼睛讲话的。据我所知,这样做的人不多,这是一种文化,西方人特别注重说话时要和对方目光交流以示亲切和真诚,但在我们的礼节中,长时间直视对方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这就是差异。</div><h3> 要承认人与人之间表达能力的差异,表达方式的差异,有些差异是培训解决不了的,否则就会变成人人都是演说家的局面,这显然是不现实的!</h3> <h3>5.问题钻进了牛角尖</h3><div> 医学上最难回答的问题是疗效和预后。因为病的轻重程度不同,个体间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同,同一个病用同一种药效果就会差异很大。所以,医学的治疗有结果不确定性的特点。如果非要一个确定的答案,往往会是扫兴而归。不是医生有意回避,是他真的无法确切回答。</div> <h3>说了这么多客观原因,目的不是为医生开脱责任,只是为更多相互理解。医生也必须行动起来,把专业的知识通俗化,把专业术语口语化。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呐?</h3><h3>敬请关注:</h3><h3>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二)</h3><h3>怎样让患者听懂医生的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