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桂林山水甲天下”,自古到今桂林都吸引了诸多文人墨客驻足。2017年12月7日,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数学专业委员会年度课堂教学课例展示也在这个山水如画的城市——桂林开展。大余县教育局派出了大余县南安中学教师曾凡强、新城中学教师袁臣波、池江中学教师吴云云赶赴桂林参加这次年度盛会,学习外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h3><h3>经过一天的报到后,我们三人洗净旅途的尘垢,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学习当中。本次学习的点评嘉宾可谓是大咖云集,各省市教育厅的优秀教研员纷至沓来,甚至不乏像章建跃这样数学教育届的泰斗。</h3><h3>经过简短的开幕仪式后,课例展示立即开始。课例展示由展示教师结合录像课进行展示、观摩教师提问、点评嘉宾点评三个环节组成。展示教师精神抖擞,激情昂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观摩教师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点评嘉宾细致入微,启人深思。</h3><div>经过一天的学习后,我们三人聚在一起,交流分享一天的学习心得。</div> <h3>一、从学情分析上</h3><h3>所有参展教师均提前做了精确的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就必须做好学情分析。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教法,什么样的学法?学情分析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情境的创设成功与否,都离不开精确的学情分析的。</h3> <h3>二、从探究新知上</h3><div>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在探究中,教师指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体验“读、思、议、悟、述”的过程形成新知。</div> <h3>三、从思想方法上</h3><h3>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尤其是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如何实现问题转化,教师引导学生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数形结合思想更是达到了应用自如的境界,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探究中,有些学生甚至能自行使用数轴进行法则探究。直观想象能力可见一斑。</h3> <h3>四、从核心素养上和核心问题上</h3><h3>数学的教学中,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是启而不发,教而不效。几位老师的课例展示,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中,四位老师同上《有理数的加法》。虽然方式不一样,但他(她)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数轴上直观想象,从而探究一般规律,最后归纳法则。提升了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自然也就解决了“怎样让学生自己想得到”这个核心问题。</h3><h3><br></h3> <h3>五、从整堂课的衔接上</h3><h3>每个环节既考虑了突破本环节,又考虑到了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机结合、有效互补。</h3> <h3>通过一天的学习,虽已是冬日,然我们却如沐春风。常言道“水无常形,兵无常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长期坚持深入学生,对学情精确定位,学习教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并辅之以学术交流,走出去,学进来。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占据“制高点”,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