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祁阳,文化底蕴深厚,因地处祁山之南而得名,因有浯溪而闻名,是一个邑县,始建于三国时期,有1800多年历史。祁阳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故乡。</h3> <h3>12月6日,我们一行六人前往美丽的祁阳参加国培2017年市县教师工作坊研修主持人高研班暨特色工作坊展示汇报会。</h3> <h3>初到祁阳,我们立刻感受到东道主的热情和周到:高铁站设有接待站,贵宾接待车,入住祁阳最好的酒店,参观陶铸纪念馆……一切安排悉心而细心,我们的心也如这冬日里的阳光,暖暖的!</h3> <h3>下午四点,我们坐车去参观陶铸纪念馆!纪念馆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浯溪碑林公园内!</h3> <h3>陶铸(1908年—1969年),原名陶际华,号剑寒,湖南省祁阳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h3> <h3>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h3><h3>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br>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br>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h3><h3> ——赠曾志</h3> <h3>背景画头题写的是陶铸1957年作的一首《东风》诗: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最忆故园秋色里,满山枫叶艳惊霜。</h3> <h3>“十万里前程由此去,五千年事业在人为!”陶铸同志的一生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事业,历经磨难,百折不回!</h3> <h3>怀着对伟人的崇敬之情,我溯源而上,寻找中国三大碑林之一的浯溪摩崖石刻!</h3> <h3>浯溪碑林历代所留的诗词碑刻有505块,最早的碑刻是元结撰文,颜真卿所刻的大唐中心颂碑,元结是唐代著名的文化家,他曾经两次出任湖南道州刺史,五次乘船路过祁阳,公元761年他撰写了大唐中心颂并邀颜真卿同游祁阳,颜真卿将大唐中心颂刻在了湘江边的摩崖石山上,因为文绝,字绝,石绝被人们称为“摩崖三绝”。在颜真卿留书之后数百年间又有250多位文人墨客来到祁阳游览题诗作赋,从此浯溪碑林闻名遐迩,被誉为“南国摩崖第一家”。</h3> <h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徐霞客游记》。</h3> <h3>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h3> <h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最爱李清照这句词!</h3> <h3>当历史的云烟定格在今天的公元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元结远去后留下的斑驳身影,浯溪碑林也在时光的荏苒中静静追忆着过往的记忆。</h3> <h3>原来这里刻的是陶铸的文章《松树的风格》!</h3> <h3>黄庭坚、李清照、米芾、谢晋、徐霞客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都在浯溪碑林留下诗词歌赋,他们的作品雕于崖石与自然界完美结合使得这里成为一座巨大的书法艺术宝库,为后人研学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源。</h3> <h3>有儿,有女,有夫,有妻,有田,有钱,还有酒,这才叫幸福!</h3> <h3>吕洞宾书刻的篆书异体“寿”字碑,它包含着日、月、星,天、地、人,金、木、水、火、土,阴、阳两仪,永、世、公、侯,福、禄、寿三星拱照等6句话20多个字,给予人们美好的祝愿。<br></h3> <h3>透过这些字迹斑驳的碑文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文人墨客们沿江而上,把酒赋诗,并将诗文刻在浯溪碑林的情景!</h3><div><br></div> <h3>“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在祁阳我们也收获了国培工作坊研修的丰富经验!</h3> <h3>省教师发展中心肖乐农教授的讲座有的放矢,指导性强!</h3> <h3>省教师发展中心陶佑钦科长总结。</h3> <h3>感谢省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组织的研修班,感谢热情周到的祁阳的领导老师们,我们深深感动着!</h3> <h3>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却可以走得更远!“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工作坊研修,永远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