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行当365】011、医生

王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011、医生</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 医生,是指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无影灯下(1981年摄)</h5> <h3>  我国古代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其中 “大夫”一词在北方地区常用。“大夫”本是一种官称,如御史大夫、光禄大夫等。为了区别于官名,特意将“大夫”的“大”读成“dài”。“郎中”是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也是由官名而来,如侍郎、员外郎等。由此可见中国百姓对医生的尊敬和信赖。</h3><h3><br></h3><h3> 中国有多少医生?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年度统计报告,全国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和直接发执业证的医师人数为282万人。也就是说,中国平均487人中有一个医生。</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汽车医院”(1994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汽车医院”(1996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医疗队下乡(1997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医疗队下乡(2014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免费为农村老年人体验(2017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术前准备(2017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操控先进医疗设备为患者体检(2011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远程会诊(2011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临床指导护士(2004年摄)</h5> <h3>  去年底,国务院批准每年的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之后,国家设立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也意味着医疗行业同时拥有两个行业性节日。</h3><h3><br></h3><div> 为什么叫“医师节”,而不是“医生节”?是因为“医生”和“医师”是有区别的。医生是个统称,普通百姓会把医院里服务于病人的医务工作人员都称为“医生”。而医师是医务系统中的技术职称。包括助理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div><div><br></div><div> 一般来说,新增加的一个节日,往往意味着对于一个行业、一个群体的关注。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医疗技术进步、社会老龄化等多方面背景下,医师势必在社会活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正因为医师这一职业与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结合得如此紧密,国家才在从严控制设立节日的政策背景下设立了医师节。</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为患者做眼科检查(2008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下乡”服务队为群众诊病(2004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街头义务为群众诊病(2008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乡村医生(2014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身兼“医生”和“护士”双职的乡村医生(2014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为艾滋病患者体检(2004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去艾滋病患者家中探访(2002年摄)</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高原“门巴”(2014年摄)</h5> <h3>  在中国这样比较特殊的国度里,医生这个职业,往往会因“医患纠纷”和“灰色收入”这两个词而备受直戳,甚至被妖魔化。</h3><h3><br></h3><h3> 下面这组照片就是在一些医患纠纷中,患者亲属控诉院方人员的过激场景。</h3> <h3>  医患纠纷,是一对非常棘手的矛盾,向来都是互相的,而不是单向的。很多人觉得,在医患关系的天平上,医护人员总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对于患者和亲属来说,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往往对于医生的救助存在着一些质疑。这些质疑发展成为真正的怀疑的话,医患关系就会面临着很多难以破解的瓶颈,甚至因为冲动而酿成悲剧。所以医患矛盾的破解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甚至司法的介入。 </h3> <h3>  医生,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职业,也是一个高风险职业,因为他们是以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为职业对象。</h3><h3><br></h3><h3> 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医生,一个国家更不能不爱他的医生。医生肩负着的是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危,这本身就是道义上的事情。但是,如此道义上的事情,需要完善的就是将这样的事情能够平稳有序开展下去,这才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果。</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被誉为“中国医学圣母”的林巧稚医生(1901年12月23日一1983牟4月22日)</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摄而说之</font></h1><div><br></div><div>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谚语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div><div> “三百六十行”中的这个“行”,应泛指的是行业,也就是社会的分工,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当然,也可理解为“行当”,即指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工种类别。</div><div> 其实,就社会的分工而言,又岂止三百六十行?尤其是现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的许多旧行当逐渐边缘化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新的行当又在不时产生,呈现出一种优胜劣汰之势。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各种行当林林总总,目不暇接。所以,“三百六十行”并不是一个确数。 </div><div> 今天我们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应该是针对健康行业、于民生于国家有益的行业而言。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至最后告别世界,这一过程中的每一天,举凡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有谁能不和“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些行当发生密切联系呢!</div><div> “图说行当365”,是我在整理过去拍的图片资料时编的一个“副产品”。之所以是365行而不是360行,也仅仅是为了凑够一年的天数。我选择的职业行当(有些可能算不上行当,只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摄影视野和履痕行迹。许多有特点、有历史价值的行当没有列入其中,只是因为我个人没有拍摄到与之相应的图片资料。正所谓“非不为也,实不能也”。</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h3>(王颂丨图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下一篇:<font color="#ed2308">012、护士</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