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轮回(第12稿)——从昆明到螃蟹沟、卧龙谷,一路走来······ !

李倩

<h3>原第二炮兵80303部队通信营发信连七十年代连队生活集锦</h3> <h3>No:01 1976.5.01 建水县东风照相馆<br>第一排左起:1. 尹从军(69年河南,台长)2. 李友祥(69年河南)3. 熊新汉(73年武汉)4. 张培炎(副营长)5. 罗廷贤(65年贵州,苗族,指导员)6. 陈桂友(70年山东)7. 邓忠喜(副连长)8. 焦崇良(68年河南)<br>第二排左起:1. 付立志(75年河南)2. 崔庆明(68年河南,排长)3. 廖 军(73年武汉)4. 伍华新(74年贵州,苗族)5. 王远东(70年湖南)6. 姜兴春(74年贵州)<br>第三排左起:1. 钱家顺(74年贵州)2. 刘俊岭(76年北京)3. 雷 力(76年北京)4. 高新华(75年河南)<br>照片由 廖军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02 1979.2.15 建水县东风照相馆<br>前排左起:1. 高新华(75年河南)2. 李新民(76年北京)3. 伍华新(74年贵州)4. 郭友田(68年河南,指导员)5. 崔庆明(68年河南,排长)6. 庞长胜(68年四川,技师)。<br>后排左起:1. 付立志(75年河南,司机)2. 李 倩(77年北京)3. 康洪昌(74年贵阳)4. 李 华(77年北京)5. 李京生(77年北京)6. 刘俊岭(76年北京)。 <br>照片由 李倩 收藏并提供<br><br></h3> <h3>No:03 1975.05 呈贡<br>前排左起:1. 马桂林(70年云南)2. 姜兴春(74年贵州)3. 李金栓(71年河北)4. 庞永发(68年河南,训练队教员)<br>后排左起:1. 秦怀亮(68年河南,排长)2. 姬生和(69年河南,技师)3. 王远东(70年湖南)4. 王占军(71年河北)5. 武友良(70年陕西)。<br>照片由 王远东 收藏并提供<br><br></h3> <h3>No:04 螃蟹沟地貌卫星照片<br>1. 黄圈为红棉树所在的螃蟹沟丁字路口。<br>2. 红圈为连部营区。<br>3. 篮圈为食堂营区。<br>卫星图片 李文友 提供<br><br></h3> <h3>No:05 连部营区实景<br>  图中左侧最远端依次为山间小溪蓄水池、岗亭、家属房、连部、班排宿舍,房前生长着几棵石榴树,每年三月石榴花开,美得醉人心扉。<br>  图中右侧依次为厕所(厕所前有一块两分自留地,应季种植着辣椒、西红柿、四季豆什么的)、车库(车库里有一排鸽子窝,圈养二十多只品种尚佳的楼鸽)。<br>  1978年初,大家利用车库的三个车位改造成文化、业务学习的“车库学堂”。孙国庆、曾庆华、赵秋运三位技师(工农兵大学生)曾经在这里给三连的官兵传授文化和通信业务知识。车库只有南面一扇墙,学堂里非常敞亮,空间老通透啦。当年上课的时候,三位技师加上听课的官兵,一边学习,一边抽着烟,很是安逸哈。<br>  画面右侧为大片的水稻田(照片是王建中,还是郑联章拍的,当时摄影器材非常简陋,没有超广角、鱼眼镜头什么哒,水田没收进来,老郁闷啦);地头周边生长着一溜芭蕉树和美人蕉;远处是层峦叠翠的原始山谷,煞是美景尽收眼底。<br>照片由 王建中 收藏并提供<br><br></h3> <h3><br></h3> <h3>No:06 炊事班营区全貌<br>照片由 王建中 收藏并提供<br><br></h3> <h3>No:07 炊事班营区<br>照片由 李文友 拍摄并提供</h3> <h3>No:08 后勤中高层官兵的居住、工作区域<br>左起:第1间. 炊事班厨子们的居所。<br>第2间. 司务长夏伦富、给养员付双寿的居所。<br>第3间. 柴米油盐蛋肉鱼小仓库,被列入被盗的重灾区。此地不定期会有不明身份的盗贼关顾而至,悬案众生难以破解。<br>第4间. 厨房。<br>第5、6间. 食堂。<br>照片由 李文友 拍摄并提供</h3> <h3>No:09 厨房和食堂<br>  厨房哈,是连队学雷锋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当年在这里是否常常闪现你的身影?其实,你不想来都难。<br>  食堂哈,是没有桌椅板凳哒,就餐是满处溜达,逮哪儿舒服就蹲哪儿。走远了,有幸加菜的时候,你没听见消息的人,算你倒霉。<br>照片由 李文友 拍摄并提供</h3> <h3>No:10 仓库和教室<br> 第1、2间. 花生和白糖储存仓库,此地为失窃案情多发地,稍不留神几斤白糖或两盆花生就不见了,司务长老夏一直怀疑是内部人所为,可是案情至今未被侦破······ 。未来几年,将有悬疑三十、四年的系列案情披露于世。战友们很是期待哈!<br> 第3间. 厨子们的居所<br> 第4间. 务农工具、杂物仓库。<br> 第5、6间. 文化课、业务理论学堂,孙国庆、曾庆华、赵秋运三位技师曾经在这里给官兵们讲授文化课、业务理论知识。<br>照片由 李文友 拍摄并提供<br><br></h3> <h3>No:11 近处的房子为小澡堂,远处的小房为厕所。<br>照片由 李文友 拍摄并提供</h3> <h3>No:12 小澡堂<br>  在螃蟹沟的日子里,我就在这里洗过两次澡,真想不起来,那段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当然啦,澡还是能经常洗哒。天气不冷的时候,大家就去天然大澡堂——螃蟹河,连游泳带洗澡,很是滋润。天冷的时候,去坑道里的水泵房,那里有热乎乎的发电机冷却水供你享用······ ,美哉美哉哒。<br>照片由 李文友 拍摄并提供</h3> <h3>No:13 坑道值守人员的居所。<br>  我曾经与排长杨献光、技师赵秋运,还有廖军、时立冬和于德宝,在这小屋住过一段时间。<br>  这个房门早先是由左向右开的,我就睡在进门左边那个墙角。冬天时节,好是恼火呀,伙计们进进出出风吹屁股冷呀······ 。<br>照片由 李文友 拍摄并提供</h3> <h3>No:14 坑道正门<br>照片由 李文友 拍摄并提供</h3> <h3>No:15 坑道旁门<br>照片由 李文友 拍摄并提供</h3> <h3>No:16 螃蟹沟最南端,机动车道的尽头。沟下边的螃蟹河一直向南流淌不息。山沟的纵深之地更是一众枪手练枪、狩猎的好战场,尤其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连队的军火是满负荷的配备,各显神通弹药充足,可劲儿地造呀,那段美好时光令我等回味无穷!<br>照片由 李文友 拍摄并提供</h3> <h3>No:17 卧龙谷发信台新机房(1979年5月落成)早期的正门。<br>No:17至No:21 照片由李文友拍摄,徐东收藏并提供<br></h3> <h3>No:18 卧龙谷发信台新机房的后身<br></h3> <h3>No:19 卧龙谷发信台新机房晚些时候各工作间的房门改造后全部朝南。远处稍矮一点的机房为载波机房。<br></h3> <h3>No:20 卧龙谷发信台载波机房 <br>  载波机房设备不多,只有一套12路载波机,但是工作间可是不老少,其中有一间密室就是我们(王胜军、潘杰、严华、岳东昕、刘占胜······,好像齐伟萍和李秋萍也赶上过这等美事)时常鬼鬼祟祟炖鸡的厨坊。<br>  那几年,原生态的柴鸡可是没少炖呀,粗略算下来怎么也有个二、三十只吧。想起这事儿就来气,炖了这么多的鸡,我只吃过一次鸡腿儿,至今我也不知道,那么多的鸡腿儿都被谁给干掉了。当时也不敢询问王胜军和潘杰,怕他们训斥。嗨,甭管鸡腿鸡爪鸡脖子,有鸡汤喝就是好事呀······ !<br></h3> <h3>No:21 卧龙谷发信台新机房南面,不知猴年马月又盖起来一栋三层楼。<br>No:16至No:21 照片由李文友拍摄,徐东收藏并提供<br></h3> <h3>No:22 1980.12 于建水县东风照相馆,当年老兵复员前夕,营里最高首长前来慰问并合影留念,很是关怀体贴,至今我等还感动得眼泪巴嚓的呢!<br>前排左起:1. 李京生(77年北京)2. 刘振瑞营长(65年河北邢台)3. 任平教导员(58年四川)4. 陈玉廷(排长,68年四川)<br>后排左起:1. 徐 东(78年重庆)2. 廖 军(73年武汉)3. 于德宝(79年石家庄)4. 文建敏(78年上海)。<br>照片由 廖军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23 1978.06 于卧龙谷发信台机房前<br>前排左起:1. 战广生(77年基地)2. 廖 军(73年武汉)3. 刘战胜(76年北京)。<br>后排左起:1. 姬生和(69年河南,技师)2. 李忠义(78年山东)3. 林迎泉(78年山东)4. 崔晓蒙(77年成都)5. 孙云山(68年北京,技师)。<br>照片由廖军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24 1975.10 于个旧市工农兵照相馆<br>前排左起:1. 孙国庆(69年北京,技师)2. 康洪昌(74年贵阳)3. 马桂林(70年基地)<br>后排左起:1. 孙云山(68年北京,技师)2. 周旭飞(70年北京)3. 史亚非(70年北京)<br>照片由孙国庆的女儿孙玥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25 1976.10 <br>左起:李新国(75年河南,文书)、王远东(70年湖南)、孙云山(68年北京,技师)、廖军(73年武汉)、吴章木(68年四川,营部司机)。<br>照片由廖军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26 1980.02.12 正值春节前夕赵秋运技师回陕西周至探家,我等北京战友陪赵技师游览北海公园琼岛春阴<br>左起:1. 范建国(76年北京,营部司机)2. 李 倩(77年北京)3. 刘俊岭(76年北京)4. 赵秋运技师(70年陕西周至)5. 郭霁洲(77年北京)。<br>照片由 李倩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27 1976.06 于卧龙谷发信台宿舍前<br>左起:1. 康洪昌(74年贵阳)2. 周旭飞(70年北京)3. 孙国庆(69年北京,技师)4. 赵小林(68年北京,训练队分队长)5. 王远东(70年湖南)。<br>照片由 王远东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28 1979.10 于卧龙谷发信台载波机房门前<br>左起:1. 李京生(77年北京)2. 严 华(77年北京,五连)3. 李 倩(77年北京)4. 王胜军(76年北京,二连班长)5. 潘 杰(76年北京,五连班长)。<br>照片由李倩 收藏并提供<br></h3> <h3><br></h3> <h3>No:29 1979.10 于卧龙谷发信台载波机房搞笑模拟训练<br>前排左起:王胜军、潘杰。<br>后排左起:李倩、严华、李京生。<br>照片由李倩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30 1979.05 于建水县东风照相馆<br>前排左起:刘占胜、刘俊岭。<br>后排左起:郭霁洲、李倩。<br>照片由李倩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31 1980年10月 在卧龙谷发信台新机房操练新设备的使用技巧和绝招。<br>前排左起:林迎泉、廖军。<br>后排左起:徐东、战广生、漆忠明。<br>照片由 廖军 收藏并提供<br></h3> <h3><br></h3> <h3>No:32 卧龙谷发信台一众希拉兵-狩猎归来<br>左起:林迎泉、廖军、徐东。<br>照片由廖军收藏并提供</h3> <h3>No:33 廖军同志戎装焕发的英姿<br>照片由 廖军 收藏并提供</h3> <h3><br></h3> <h3>No:34 1979.6于卧龙谷发信台 <br>左起:曾庆华(69年河南,技师)、战广生(77年云南)、李忠义(78年山东)、林迎泉(78年山东)。<br>照片由 李忠义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35 1979.7 于卧龙谷发信台玩克朗棋<br>左起:李京生、李倩、刘占胜。<br>照片由 李倩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36 1969年孙国庆入伍时的标准照<br>照片由孙国庆的女儿孙玥收藏并提供<br></h3> <h3>No:37 孙国庆技师在通信营部修理所陋室歇息。<br></h3> <h3>No:38 孙国庆在营部骑侉子玩酷<br></h3> <h3>No:39 张继武(71年的兵)、孙国庆与战友在颐和园划船<br></h3> <h3>No:40 这幅照片正是我初识孙国庆时的影像印迹,是我印象最深的画面。<br>No:36 ~ No:40照片由孙国庆的女儿孙玥收藏并提供<br></h3> <h3>No:41 曾庆华技师的靓照,1980年8月28日我离开发信连的时刻,曾技师留给我的纪念信物。<br>照片由 李倩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42 姬生和技师在我离开卧龙谷发信台时送给我的纪念照,好家伙!这照片随我走南闯北40年,一直珍藏至今!<br>照片由 李倩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43 康洪昌——最疼我的老兵了!2019年与同学跟团旅游到贵州时,于5月23日16:50~17:30,在贵阳火车站着急忙慌地与康洪昌见了一面,难得的一次重逢!老激动了!<br>照片由 李倩 收藏并提供<br><br></h3> <h3>No:44 老兵王跃,这老兵还常见。<br>照片由 王跃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45 炊事班长李金栓(71年河北)也是一位问寒问暖的老兵!照例在他离队的时候给我留下一张照片做纪念。正是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才使我触景生情写下了十余万字的战斗里成长的军旅生涯札记!<br>照片由 李倩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46 廖军(左-73武汉)、崔晓蒙(右-77年成都)、王平(后-77年成都)<br>照片由 廖军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47 我在1980年6月卧龙谷站岗放哨——红星照我去战斗!<br>照片由 李倩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48 我于卧龙谷发信台机房,检修74型400瓦单边带发信机<br>照片由 李倩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49 左起:王远东、李德江、姬生和。王远东是最爱批评的老兵,其实就是最爱护我的兄长!<br>照片由 王远东 收藏并提供<br></h3> <h3>No:50 1971年螃蟹沟红棉树下留个影<br>前排左起:王远东、304团的老赵。<br>后排左起:李景玉、李明哲、王体贵。<br>照片由王远东收藏并提供<br></h3> <h3>No:51 77年北京老兵李洪同志<br>照片由李洪收藏并提供<br></h3> <h3>No:52 我和在家住一个院、在新兵连一个班的战友郭霁洲,于1977年6月在卧龙谷发信台老机房前照个合影,给爸爸妈妈寄回家的照片。<br>照片由 李倩 收藏并提供</h3> <h3>No:53 1975.11.08 螃蟹沟红棉树下战友们阅读《解放军画报》<br>前排左起:陈炳树(71年四川)、李新国(75年河南)、梁继水(75年湖南)。<br>后排左起:伍华新(74年贵州)、任清荣(71年四川)、李明兴(75湖南)、沈汉朝(75年湖南)。<br>照片由李德江收藏并提供<br></h3> <h3>No:54 1975年7月29日,张明军排长和陈玉廷排长在沙甸侦查敌情<br>照片由李德江收藏并提供</h3> <h3>No:55 1979.11.06刘班长带领众弟兄合影<br>前排左起:文建敏(78年上海)、孙培夫(78年山东)、刘俊岭(76年北京,班长)、刘志奎(79河北)。<br>后排左起:于德宝(79年石家庄)、徐东(78年重庆)、高志国(79年河北)、孙春常(79年河北)、唐体祥(71年四川)。<br>照片由孙培夫收藏并提供<br></h3> <h3>No:56 1978年4月,螃蟹沟路口红棉树下战友们的笑脸<br>前排左起:刘俊岭(76年北京)、罗廷贤(指导员,65年贵州,苗族)、李新国(75年河南)。<br>后排左起:孙连成(77年大连)、周健(76年北京)。<br>照片由 高新华、李新国 收藏并提供</h3> <h3>No:57 1978.6 卧龙谷发信台<br>前排左起:王平、孙云山技师、杨德中副连长、刘战胜。<br>后排左起:忘了、林迎泉、李京生、严华、漆忠明、忘了。<br>照片由王平收藏并提供<br><br></h3> <h3>No:58 高志国(左,79年河北)、刘志奎(右,79年河北新兵蛋子)<br>照片由 刘志奎 收藏并提供</h3> <h3>No:59 孙培夫(左,78年山东)、李新国(右,75年河南,发信连文书)<br>照片由 孙培夫 收藏并提供</h3> <h3>No:60 左起:姜兴春(排长,74年贵州)、高志国(79年河北)、徐东(78年重庆)、刘志奎(79河北)。<br>照片由 高志国 收藏并提供</h3> <h3>No:61 1979年5月卧龙谷训练队大院<br>前排左起:<br>冯体宝(训练队指导员,68年四川)<br>刘 荣(训练队队长,65年东北人)<br>谭忠伟(基地通信处处长,55年广西)<br>李同金(训练队分队长,76年山东)<br><br>后排左起:<br>尉迟慧(二连79年张家口)<br>韩 平(二连79年张家口)<br>康莲萍(二连77年上海)<br>吴国才(二连79年石家庄)<br>杨发军(二连79年石家庄)<br>李征海(二连79年石家庄)<br>照片由 冯体宝 收藏并提供</h3> <h3>No:62 1982年9月,谭忠伟处长和冯体宝指导员与参训学员合影。<br>照片由 冯体宝 收藏并提供</h3> <h3>No:63 冯体宝(发信连副指导员、训练队指导员、76年通信营新兵连副指导员、79年通信营新兵连指导员,68年四川)<br>照片由 冯体宝 收藏并提供<br><br></h3> <h3>No:64 1979年5月卧龙谷训练队冯体宝指导员和李同金副队长与参训学员合影<br>照片由 冯体宝 收藏并提供</h3> <h3>No:65 时任通信营副营长的杨献光与发信连官兵合影<br>前排左三:郑联章、左四:杨献光(副营长,68年四川)、左六:李明兴(排长,75年湖南),其他不详。<br>第二排左五:林迎泉(78年山东),其他不详。<br>第三排都不认得!!!<br>照片由 李明兴 收藏并提供</h3> <h3>No:66<br>第一排:都不详!!!<br>第二排:左二:王体详(71年四川)、左五:郑联章(连长)、左九:王建中<br>第三排:都不详!!!<br>照片由 谁 收藏并提供?</h3> <h3>No:67 后排左二:高志国,其他人不详</h3> <h3>No:68 玩玩三轮胯子摩托,乐呵乐呵,那会儿没啥玩的!<br>左起:魏全益(80年,成都)、夏思蒙(80年,成都)、刘继才(营部医生)。<br>照片由 夏思蒙 收藏并提供提供<br><br></h3> <h3>No:69 当年穷得叮当响,买不起照相机,咋办。走,照相馆去,花一元二角钱拍一张布景合影,寄回家给爹娘瞧瞧,圆个念想——儿行千里母担忧呀!<br>左起:郑勇、夏思蒙、包忠文(都是80年成都老乡)。<br>照片由 夏思蒙 收藏并提供<br><br></h3> <h3>No:70 1981年7月,夏思蒙在卧龙谷发信台机房值班,调试74型400瓦单边带发信机。看这架势,一定是业务高手、技术尖子!<br>照片由 夏思蒙 收藏并提供<br><br></h3> <h3>No:71 </h3>