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人的诗词歌赋,和书法,是我眼里最最迷人的财富,是作为中国人的重大福利。当然这一点,我是慢慢才体会到的。</h3> <h3>从上幼儿园的时候起,我和哥哥每天都会被父亲拘着写毛笔字。父亲也只是个很业余的爱好者,所习只有柳公权,也不讲究什么书法理论。我们每写完一篇, 他都会笑眯眯地看,然后把他觉得写得好的字在右上角画个小圆圈。一篇字里,能有三两个小圆圈,是那会儿莫大的欢乐!有时候他也点评两句:今天哥哥写得认真!这个字写得像!云云。高兴时亲自操演给我们示范。写得确实比我们像多了!</h3><h3><br /></h3><h3>小学毕业之前,练字一直没有停。除了在家写,学校下午第一节课都是书法课,大家一起写毛笔字。老师其实不管,都是我们自己写。四五年级的徐老师字写得好,我正好跟他女儿同桌。他时不时坐下来写几个字给我们看。那会儿觉得大人的字就是老辣,稳稳的,一点儿不飘。有一天晩上在家,写了一个"爹"字,自己感觉挺好的,就剪下来放在了桌角,希望父亲晚些时候回家能看见。他果然看见了,把我从梦里叫醒,兴奋地对我说,这是你写的?写得好!写得好!我点点头美美地接着睡了,迷迷糊糊还听他在嘟囔,写得好,这字写得好......</h3><h3><br /></h3><h3>班上来了个插班生,江西景德镇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的外公外婆带着他。他外公是个老学究,总让他写毛笔字。有一次同学们在我家玩,父亲问他们,班上谁的字最好。有几个同学说是我,更多地说是冯绍辉,那个景德镇的孩子。冯绍辉后来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周末或者假期我们经常在一起写毛笔字,有时候一写一上午,吃中饭才罢手。他底子比我厚,写的字有几分大人的老辣,但是我的比他灵动一些,所以我心底觉得我俩差不多。五年级的时候冯绍辉回景德镇去了,我就落单了。</h3><h3><br /></h3><h3>上了初中,同学们各地来的都有,我才发现并不是大家每天都写毛笔字的。班上所有需要写字的活都归了我,像班级公约,通知,黑板上方"进取、勤勉、求实"的校训大字,还有黑板报。写字派上了用场是件很振奋的事情。写得多了,下笔觉得顺了很多,笔下自己看得过去的字越来越多了。写得顺的时候如饮美酒,沉醉在其中;这美酒又极清淡,可以一路饮下去饮很久。</h3> <h3>高中的时候冯绍辉回来了!他看到我的字贴得到处都是,叹口气说,这几年没练字,不如你了。后来一起写字,发现他果然生疏了许多。他还是和外公外婆住,我们又经常一块儿练字了。毕竟有基础,很快他又恢复了自信。那时候学校的大黑板也归了我,冯绍辉成了我最铁的搭档。每个星期五下午,我们常常忙活到天黑,直到母亲来学校找我回家吃晚饭。她常抱怨说,我的眼睛,就是那会儿抄黑板报抄坏的。</h3><h3><br /></h3><h3>上大学了!接着写各种通知和宣传条幅。大二的时候上了一学期书法课,讲课的是北京书法协会的一个理事,可惜把名字忘了。一直到那会儿,终于有点儿开窍的感觉。遇上一个高明的老师,是件多么荣幸的事情!我开始仔细揣摩柳公权和欧阳询的不同,还有运笔的讲究。这位理事老师喜欢写到撇捺时候,慢慢地逆锋推出去,我写大字的时候用上了,觉得字有劲了许多。那年奥运会的跳水女皇高敏来我们学校演讲,我写了"高敏我们爱你"六个大字,每个字有一尺大,宿舍几个哥们在现场一起举起来,还挺拉风的,哈哈。</h3> <h3><br /></h3><h3>写到这里有些伤感了,因为大学毕业后出国,一直到孩子会写字,中间沉寂了很久没动毛笔。偶尔手痒了在餐巾纸上写点硬笔聊以慰藉。孩子懂事后写过大半年,但还是没坚持下来,可能因为周围一点点写字的氛围都没有的缘故吧。</h3> <h3>时间到了2017年的六月,忽然有微信群热闹起来了,原来芝加哥还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写字终于有了个理由!我开始每天往上面贴作业,如是坚持了两个月。两个月下来成绩还是很不错的:首先把家里积攒多年的元书纸变成了毛笔字作业,然后手上的感觉慢慢回来了一些。最重要的是又有了练字的心情和习惯。夜深人静,或者正好有时间独处,我会好好地写会儿字,跟自己呆一会儿。</h3> <h3>17年六月十三日,久违毛笔后重新开始</h3> <h3>17年七月代表作😀</h3> <h3>17年八月代表作😀</h3> <h3>参加四海书院的书法班是我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书院里高手如云,令人眼花缭乱。楷书班的萧文辉老师是大神级别的,轻轻松松写出漂亮的楷书,而且倾囊相授,细致入微。黄茶老师是另一尊大神,娓娓道来的评语总让我再三研读,获益匪浅。两位老师让我意识到了笔画的重要性。笔画细致处的完成质量常常决定字的高低层次。黄茶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分解字帖里笔画的起收以及过渡。正是这种训练,让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下笔临摩也力求精准。两位老师还对每种字体的气质,韵味作了很多讲解,让我深受启发,临帖时有一种与古人对话的快感。</h3><h3><br /></h3> <h3>17年九月代表作😀</h3> <h3>与此同时我还有幸参加了四海书院院长李跃林博士面授的书法班。李老师是超级大神!其书法造诣令我膜拜。他帮我们梳理从古至今的书法史,书法欣赏理论,并在课上点评我们临曹全碑的作业。如前所说,得遇高明的老师是何等幸事!三个多月的学习,让我的眼界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四海学院所营造的氛围,让我在学书的道路上,仿佛一条时明时灭不知去向的小溪汇入了大河。我很高兴遇见了很多趣味相投的朋友,很高兴自己在一点点地进步。</h3> <h3>17年十月代表作</h3> <h3>临曹全碑😊</h3> <h3>欧体字先告一段落😀</h3> <h3>开始临赵孟頫😀</h3> <h3>冯绍辉大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了,不知道他还写不写字。应该还写的,估计他现在可以做我的老师了。没关系,我还有余生三十年,可以慢慢地研磨,慢慢地提高。哪天要再遇见,一定铺开纸,一起好好地写上一阵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